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3张PPT)
《红楼梦》导读
开谈不说红楼梦
读尽诗书是枉然
----《京都竹枝词》
?2006年9月2日,参加选秀的“黛玉”(左)和“宝钗”身着戏装在大观园内漫步。最近,新版电视剧《红楼梦》选秀活动在全国大张旗鼓地进行着,截至8月30日中午12时,《红楼梦》网站累计访问量已突破1200万,报名人数已突破5万。随着选秀活动的启动,作为新版《红楼梦》的拍摄地与选秀地――北京大观园,众多参选选手慕名而来。
--------新华网
2008年6月,新版红楼梦定妆照出炉
,
网友认为太“妖气”,似“白蛇传”
绪
论
一、我们需要《红楼梦》
《红楼梦》标志着人类精神高度,具有永久的魅力
《红楼梦》反映了人类对诗意生活和生命的追求
诗意地
在大地上栖居。
动物生存,而人生活。
《红楼梦》与诗意的生活需要
《红楼梦》与诗意的生活需要
《红楼梦》是一本执著的书。它使你觉得世界上还是有一些让人们值得为之生为之死为之苦为之笑为之发疯的事情。它使你觉得,活一遭还是值得的。
------王蒙
二、《红楼梦》需要导读
从《红楼梦》传播史上的几次热潮谈起
乾隆、嘉庆年间的传播热
20世纪初的“胡蔡大战”
1954年的“批俞之役”
文革中的评红热
20世纪80年以来《红楼梦》的研究与传播
20世纪80年代,电视剧《红楼梦》风靡全国。
2004年10月,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演出大型原创舞剧《红楼梦》。
评书
各种版本
大家丛书
刘心武的
“草根红学”
作家品红
彩绘动漫
当代解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部分红学论著
1.红楼梦叙录
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
2.台湾红学论文选
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
3.海外红学论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4.香港红学论文选
百花文艺出版社1982年
5.红学丛谭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
6.红楼梦子弟书
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年
7.高鹗诗文集
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
8.红学世界
北京出版社1984年
9.红楼梦说唱集
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
10.红边脞语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
11.列藏本石头记管窥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12.《红楼梦》在国外
中华书局1993年
13.红边漫笔
华艺出版社1994年
14.红楼放眼录
华艺出版社1995年
15.红楼梦探微
华艺出版社1997年
16.梦香情痴读红楼
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17.酒香茶浓说红楼
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18.引君入梦话红楼
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19.梦里梦外红楼缘
中国书店2000年
20.魂牵梦萦红楼情
中国书店2000年
21.冷眼看红楼
中国书店2001年
22.红楼长短论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
23.红楼梦人物谈——胡文彬论红楼梦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
红楼梦研究中的“走火入魔”
▲
霍国玲、戚蓼生《红楼解梦》(1996年出版)
作者宣称:“二百年来,只有戚蓼生和我真正读懂了《红楼梦》。”
他们读懂了什么?—
曹雪芹和他钟爱的女子竺香玉合谋用丹砂毒死了清雍正皇帝。
▲
《文汇报》1999.5.12《红学研究不能走火入魔》:
湖南某中学一个女教师研究《红楼梦》得出新结论:贾宝玉是由嫦娥转世的,最后转成了她本人;而北靖王则转为了蒋介石。
1.
阅读方略
还原还是再创造?
索隐、考证、社会批评、小说批评抑或其他?
2.
课程框架
3.
授课方法
三、如何导读
轻松
一下
第一讲
阅读准备
一、《红楼梦》书名知多少
二、曹雪芹的家世、生平与创作
三、高鹗及其续书
四、《红楼梦》的版本
五、《红楼梦》图表
《红楼梦》书名知多少?
书题复名
《石头记》
《红楼梦》
《情僧录》
《风月宝鉴》
《金陵十二钗》
多元视角与寓意
出入于天人之间
朱门里一个沉重的梦魇
人间情感(悖谬
空幻)
空与色互为表里的隐喻性视角
能忘未情于“我半世亲见亲闻的这几个女子”
作者五化身
石兄
吴玉峰
情僧
东鲁孔梅溪
曹雪芹
曹雪芹的家世、生平与创作
祖籍之争:辽阳?丰润?
