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曲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次化学周测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80.0分)
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现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 点燃硫磺.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该气体可以漂白纸浆
B.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黑色,说明浓硫酸具有强的吸水性
C. 将气体通入溶液生成沉淀
D. 将Al片加入浓硫酸中,反应剧烈,说明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
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室常将硫黄撒在汞的表面以除去不慎洒落的汞
B. 葡萄酒中添加适量可以起到抗氧化的作用
C. 硫酸钡可用作消化系统X射线检查的内服药剂
D. “石胆浅碧色,烧之变白色者真”所描述的“石胆”是指
某同学设想用下表所给装置来验证浓硫酸的某些性质,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吸水性
脱水性
稀释放热
强氧化性
实验装置
A. A B. B C. C D. D
下列对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下不能用铁、铝容器盛放浓硫酸,因为铁、铝是活泼金属
B.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使蔗糖炭化
C.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干燥
D. 浓硫酸和铜片加热反应,既表现了酸性,又表现出强氧化性
将硫黄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气体A,把气体A溶于水得溶液B,向B中滴加溴水,溴水褪色而B变为C;在C中加入产生气体D,若将D通入B溶液,可得沉淀E;A、B、C、D、E中均含有硫元素。在下列各组中按A、B、C、D、E排列的是
A. 、、、、S
B. 、、、、
C. 、、、、S
D. 、、、、S
下列有关浓硫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可用作干燥剂
B.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因而能使蔗糖变黑
C. 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木炭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D. 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与单质铜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强还原性
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不能生成三氧化硫
B. 既可以是氧化产物,也可以是还原产物
C. 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漂白性
D. 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的硫,也存在化合态的硫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硫是一种黄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B. 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
C. 组成生命体的蛋白质中含有硫元素
D. 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三氧化硫
如图所示,将浓硫酸滴至下列物质上,无明显现象的是
center0A. 蔗糖 B. 铝片 C. 胆矾 D. 纯碱
物质类别和核心元素的价态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认识视角。如图是某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单质b是黄色固体,f、h均为正盐,且焰色都是黄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enter0A. d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B. a和c反应可以生成b
C. e的浓溶液可用铝槽车运输 D. h的水溶液呈碱性
下列关于氮的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氮的氧化物只有NO、B. 氮的氧化物均为红棕色气体
C. 氮的氧化物均有毒 D. 氮的氧化物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
有关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4核10电子的分子,具有还原性
B. 极易溶于水,可做喷泉实验
C. 氨气易液化,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D. 氨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高能固氮过程中,不会产生? ?
A. B. NO C. D.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可用于杀菌消毒
B. 、NO、可形成酸雨
C. 化石燃料直接燃烧可促进“低碳”经济
D. “雷雨发庄稼”包含氮的固定过程
研究证实,NO对某些病毒有抑制作用。下列关于一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气体
B. 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
C. 一氧化氮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得到
D. 一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科学家研究发现SARS病毒的全部基因组组分都可以在蝙蝠的粪便里找到,且SARS样冠状病毒基因内部多个位点频繁重组。病毒学研究证实,一氧化氮对SARS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下列关于一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center0A. 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
B. 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
C. 一氧化氮可以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得到
D. 一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下列反应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 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
B. 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C. 豆科植物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氨
D. 雷电时,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
下列关于氨的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氨气极易溶于水
B. 氨的水溶液碱性很强
C. 氨气具有还原性
D. 氨气易液化,液氨汽化吸收大量的热,可作制冷剂
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由与反应直接制备
B. 有毒,但因其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因此不属于大气污染物
C. 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
D. 为红棕色气体,因此将通入水中,溶液显红棕色
氮及其化合物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路线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
B. 路线Ⅰ、Ⅱ、Ⅲ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
C. 图中所有标号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 氮气可在足量的氧气中通过一步反应生成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某同学设计实验证明铜与浓硫酸能发生反应,并检验生成气体的性质,如图所示,在试管里加入浓硫酸,用带导管和一个小孔的胶管塞紧,从孔中插入一根铜丝,加热,把放出的气体依次通入品红溶液和石蕊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a、b分别检验生成气体的性质,写出观察到的现象及其作用。其中试管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中浸碱棉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用可抽动的铜丝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D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所示反应条件及其他物质已经略去:
若A单质是一种黄色固体;B为酸雨的成因之一,且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实验室做过实验的试管内壁存在A的颗粒,洗涤该试管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
蒸馏水 酒精 溶液
某学习兴趣小组采集含B的酸雨样品,每隔一段时间测定一次pH,发现其pH逐渐变小至恒定,发生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请写出D的浓溶液与A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若A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写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A气体请在框中画出实验室收集A气体的装置图。
尾气处理装置中使用倒扣漏斗的作用是______。
化学周测试卷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A 2. D 3. D 4. D 5. D 6. D 7. C
8. D 9. B 10. A 11. C 12. C 13. A 14. C
15. C 16. C 17. B 18. B 19. C 20. D
21. 浓
品红溶液褪色;证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吸收逸出的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通过调节铜丝的长度,可以控制参加反应的铜与浓硫酸的接触面积,从而控制产生的量,减少的污染
??
