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检测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检测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06 09:5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检测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据此,我国开始实施(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2.毛泽东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的落后状态,作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讲话:“(我们)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因此,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A.交通运输业
B.重工业
C.农业
D.轻工业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右图内容出自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文件,该法律文件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包括(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②开展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③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重工业企业投产④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对下表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同1952年对比情况表
A.工农业产品产量都呈现出增长趋势
B.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于农产品产量增长率
C.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标志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
D.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是因为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6.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五年间,我国逐渐完成了战后经济的恢复,转而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但资本和资源的严重匮乏阻碍了我国的发展。为此,中共中央实行了利用有限的资本和资源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

A.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改变了工业分布偏于沿海和沿江的格局
C.使我国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D.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8.观察右图“入社报名大会”场景,你认为“入社”的主要是(

A.农民
B.地主
C.商人
D.工人
9.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运动完成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开国大典
10.观察下面的图示,1956年哪一事件的完成,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一五”计划基本完成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1.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推动这一过程快速发展的直接因素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出现高潮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12.大生纱厂是近代实业家张容创办的民族企业,20世纪50年代国家对其第一、第三纺织公司实行公私合营。这是由于(

A.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C.“大跃进”运动的需要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需要
13.“队里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这是某一特殊时期产生的民谣。下列民谣中与这首产生于同一时期的有(

①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②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洁名学霸王④一个南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D.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15.下图展示的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某行业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的情况。下列做法,与图示目的相同的是(

A.颁布《土地改革法》,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实行包产到组、包干到户,打破农业生产上的“大锅饭”
C.成立缝纫社、铁业社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创办经济特区,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16.如图漫画作者意在说明(

A.社会主义建设遭遇到挫折
B.人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
C.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
D.大跃进遏制浮夸风的蔓延
17.右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开始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全面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18.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召开了(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19.1953年,著名油画家董希文完成了巨型油画《开国大典》的创作。该作品曾有数次改动,其中一次改动是去掉刘少奇的画像。这次改动可能发生在(

A.“大跃进”期间
B.“一五”计划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社会主义建设期间
20.《剑桥插图中国史》中写道,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寻求一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1958年开始的这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带给中国的是(

A.粮食产量大幅增长
B.钢铁资源有效利用
C.国民经济损失惨重
D.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60分)
2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中指出: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贫国农民解决以下两个问题:①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是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困难。②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早灾害、虫灾等。
材料二1953-1959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组织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l)根据材料一说说建立农业合作社的必要性。(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农业合作化的影响。(3分)
2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现状?(2分)
(2)为改变上述现状,我国政府作出了什么决定?这一决定中发展的重点是什么?(4分)
(3)这个决定的结果如何?(2分)
材料三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4)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分布在哪里?试举两例说明。(4分)
(5)“一五”计划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说明了什么?(3分)
23.(10分)阅读下列材料,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公私合营当时对于很多资本家来说,好比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几辈人辛辛苦苦创办的家业就这样交出去,心里真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材料二1956年荣毅仁代表上海工商界集体给毛泽东写信,表示要在6天内实现上海全行业公私合营。他说:“我已经在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表示了决心,我一定把所得的利润以投资企业和购买公债的方式来支援国家的建设。我个人愿意在任何工作岗位上来尽我的责任,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主义有贡献的人。”
材料三
(1)这一时期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2分)
(2)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意义?(3分)
(3)根据材料,总结民族资本家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成功改造的原因有哪些?(5分)
2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到非法监禁,被迫害致死。
材料二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只是乱了自己,因而始终没有也不可能由“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在我国,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以后……虽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还没有最后完成。但革命的内容和方法已经同过去根本不同……历史已经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1)材料一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什么现象?它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3分)
(2)材料二中“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的思想根源是什么?(4分)
(3)依据两则材料,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3分)
25.(16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从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发展史。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前行,取得过成绩,也出现过失误。让我们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探索历程,回答问题。
【良好开端】
材料一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解决。这时,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材料一中“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的时间和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2分)
(2)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果?(4分)
【出现失误】
材料二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发生了哪些变化?
你认为与材料一对比哪一种是正确的?(3分)
(4)在材料二中1958年总路线的指导下,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发起了什么运动?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哪些影响?(3分)
【以史为鉴】
(5)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