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模版
基本信息
学习领域/模块
《骆驼祥子》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主题
圈点批注品经典,领悟人物扬文化
单元教学设计意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整本书阅读中,教师既要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又要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与思维进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要求7~9年级学生在名著阅读方面达到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骆驼祥子》故事情节曲折,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语言散发着浓浓的“京味儿”,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从中可以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单元内容分析
《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说明》(2018)中对名著阅读的考察要求为“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和价值取向。对作品的主题、人物、语言等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并从作品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人教版统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名著阅读”第一板块推荐了《骆驼祥子》《红岩》《创业史》三部名著。《骆驼祥子》 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上拥有重要地位。《骆驼祥子》自1936年在《宇宙风》连载至今已有80余年,一直感染着广大读者,并未随着时间的消逝而失去魅力。《骆驼祥子》之所以永葆其艺术生命力,是与这部小说本身独特的艺术手法分不开的。《骆驼祥子》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尤其注意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塑造人物,凸现人物的性格,人物肖像描写生动传神,景物烘托恰到好处,语言具有性格化、口语化和哲理化的特点,细节描写精确巧妙。再结合七年级下册前三单元的内容,第一单元是“民族之星”,第三单元是“人物光辉”,单元主题都是以人物为主。由课内单篇阅读到整本书的阅读,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人物命运的变化,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和价值取向,逐渐形成对作品的主题、人物、语言等独特的感受与体验,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阅读了《朝花夕拾》《白洋淀纪事》《湘行散记》《西游记》《猎人笔记》《镜花缘》,消除了与经典的隔膜,掌握了精读与跳读的阅读方法。七年级下学期,前三单元学生主要学习精读的方法,把握关键语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进行圈点批注。学生在学习单篇课文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圈点批注的方法,并逐步运用在整本书阅读中。
学生对故事本身有浓厚的兴趣,但停留在浅层阅读,不会针对重点内容做出自己的解释与评价。因此在最基本的故事层面,学生没有太大问题,搞清楚小说的思想内涵才是重点。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理清基本情节和线索,但分析人物的变化或者不变的原因时,呈现出标签化的问题,需要老师引导,提高思维的深度。
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单元学习主题“圈点批注品经典,领悟人物扬文化”
部编版教材注重“一书一法”,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激发兴趣,传授方法,是“名著导读”设置的改革方向。《骆驼祥子》是人教版统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名著阅读”板块推荐的经典名著,其主题目标是“圈点与批注”。 语文核心素养注重语言建构与运用,将具体的语言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在圈点批注的过程中,学生能写出自己的理解与评价,品读经典。因此圈点批注法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阅读方法。
语文核心素养在审美鉴赏与运用中提出,能感受和体验语言文字作品所表现出的形象美和情感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语言和文学作品,分析其思想情感和语言特点,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品味。因此借助圈点批注法品析语言,形成对人物的评价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中指出,能借助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因此,领悟《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及其变化,深入品味作品中体现的思想内涵、京味文化是学习难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能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学生探究社会层面原因时的标签化,从感知到具体分析,从知道到懂得是学习难点。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一部小说的阅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骆驼祥子》的整本书阅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导读阶段,通过学习教材第三单元的课文《老王》,运用第一、二、三单元的精读方法,通过学生在“为你读诗”群里读《骆驼祥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将名著“读起来”;第二阶段是自读阶段,通过填写《骆驼祥子》人物明细表、制作“祥子的朋友圈”,引导学生将名著“读进去”;第三阶段是研读活动阶段,通过给每一章节拟定小标题、圈点批注的分享、专题活动等一系列的深度学习活动,逐步引导学生读得更深入。