22. cd? ? 浓? ? 防止倒吸??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了含硫化合物、浓硫酸、的性质等,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含硫化合物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硫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该气体为具有漂白性的二氧化硫,可以漂白纸浆,故A正确;
B.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黑色,说明浓硫酸具有强的脱水性,故B错误;
C.将气体通入溶液生成CuS沉淀,故C错误;
D.Al在常温下遇浓硫酸发生钝化,加热下持续反应,现象描述不正确,故D错误。
故选A。
2. 【分析】
本题是对非金属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的考查,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难度较小,关键是掌握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解答】
A.实验室常将硫黄撒在汞的表面生成HgS,以除去不慎洒落的汞,故A正确;
B.葡萄酒中添加适量可以起到抗氧化和杀菌等作用,故B正确;
C.硫酸钡不溶于水和胃酸盐酸,可用作消化系统X射线检查的内服药剂,故C正确;
D.“石胆浅碧色,烧之变白色者真”,根据所描述的颜色变化,“石胆”是指,灼烧后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白色,故D错误。
故选D。
3. 【分析】
本题考查了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涉及了浓硫酸的性质,试题难度一般,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
【解答】
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玻璃罩内空气中的水蒸气不断地被浓硫酸吸收,导致左侧烧杯中的水不断减少,最后左侧烧杯内的液体量明显少于右侧烧杯,故A错误;
B.滤纸沾上浓硫酸后,很快会因脱水而变黑,故B错误;
C.浓硫酸滴到水中,放出的热量会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U形管内液面出现左低右高的现象,故C错误;
D.常温下铜片与浓硫酸不反应,无法判断浓硫酸是否具有强氧化性,故D正确。
4. 【分析】
本题考查了浓硫酸的性质,熟悉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强的氧化性、强酸性是解题关键,注意吸水性与脱水性的区别。
【解答】
A.常温下浓硫酸与铁、铝发生钝化,所以铁质、铝质容器能盛放浓硫酸,故A错误;
B.浓硫酸使蔗糖炭化体现其脱水性,故B错误;
C.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但不能氧化二氧化硫,所以能干燥二氧化硫,故C错误;
D.浓硫酸与铜反应生成硫酸铜表现酸性,生成二氧化硫表现氧化性,故D正确;
故选D。
5. 【分析】
本题考查硫及其化合物,掌握S及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解答】
将硫黄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气体A,A为;与水反应生成,则B为;具有还原性,与具有氧化性的溴水反应生成,则C为;的酸性比强,加入可生成,则D为;具有还原性,具有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S,则E为单质S,故D正确。
6. 【分析】
本题考查浓硫酸的性质,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浓硫酸的性质的异同,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解答】
A,浓硫酸用作干燥剂,体现了吸水性的性质,故A正确;
B.浓硫酸使蔗糖炭化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故B正确;
C.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木炭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C正确;
D.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D错误。
7. 【分析】
本题考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难度不大,掌握其性质是解答的关键。
【解答】?