百年望族:
曹玺
曹寅
曹颙
曹頫
江宁织造
58年
双重身分:
“包衣”
诗礼之家:曹寅《全唐诗》《长生殿》
性格与才情:嗜酒
狂狷
工诗
佚诗
曹寅:
清代名士,著名的藏书家,能写诗填词谱曲,主持刻印了著名的《全唐诗》。康熙年间任江宁织造。
曹雪芹佚诗
白傅诗灵应喜甚,
定教蛮素鬼排场。
《红楼梦》的版本
抄本系统(10余种):脂砚斋
脂评
甲戌本(1754
16回
1-8,3-16,
25-28)
己卯(1759
41+2×0.5回
)
庚辰本(1760
78回
缺64、67回)
刻本系统:程伟元
高鹗
程甲本(1791)
程乙本(1792)
贾府人物关系一览表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
贾
敷
贾
敬
贾
珍
-
贾蓉
贾惜春
(秦可卿)
荣国公贾源-贾代善
(贾母)
贾
赦
(邢夫人)
贾
琏
(王熙凤)
-巧
姐
贾迎春
贾
政
(王夫人)
贾
珠
(李
纨)
-贾
兰
贾元春
贾宝玉
贾探春
贾
敏
(林如海)
林黛玉
人物关系
详图
第二讲
漫谈宝玉
引:
“囫囵不可解”之人
贾宝玉的十个“说不得”
一、宝玉的出生、名字和容貌
二、宝玉的不合时宜
三、宝玉形象的价值和意义
贾宝玉的十个“说不得”
一、宝玉的出生、名字和容貌
出生
石头的故事(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顽石)
还泪的故事(西方灵河岸神瑛侍者与绛珠草)
衔玉而生
贾府的命根子
名字
“
宝玉”的三重含义:
如宝似玉,长得漂亮
衔玉而生
暗示宝玉日后命运的凄凉
(第62回借香菱之口点出“宝玉”二字出处
岑参《送张子尉南海》:“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
容貌
欧阳奋强扮演的贾宝玉
公安专家用电脑绘制的贾宝玉
欧阳奋强扮演的贾宝玉
新版红楼梦杨洋扮演的贾宝玉
公安专家用电脑绘制的贾宝玉
二、贾宝玉的不合时宜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西江月》
不合时宜的种种表现
搞“三不主义”,鄙弃功名利禄,否定传统的人生道路
不愿读四书五经
不参加八股科举
不想做官
轻视封建伦理纲常及传统观念
“世法平等”
VS
等级观念
“女清男浊”
VS“男尊女卑”
质疑“文死谏武死战
”
与黛玉恋爱
“无事忙”
、“富贵闲人”
不合时宜的原因
精神的迷惘
对自由的饥渴
“以质感生活抗拒了他所生活的时代”
三、贾宝玉形象的价值和意义
古已有之?
新人的典型?
一种崭新的生存观念:不关注青史留名,不关注长生不老,不关注善修来世;执着地探寻一种宽松宽容宽和的生活空间,一种充满温情、不受打扰、宁静无痕的死。
一种关乎生命质量的前所未见的价值追求:一方面背离传统价值期待,另一方面尊重个性舒扬。
一个不肖子弟:对列祖列宗的价值期待既有背离又
有认同,但背离略大于认同、积极背离又略大于消极背离的良性不肖子弟。
请告诉大家
你从贾宝玉身上学到了什么?
旷世奇迹
永恒难题
一、钗黛形象的性格比较
二、钗黛形象的文化观照
三、钗黛形象的人性思考
第三讲
综论钗黛
三-1钗黛形象的性格比较
黛:热
刚
直
尖刻
率真
钗:冷
柔
曲
圆浑
世故
黛:一首灵性的诗歌
钗:一篇华美的散文
黛:感伤诗人、泪美人
钗:生活艺术家
葬花
三-2
钗黛形象的文化观照
诗与礼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礼记·乐记》)
2
黛玉形象的文化内涵:
古代文人热爱自由、违俗抗礼、保全真我、特立独行的传统;新的特质与内涵。
黛玉悲剧的文化意义:
批判不合理的封建主义。
宝钗形象的文化内涵
宝钗形象的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强调修身、讲究个体修养的传统;封建末世的烙印。文化完人。
宝钗形象的文化意义:
象征封建文明的衰落。
三-3钗黛形象的人性思考
人性的悖论
生存方式的选择
爱的困惑
黛玉:
情感的
欲望的
任性的
自我的
自然的
宝钗:
道德的
理性的
有谋略
自我控制的
黛玉:
强调个体自由,无视传统与规范;疏离群体,突出个性,张扬个体价值。
宝钗:
认同社会规范,克制自我,积极加入群体,强调群体意识的合理性。
宝黛爱情:
性灵之爱
代表人类生活的精神价值
钗玉婚姻:
现实之爱
代表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
性质之争:
爱情小说?政治历史小说?人情小说?
