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案: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案: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5 09:4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统编版
必修
上册
第三单元
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2、体会作者抗敌救国的雄心壮志和报国无门的忧愤。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探讨用典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登临古迹,回顾历史。历史的一幕幕仿佛影片一样出现了脑海,浮现在了眼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去感受辛弃疾面对往昔巨变时的情感。
2、写作背景
写于1205年任镇江知府时,时年66岁。两年后去世。
当时韩侂胄执政,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急于立一场伐金大功。他想借用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
1204年,辛弃疾被起用担任镇江知府。辛弃疾支持北伐,但认为要做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行事。然而韩侂胄不仅不接受,反而对他产生疑忌,辛弃疾被调离镇江,后来北伐失败。辛弃疾满怀悲愤写下了《永遇乐》词。
3、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4、题目解说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借古讽今。
5、层次结构
上片:分两层
第一层,写响四周远眺大好河山,缅怀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
第二层,写俯瞰京口街市,缅怀曾经在那里居住的刘裕。
下片:分三层
第一层:'元嘉草草'句。
第二层。'四十三年,...一片神鸦社鼓!'是第二层。追忆自己当年南归途经扬州所见惨象,描述瓜步山周围人们生活的情景。
第三层:最后三句,抒发未能施展才能的感慨。是本词的主旨句子。
6、全文分析
上片:
1、上阕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
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2、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明确: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3、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
明确:
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4、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
明确: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四、拓展资料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