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499)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他为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你能在图上用鼠标画出北方少数民族的迁徙方向吗?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匈奴、鲜卑、羯、氐dī、羌qiāng等内迁,即五胡内迁。
背景1:北方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匈奴贵族刘渊熟读儒家经典,精通《孙子兵法》
少数民族(游牧)开始农耕生活
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后,出现了大量新的景象
少数民族妇女身着汉族服装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
386年,鲜卑族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史称北魏。北魏于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成为北方强国。
谁最终结束了十六国的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统一了北方呢?
背景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概念解析
民族融合是指历史上一些民族(或其中部分)自然形成一体的现象,具体而言指少数民族与汉族在生产技术、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吸取、相互影响的过程。
民族融合
背景3:落后的统治方式激化了社会矛盾,面临着统治危机
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方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3.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民族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政治制度 文化
汉族 以农耕
为主 定居 封建社会 先进
北方少数民族(胡) 以游牧
为主 逐水草
而居 奴隶社会 相对
落后
民族状况比较表
假若你是孝文帝,想发展国家,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呢?
1.
实行新的制度
2.
迁都洛阳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3. 学习汉族文化风俗政策
平城
洛阳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示意图
北魏平城遗址
(思路引领:可从地理环境、巩固政权、民族融合等方面分析平城的不足)
A、地理环境:
B、巩固政权:
C、民族融合:
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鲜卑姓改为汉姓,拓跋改成元。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语言:
服饰:
姓氏:
婚姻:
(
孝文帝
)
于太和十九年(公元
495
年)正式下
诏:
“
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
所居官。
”
--
《
魏书.高祖记
》
(
翻译
:
孝文帝在公元
495
年正式命令:
“
不能在朝
廷中说鲜卑话,如有违反的,就罢免他的官
职。
”
)
胡服
汉服
拓
拔
元
步六孤
陆
独孤
刘
复姓
单姓
刘
独孤
贺
贺赖
陆
步六孤
穆
邱穆陵
长孙
拔拔
元
拓跋
汉姓
鲜卑姓
孝文帝自己迎娶汉族高门士族的女
儿入宫,同时令自己的六个兄弟都
娶汉族高门士族的女儿为正妃。其
他的鲜卑族人,于是纷纷效仿。
三.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
表现
汉族学少数民族畜牧业生产经验
少数民族学汉族生产技术
生活方式上彼此影 响
想一想:如何评价孝文帝?
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对历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北魏统一北方
加强了北方民族融合
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
北魏孝文帝改革
深化了北方民族融合
壮大了中华民族
顺应历史潮流、坚持改革、积极进取、拥有智慧、以身作则的进取精神和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