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05 15:3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掌握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分析明朝文学艺术代表作品的思想核心,体会其所反映的时代特点。
2.通过学习认识到明朝时期我国科技成就对传统科技总结居多,但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存在停滞的危机。
3.通过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
重难点
重点: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难点: 明代科技、建筑、文化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
1.情景创设法:本课因为属于文化范围,故需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归纳法:本课主要讲了三目的内容,可以采用归纳法帮助学生归纳知识,培养其归纳能力,同时也培养其总结、概括、比较能力。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思想碰撞,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导入新课
利用故宫的知识导入新课:
故 宫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余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70多座,殿宇近9 000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8年9月3日,故宫养心殿正式进入古建筑研究性保护修缮工作的实施阶段。
讲授新课
 一、科技名著
[合作探究]展示下列表格
著作
作者
主要内容
特点和价值
作品类别
《本草纲目》
李时珍
《天工开物》
宋应星
《农政全书》
徐光启
学生探究预期成果:
著作
作者
主要内容
特点和价值
作品类别
《本草
纲目》
李时珍
全书190多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 800多种;收录药方11 000多个,还附有1 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药物学
《天工
开物》
宋应星
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科技
巨著
《农政
全书》
徐光启
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
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
  [提出问题]从图表主要内容上的数字、特点和价值,我们可以看出明朝的科技名著的有哪些特点?
[教师归纳]全面、具体、翔实;总结性;实用性。
[活动探究1]故事会
同学们,你们能搜集哪些关于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的故事?结合三位科技巨人的生活与创作经历,说一说他们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归纳]李时珍历时27年,走遍群山,写出了《本草纲目》,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坚韧不拔,顽强拼搏,还有敢于对过去经典提出质疑的勇气。宋应星的代表作是《天工开物》,《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其出现于明末,我们可以学习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品质。徐光启是西学东渐的中方代表人物,他和利玛窦合作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从他身上可以学习到我们要不断开拓视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品质。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展示图片]
明长城示意图
[教师提问]明朝长城在地理位置的选取上有何特点?明长城的起止点在哪里?
[展示图片]
八达岭长城
 [教师提问]明长城由哪些部分构成?它们各有什么功能或作用?相传当年建造嘉峪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块砖。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教师总结]明长城由城墙、城台、关城、烽火台等构成。城墙是主体;城台是突出于墙外的台子,可多面攻击来敌;关城是重要的驻兵和防御据点、关卡;烽火台传递敌情。从中可以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建筑水平的高超。
[提出问题]说一说明长城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展示图片]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提出问题]观察图片,北京城的建筑结构是什么样?
[教师讲解]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是北京城的核心。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展示图片]
紫禁城
[教师讲述]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如何评价故宫?
 三、小说和艺术
[活动探究2]知识抢答
[展示试题]
1.明朝最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有哪几部?
2.《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是谁?
3.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是哪一部?
4.书中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是哪一部小说的内容?
5.我国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是哪一部?
6.明代最著名的三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的有何共同特点?
7.《西游记》和《水浒传》的作者分别是谁?
[展示表格]
作品名称
成书时间
作者姓名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学生探究预期成果:
作品名称
成书时间
作者姓名
《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
罗贯中
《水浒传》
元末明初
施耐庵
《西游记》
明代中期
吴承恩
[教师提问]除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三部名著外,明朝的艺术对后世产生极大的影响。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谁?代表作是什么?
本课小结
通过学习明清的建筑和科学技术,我们感知到明清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大体出于领先地位,然而没落的封建制度和至高无上的皇权思想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导致了中国的落后,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的爆发。这段科技发展史值得反思。
板书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科技名著
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2.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3.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二、雄伟建筑
1.明长城
2.北京城
三、小说和艺术
1.罗贯中和《三国志通俗演义》
2.施耐庵和《水浒传》
3.吴承恩和《西游记》
4.汤显祖和《牡丹亭》
教学反思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大体处于领先地位。然而,一群怀揣着理想,几十年如一日的反复研究写成著作的学者们,在当时既不受世人的重视,更遑论受当政者的青睐了。通过材料的分析学生会感受到科学工作者落寞的背影,更认识到没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科技发展的绊脚石。
提升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书中共收录药物1892种,药方11096个,绘有插图1160幅,是世界闻名的药物学巨著。
(1)材料一中提到的这本“书”的书名是什么?它的编写对中华医学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全书60卷,约70万字,书中总结了前人的农学成就和生产经验,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知识,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2)材料二中的这本“书”的作者是谁?
材料三书中对中国古代尤其是明代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做了系统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材料三中的这本“书”是谁的著作?为什么它会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以上三本“书”的主要相同点。
【答案】(1)《本草纲目》。该书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宝库。
(2)徐光启。
(3)宋应星。因为书中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4)都是总结性的科技著作;都在世界科举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都图文并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