本节课,就是《骆驼祥子》的深度学习活动,属于第三阶段的活动,这个活动属于收束活动,是对主题的探究,因此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祥子的悲剧原因探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骆驼祥子》是人教版统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名著阅读”板块推荐的经典名著,其主题目标是“圈点与批注”。《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骆驼祥子》是一篇长篇小说,篇幅长,人物众多,结构相对简单,主要以祥子的三起三落为线索。王荣生主编的《小说教学教什么》中指出:“小说教学中应该有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的分析……小说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进入’作者所描绘的小说世界。”因此,教学过程中,三起三落的梳理只是一个起点,更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走进祥子的世界,探寻祥子变化的原因。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的《灯与镜》文学应该是有四个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著名的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提出“作者已死”,也就说作者在完成作品的那一刻,他的任务就结束了,读者可以自己去解读作品。被称为结构主义美学之父的J.穆卡洛夫斯基认为,作品只是一个物质成品,只有潜在的审美价值,在读者的理解和解释中,它才表现出实际的审美价值。法国文学批评家圣伯夫说:“最伟大的诗人并不是创作得最多的诗人,而是启发得最多的诗人。”因此,对《骆驼祥子》的解读,不仅要关注作者意图,理解作者写这篇小说的目的,更应关注学生的实际阅读体会,进而形成自己的思考。
学习者分析
本班学生整体上完成了《骆驼祥子》整本书的阅读,对故事情节已经很熟悉,对主要人物祥子、虎妞、小福子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停留在故事情节上,对人物、主题的深入理解与评价还有待提高。
(1)“浅阅读”的阅读循环
我们都知道,学生阅读一本小说,最吸引他的往往是故事情节。通过调研,本班35名学生中,有5人读了一遍《骆驼祥子》,12人读了两遍,15人读了三遍以上。4人只记得三起三落的故事情节,8人可以讲述重点章节的故事情节,17人可以讲述每一章的故事情节。基于调研结果,我们可以得知,大多数学生熟悉故事情节,但再读小说,可能还是停留在对故事情节的关注上。如何让学生对《骆驼祥子》有深入的欣赏和评价,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难题。教师需要统整整本书,用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和活动引领学生阅读的兴趣,并且引导学生由粗浅阅读到精细阅读,由兴趣性阅读到研究性阅读。
(2)悲剧原因的标签化
学生基本上能回答出悲剧的原因是爱情、社会、事业、个人等,只是一种标签化的应答,缺少更深入的理解与体会。尤其是学生对社会环境的理解,对特殊时代的人性理解缺少认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悲剧背后的社会环境,形成对社会的深刻认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
学习目标设计
(1)通过分析、整合导致梦想破碎的因素,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祥子悲剧的原因,感悟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
(2)通过与自己对话,学生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通过分析、整合导致梦想破碎的因素,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祥子悲剧的原因,感悟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
(2)通过与自己对话,学生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学习难点:
通过分析、整合导致梦想破碎的因素,学生结合文本,深入分析理解祥子悲剧的原因。
学习评价设计
探究“凋零”之因评价:
1.用核心词概括。
2.在文本中找到依据。
3.小组交流汇报。
小组发言评价:
发言观点明确;
发言层次清晰,有总括性语句;
发言能语言表达明确、流畅;
发言者能在2分钟之内完成;
倾听者能认真完成倾听,完成记录和互评。
学生启示评价:
四字词语(褒义)
能结合祥子的经历自圆其说。
3、50字左右。
课后评价:
假如你和祥子相遇(任一时期都可以),你会对他说什么?
②假如你和老舍相遇,你想对他说什么?
学生作业:
你老实、忠厚、自尊自强、吃苦耐劳。你与别的车夫不同,你有自己的梦想,虽然小,却并不卑微。我知道,在你的车被抢的时候,你是那么的悲伤和迷茫。在你梦想又一次破灭的时候,你是多么痛苦与绝望。但是,请你坚守住自己的初心,请你坚持在实现梦想的路上,请你不要选择堕落。因为,即使身处黑暗中,心若向阳,无畏悲伤。我们一路向前,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让世界改变自己。 ——岳佳慧
有一天,我走在一条小巷中。突然,前面出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仔细一看,原来是老舍先生,我便走过去与他攀谈起来。我问老舍先生:“您为什么要写祥子呢?”老舍先生沉思了一下说:“祥子是底层人民的代表,写他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当时底层人民的苦难。”我点了点头,问道:“您写作时的心情应该是非常沉重的吧!”老舍先生说:“我对他的经历充满了同情,所以塑造了曹先生,希望这一片绿洲可以给荒漠一般的社会带来一点清凉。”
——李一俭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习活动
环节一:回顾梦想之变
教的活动1
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通读了《骆驼祥子》,并且为每一章起了一个小标题,在拟定这些小标题的过程中,我们对故事情节、主要人物有了基本的了解。今天我们要与祥子同行,走进“祥子梦想工作室”,深入了解祥子。
情境:祥子梦想工作室
主持人:祥子,你好!
