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托物言志
中国古代花鸟画
一 、什么是花鸟画?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物、山水并立为中国画三大画科。在中国画中,以花草树木、竹石、鸟兽虫鱼为题材的作品都属于花鸟画范畴。它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花鸟画就是画花和鸟吗?花鸟画的题材
二 、中国花鸟画的技法分类
工笔花鸟—抒情婉约 浓淡相宜
写意花鸟—彩墨相映 挥洒性情
此图以传神之笔描绘了或缓步跛行,或低头吃草,或纵跱而鸣,或回顾舐舌,或翘首而驰,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造型生动,形貌真切。
为了表现牛温厚老成的性格,作者以枯淡涩笔勾出富有特性的线条,笔不畅而意畅;对于墨色亦有丰富的处理,并非一色贯穿,其浓淡、干湿变化丰富精妙。
《五牛图》最成功处在于为牛传神,作者实际上通过体察牛的脾性,将人的感情带入笔端,刻画出了富有人情味的牛的性情和形象。“久对之, 神气溢出如生”, 所以为千古绝迹也。
三、工笔花鸟
作者以熟练的技巧,绘一枝芙蓉斜欹,一只华丽的锦鸡紧抓花枝,回首凝视着翩翩起舞的彩蝶。画面的诗情画意,相得益彰,富有文学气息,为典型的北宋徽宗时期倡导的工整写实风格。
赵佶 宋 《芙蓉锦鸡图》
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少有的皇帝画家。
当年金兵大举进犯中原。徽宗得知金兵包围京城汴梁时,他吓的瘫倒在地,随后发出圣旨,传位给儿子赵恒,自称太上皇。金兵攻破京城徽宗父子成了俘虏,这幅《芙蓉锦鸡图》也成了战利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
作为皇帝宋徽宗是一个昏君。他重用奸臣,滥增苛税,弄得民不聊生,葬送了北宋的大好河山,作为画家,他艺术天分极高,凭借天分和好学,创作了不少传世之作,可以说他是一个不爱江山爱书画的皇帝。
色彩:整幅画色彩艳丽,典雅高贵。
构图:锦鸡形体斜穿画面,成为画面的主体。锦鸡的视线又把我们引向了右上角的蝴蝶。左下角斜出几枝菊花,妙趣横生,既破了左下角空白,又渲染出金秋的气氛,还可作为芙蓉花的参照,点出其高下位置,使它的出现不致显得突兀。
寓意:赵佶将自己比作“五德”俱全的锦鸡,想要安逸太平,却怎知会有“靖康之难”!
古人称鸡有“五德”:“头上有冠是文,脚下雄健是武;临敌敢斗是勇;见食呼友是仁;按时报晓是信。”
《写生珍禽图》是五代时期黄筌传世的重要作品。画家用细密的线条和浓丽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画了昆虫、鸟雀及龟类共24只,均以细劲的线条画出轮廓,然后赋以色彩。这些动物造型准确、严谨,特征鲜明。
《写生珍禽图》五代 黄筌 绢本设色 41.5厘米×70厘米
以细劲的线条画出轮廓,然后赋以色彩。这些动物造型准确、严谨,特征鲜明。黄筌 对自然的观察,是十分认真仔细的,所以,他的作品富有真实感。题材大都是皇家宫苑中的奇花怪石,珍禽异兽。此乃供儿子临摹之用的稿本,故没有整体布局,动物之间,大小间杂,互无联系,但每一虫鸟及动物的形态状貌,画得逼真生动。画家追求的不是线的形式变化,而是对质感的表达。从《珍禽图》可以看出黄筌的绘画,富丽而不柔媚,精致而不纤弱的艺术造诣。他的这种画风由儿子继承,被人称之为“黄体”,对后代花鸟画有着较深远的影响。
徐黄二体是什么?
