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
碘酒
B.
石灰水
C.
硫酸铜溶液
D.
白酒
2、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物质溶解性无关的是( )
A.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溢出
B.盛石灰水的瓶口有一层白膜
C.烧开水时,沸腾前有大量气泡
D.咸菜长期放置在空气中,表面有一层“白霜”
3、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加入溶质
C.降低温度
D.倒出一部分溶液
4、实验室要配制50g
10%的氯化钠溶液,其中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A.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g,水的体积为45mL
B.在托盘天平左盘加5g砝码,然后在右盘添加氯化钠至天平平衡,再将氯化钠倒入烧杯中
C.用50mL量筒量取45mL水,倒入上述烧杯中
D.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
5、7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
)
A.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质质量不变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6.从一杯食盐水的上部取出一些,测定它的密度为ag/cm3。再从下部取出一些,测定它的密度,其数值应该是(
)
A.
大于a
B.
小于a
C.
等于a
D.
无法判断
7、20
℃时,100
g的饱和氯化钠溶液蒸发掉20
g水后,又冷却到原来温度,则(
)
A.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C.溶质的质量分数无法确定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8、20℃时,向一盛有40
g氯化钠的烧杯内加入100
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氯化钠固体,过滤得到4
g
固体和澄清溶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36
g
B.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
g
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36%
D.加水后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9、欲使100
g
5%的硝酸钠溶液浓度增大到20%,需再加入硝酸钠固体(
)
A.18.75
g
B.19.75
g
C.20
g
D.25
g
10.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水迅速出现倒吸现象,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
)
水和氯化钠
B.水和氢氧化钠
C.水和硝酸铵
D.稀硫酸和锌粒
11.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t2℃时b物质的溶解度比a物质的溶解度大
C.
M点表示在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升高温度可以将a、b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12、下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
二、填空题
13.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1)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
(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2)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
(填“温度”或“压强”)有关。?
(3)大理石与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的溶质是
。?
(4)20
℃时,为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任写一种方法即可)。?
14.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N点对应的是物质A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加热C的饱和溶液,出现浑浊现象,其原因是
。?
(3)除去A中少量的B,步骤是:加水溶解,蒸发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
(4)t1
℃时,将A、B、C各8
g分别加入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测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w(A)、w(B)、w(C),则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15.如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1)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2)碳酸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通过
结晶方法提纯.
(3)在20℃时,在100g水中加入25g碳酸钠,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1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固体配制: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现有下列仪器:A.托盘天平B.量筒C.酒精灯D.药匙E.胶头滴管
F.玻璃棒
G.烧杯。欲将98%的浓硫酸稀释成20%的稀硫酸,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填序号)。
17、右图中A、B、C分别表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t3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在???????
℃时,B和C溶解度相同。
(3)t3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
g,冷却至t1
℃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
三、实验题
18、小红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
(1)从你能想到的因素中,写出其中两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
因素①
,你的预测
;
因素②
,你的预测
;
(2)从你所列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你的预测。你设计的实验方案。
19.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流程图。
请回答:
(1)应称量
g
氯化钠固体,需加水
mL。
(2)若称量氯化钠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
直到天平平衡。
(3)实验中发现氯化钠固体已结块,为了较快地溶解,合理的方法有
(填序号)。
A.用玻璃棒将氯化钠固体捣碎
B.用热水溶解
C.加入更多的水
D.用玻璃棒搅拌
(4)下列操作中可能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填序号)。
A.氯化钠中含有杂质
B.量取水时仰视
C.用已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氯化钠
D.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5)取上述溶液
10g,需加
g
水稀释,可得到
5%的氯化钠溶液。
四.计算题
20.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称取12
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
(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2)计算该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下同)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
一、选择题
1-5、ABBBD
6-10、CDCAC
11-12、BD
二、填空题
13、(1)溶解
(2)温度
(3)CaCl2
(4)加溶质
14、(1)不饱和
(2)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降温结晶
(4)w(A)=w(B)>w(C)
15、(1)36.6
(2)降温
(3)饱和
20%
16、ACD
17、(1)c>b>a
(2)t2
(3)c
a
三、实验题
18、(1)温度
温度越高,溶解速度越快
搅拌
搅拌食盐,溶解速度越快
(2)预测:温度越高,溶解速度越快
方案:分别把5g食盐放入两个盛有20g水的烧杯中,其中一杯加热,观察溶解快慢
19、(1)7.5
42.5
(2)向左盘加氯化钠
(3)BD
(4)ABC
(5)20
四、计算题
20、(1)4.4
(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