18世纪中国社会的人情世态:
人情:爱情、亲情、友情、主仆情;
世态:房族之争、嫡庶之争、主奴矛盾、剥削与反剥削、封建意识与新兴民主思想间的压制与反压制;
第四讲
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各色人物的丑态:见利忘义、欺上瞒下、两面三刀、好色纵欲、妒贤嫉能、恃强凌弱、趋炎附势、嫌贫爱富、恩将仇报、落井下石
主题之争
色空观念说
阶级斗争形象史说
子孙不肖、后继无人说
妇女问题说
青年女子普遍悲剧说
反对皇权思想说
人道主义说
关于《红》主题的几种提法
政治历史说
爱情说
爱情婚姻悲剧说
四大家族兴亡说
自传说
双重主题说
三重主题说(文学本体、政治外延、哲
学意蕴三层次)
多义说:至少写了三个悲剧,宝玉、众女
子、贾府
以爱情婚姻与贾府衰败为线索
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崩溃的命运
表达了朦胧的新理想
一种经典表述
第五讲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一、人物形象塑造
二、立体网络结构
三、语言艺术
一、人物形象塑造
数量:红楼人物知多少?
徐恭时统计:男495人,女480人,计975人。
一般公认:400余人。
质量:写出了“真的人物”
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记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网中写人
对比映衬
心理描写
意境烘托
大场面大事件
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红楼人物评凤姐
周瑞家的:
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也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就只一件,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
贾母:
“知礼”、“想的周到”、“不是那不知高低的孩子
”。
贾琏:
“醋罐子”
兴儿: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头上一脸笑,脚下使绊子。都占尽了。
宝玉形象的三个副本
副本一:甄宝玉(意味着对男女情爱的真诚珍惜)
副本二:秦钟
(谐情钟,表明宝玉的钟情
本性)
副本三:柳湘莲(谐綹相连,暗示宝玉与这
个世界以青丝相连的秘密)
黛玉形象的三个副本
才情副本:薛宝琴(代表了出众的诗才)
心地副本:香
菱(代表了善良的心地)
个性副本:晴
雯(代表了尖刻的语锋)
宝釵形象的四个副本
副本一:袭
人(显示其世俗谄媚)
副本二:李
纨(显示其精神和情感
上的僵死和命运的没落)
副本三:薛姨妈(显示其老于世故)
副本四:王夫人(显示其伪善和残忍)
意境烘托
诗情画意的场面: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宝琴立雪(琉璃世界白雪红梅)、黛玉葬花
环境与人:“潇湘馆”
从“有凤来仪”到“潇湘馆”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黛玉的出场及其与宝玉的见面
出场前的铺垫与渲染:木石前盟、冷子兴与贾雨村的谈论。神话、哲理与诗意
宝黛初见
宝釵的出场及其与宝玉的见面
呆霸王、皇商家庭、溺子不明的母亲。粗俗与鄙陋。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温馨甜美。
关于“宝釵扑蝶”
是否写出了诗意?