祥子:主持人,你好!
主持人:能介绍一下自己吗?
祥子:我是一个农民,父母死得早,我独自一人来到北平闯荡。
主持人:你的梦想是什么?
祥子:我的梦想是自己买上一辆车!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实现。
主持人:为你点赞!
三年后
主持人:祥子,最近心情不错呀!
祥子:我买上车了,你看这车……坐上去溜两圈?我还想买更多的车,开车厂子!
没过多久
主持人:祥子,听说你最近发财了!
祥子:发财,我的车哪儿去了?
主持人:怎么办呢?
祥子(低头看着自己的心):攒钱,再买辆新的!
将近年底
主持人:祥子,祥子,你的梦想实现了吗?
祥子:哎,别提了……我的钱都被抢走了……
结婚后
主持人:祥子,看你最近又买上了新车……
祥子:哦,不说也罢,总觉得别扭。
再遇曹先生后
主持人:祥子,你还有梦想吗?
祥子:如果还有,那就是事情,工钱,小福子。现在,小福子也没有了……
教师小结:
梦想越来越小,最后没有梦想。
体面越来越少,最后自甘堕落。
要强越来越少,最后怀疑人生。
他成了钱的附属物!(P221)
他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P224)
学的活动1
1、认真倾听。
2、记录祥子梦想的变化。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回顾整本书中的内容。
环节二:探究凋零之因
教的活动2
祥子的梦想之花凋零了,那么哪些因素摧残了这朵梦想之花呢?
补充材料:
祥子在自己的梦想中摸爬滚打,最终遍体鳞伤,让我们看一下老舍写这篇小说的初衷吧。“我要观察的不仅仅是车夫的一点点的浮现在衣冠上的、表现在言语与姿态上的那些小事情了,而是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车夫的外表上的一切,都必有生活与生命上的依据。我必须找到这个根源,才能写出个穷苦社会。”
当时的社会是怎样的?请你根据刚才的分析写一句话。
学的活动2
1.用核心词概括。
2.到文本中找到依据。
3.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4.小组交流汇报。
小组发言评价
发言观点明确;
发言层次清晰,有总括性语句;
发言能语言表达明确、流畅;
发言者能在2分钟之内完成;
5、倾听者能认真完成倾听,完成记录和互评。
设计意图
通过整合摧残梦想的因素,学生结合文本,分析出当时社会的全貌,深入理解祥子悲剧的原因。通过与作者对话,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进一步明确社会原因是造成祥子悲剧的主要原因。
环节三:形成自我认识
教的活动3
著名的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提出“作者已死”,也就是说作者在完成作品的那一刻,他的任务就完成了,那么解读的任务就交给了读者。现在我们就进一步感悟一下祥子。他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启迪?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并说明理由。(可以联系《老王》)
学的活动3
以小组为单位,在纸上呈现出小组选定的四字词语,并说明理由。
启示评价:
四字词语(褒义)
能结合祥子的经历自圆其说。
3、50字左右。
设计意图
结合自身的体会,形成新的认识,形成多元解读,学生能够从批判社会黑暗的视角跳出来,从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7.板书设计
社会
个人
个人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假如你和祥子相遇(任一时期都可以),你会对他说什么?
假如你和老舍相遇,你想对他说什么?
9.教学反思与改进
(1)备课与教学内容的确定:本课为《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关注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问卷调查,明确学生在前期阅读当中已经达成的阅读目标,进一步发现学生的学习难点;一是本书作为初中阶段学生必读书目,作为现实主义小说的独特价值。基于学生阅读情况的分析以及本书独特性的分析,从而确定了本课整本书阅读指导课的教学内容。
(2)情境与教学方式的确定:情境设计是深度学习的一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环节之间环环相扣。本节课创设了一个情境——梦想工作室,围绕祥子梦想的破灭探究破灭之因。
(3)上课与教学过程的实施: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的设计能够触发学生深入思考,打开学生理解当时社会的新视野,深入理解小说的内容和主题。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积极思考,气氛活跃。但在形成自我认识这一环节,时间稍显仓促。
(4)反思与整本书阅读的推进效果(具体说明):《骆驼祥子》的阅读历经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整体上还是扎实有效的。我安排了系列阅读活动,让学生从读起来到读进去,最后到读得深入。整本书的阅读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促进学生真正读书、会读书、爱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