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去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底和高,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
2.
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平行四边形,体会数学语言的准确、简洁。
3.
在活动中发展空间想像力,感受平行四边形四边既定,形状不定的特性。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特征,研究视角的建立
教学难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高
教学准备:
师:课件、几何画板(安装)、板贴、平行四边形彩色教具(粉笔)、三角板
生:个人探究单、三角板、直尺、量角器
一、谈话导入
1.
明确研究视角(前后联系,提出研究角度和方向,将研究角度引进平行四边形)
(1)(出示教材ppt1),孩子们,还记得两条线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哪些(手指ppt)
生:平行与垂直
(2)咦,我们研究的是两个图形,那为什么先要研究平行与垂直,这两种线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呢?
生:可能对我们有用
(3)你的意思就是平行四边形中可能藏着平行这种位置关系。
(贴:位置关系)看来,位置关系是我们研究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度。那除了这个角度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研究呢?
(生答有困难)。
(4)那回想一下,我们在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是从哪些角度来研究的呢?
(出示教材ppt2,)
(预设1:生答:(边和角)板书“边”和“角”
追问:我们研究了边的什么?角的什么?(生答))
(灵活点拨:看来我们是从边和角两方面来研究的。我们还从边的数量进行了研究)
(预设2:若第一问时,学生直接答出,学生答出4条边,4个角等等,老师可直接边贴边总结。(板书:
数量
长度/大小,位置关系)
(7)那孩子们,我们今天就从这些角度来研究平行四边形吧。(手指黑板)(生答:边和角........)
2、探究新知
1.
猜想并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猜想(指引猜想的方向),验证,梳理,形成认知)
(1)
Ppt,学生看着课件展示的四个平行四边形进行猜想(课件展示四个平行四边形,标上字母)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为每个同学准备了一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平行四边形。请孩子们拿出探究单,看到活动一,请你从边和角的角度大胆地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呢?(生想)哪位孩子能上来指一指说一说你的猜想?(一生来指一指,说一说)
(师生互动,得出几个猜想:对边相等,对边平行,对角相等。对应让孩子指一指对边和对角,理解对边和对角以及规范生指的方法,)
(黑板板书,白色粉笔写特征,红色粉笔写问号)
(及时指引:看来你是从边的长度的角度来进行猜想的;灵活选择,若没有说出则引导说,我们还可以从边和角的数量来研究)
小结1: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和4个角,我们数一数就知道了,还需要继续验证吗?(生答:不需要)
(2)那你觉得哪些特征需要借助工具继续验证?(手指黑板)(3分钟)
接下来我们小组合作对这些特征进行验证,先看要求:(请生读)(课件)
合作要求——分工合作,借助工具进行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开始验证吧)
(3)(展台)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说一说是怎么验证的呢?
(形式:一个小组主讲,个人补充)
追问:还有补充的吗?
(4)现在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你们的验证方法。(梳理验证时明确三点:一是验证的是哪组对边或对角,两组对边和对角都要验证;二是让生关注数据;三生在明确对边对角和数据的基础上,再观察边角的长短大小变化,但它们的相等关系始终是不变的。)
①对边相等——量的方法
(几何画板)
孩子们,刚才大家同样用量的方法,验证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现在老师这儿也有一个任意的平行四边形,我们先来验证第一组对边AB和CD,仔细观察它们的长度,现在他们的长度相等吗?(生:相等)变,现在他们的长度还相等吗?再变,现在他们的长度还相等吗?我们再来看第二组对边,AC和BD现在他们的长度相等吗?(生:相等)变,现在他们的长度还相等吗?再变,现在他们的长度还相等吗?
师小结:通过验证,平行四边形无论怎么变化,它的两组对边始终是相等的。(板书;去掉问号)
②对角相等——量的方法(几何画板)
孩子们,刚才大家同样用量的方法,验证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是相等的,现在我们先来验证第一组对角角1和角2,仔细观察它们的度数,现在他们的度数相等吗?(生:相等)变,现在他们的度数还相等吗?再变,现在他们的度数还相等吗?我们再来看第二组对角角3和角4,现在他们的度数相等吗?(生:相等)变,现在他们的度数还相等吗?再变,现在他们的度数还相等吗?