-----黛玉与宝釵比较之一种视角
宝钗扑蝶
结构特征
巧夺天工而又自然浑成
“天然之章法”。(脂砚斋16回批)
“天生地设章法”(脂砚斋3回批)
“就象把群山粉碎而又重新塑造出来,而且塑造得比原来更雄浑、更和谐,却几手看不出人工的痕迹”(何其芳《论红楼梦》)
结构构成要素
纲领、线索、网络、波澜
二、立体网络结构
结构要素分析
纲领
前五回为《红》叙事总纲。
第一回,楔子。
包括作者自述、神话构架和隐喻情节(甄贾故事)。
功能:交代创作意图(追忆、追悔)、基本写法(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总体构思(石头下凡复归、倒叙经历),阐述艺术主张(借石兄之口说出)、创作过程,隐喻全书基本情节和形象主体(宝玉悲剧、女儿悲剧和家族悲剧)
第二至第四回,初步介绍人物和环境,两条线索初步展开,主要人物性格初步展现。
第五回,以十二釵判词和《红楼梦曲》暗示主要人物的命运,双重悲剧的联系及整体悲剧的结局。
线索
关于《红》结构主线的争论
爱情婚姻悲剧和贾府衰亡双重主线
《红楼梦》的春夏秋冬四时气象
关于《红》结构主线的争论
宝黛釵爱情婚姻悲剧说
贾宝玉叛逆道路说
封建家族衰亡说
王熙凤理家说
爱情婚姻悲剧和贾府衰亡双重主线说
《红楼梦》的春夏秋冬
《红楼梦》有四时气象:前数卷铺叙王谢门庭,安常处顺,梦之春也。省亲一事,备极奢华,如树之秀而繁荫葱笼可悦,梦之夏也。及通灵玉失,王府查抄,如一夜严霜,万木摧落,秋之为梦,岂不悲哉!贾媼终养,宝玉逃禅,其家之瑟缩秋惨,直如冬暮光景,是《红楼》之残梦耳。
(二知道人《红楼梦说梦》)
春(3--19)初恋阶段
宝黛会面(3)黛玉含酸(8)静玉生香(19)
夏(20-32)热恋阶段
宝黛论心(20)共读西厢(23)黛玉春困(26)
黛玉葬花(27)二玉心事(29)宝黛诉腑(32)
秋(33-57)成熟阶段
赠帕题诗(34)宝玉梦呓(36)宝玉夜探(45)
紫鹃试玉(57)
冬(58-97)破灭阶段
黛玉惊梦(82)黛玉釵嫁(96、97)
宝黛爱情之春夏秋冬
春(6-18)初盛阶段
秦氏之丧(13-15)元妃省亲(17-18)
夏(19-54)极盛阶段
探春结社(37-38)两宴大观园(39-41)元宵夜宴(53-54)
秋(55-80)危机阶段
探春理家(74)抄检大观园(74)品笛联诗(76)晴雯屈死(77)迎春误嫁(79)
冬(81-120)衰败阶段
元妃薧逝(95)探春远嫁(100)贾府被抄(105)贾母寿终(110)宝玉出走(119)
贾府盛衰之春夏秋冬
红楼梦对传统小说结构模式的
继承与改造
《红楼梦》对历史小说结构模式的继承与改造
《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结构模式的继承与改造
历史小说的“治乱分合”模式
《三国演义》的“圆”
1—33回
34—80回
81—120回
汉末大乱→官渡之战
赤壁大战→刘备取川
夷陵之战→司马禅魏
↓
↓
↓
扫荡群雄
统一北方
天下三分
鼎足而立
鼎足瓦解
三国归晋
↓
↓
↓
乱
→
分
→
合
继承与创新之一:
贾府的“盛衰荣枯”
可卿出殡→元妃省亲
宝玉被打→抄检观园
三春去后→家延世泽
|
|
|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
安富尊荣、悲音时现
江河日下、家散人亡
↓
↓
↓
盛中伏衰
→
由盛转衰
→
衰中伏盛
爱情小说的起承转合团圆模式
月缺再圆,镜离再合,
花落再开,人死再活。
---《警世通言》
《玉娇梨》的起承转合
友白寻访佳人
→
红玉考诗择婿
→
友白误会红玉已故
→
吴翰林释误会
|
|
|
|
相遇
考验
误会
团圆
↓
↓
↓
↓
起
→
承
→
转
→
合
团圆
考验
误会
相遇
合
承
转
起
一见惊心的相遇
↓
欲得真心的试探
↓
心口误差的误会
↓
心心相印的契合
继承与突破
继承与创新之二:
宝黛爱情的四个乐章
网络
定义:叙事结构的基本组织单元,即纵横交错的日常生活事件。
特点:纵横交错、整体推进。
波澜
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黛玉之死、贾府抄没
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纲领是首脑、线索是骨胳、
网络是血肉、波澜是关节。
三、语言艺术
1.
《红楼梦》的语言体式
构成
纯粹的口语体
接近口语而稍有文言成份的白话体
平浅通俗的文言体
古典散文或韵文
特点
当文则文,当白则白,文白相间,语势和谐而有韵味
不为地方性所限,更有全民性
(幽燕语的残存
满式汉语的残余)
丰厚富赡,诸多语言格调囊括无遗
进一步打破说话的痕迹
纯粹的口语体
封肃喜的屁滚尿流,巴不得去奉承。
------《红楼梦》第二回
(凤姐)把个尤氏揉搓成了一个面团儿,衣服上全是眼泪鼻涕。
------《红楼梦》第六十八回
接近口语而稍有文言成份的白话体
尤二姐:“我虽标致,却无品行,看来到底是不标致的好。”
“我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如今既做了夫妻,我终身靠你,岂敢瞒藏一字?”
