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流出的故事
壹
贰
叁
肆
合作探究,讨论好故事要素
解析范例,学习编故事技巧
群策群力,创编好故事比赛
总结提高,分享编故事心得
目录
学习目标
1.合作探究,了解一篇好故事的要素;
2.解析课文,构思情节,设置悬念,塑造人物;
3.以小见大,主题深刻,感受真善美的熏陶。
01
合作探究,讨论好故事要素
合作探究 讨论要素
1.预习回顾
请同学们结合本单元的课文,思考一个好故事应具备怎样的要素。
合作探究 讨论要素
2.小组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综合每个同学的意见,总结形成本小组的好故事标准。
3.成果展示
好故事标准:
(1)故事情节曲折。
(2)人物个性鲜明。
(3)故事立意深刻。
合作探究 讨论要素
02
解析范例,学习编故事技巧
解析范例 学习技巧
(一)设置悬念,构思巧妙情节
1.合作探究
故事的情节是否生动、曲折,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悬念”的设置是否高超巧妙,引人入胜。
请各小组以本单元的课文为例,讨论一个故事该怎样设置悬念。
解析范例 学习技巧
2.成果展示
①以贯穿全文的细节为悬念。
如《在柏林》,全文以老妇人不停地数数这一细节设置悬念,层层展开,让人震撼。
解析范例 学习技巧
2.成果展示
②以人物某一时刻的言行心理为悬念。
《穷人》中,对桑娜的心理活动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为后文埋下了伏笔,桑娜的惶恐与纠结,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解析范例 学习技巧
2.成果展示
③ 以某个特定场面或细节为悬念。
如《桥》,以洪水眼看要吞没小桥这一危机关头设置悬念,场面紧张,冲突激烈,引起读者浓烈的兴趣,增强了故事的表达效果。
解析范例 学习技巧
3.学以致用
请同学们以下面第一组环境和人物为例,构思故事情节,至少设置一个悬念。
第一组
环境:开满丁香花的校园
人物:淘气包 张明
外号“小辣椒”的班长 王寒冰
充满活力的年轻班主任 李军
解析范例 学习技巧
4.佳作展示
六(3)班新分来的班主任李军老师听说,连续四周,每个周五下午放学,班里的淘气包张明都要跑到校园西北角的丁香小花园里去。这个张明,可是班里的捣蛋大王,不过这段时间他好像老实了不少。但是这个淘气包去丁香小花园干什么呢?经过几天地明察暗访,李老师发现,张明每次去都会从长得最高、花叶最多的那棵丁香花丛里取出一个折叠精致的小信封,偷偷地揣兜里就跑。李老师更加纳闷了,这些小信封到底是谁放的呢?一个周五的早上,躲在大槐树后的李老师看到六(3)班的女班长、外号小辣椒的王寒冰掏出一个小信封准备藏进丁香花丛时,他有点不解,也有点儿恼火:难道他品学兼优的大班长和淘气包张明有了什么花季雨季的小心思,用这种浪漫的方式来传递悄悄话?
解析范例 学习技巧
4.佳作展示
李老师走了过去。在班主任面无表情地凝视下,王寒冰有些犹豫,但是还是老老实实地拆开了那个小信封,把里边的一张剪成五角星状的红纸片儿递给李老师。上面写着:嘿,张明!你这周表现比上一周还好,可以评四颗星哦,我一定和上周一样,给你家长打电话,表扬你至少四次。如果下一周你能改掉从网上抄作业的坏习惯,我就评你五颗星……
点评:这个小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以“每个周五放学,淘气包取信”这一反常举动巧妙设置悬念,又以李老师的误会引导读者“上当”,结尾揭示真相,大班长用心良苦,淘气包不断进步,挺令人感动的。
(二)精雕细琢,塑造个性人物
解析范例 学习技巧
1.合作探究
人物,是故事中的角色,是故事最主要的材料,是故事的体现者、推动者,也是故事的最终归宿。
请同学们从本单元的《桥》《穷人》等课文中挑选你认为精彩的人物描写片段,讨论分析其精彩的原因有哪些?
2.成果展示
(1)把人物放到特定情境中进行描写,才能够把人物写活写真,写出个性。
(2)抓住人物特征,或外貌、或语言、或动作,或者几方面相结合对人物进行细致地描摹,才能塑造出鲜活生动的形象。
解析范例 学习技巧
解析范例 学习技巧
3.学以致用
第二组
环境:冬日黄昏时车来人往的街头
人物:充满爱心的少年陆天
流浪狗朵朵
请同学们以下面第二组环境和人物为例,放在特定的情境中,抓住特征进行人物描写。
解析范例 学习技巧
佳
作
展
示
陆天背了书包,提了饭盒(因为起晚了,陆天来不及吃早饭,妈妈只好把陆天最喜欢的早餐黄油牛排给他带上,嘱咐他抽空在路上吃几口),匆匆赶往学校。
突然,“哐”地一声,一只小狗摔落在陆天跟前。这只狗陆天认识,是前街独身老人李爷爷家的,叫朵朵。后来李爷爷突然去世,朵朵无处可去,就成了一只流浪狗。刚才因为吃了卖肉屠夫王老板扔到案板下边的几块碎骨头被发现,被王屠夫狠狠一脚踹到路边。此时陆天再看地上的朵朵,已经被踢得晕头转向,也不知道逃命和躲避,只是睁大眼睛,对着陆天哀叫。
想起李爷爷在世时,乐于助人,只要有时间就帮王屠夫照看肉摊儿,可李爷爷一死,王屠夫他——陆天悄悄抹一把快要流出的眼泪,慢慢蹲下,从头到尾轻轻抚摸小狗因惊恐而发抖的身体。然后打开饭盒,拿出牛排,放到小狗嘴边,温和地说:“朵朵,你肯定饿坏了,要不然你也不会吃他家的骨头的。牛排是我——吃剩的,快吃吧,可香了!”