师小结:通过验证,平行四边形无论怎么变化,它的两组对角始终是相等的。(板书;去掉问号)
③对边平行——推一推、无线延长、画垂线段、(PPT)
们用推一推的方法,有的同学也想到了画垂线段的方法验证了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其实我们还可以将对边向两侧无限延伸,看是否有交点来判断。
小结:通过验证:无论通过什么方法,我们都可以得到对边互相平行。(板书;去掉问号)
小结2:孩子们,刚刚我们通过猜想-验证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这些特征,原来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的数量都是4,对边和对角都是相等的,而且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平行的,其实平行四边形的角也有位置关系,我们在以后初中的学习中再继续研究。(互动式小结)
(5)那谁能再来说一说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征?
2、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尝试概括--读-提出疑问--验证疑问)
(1)通过刚才的研究,
平行四边形有这么多特征,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吗?(出示课件)
①生答(选3或4名代表)
(2)那我们一起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吧?(生看书后,请一个孩子读一读,再板贴定义)
(提出疑问)咦,书上表达这么简洁,只留下这样几个字,就能保证它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
(验证疑问)咱们来看一看。(几何画板2)
小结3
:看来只要满足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书上的定义不仅说得很简洁,而且抓住了平行四边形与其他四边形不一样的关键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边勾边说: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3、即时练习:
(1)师:孩子们,直接用眼观察,你能来说一说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你是怎么判断的?(ppt)
小结4:看来我们既可以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来判断,也可以从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进行判断。
(2)师:(出示点子图)现在老师加上点子图,你还坚持刚才的判断吗?需要调整吗?
小结5:看来通过直接观察来判断,不一定是准确的,需要验证才能准确判断。
4、学习底和高(课件--黑板---展台)(认识高,看-说-指-画,深入认知)
(1)(黑板)认识底和高,一生画高。
孩子们,接下来我们继续研究。书上下面还有一段话,看看下面这段话又能教会我们什么?(底和高)(课件出示,请大家齐读64页这段话)
追问:
①你学到了什么?(1生读,说一说)
②(出示教具彩色平行四边形)你能结合图形来指一指,什么是高,什么是底?(学生上来指一指)
③为了让他们看得更清楚,慢一点,你是从哪儿开始的?(你是从这条边上选了一点)(师把点描出来)你是随意画的一条线吗?(生答我是做的垂线段)是的,高一定是一条垂线段,而且是和底边互相垂直的垂线段。
④你能画一画吗?
孩子画之前说明:孩子画之前,老师温馨提示几点,我们画高时通常用虚线,并且要标出直角符号、写上底和高。)
(2)师生互动,明确平行四边形高的特征(1、明确高可以画在这组平行的边之间,也可以画在另一组平行的边之间,四条边都可以做底。2、底边选样择不一样,高也不一样,底和高要一一对应。3、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
①师:孩子们,刚才这个孩子是从这一点出发做的这条底上的高,那我可以选择这一点做它的高吗?那还可以选择这一点做它的高吗?那你觉得这条边上有多少个点可以做它的高呢?看来这条底上可以画无数条高。刚刚我们把下面这条边作为底,那上面这条边可不可以看作底呢?那可以做多少条高呢?
小结:看来在这组平行的边之间,两边都可以作为底,可以做无数条高。
②师:那这一组平行的边可以作为底吗?可以做多少条高呢?现在以这一边为底我们来做一条高,(粉笔画)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两条高都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那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呢?(因为它们选择的底不一样。)
小结:看来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都可以作为底,我们选择的底不一样,高就不一样,底和高要一一对应。
5、新课总结:
师:孩子们我们通过对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研究,我们又多了一个研究视角。(板书:高)
师:今天我们研究平行四边形,经历了由看得见的边和角到看不见的高的研究,进一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
接下来我们进入挑战环节,做好准备了吗?
三、知识运用
(1)(课件出示点子图)(先想再展示再给结论)
师:这是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你能想出它长的样子吗?(能)可能是什么样子?(生答手比划3人说)你觉得全班想的样子会是一样的吗?
