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 课件(共33张PPT)+教案+微课+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2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 课件(共33张PPT)+教案+微课+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7.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6 11:29:46

内容文字预览

(共33张PPT)
导入新课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一带一路”倡导的是共商、共建、共享。中国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秉持的是“行胜于言,言行一致”的理念,是用实际行动阐述
“一带一路”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的“中国力量”,为维护与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发挥的“中国作用”,为全球治理和维护国际秩序带来的“中国范本”。
导入新课
  
儒家学者早在2000多年前就曾对社会进行了美妙的设想,从孔子的天下归仁、近悦远来、四海之内皆兄弟到孟子的政治清明、君民同乐、百姓“亲睦”,再到荀子的上下协调、群居和一、四海之内若一家等等,无不勾画出一幅社会稳定和谐的美妙蓝图。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所勾勒的理想社会。
导入新课
大道之行也
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重点)
2.赏析文章多用对偶增强气势的特点。(重点)
3.理解“大同”社会的内涵。(难点)
学习目标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矜寡孤独(

男有分(

货恶其弃于地也(



guān
fèn

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朗读训练
天下是公共的
同“举”
培养
用作动词,以……为亲
父母
用作动词,以……为子
有终老的保障
职分,职守
女子出嫁
作乱害人的事
兴起
古人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读懂文意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孩子,(要)使老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发生,于是(家家户户)都从外面带上门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读懂文意
文言知识积累
1.选贤与能
通假字
(“与”同“举”)
1.大道之行也
古今异义
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大路
2.矜、寡、孤、独、废疾
者皆有所养
(“矜”同“鳏”,老而无妻)
读懂文意
4.货恶其弃于地也
古义:财物
今义:货物
5.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作乱
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2.不独子其子
古义:指子女
今义:现代汉语中专指“儿子”
3.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归还
读懂文意
一词多义

故人不独亲其亲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只是
老而无子

天下为公
不必为己
读wéi,表示判断,相当于“是”
读wèi,为了
读懂文意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天下为公
(“为”,表示判断)
不必藏于己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不必于己藏”)
2.倒装句
读懂文意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可分为哪几层?
课文中“故”“是故”承上作结,全文呈现出“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可分成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总领全文,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精读品析
2.读第一层,思考“大同”社会的社会纲领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分析。
天下为公
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
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即德才兼备)。
讲信修睦
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精读品析
3.
请同学们自由练读第二层,体会句式特点,思考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指导朗读:这一层全用排比、对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五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
精读品析
句式特点:第二层都是排比、对偶句式。
基本特征:(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能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精读品析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没有“多得”的念头。
精读品析
4.请同学们自由品读第一层和第三层,体会语气、语势。
指导朗读: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闭而不兴”中“闭”属下读。“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精读品析
比较阅读
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合作探究
百姓生活状态
结论
“大同”社会
(1)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2)男有分,女有归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人人受到社会关爱,人人安居乐业
世外桃源
2.
请同学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下列问题。
(1)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3)如何理解孔子“大同”说的思想意义?
合作探究
(1)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合作探究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如何理解孔子“大同”说的思想意义?
“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闻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意在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
合作探究
3.你认为这种理想社会在当时实现了吗?如何理解这种思想?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一种和平安定的局面,是对“大同”社会的一个总结,这个理想在当时并没有实现,因为小生产的物质基础不足以支撑“大同”社会的运转,还有搞阴谋、盗窃财物和作乱等奸邪之事。这种理想在当时虽不能实现,但它具有积极意义,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合作探究
层次清晰
结构严谨
文本特色
多用对偶
增强气势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阐述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特征,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课文主旨
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
社会纲领
基本特征
大同
理想社会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互相关爱,人人都得到社会关爱
安居乐业,全社会亲如一家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谋闭不兴
盗乱不作
外户不闭
课堂小结
“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与“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五经”,“五经”是古代儒家经典,也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
《诗》,又称《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书》,即《尚书》,是我国古代王室诰命、誓辞和追述古代史迹的著作汇编。
《礼》,又称《礼记》,今传有戴德本、戴圣本等。
《易》,又称《易经》,它不仅对了解商周时代的哲学思想、社会生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还保存了一些相当罕见的商周史事材料。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书,按照年、月、日记载史事,以春秋代表四时,故名《春秋》。


