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11课《老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11课《老王》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6 10:4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节与课题 老王
学习过程
学情状况
《老王》是一篇人物关系简单,内容单纯的散文,仔细阅读便可理解课文内容并初步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但要真正深入人物内心,把握作者情感及文章主题就有些难度。
自主先学
学习目标
①熟读课文,理解积累“惶恐”、“荒僻”、“滞笨”、“愧怍”等词语。
②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体悟段落的有序安排。整体把握课文,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任务单:
重难点:
①熟读课文,理解积累“惶恐”、“荒僻”、“滞笨”、“愧怍”等词语。
②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体悟段落的有序安排。整体把握课文,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知识储备
教师提供的背景资料或解题示范等。
自学收获:
课前预习,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及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导入:
《三字经》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可见,善良是为人之本。与人为善,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今天,我们就要以善良体察闪亮,去关注一个普通的善良人——老王。
知识积累
1、作者简介:

杨绛: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生于北京,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后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回忆录《我们仨》,译作《堂吉诃德》、《斐多》等。
背景介绍
《老王》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记叙了从前同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地印刻在作者的脑海之中,使我们在这种大时代下看到了老王的一颗金子般的心,看到了苦难年代里人性的光辉。
基础知识
(1)字音
伛yǔ 荒僻huāng pì 取缔qǔ dì 侮辱wǔ rǔ 翳yì
攥zuàn 滞笨zhì bèn 愧怍kuì zuò 惶恐huáng kǒng 塌败tā bài
释义
塌败 滞笨 取缔 愧怍
小组讨论
整体感知
1.学生泛读课文。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写作对象的特点,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2.梳理文章结构,找出本文的叙事线索。
本文的线索是:我与老王的交往。
快速阅读第1-4自然段,勾画与老王有关的信息,为其建立档案。
职业:靠一辆破三轮车维生
生活: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身体:眼睛残疾,难以自理
居所: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可见,老王是一个苦的人。

交流展示
品味老王
阅读5-22段,作者回忆了与老王交往中的哪几个生活片段?这些片段是按什
么顺序写的?从这些片段中体现出老王怎样的性格特征?
生活片段:带送冰块,车费减半;

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受人好处,总也不忘;
临死前送香油、鸡蛋。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性格特征:忠厚老实,心地善良,知恩图报
可见,老王是一个善的人。
质疑拓展
学生质疑,提出问题,教师讲解
检测反馈
杨绛先生的文学语言朴素本色,却灵气飞扬,别有韵味。选择你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韵味并作简要分析。


小结反思
老王是不幸的,他在生活的贫困线上挣扎,穷苦卑微,他的艰苦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对这样不幸的人,我们应当给予同情和关心。但是老王又是可敬的,他的老实淳朴、讲仁义、重感情,是值得我们敬重的。
板书设计
教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