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05 20:4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学校:
主备人:
审核人:
序号:
课题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正确认识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
教学目标
1.
知道北宋建立的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通过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
通过地图从空间上强化学生对民族政权统治区域的掌握;通过列表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各民族政权建立的基本情况;结合课本动脑筋,组织学生辩论澶渊之盟的作用。
3.
了解各少数民族的兴起和政权的建立的过程;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重难点
重点:
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难点:
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教学方法
1.情景创设法:本课因为涉及少数民族和北宋的关系,学生不太熟悉,故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很有必要。
2.归纳法:本课主要讲了三目的内容,可以采用归纳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及总结、概括、比较能力。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可以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思想碰撞,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导入新课
利用电视剧《天龙八部》中相关人物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看过《天龙八部》吧,那里面的乔峰本来认为自己是什么人?(北宋的汉人)后来发现自己是什么人?(辽国的契丹人)而后来乔峰、段誉、虚竹兄弟三人是到了哪里去娶公主?(西夏)当时汉族建立的北宋、由契丹人建立的辽、由党项人建立的西夏,构成了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特殊历史时期。
讲授新课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的兴起
(1)结合P34《相关史事》中诗“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与图《契丹人引马图》,或介绍关于契丹族的起源的美丽传说。让学生从诗、图、故事里描写这个民族的生活情
景?让学生对契丹有一个感性认识。
(2)契丹的兴起: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2.契丹政权建立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契丹、辽),定都上京。对课本插图组织学生讨论:“契丹货币”和“契丹文字”说明了什么?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师归纳:“契丹货币”反映了契丹族经济的发展;“契丹文字”是学习汉文化的重要成果。说明契丹民族的强大。
3.党项族
(1)兴起: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唐朝时集中到甘肃、陕西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有所发展。
(2)建立政权: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教师总结:西夏文字是学习了汉字的方块字形、采用了汉字的笔両创制的,是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展示)
[提出问题]北宋建立后,辽与北宋的关系发展如何?
请阅读教材P35内容,请归纳辽与北宋的和战。
[展示图片]
燕(幽)云十六州
[教师讲述]后唐将领石敬瑭,以割地为条件,借助契丹兵力,当上后晋皇帝,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展示燕云十六州的示意图)燕云十六州一直是辽与北宋战争的导火线。
[展示图片] 
澶州之战示意图。
[教师讲述]澶州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役,这场战役结束了唐朝以来百余年来的动乱局面。宋方向辽提供银绢等岁币,从此双方结束军事对峙状态,使宋辽之间维持着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教师讲解]澶渊之盟的内容:1005年,辽宋达成和议,辽撤兵,北宋答应送辽岁币,双方为兄弟之国,这就是历史上“澶渊之盟”。
[展示材料]
材料 有人说,澶渊之盟规定宋要给辽岁币,这加重了宋朝百姓的负担。所以,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很不利。也有人说,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发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你如何看待澶渊之盟呢?
[教师讲解]对于澶渊之盟的评价,应当辩证地看待,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从经济方面来说,和约的内容之一是宋给辽岁币,每年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此后辽宋上百年再无战事,有力地促进了北宋的经济发展,加重人民负担一说也是有失偏颇。
澶渊之盟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政治方面。对北宋来说,纵观历史,有宋一代最为憋屈。澶渊之盟所签订的和约是不平等的和约,虽胜却败。但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它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展示图片]
北宋形势图(1111年)
我们再来看一下西夏的建立,刚同学们说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这也是一个游牧民族,元昊建立西夏也正是通过向汉族学习促进了党项族的发展,大家可以看到,西夏的文字都是模仿我们的汉字创立的。两个少数民族怎么都学习我们汉族呢?(先进的文化,民族自豪感)
讲述元昊想要称帝的小故事,引出宋夏和约的内容。默读之后让每组的一名同学对第一部分内容进行总结。
阅读课文36页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北宋关系怎样?
2.后来西夏为什么与北宋议和?
3.订立宋夏和约内容是什么?
4.宋夏和议有什么作用?
本课小结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过很多政权,少数民族同汉族政权之间有战争也有和平,和平是主流,对双方都有好处。中华民族正是在不断的民族交往、融合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民族间的战争是兄弟民族之间的事情,不同于异族的侵略。
板书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国)
2.党项族:11世纪前期,元昊建立西夏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冲突加剧
2.宋太祖晚期:保持友好关系
3.宋太宗时:从进攻到防御
4.宋真宗时: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西夏攻宋
2.宋夏和约
教学反思
辽宋、宋夏关系都是中华民族内部的矛盾,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澶渊之盟是双方相互妥协的产物。对辽来说,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但就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
作业布置
契丹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民族。让我们一起来追寻这个民族的历史。
活动一 历史溯源
(1)下列历史事件中,与契丹政权直接相关的有(  )
①达成澶渊之盟 ②强占幽云十六州 ③文成公主入吐蕃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活动二 历史再现
某电视台拍摄有关澶渊之盟的历史剧,如果你是编剧:
(2)你应该安排哪些历史人物出场?(至少两个)
(3)请你向演员简单介绍澶渊之盟订立之前的情景。
【答案】(1)D
(2)寇准、宋真宗等。
(3)北宋建立后,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在宰相寇准力劝之下,宋真宗亲临前线,宋军受到鼓舞,打败辽军,双方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