拓展延伸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快乐地生活着,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请同学们依据课文对“大同”社会的描述和《桃花源记》对“世外桃源”的描述,联系现实,展开合理想象,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课后练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重点)
2.赏析文章多用对偶增强气势的特点。(重点)
3.理解“大同”社会的内涵。(难点)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一带一路”微视频《大道之行》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一带一路”倡导的是共商、共建、共享。中国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秉持的是“行胜于言,言行一致”的理念,是用实际行动阐述
“一带一路”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的“中国力量”,为维护与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发挥的“中国作用”,为全球治理和维护国际秩序带来的“中国范本”。
儒家学者早在2000多年前就曾对社会进行了美妙的设想,从孔子的天下归仁、近悦远来、四海之内皆兄弟到孟子的政治清明、君民同乐、百姓“亲睦”,再到荀子的上下协调、群居和一、四海之内若一家等等,无不勾画出一幅社会稳定和谐的美妙蓝图。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所勾勒的理想社会。
二、读懂文意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1.学生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选贤与能(jǔ)  讲信修睦(mù)   幼有所长(zhǎng)   矜(guān)
男有分(fèn)
谋闭而不兴(xīng)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2.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停顿和语气。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孩子,(要)使老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发生,于是(家家户户)都从外面带上门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4.字词积累
(1)通假字
①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选举)
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
(2)古今异义词
①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宽阔的道路。)
②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归。)
③盗窃乱贼而不作
作(古义:兴起。今义:做某事,从事某种活动。)
④是谓大同(古义:代词“这”。今义:常用作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3)一词多义
①闭:A.是故谋闭而不兴(闭塞)
B.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关闭)
②谓:A.是谓大同(动词,叫作)
B.予谓菊(动词,认为)
三、精读品析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可分为哪几层?
课文中“故”“是故”承上作结,全文呈现出“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可分成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总领全文,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2.读第一层,思考“大同”社会的社会纲领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分析。
天下为公: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即德才兼备)。
讲信修睦: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3.
请同学们自由练读第二层,体会句式特点,思考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指导朗读:这一层全用排比、对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五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
句式特点:第二层都是排比、对偶句式。
基本特征:(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能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没有“多得”的念头。
4.请同学们自由品读第一层和第三层,体会语气、语势。
指导朗读: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闭而不兴”中“闭”属下读。“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四、合作探究
1.比较阅读
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2.
请同学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下列问题。
(1)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如何理解孔子“大同”说的思想意义?
“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闻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意在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
3.你认为这种理想社会在当时实现了吗?如何理解这种思想?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一种和平安定的局面,是对“大同”社会的一个总结,这个理想在当时并没有实现,因为小生产的物质基础不足以支撑“大同”社会的运转,还有搞阴谋、盗窃财物和作乱等奸邪之事。这种理想在当时虽不能实现,但它具有积极意义,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五、课堂小结
1.艺术特色
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多用对偶、增强气势
2.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阐述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特征,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六、拓展延伸
“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与“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五经”,“五经”是古代儒家经典,也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
《诗》,又称《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书》,即《尚书》,是我国古代王室诰命、誓辞和追述古代史迹的著作汇编。
《礼》,又称《礼记》,今传有戴德本、戴圣本等。
《易》,又称《易经》,它不仅对了解商周时代的哲学思想、社会生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还保存了一些相当罕见的商周史事材料。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书,按照年、月、日记载史事,以春秋代表四时,故名《春秋》。
七、课后作业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快乐地生活着,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请同学们依据课文对“大同”社会的描述和《桃花源记》对“世外桃源”的描述,联系现实,展开合理想象,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