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变色龙》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写明生动的对话等方式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3、感受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所表现出来的对俄国沙皇走狗的讽刺之情,认识当时沙皇警察统治的黑暗与腐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
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探究法:本文是一篇讽刺小说,人物形象具有类型化的特点,分析人物性格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小说的主题可通过抓住文眼“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观看变色龙视频)在自然界中,有这么一种奇特的动物——蜥蜴,也叫变色龙的,它的皮肤颜色会随着周围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生活中,也有这么一种人,[在一个荒唐的年代,一个善变的警官,一条无辜的小狗,一群无聊的人,给我们上演了一段可笑而又使人压抑的故事],这就是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板书文题、作者)
二、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标出你认为难以认读的字词。
1、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扫除字词的障碍。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契诃夫(qì hē) 魁梧(kuí wǔ)乞丐(qǐ gaì) 戳(chuō)胚子(pēi )
(2) 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沉静:文中指环境寂静。
无精打采:形容情绪低落,精神萎靡。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洋溢:情绪充分流露。
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自顾自,任意地。
2.请你用 一句话概况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小说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手指”这一案件的经过。
3、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
明确:文中写到的人物很多:警官奥楚蔑洛夫、巡警、赫留金、将军家的厨师、将军、将军的哥哥以及围观的看客。主人公:警官奥楚蔑洛夫。
4、弄清“案子”发生的地点、情况,“案子”双方的身份等。
(1)课本剧表演:同学们,从课本中我们了解到,警官奥楚蔑洛夫遇上的这个案子是个大案子还是小案子?可是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这个案子当中可是费了功夫,耐人寻味,那他是怎样处理的呢?下面我们就请几位同学分角色扮演来重现这个警官处理的全过程。(大家欢迎)第一段由全体同学来读。
(2)评价:你们喜欢谁扮演的人物?好,警官奥楚蔑洛夫,请你来回答我一个问题好吗?刚才你在审理案子的时候,我们都发现了一点,就是你在对待小狗的赫留金的态度上,在不断的变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不知道狗的主人是谁)好,那么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上反复(变化)改判了几次?都是怎样判的?下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找,警官奥楚蔑洛夫对小狗的不同称呼,以及他做出的不同判定,完成这份表格,请大家用圈点勾划的方式标出来,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
二、合作探究:品言行——知人物性格
1、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上反复(变化)改判了几次?都是怎样判的?(完成表格)
学生讨论后明确:六次
第一次:听了赫留金申诉,不知狗的主人是谁时
对小狗:野畜生,疯狗,把它弄死好了。
对赫留金:肯定被狗咬了
第二次:人群中有人说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它是那么小。
对赫留金: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你们这些鬼东西
第三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下贱胚子
对赫留金: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第四次:巡警说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名贵的狗,狗是娇贵的动物.
对赫留金:你这混蛋……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第五次: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野狗,把它弄死算了
第六次:厨师说是将军哥哥的狗时
对小狗: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对赫留金:我早晚要收拾你
2、奥楚蔑洛夫不断变化的依据是什么?奥楚蔑洛夫身上有没有始终不变的东西?
明确:围绕“狗的主人是谁”而变化。在五次变色中,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始终不变,充分暴露了他的卑鄙心理。(板书)
总结性格特点:奥楚蔑洛夫是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沙皇专治统治的忠实走狗形象。
3、作者为什么用“变色龙”作为这篇小说的题目?
学生交流后明确:因为小说写的是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的问题。他六次淋漓尽致的巧妙表演,好象蜥蜴一样善于变色,讽喻那种狡猾善变、出尔反尔的人。所以作者用“变色龙”为题。这样不仅揭示了要鞭挞的对象,富有讽刺意义,而且形象生动,非常恰当。
(变色龙成了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代名词,我们也往往会根据一些人的特征给他们一些与动物有关的绰号:铁公鸡:吝啬小气的人。笑面虎:外表和善而内心凶狠的人。地头蛇:寄生虫:不劳而获的人。)
4、文中警官奥楚蔑洛夫“变色”是为了什么?