(PPT出示各种形状的平行四边形)
师:有的想的是这样的,有的想的是这样子。我们想的可能都不一样。
(师收集作品)
看来只给出一条边,不能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2)师:那现在老师把四条边的长度都确定了,请你拼一拼,你觉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会一样吗?(一样)(请组长拿出学具袋,小组的同学快速试试吧)
(生操作)
①孩子们,请将你们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高高举起,一样吗?(不一样)
②为什么不一样?(生答因为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小结:7:看来,哪怕是四条边确定了,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也不能确定。这就是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3)平行四边形不稳定的特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一起来看看。(课件)
四、全课小结
(1)全课总结:
孩子们,我们刚刚是从哪些角度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呢?(生答)
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继续研究其他图形,也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研究。
孩子们,这节课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在你心中,你觉得这节课什么最重要?平行四边形(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想象和情境描述等活动中有条理的思考和简单的推理,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3.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句相等的特点。
重难点:
1.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定义。
2.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这些高都相等,它是指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教学准备:
PPT、平行四边形教具、三角形教具、知识整理条、磁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认识它吗?那老师给它变一下形,还认识它吗?
生:平行四边形。
师:对这就是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它是通过长方形拉动而形成的图形。今天呀,我们就一起行四边形,深入了解它,好吗?
二、新知呈现:
(一)不稳定,易变形
1.老师手上的这个平行四边形谁想来拉一拉,试一试?(拉了过后)有什么感觉?
2.老师手上还有个图形,
看这是一个什么形?谁想来拉拉这个三角形?感觉怎么样?
(拉不动)
3.师生共同总结平行四边形的特性:稳定
(二)对边平行
孩子创在平常生活中
看到过平行四边形吗?那我们看看在这些图片中,你能我到平行因边形吗?
看来,平行四边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老师把它请到了课堂当中。看,它是由几条边组成?又是由几个角组成的呢?它的名字叫——平行四边形!
质疑:既然它叫平行四边形,
那它到底哪里平行呢?
生:上边和下边,左边和右边
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如何验证的?
(出示PPT验证两组对边互相平行)
总结下,再和同桌订论什么样的用边形是平行四边开形,
展示定义——找重点——重读重点
巩固:说明如果我们在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平行四边行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生: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边形
师:判断图形(PPT)
小结:说明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三)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质疑:平行边形的对边除了平行,还有没有其它关系呢?它的对角又有什么关系呢?现在打开书本量量例2的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长度,量出4个角的度数,量好后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1.生量好回答
2.师生共同总结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3.巩固
(四)高:
出示PPT:小男孩想从他所在的位置最快地到达对面,有这样几条路供他选择,你们认为他会选择哪条?
为什么是垂直的这条线段?
是从哪里到哪里的垂直线段呢?
这条线段也是上下这组平行线之间的什么?
解释高:
那么
这条高除了表示顶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还表示2条平行线之间的距面,
而上下2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只能用这一条线段来表示吗?
那平行四边形的高除了在这个顶点画之外,还可以怎样画呢?动手在草稿纸上先试着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再画出它的高,看谁画的高最多
学生示范画
师生共同总结:高、底、顶点的位置,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高相等
巩固
三、师生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
设计人
学科
数学
单元
第六单元
课题
平行四边形
班级
四年级
共2课时,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1、例2,第71页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九1,3,4题。
课题
平行四边形(一)
学习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几何图形的学习方法,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4.应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其特征。教学难点:运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解决简单问题。
导学流程
环节
导学设计
学生活动
时间
一、导入新课二、探究新知识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四、开放练习,拓展思维五、回顾梳理,总结反
1.活动引入,发挥想象。摆小棒游戏。学生在桌子上任意摆1根、2根、3根、4根小棒,想一想,你会摆出哪些学过的图形形状?同桌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形状。(请一名学生到展示台上摆。)同一平面内,学生用小棒可能会摆出线段、角、相交(垂直)、平行、三角形、任意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等。2.揭示课题,激发兴趣。在同一个平面内,用两根小棒可以摆角、平行线和垂线,用3根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那么用4根小棒就可以围成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有4条边,所以称为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同学们非常熟悉,而对于平行四边形却比较陌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1.教学例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静态特征。(1)联系实例,初步感知。(出示例1)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吗?学生到讲台上边指边说,其余学生用手指在空中比画,老师用课件闪烁平行四边形的边框,抽象出平行四边形平面图。(2)经验迁移,学法指导。屏幕上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大小、边的长度、平行线的倾斜方向、角度等不一样。)为什么我们都叫它们平行四边形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前面认识三角形时,同学们已经有了一些学习图形的经验,如果老师让你们自己去寻找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去研究?