在唐人卓越成就的基础上,五代时期花鸟画科逐渐发展壮大,技法也日益成熟。出现了以徐熙、黄筌为代表的两种绘画风格,被后人称为“徐黄二体”。
徐黄二体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花鸟画的成熟。
本幅描绘两只山喜鹊,向一只野兔鸣叫示警。山喜鹊属鸦科鸟类,有卫护领域的习性。一只腾空飞来助阵,一只据枝俯向鸣叫,并向闯入者张翅示威,野兔知道这是威胁性不太大的鸟类,无需像遇到鹰隼那样紧张,故伫足回首张望。三者动态与呼应之关系,恰构成似有「S」型之律动感。还有树木的枝叶、竹、草均受风而有倾俯之姿,更增添了活泼生动的声势与神韵。崔白是开始发挥写生精神的画家,靠前人的观察研究、及描绘能力,探索花木鸟兽的「生」意,摆脱花鸟属装饰图案的遗影,开创新的发展方向。
四、彩墨相映 挥洒性情的写意花鸟
写意画指的是笔墨奔放,造型简约的描绘物象形神的画法;
写意画意在笔先,笔为意用,不拘泥于形似,强调神似,追求笔简意赅的独特艺术风格。
写意花鸟
五、文人画—唐宋时期发端
文人画又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家的绘画。以唐代王维为创始者,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为“文人之画”。文人画成熟起来。
文人画特点是:
1.重视文学、书法修养;
2.重表达观念和情感;
3.重墨轻色,重笔墨情趣;
4.人格化,赋予山水、花鸟、木石等题材以人的品格。
《枯木竹石图》 宋 苏轼
干扭枝曲
挣扎伸展
孤傲险怪之气
抒写了胸中的磊落不平
文人画——诗的境界
文人画——寄托画家的情感和精神
《墨竹图》 宋 文同 绢本水墨 131.6厘米×105.4厘米
茎多新枝,生机勃勃
横空之势
着叶不多,疏密有致
文人画——借物抒情,赋予花鸟树木以品格
《岁寒三友图》 宋 赵孟坚 纸 32.2厘米 ×53.4厘米
取松、竹、梅都可傲凌风雪,逆境成长不畏霜寒之性,表现人格品质和气节。
《墨梅图》元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兰图》宋 郑思肖
《墨竹图》清 郑燮
郑板桥《竹石图》题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
任尔东西南北风。
《墨菊》明 徐渭
梅兰竹菊代表的品德
梅兰竹菊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四君子”。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梅、兰、竹、菊既是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中国画中最常见的题材,画家用“四君子”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梅,坚强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居浊境而不染;竹,坚韧,气节,虚心。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淡雅平和,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文人画——题跋、印章入画
画面清雅秀美,神足韵高,自有一股劲挺拔俗的清高之气。
竹叶以书法之( )笔法写之,沉着劲挺。
圆劲浑厚,具有空间及体积感。
“清秘阁”是倪瓒的斋号
《清密阁墨竹图》 元 柯九思 纸本 132.8厘米× 58.5厘米
倪瓒性情敦厚,慷慨助人。清高绝俗,胸襟淡泊。
寄托
情感
中国古代花鸟画——群峰竞秀
《螃蟹》 明 徐渭
泼墨晕渗——壳的质感
廖廖几笔——毛茸茸爪子
中国古代花鸟画——群峰竞秀
《墨葡萄图》 明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中国古代花鸟画——群峰竞秀
《墨葡萄图》 明 徐渭
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表现手法别出心裁,水墨酣畅。风格疏放,不求形似但无处不神似,代表徐渭大写意花鸟的风格。
这两张画与前面的作品有什么不同?
朱耷 清 《荷花小鸟》
画家生平:
朱耷,寡身孤居,绝交于世。二十三岁时,不甘心明朝的灭亡,抱着愤世嫉俗的心情,装聋作哑,装疯卖傻,出家为僧。朱耷后来蓄发还俗,常游山涉水,七十五岁时,身体健康,登山如飞,年八十而终。其绘画艺术对后世影响巨大,一批大家巨匠,莫不受其熏陶。朱耷作品多署“八大山人”,笔形似“哭之”或“笑之”。
作品赏析
《荷花小鸟》画中荷叶呈即将衰败之势,荷花也将凋谢,两只小鸟则鼓着一双惑眼,四目对注,流露出几多对未来的惶惑和不解……整个画面,墨荷生动,各有姿态,意趣盎然。八大山人描绘荷塘,多是浅水露泥,荷柄修长,扶摇直上,亭亭玉立,具有君子之风。
“白眼向天”:是指清初画家朱耷多将鸟、鱼画成翻白眼状,以此表达画家本人愤世嫉俗的心情。
隋唐 —— 形成 (韩滉《五牛图》)
五代 —— 风格初定(黄筌《写生珍禽图》)
宋代 —— 注重写生 (苏轼《枯木竹石图》)
元代 —— 清淡自然 (柯九思《清秘阁墨竹图》 )
明代 —— 注重写意 (徐渭《墨葡萄图》)
清代 —— 一派生机 (朱耷《荷花小鸟》)
课堂小结
唐宋——工笔 明清——写意
小结和思考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工笔和写意为主的花鸟画传统。在摹刻客观对象的过程中,画家们移注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所以,花鸟画便成了拟人化的写照,审美化的再现,花鸟画也有了象征寓意、托物言志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