解析范例 学习技巧
点评:
上面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少年陆天偶遇被打的流浪狗朵朵后的心理、动作、神态和语言,特别是他把自己的早餐送给朵朵吃的细节,与王屠夫的冷酷无情形成鲜明对比,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陆天的善良和爱心,人物形象也因此丰满而有个性。
解析范例 学习技巧
(三)以小见大,追求新鲜立意
1.结合范例,体会“以小见大”
其特点在于抓住一事一物、一情一景,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深入发掘,展开联想,为读者创造一个比现实生活更为广阔、更为深远的艺术境界。
请同学们分析讨论一下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是如何运用以小见大手法的。
解析范例 学习技巧
2.成果展示
(1)从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以揭示重大主题。
如小说《在柏林》篇幅极为短小,借助老妇人不断数“一、二、三”的细节,表现战争带给普通民众的巨大灾难,从而揭示小说主题。
解析范例 学习技巧
2.成果展示
(2)借用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刻画典型形象。
如《桥》中,在洪水面前老支书让群众先走;想退党找他签字;把插队的亲生儿子揪出来;父子两个双双牺牲等。这些细节描写很好地展示了人物性格的闪光点,强有力地表现了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解析范例 学习技巧
小结:
运用以小见大法作文,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所选小事物、小片断、小镜头和生活细节,必须是最典型、最能突出主题的;
二是要挖掘出“小”中的“大”,揭示其现实生活中的深刻意义。
解析范例 学习技巧
3.学以致用,尝试“以小见大”
请同学们以第三组环境和人物为例,运用“以小见大”写法,以独特的眼光去挖掘、透视,提炼新鲜深刻的思想内涵。
第三组
环境:月光下的村庄
人物:铁蛋
铁蛋体弱多病的爷爷
解析范例 学习技巧
夏夜的月光下,农家小院。12岁的铁蛋发现,一向身体不好的爷爷这几天病情好像加重了:老人不吃不喝,昏昏沉沉,双眼紧闭。铁蛋很害怕,于是托人给在远方打工的爸爸妈妈打了个电话,说爷爷病势沉重。虽然家里条件不好,爸妈为了省钱,一般外出打工一走就是一年,可是,爷爷病入膏肓,他们总不能不回家吧。结果,第三天爸爸妈妈就急匆匆赶回了家。那天也正好是铁蛋的生日,更令人惊喜的是,爷爷的病,也奇迹般地好了,老爷子谈笑风生,该吃吃,该喝喝。
原来爷爷发现半年没见爸妈的铁蛋非常想念爸爸妈妈,于是想出了这样一个“装病”的主意,满足孙子希望爸妈和自己一起过生日的愿望。
解析范例 学习技巧
通过爷爷“装病”骗儿子儿媳回家陪孩子过生日这件小事,反映了当下的热点问题,即留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等各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令人深思。
点评:
解析范例 学习技巧
夏夜月光下,蛙鸣阵阵。农家小院里,12岁农家少年铁蛋等爷爷睡着了,偷偷跑到村外捉了一袋子青蛙和癞蛤蟆。准备第二天以高价卖给城里的饭店和小药铺,挣了钱给体弱多病的爷爷买补品。铁蛋溜进屋,准备睡觉,爷爷却突然睁开眼睛,不紧不慢地给铁蛋讲了两个故事。
一个是村子闹蝗灾,村子里的青蛙们大战蝗虫,保住了村民口粮,村民才得以活命。另一个是早年间村子流行一种怪病,染上病的村民全身皮肤溃烂。结果有一天晚上,一群癞蛤蟆跳进村民吃水的大湾里,三天三夜才出来。村民喝了湾里的水,病就慢慢好了……
铁蛋赶紧向爷爷鞠躬谢罪,然后解开蛇皮袋,青蛙和癞蛤蟆重新获得了自由。
佳
作
展
示
解析范例 学习技巧
爷爷通过不动声色的传说故事,告诉孙子青蛙是人类的朋友,人不能见利忘义,表达了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大道理。
点评:
03
群策群力,创编好故事比赛
群策群力 创编比赛
1.自查故事,找出问题
请同学们用好故事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课前编写的故事,看看是否是一个好故事;如果不是,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呢?
结果预测:
(1)情节太平淡,没有吸引力;
(2)描写不充分,人物形象不够鲜明;
(3)故事的立意平庸俗套,缺少新意和深度;
……
群策群力 创编比赛
2.小组合作,创编故事
①挑选本组编写较好的一个故事,针对存在问题,集体修改故事。
②小组同学依次发言,每人至少说一个完整的句子(或一个小情节),并且与前边的内容衔接自然,全组尽可能编出一个比较完整生动的故事。
群策群力 创编比赛
2.小组合作,创编故事
③推选一位同学将小组内的故事完整地讲给全班同学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讲得最吸引人。
群策群力 创编比赛
3.师生点评,评选最佳故事
04
总结提高,分享编故事心得
总结提高 分享心得
请同学们畅所发言,分享交流本节课编故事心得。
总结提高 分享心得
小结:
编写故事,就是考查大家的构思能力和写作能力。写故事,开头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并制造期待和悬疑;情节要有变化,有跌宕,有意料之外;人物性格有独特性和鲜明性,同时恰当地使用联想和想象。只要你做到这些,就能使你写的故事充满趣味,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