奥楚蔑洛夫警官在那种黑暗、腐朽的社会得以生存,采用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生存方式也是为了保护自己。(2)根本原因是当时沙皇俄国的专制统治,他不敢得罪权贵,为了生存,不得不用丧失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空间。
三、寻根究底:析环境——认社会特征
1、警官应该是一个公正的执法者,可连警官都是这样,那社会会是什么样呢?到底是什么样的社会使奥楚蔑洛夫变成了这样的走狗呢?请找出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或段落进行分析。 (环境是小说三要素之一,它对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主题都有重要作用。你能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并分析其作用吗?)
环境一: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社会环境描写,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当时经济萧条、人民贫困、整个社会死气沉沉的特点,这正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社会的写照。)
环境二: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集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极力表现观众出现速度之快,表明人们无聊而又不甘寂寞。
)
师述: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是他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这个时候沙皇政府的统治行将崩溃,沙皇政府为了维护行将崩溃的统治,就采取了两种措施,第一种利用警察和军队来镇压百姓,而另外就是利用法律,给他的独裁统治蒙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
2、文章当中有三次提到了法律,你能找到吗?各什么作用?
明确:所谓“法律”只是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工具,绝不是保护人民的,说明沙皇法律的虚伪性,使小说的主题不仅仅停留在对一个小警官的揭露上,把矛头直指沙皇的专制统治。
3、据以上两点,结合写作的社会背景,探究小说主旨。
教师点拨:奥楚蔑洛夫不敢得罪权贵,在权贵面前丧失尊严,在人民面前却耀武扬威,这样可笑可恨的人是那个社会孤畸形的产物,作者批判的是孕育这种奴性人格的社会。小说通过刻画这个忠实的走狗,巧妙地提示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本质。
四、抓细节——品小说精妙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变色龙是靠皮下色素细胞来完成这一系列的变色行为,那么我们文中的‘变色龙’又是依靠什么来掩饰这一系列的变色呢?(语言、军大衣、手指头)
1、作者塑造奥楚蔑洛夫这一典型形象不仅主要采用语言描写,还通过细节描写对他进行刻画。那么,请大家跳读课文,看看文中有几处提到军大衣?
(1)1、作者塑造奥楚蔑洛夫这一典型形象不仅主要采用语言描写,还通过细节描写对他进行刻画。如当人群里有人说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说:“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而当人群里再次说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说:“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这两处都属于细节描写。
奥楚蔑洛夫这一脱一穿,真的是因为天气热冷有变吗?它反映了人物的什么心理活动?
(?不是。奥楚蔑洛夫对军大衣一脱一穿这一细节描写,充分揭示了他内心的恐慌和强作镇定的窘态。)
(2)、第10段中“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奥楚蔑洛夫说话时用了四个省略号,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提示:省略号的作用一般有:A、表思维的跃进;B、表因人抢白话未说完;C、表列举的省略;D、心里复杂,说话断断续续)
表示心里复杂,说话断断续续,他正盘算着怎样“变”。
2、细节2:文章中5次写到赫留金的手指头,一会儿是要求赔偿的本钱,一会儿是他冒犯名狗的罪证。
作用:手指头的细节描写写出赫留金的命运和遭遇,活画出奥楚蔑洛夫的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丑态。
五、拓展延伸,链接生活
“变色龙”已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人物形象,这一名词也成为见风使舵的小人的代名词。在生活中和其他影视文学作品中,有没有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周围若有这样的人,我们又该做什么?
六、布置作业
续写课文,想像警官走后又发生了什么事,以“广场事件之后”为题,把后来发生的事情写出来。要示:内家上与原文衔接;人物的性格、品质符合原文;续写内容主题与原文保持一致电语言力求生动流畅。
板书设计:
变色龙
契诃夫
狗的主人是谁
见风使舵
奥楚蔑洛夫 → 变 专制蛮横 沙皇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
(5次) 欺上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