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曹刿论战》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2-13 19:0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 三 年级 语文 科 《曹刿论战》 学案 主备 时间: 年 月 日
学习内容:《曹刿论战》 教学过程(收获) 4. 这场战争中,曹刿认为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______之时,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________之时,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是_____,战前政治准备是______。5. 文章是怎样安排详略的,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6. 想想“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三、展示反馈(比比看,谁更棒!)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专: (3)公将鼓之 鼓: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C.选文第(1)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D.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弛之”仅仅8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4.你是否赞同曹刿“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四、拓展延伸 (学无止境)
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2.结合注解理解课文内容,注意重点实词的意思3. 理解内容,领会主旨,体会“长勺之战”以少胜多的原因4. 理清文章思路,揣摩文章剪裁得当与主题的关系,认识军事家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学习重点:1.准确理解文章内容,领会主旨2.认识曹刿的军事才能,分析鲁国以少胜多的原因
自主学习(试试看,我能行) 结合《导学案》了解文学常识和课文背景(1)《左传》原名《__________》,相传是________时期_________所作,是一部 __________体史书。与《 》、《 》合称“《春秋》三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1)利用工具书给下列字注音:又何间焉 小惠未遍 小信未孚 牺牲玉帛 夫战 望其旗靡(2)给下列句子准确划分节奏。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结合注解,自己翻译课文,不会的做好标记,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掌握下列重点词句:师、鄙、孚、弗、信、狱、轼、再、靡、败绩、牺牲玉帛、一鼓作气、彼竭我盈、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夫战,勇气也二.小组学习(擦出智慧之火)1. 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请用简洁的语言 概括曹刿或庄公的性格。2. 文章通过曹刿对战争的论述表现了他怎样的军事才能 3. 曹刿认为庄公“可以一战”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参考“示例”,根据所给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另写一个含这个字的成语。 示例:遂逐齐师——随波逐流既克—— 夫大国——难测也—— 望其旗靡——2. 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你还能举出几个类似于它的战役吗?2. 从本文中我们可学得“一鼓作气”、“再衰三竭”、“辙乱旗靡”、“彼竭我盈”等成语,请你再写出两个从课文中学得的成语,并写出源出句和课目。3. 曹刿在本文中论述战前准备的观点与孟子的“仁政”主张相似,孟子曾说“_______________ ,失道者寡助”,也体现了人和的实质。
教学反思(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