贾琏:“你且放心,我不是那拈酸吃醋之辈。前事我已尽知,你也不必惊慌。”
------《红楼梦》第六十五回
红楼梦中幽燕语的残存
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说话儿。(3)
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
……他家的二小姐着实爽快会待人的,倒不拿大。(6)
姐姐可大愈了?(8)
到底宝兄弟素日肯和那些人来往。(34)
红楼梦中满式汉语的残余
不过认几个字罢了!(3)
要是白来逛逛呢便罢。(6)
你一般也遇见过对子了。(19)
将来只怕比这更奇怪的笑话还有呢!(3)
袭人见把莺儿不理,恐莺儿没好意思的!(35)
2.《红楼梦》的描写语言
真实
朴素
简洁
3.《红楼梦》的人物语言
百人百声口
一人百声口
酷似生活真切如画的描写
那林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那史湘云却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搁于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
“蹬着门槛子”的凤姐、黛玉
只见凤姐站着,蹬着门槛子,拿耳挖子剔牙,看着十来个小厮们挪花盆呢。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只见林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手帕子笑呢。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红楼梦写笑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第四十回)
小红回凤姐话
平姐姐说,奶奶刚出来,他就把银子收了起来,才张才家的来讨,当面称了给他拿去了。
…
…平姐姐叫我回奶奶:才旺儿进来讨奶奶的示下,好往那家子去。平姐姐就把那话按着奶奶的主意打发他去了。
…
…平姐姐说,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原是我们二爷不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尽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了人来说,舅奶奶带了信来了,问奶奶好,还要和这里的姑奶奶寻两丸延年神验万全丹。若有了,奶奶打发人来,只管送到我们奶奶这里。明儿有人去,就顺路给那边舅奶奶带过去的。(27回)
百人百声口例一:贾母见刘姥姥
刘姥姥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福了几福,口里说:“请老寿星安。”贾母亦欠身问好,……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
刘姥姥笑道:“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若我们也这样,那些庄家活也没人作了。”贾母道:“眼睛牙齿都还好?”刘姥姥道:“都还好,就是今年左边的槽牙活动了。”贾母道:“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聋,记性也没了。你们这些老亲戚,我都不记得了。亲戚们来了,我怕人笑我,我都不会,不过嚼的动的吃两口,睡一觉,闷了时和这些孙子孙女儿顽笑一回就完了。”
刘姥姥笑道:“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我们想这么着也不能。”贾母道:“什么福,不过是个老废物罢了。”说的大家都笑了。贾母又笑道:“我才听见凤哥儿说,你带了好些瓜菜来,叫他快收拾去了,我正想个地里现撷的瓜儿菜儿吃。外头买的,不像你们田地里的好吃。”刘姥姥笑道:“这是野意儿,不过吃个新鲜。依我们想鱼肉吃,只是吃不起。”
第三十九回
百人百声口例二:众人劝宝玉
警幻仙姑劝词:
“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而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
(第五回)
百人百声口例二:众人劝宝玉
袭人劝词
袭人道:“
咱们素日好处,再不用说。但今日你安心留我,不在这上头。我另说出两三件事来,你果然依了我,就是你真心留我了,刀搁在脖子上,我也是不出去的了。”……
(宝玉)话未说完,急的袭人忙握他的嘴,说:“好好的,正为劝你这些,倒更说的狠了
……这是头一件要改的。”
????
袭人道:“第二件,你真喜读书也罢,假喜也罢,只是在老爷跟前或在别人跟前,你别只管批驳诮谤,只作出个喜读书的样子来,也教老爷少生些气,在人前也好说嘴。
袭人道:“……还有更要紧的一件,再不许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与那爱红的毛病儿。”
(
第十九回)
百人百声口例二:众人劝宝玉
宝钗的劝词
宝玉道:“‘绿蜡’
可有出处?”宝钗见问,悄悄的咂嘴点头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
(第十七至十八回)
宝钗笑道:“你的号早有了,‘无事忙’三字恰当的很。”
……宝钗道:“还得我送你个号罢。有最俗的一个号,却于你最当。天下难得的是富贵,又难得的是闲散,这两样再不能兼有,不想你兼有了,就叫你‘富贵闲人’也罢了。”
(第三十七回)
百人百声口例二:众人劝宝玉
湘云的劝词
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
(第三十二回)
百人百声口例二:众人劝宝玉
黛玉的劝词
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语,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