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在理解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经历操作、观察、发现、归纳探索长、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重点: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难点:动手操作、观察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及数学原理
教学设计
(一)问题驱动、情境导入(2分钟)
出示小明家的户型图,小明想知道他的房间面积有多大,你能帮帮他吗?你想帮帮他吗?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已有认知经验,激发学生探索学习、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回归旧知、引入探究(8分钟)
1.为了帮助小明,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板书关键词:如怎么算?)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问题意识,明确学习目标。】
层层递进、凸显方法:分别出示由易到难的5个长方形,让学生说出面积是多少。
3.图5是怎么想的?(在头脑中摆一摆,PPT演示)
【设计意图: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凸显数、计算求面积到拼摆测量求面积的研究方法。初步感知长方形面积的算法,并学会收集数据。】
(三)引入冲突、小组合作(12分钟)
只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我们可以通过拼摆求到面积,小明的卧室呢?我们也这样拼摆吗?
【设计意图:由拼摆法的局限性引入计算方法的探究。】
课前同学们在格子图上画了3个不同形状的长方形,并统计了一些数据,谁来说一个你画的长方形。(学生汇报,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你能像刚才我们这样汇报和记录吗?
明确探究要求:
(1)从1号同学开始汇报,组长负责记录,其他组员认真听。
(2)别人汇报过的,不重复
(3)组内交流:仔细观察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4)做好汇报准备。
小组合作学习,请一组到黑板上记录
小组汇报,教师收集整理数据10个左右
仔细观察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总结:我们发现每一个长方形的长都等于每排拼摆的个数,长方形的宽都等于拼摆的排数,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拼摆的总个数。那么,如果只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不用拼摆,你能知道它的面积吗?你怎么想的?(用长和宽代替每排个数和排数相乘后,就是面积单位的个数,也就是它的面积)教师引导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设计意图:通过冲突、思考、操作、观察、发现、归纳和点拨,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数学思考、探索、发现、归纳的科学精神,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四)初步运用、尝试计算(6分钟)
快速抢答: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厘米)
出示户型图,帮小明计算房间的面积吗?,其它房间呢?你会算吗?试一试。
【设计意图:1题通过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质疑,由学生自然引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题通过帮助小明,使问题落地,培养应用意识。】
(五)深入运用、巩固提高(10分钟)
3.先量一量,再计算它们的面积。
4. 出示一张长方形的A4纸(标出长宽),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如果从这张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5.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摆一个面积3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可以怎样摆?说一说,可以在格子图上画一画。你发现什么了吗?
【设计意图:3题通过量一量,体会面积计算的必要条件及计算;4题通过长方形以及截取最大正方形面积计算,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5题通过开放性拼摆,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和创新意识。】
总结反思、内化提升(2分钟)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我们是怎么学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知识技能和学习过程两方面进行回顾反思,强化认知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 每排
个数
(个) 排数
(排) 总个数
(个) 面 积
(平方厘米) 长(厘米) 宽(厘米)
1
2
3
......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设计意图:板书简明扼要,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凸显本课的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