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02-14 08:1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表学科 物理 授课年级 高一 学校 教师姓名
章节名称 牛顿第三定律 计划学时
学习内容分析 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把物体受到的力与其他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有了它就会把受力分析的对象从一个物体扩展到多个物体,拓宽了分析思路和解题范围。事实上,在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运动与力的实际问题时,牛顿第三定律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有意识地利用该定律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
学习者分析 高一学生通过学习之前的力学内容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归纳、具体和抽象的思维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和对问题进行反省的能力,为本课题的学习做好了思维能力的准备。2.高一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意识,为本课题的学习做好了探究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准备。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知识与技能: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用该定律解释生产、生活的有关问题;能正确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⑴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思考力的相互作用的规律。⑵通过实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⑶通过学生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⑷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用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学生探究日常生活中有关的物理学问题,并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⑵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⑶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好物理的信心。⑷培养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对策:教学中要利用实验、视频资料或课件,多举例子,让学生观察、体会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并让学生描述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对策: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让学生总结出相互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的异同之处,能够很好的区别它们。
教学设计思路 1.本节内容的教学分三个层次对牛顿第三定律进行研究:一是通过实际现象的分析,定性地讨论相互作用力;二是通过实验定量地得到反映相互作用的牛顿第三定律;三是该定律的意义和应用。2.以建构主义为的学习理论为依据,开展探究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依据的理论 新课标指出,物理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主体主导论: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概念 知道但不理解 多媒体、小实验 PPT、操作 学生进一步理解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不明白 视频、实验 放映、操作 学生明白关系、锻炼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嫦娥二号升空视频 针对现象提问:为什么火箭向后喷气却会向前运动呢? 观察现象并且进行思考。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课堂教学创造情境。
新课教学 2.感受相互作用力。 和学生做小游戏(拍手掌)引入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动手亲身体验,充分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明确本节课的目的。
3.继续演示实验 请学生观看如下图的实验: 再次观察和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强化学生意识,使他们深刻感受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 继续演示实验 演示小车在木板上行进的实验。 再次观察和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让学生明白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5.思考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刚刚的实验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讨论思考 通过游戏和实验现象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6.分析实验 结合所做的实验讲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思考总结实验 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7.再次分析实验 提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是怎么样的?结合刚刚的实验和学生一起分析实验,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性的关系。 通过实验总结出相互作用力的定性的关系。 让学生明白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性关系。
8.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参考实验: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得出作用力和作用力的大小关系。 让学生明白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量关系,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
9.总结实验结论 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性,定量的关系。 总结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完整关系。 通过分析概括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10. 介绍用传感器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播放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视频 观察学习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突破重点:无论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如何,相互作用力的关系都适用
11.讲解牛顿第三定律。 借助作用力与反作用的关系,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并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运用定律分析自己所举的事例。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的特点。 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 同点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个力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两个力性质不一定相同两个力的性质一定相同一个力的产生、变化、消失不一定影响另一个力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两个力共同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平衡效果能抵消两个力各有各的作用效果效果不能抵消与学生一起归纳出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 异同点,并举例进行分析讲解。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发表意见。举出有关实例进行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分析与归纳的能力,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加以区分。
小结 13.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今天所学的内容。 总结归纳所学的知识。 进行总结,交流心得体会
作业 14.布置作业 布置课后题目 记录,课后完成。 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教学流程图
教学反思  1.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从大量简单有趣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出发,重现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然后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动员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又提高教学效果。    2.本节的知识内容学生在前面有关章节中已学了不少,所以这节课以多提问、多讨论、多做实验,用形象生动的实验唤起学生的记忆,用恰到好处的问题去纠正他们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同时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发现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突破难点。
专家点评
结合你对教案设计的想法,对教案模版进行修改,以便更符合你的教案内容。
学生行为
教师行为
新课导入
(用时:2min)
学生观看
播放嫦娥二号升空的视频
思考,并且激起学生兴趣
提问
引导
新课教学
做拍手掌的小游戏
体验、感受
引入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
概念提出(用时:8min)
观察和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演示实验:磁铁间相互排斥
观察、体验感受
演示:小车在木板上前进
师生讨论得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讨论总结得出相互作用力的定性的关系
提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用弹簧秤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
问题讨论(20min)
观察、分析实验得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观看视频,且进一步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播放用传感器来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视频
从上述实验总结得到:牛顿第三定律
学以致用(5min)
使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解决
给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际例子
拓展延伸(5min)
画出相互作用力、平衡力
给出实例,让学生来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师生共同找出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异同点
老师引导
总结提高
学生回顾总结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