(边和角,数和量……)学习几何图形,就要抓住图形的关键部分,用眼看一看,动手做一做,用脑想一想,才能发现它们的特征。(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①请拿出你们准备的平行四边形纸片,4人小组合作,用前面学习图形的方法,去寻找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可以在图片上适当标注,然后结合数据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发现。②全班交流,引导认识。你们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特征?你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的?预设1:平行四边形有4个角、4条边,我们是通过看和数发现的。预设2:平行四边形两条长边互相平行,两条短边也互相平行,我们是用三角板和直尺验证了的。预设3:平行四边形两条长边一样长,两条短边一样长,我们是用直尺量的。预设4: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我们是用量角器量的。③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动手、动脑,自主研究出了平行四边形边和角的特征。它区别于四边形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所以像这样“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4)火眼金睛:找出平行四边形(课件)2.教学例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动态特征。同学们真能干!大家团结协作,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找到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并通过相互交流,验证了平行四边形这些特征的科学性。不过,平行四边形还有些特征不容易被发现,你们想知道吗?(1)感知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我们一起来玩一个魔术,请拿出长方形活动框。这是一个像孙悟空一样会变的平行四边形,像老师这样捏住它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动,它会听你们的话。学生自主玩:向左拉,向右拉,变大,变小……在拉动的过程中,你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奥秘?(平行四边形不稳定,很容易变形。)长方形的形状变了,拉成了什么图形?有不变的地方吗?(拉成了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长度没变,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或钝角。)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也有很大的用处。(课件演示:伸缩衣架、伸缩门工作等。)(2)理解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①我们拉动长方形活动框的边,可以让它变成形状、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反过来,我们可以把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吗?②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长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同桌讨论一下。预设1: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都是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说明长方形也具有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它是平行四边形。预设2:它们的不同点是长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所以我认为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③那正方形又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预设3:正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4条边都相等且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所以它即是特殊的长方形,又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④原来平行四边形在特殊情况下也能变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所以我们说,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三者之间存在着包含关系,我们可以用集合图表示。⑤小结:在研究图形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比一比、议一议,在变化中寻找图形隐藏的特征,发现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直观操作,边摆边说。2.练习十九第1题。引导学生遮一遮,比画比画,结合特征寻找图形。3.练习十九第3,4题。学生独立做,交流做法,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今天我们和哪个图形交了朋友?你知道了它的哪些特征?你是用哪些方法知道的?
1.摆小棒游戏。在桌子上任意摆1根、2根、3根、4根小棒,想一想,你会摆出哪些我们学过的形状?同桌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形状。2.仔细观察屏幕,在这些物体上找出平行四边形。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4.全班交流,引导认识。5.感知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6.理解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7.直观操作,边摆边说。8.独立做,交流做法,说一说是怎样想的。9.回顾反思。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特征: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2.对角相等;3.不稳定性,易变形;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课后反思
由于学生以前对平行四边形已经有了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探究、练习运用等形式,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全面系统的探究。首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图,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表象,然后通过拉、比、量等多层面的操作活动以及结合课件的直观演示,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上对平行四边形有较深刻的认识。本课在设计上还注重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提炼与总结。由于年龄与认识水平的限制,学生对操作中反映出来的数学现象不一定都能理解,所以教师要加以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主要有:1、注意要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2、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懂得灵活处理;3、要善于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生成性的闪光点。
1.量一量,比一比。
2.说一说:下图中你认识的图形的名称。
┗
┓3.在下面的(
)里填适当的数。
2cm
(
)cm
(
)cm4.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126cm,一边的长为16cm,另外三边的长分别是(
)cm,(
)cm,(
)cm。
?cm
?cm
上下边都是(
)mm
左右边都是(
)mm
∠1=(
)°
∠2=(
)°
∠3=(
)°
∠4=
(
)°
4
3
2
1
2cm
1cm
1cmm
(
)cm
(
)cm
?cm
16cm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