A.硫无论是在空气还是纯氧中均只能生成二氧化硫,故A正确;
B.因二氧化硫中硫化合价为价,处在硫元素的中间价态,可以降低也可以升高,因此既可以是氧化产物,也可以是还原产物,故B正确;
C.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是因为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消耗氢氧化钠,体现了其酸性氧化物性质,与漂白性无关,故C错误;
D.自然界中在地壳岩层和火山喷口有硫单质,也有硫的化合物,如硫酸盐等,故D正确。
8. 【分析】
本题考查硫单质的性质和存在,难度较小,掌握硫的性质即可解答。
【解答】
A.硫是一种黄色难溶于水的固体,故A正确;
B.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故B正确;
C.组成生命体的蛋白质中含有硫元素,故C正确;
D.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纯氧中的燃烧产物也是二氧化硫,需要催化氧化才能生成三氧化硫,故D错误。
9. 【分析】
本题考查浓硫酸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浓硫酸滴至蔗糖,炭化变黑,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故A不选;
B.浓硫酸滴至铝片,发生钝化,无现象,故B选;
C.浓硫酸滴至胆矾,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蓝色晶体变成白色,故C不选;
D.浓硫酸滴至纯碱发生反应有气体生成,体现浓硫酸的强酸性,故D不选;
故选:B。
10. 【分析】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对物质的正确推断。
【解答】
单质b是黄色固体,则b是S元素,故该“价类二维图”是S元素的,f、h均为正盐,且焰色都是黄色,则f为,h为,故a为、b为S、c为、d为,e为,g为,f为,h为。
A.d为,具有漂白性,会使品红溶液褪色,故A错误;
B.a为、c为,两者反应方程式为:,有S生成即为b,故B正确;
C.e为,浓硫酸与铝槽常温下发生钝化反应,可用铝槽车运输,故C正确;
D.h为,为强碱弱酸盐,亚硫酸根发生水解,溶液呈碱性,故D正确。
11. 【分析】
本题考查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比较简单。
【解答】
A.氮的氧化物包括NO、、、、、等,A项错误;
B.NO,等均为无色气体,B项错误;
C.氮的氧化物均有毒,C项正确;
D.NO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D项错误。
12. 略
13.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氮的固定,掌握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氮的固定是指: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高能固氮是指在闪电作用下,空气里的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
A.氮的固定是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高能固氮是闪电使空气里的氮气转化为一氧化氮,不会产生氨气,故A选;
B.空气中的在放电条件下与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2NO,故B不选;
C.一氧化氮不稳定,常温下易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故C不选;
D.二氧化氮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故D不选。
14.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性质与用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则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故A正确;
B.可形成硫酸型酸雨,NO、可形成硝酸型酸雨,均可形成酸雨,故B正确;
C.化石燃料直接燃烧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及固体颗粒物等,不能促进“低碳”经济,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促进“低碳”经济,故C错误;
D.氮气与氧气生成NO,为氮的固定,故D正确;
故选C。
15. 【分析】
本题考查NO的性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熟悉NO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NO为无色气体,故A错误;
B.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故B错误;
C.一氧化氮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故C正确;
D.NO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D错误。
16. 【分析】
本题考查一氧化氮的性质,难度不大,解题关键是理解NO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解答】
A.NO为无色无味气体,故A错误;
B.常温常压下,NO可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故B错误;
C.一氧化氮可以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得到?,故C正确;
D.NO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D错误。
17. 【分析】
本题考查氮的固定,掌握氮的固定的概念和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关键,题目较基础。
【解答】
氮的固定是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
A.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故A不选;
B.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是氮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不属于氮的固定,故B选;
C.豆科植物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氨,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故C不选;
D.雷电时,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故D不选。
18. 【分析】
本题考查氨气的性质,侧重考查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解答】
A.氨气极易溶于水,故 A正确;
B.氨气溶于水生成,是弱碱,碱性弱,故B错误;
C.中N为价,为N的最低化合价,有还原性,故C正确;
D.氨气易液化,液氨汽化吸收大量的热,可作制冷剂,故D正确。
19. 略
20. 【分析】
本题考查了氮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工业制硝酸,氮的固定的含义,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掌握工业制硝酸的重要方法:氨的催化氧化法,雷电固氮的反应过程,氮的固定的含义:将游离态的氮转变成化合态的氮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工业上生成硝酸常采用氨的催化氧化法:路径为氨的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转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获得硝酸,所以路线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故A正确;
B.氮气和氧气在雷电作用下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会迅速被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获得硝酸,即路线Ⅰ、Ⅱ、Ⅲ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故B正确;
C.上述过程所有反应:合成氨、氨的催化氧化、一氧化氮转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都有元素化合价变化,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氮气和氧气通过一步反应只能生成一氧化氮,不能生成二氧化氮,故D错误。?
故选D。
21. 【分析】
本题考查浓硫酸、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二氧化硫气体的性质及检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解答】
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气体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浓;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试管a中品红溶液褪色,目的是证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且有毒,不能直接排空,用氢氧化钠吸收逸出的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通过调节铜丝的长度,可以控制参加反应的铜与浓硫酸的接触面积,从而控制产生的量,减少的污染,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学”。
22. 解:若A单质是一种黄色固体,B为酸雨的成因之一且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则A为S、B为、C是、D是。
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用二硫化碳、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附着硫的试管,
故答案为:cd;
亚硫酸被氧化为硫酸,酸雨的pH逐渐变小至恒定,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浓硫酸与硫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浓,
故答案为:浓;
若A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A是、B是NO、C是、D是。
的化学方程式:,
故答案为:;
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收集A气体的装置图可以是:,
故答案为:;
氨气极易溶于水,尾气处理装置中使用倒扣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若A单质是一种黄色固体,B为酸雨的成因之一且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则A为S、B为、C是、D是;
若A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A是、B是NO、C是、D是。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物质的颜色、性质与环境问题是推断突破口,注意识记中学常见连续反应、三角转化、特殊置换反应等,注意常见装置的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