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13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13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5 13:3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着怎样的高超写作技巧?
那花枪、风雪、尖刀等事物的描写饱含作者怎样的苦心?
我们如何判定一个人会说怎样的话?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水浒传》
施耐庵(约1296年-约1370年),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出生于兴化县白驹场(今属于兴化新垛镇施家桥、盐城市大丰区白驹镇一带)
,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代表作品有《水浒传》。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言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节选章回在书中的位置
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十八回:林冲水寨大并火
晁盖梁山小夺泊?
自读小说,标号段落,给小说拟定小标题
(1)
开端:
(2-5)发展:
(6-9)发展:
(10-12)高潮、结局:
(1)开端: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2-5)发展: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6-9)发展: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10-12)
高潮、结局:林教头复仇山神庙
小说鉴赏
再次阅读小说,找出小说中“花枪”出现了多少次?
小说的蓄势
“林冲自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官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
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
“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
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
“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
通过以上的描写,你看到了一把怎样的花枪?
“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
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搠倒管营。陆虞候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
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个时候你又看到了一把怎样的花枪?
凶狠、利索,神出鬼没般地杀人
蓄势
前面把花枪写成跟烂木头、臭扁担似的,却是为了后蓄势。这里越写得花枪不堪,就越衬出后文花枪的凶狠、利索,神出鬼没般地杀人,烘托林冲报仇的痛快淋漓。
“雪”
环境描写
找一找,原文中,写“雪”的地方,并做好标记,思考雪的作用。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再说林冲踏着瑞雪,迎着北风。“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先取下毡签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早有五分湿了”“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
1、渲染紧张、悲壮气氛。
2、推动情节发展。
3、烘托人物形象。彤云、朔风、大雪,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当林冲在风雪中大踏步走上反抗道路时,风雪衬托了一个孤独、悲壮、坚定、勇敢的英雄形象。
环境描写作用:
小说的语言
当时张见草场内火起,四下里烧着,林冲便拿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前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在庙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且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林冲靠住了,推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的推故。”那人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殁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管营,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
齐读11段,思考,分别将三人对应到段落当中。
当时张见草场内火起,四下里烧着,林冲便拿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前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在庙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且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林冲靠住了,推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差拨):“这条计好么?”(陆虞侯)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的推故。”(富安)那人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陆虞侯)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殁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差拨):“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富安):“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一个道(差拨):“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富安):“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陆虞侯):“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
差拨是牢城营里下级官员,是拿了钱财要具体干活的人。他熟悉草料场情况,了解林冲能耐,计谋最有可能是他制定的。然而他还有上司,管营也许只是点头同意就拿了大部分贿赂。他觉得委屈,在上级领导的上级领导跟前,很想表现表现。因此,讨好邀功请赏的“这条计好吗”,必是他说;表白辛苦付出忠贞的“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必是他说;再次提醒计谋天衣无缝滴水不漏的“便逃得性命时”,必是他说。陆虞候其实也就是高太尉的一个听差、跟班(今云“秘书”或者江湖上说的“小弟”),但肩负使命从京城来到地方,自然成了威风的领导。他明白地方官吏在表功时该如何慰问,讨官时该如何应对,所以他说“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他熟悉京城内幕,正好在下属面前卖弄,所以他说“张教头那厮;他是领导,只有他才能决定何时开席何时散云,所以他说“再看一看”。富安是跟班的跟班,做决定的不是他,干活的不是他,功劳不是他的责任也不是他的。所以他就是个帮闲,他的话,没有任何实质内容,就是帮腔、应和(今天就是负责鼓掌的)。唯一发自内心的话
就是“我们回去吧”,也被领导否定了。可怜——潘武老师
“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小说中往往一些看似不经意的描写,往往使后文的情节发展更合理。
找一找文章当中的几处伏笔。
小说的伏笔
尖刀
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5)
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7)
身边取出那口刀来(12)
自阁子吃酒这日买刀,直到此日始用,相去已成万里,而遥遥相照,世人眼瞎,便谓此刀从何而来。——金圣叹
1、火盆
:将火炭盖了。(8)
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10)
只见草料场里火,刮刮杂杂烧着。(11)
2、石头: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10)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推也推不开。(11)
3、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入来。(2)
只见那人说道:“我自有伴当荡酒。不叫,你休来。我等自要说话。”(2)
契河夫说过“如果在第一幕里,墙上出现了一杆枪,而它到第三幕还没有放响的话,那么这杆枪就不应该出现。”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