开封市宇华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历史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60分)
1、梭伦之所以能够当选为首席执政官,最主要的原因是
A、梭伦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B、梭伦曾带领军队夺回失地
C、工商业奴隶主的支持 D、贵族与平民斗争的结果
2、下列内容属于梭轮改革中的“解负令”措施的是
①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 ②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 ③释放所有奴隶,给予其雅典公民权④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陶片放逐法“目的是为有效的制止政治野心家颠覆民主政权,其创立在
A庇西特拉图时期 ?B梭伦执政时期 C伯里克利执政时期 ?D克里斯提尼时期
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B.新兴地主阶级的积极推动
C.各诸侯国国君的支持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
5. “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6.商鞅变法取得成效的最根本原因是:
A.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 B.获得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C.反映了秦民的愿望 D.代表了新兴地主的利益
7.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其中社会矛盾不包括
A.阶级矛盾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民族矛盾 D.鲜卑族内部矛盾
8、推动孝文帝改革的因素有①社会矛盾的尖锐②冯太后的推动③农民起义不断④孝文帝自幼饱读儒学经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C.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 D.使孝文帝统一了黄河流域
10、庆历新政的核心内容是
A、发展经济 B、加强军事 C、整顿吏治 D、调整阶级关系
11.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募役法引起的争议最大,这是因为
A.严重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B.对农民剥削沉重?
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 D.政府的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
12.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势力占据了支配地位,其原因是
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
②天主教不断拓展势力,与封建王权争夺势力????
③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
④天主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及社会生活方面形成了大一统神权统治
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13、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因信称义”。下列对“因信称义”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灵魂得就取决于表面礼仪??? B、灵魂得救取决于心中的信仰
C、否定了教皇和僧侣的特权??? D、以自律代替了他律
14.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路德身上的是
A.正在兜售“赎罪券” B.在演讲中呼吁“信仰即可得救”
C.正伏案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D.正与一修女举行结婚仪式
15、穆罕默德·阿里取得政权后,埃及的形势是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危险仍存在②埃及人民要求独立自主的呼声高涨③奥斯曼素丹不愿放弃对埃及的统治 ④马木路克仍控制着埃及的国计民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长老奥马尔·麦克莱姆扬言:“穆罕默德·阿里是我扶上台的,我保证也能把他赶下台。”上述言论集中反映了
A.长老阶层势力威胁到了阿里政权 B.埃及国内统治阶级斗争一发不可收拾
C.长老阶层势力占有大量宗教地方 D.马木路克势力对土地改革不满
17.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农奴制激起了农奴的反抗 B.农奴制已严重阻碍俄国工业发展
C.反对农奴制的思潮涌动 D.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18.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A.丧失了在土耳其以至巴尔干的殖民势力
B.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C.促使统治者加强军事力量
D.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19、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俄国两次大的改革都是由沙皇推行的,这表明他们
A、已无力阻挡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历史潮流
B、已意识到使国家摆脱落后追赶先进的必要性
C、已看到农奴制度是俄国落后的根源
D、迫于国内矛盾的尖锐化,只得以改革避免革
20.造成俄、日与英、法改革和革命后不同体制差异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 B、资产阶级没有登上历史舞台
C、对封建制度改造程度的不同 D、没有经过激烈的战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1、22两题,21题20分,22题20分,共计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12)
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4)
3.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4)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材料二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 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 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 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时为止。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 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 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4)
(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6)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4)
(4)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和实质。(6)
高二历史答案
座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D D A A D A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A A A A B D B C
二、非选择题(40)
21(1)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实行县制;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12)
(2)变法使得秦国富强起来。(4)
(3)倾邻国而雄诸侯。(4)
22(1)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4 )
(2)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 涉他们的生活;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6)
(3)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4)
(4)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 展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它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