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 作文发展等级写作训练之文采飞扬,绘就华章 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届高考语文 作文发展等级写作训练之文采飞扬,绘就华章 课件(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6 12:0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写作训练之
文采飞扬,绘就华章
【考点解读】
“有文采”属于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的要求。写文章能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清楚只是一个初级阶段,而要使文章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就要做到生动有文采。阅卷教师对作文的文采非常敏感而且十分看重,如果文章有文采,无疑会激发阅卷教师读文的愉悦感。进入二轮,时间紧迫,但只要经过训练,可以在短时间提升作文的文采。
怎样才能运用“生花妙笔”绘就华章呢?可从扮靓题目、用词贴切、巧用修辞、句式灵活、文句表现力等方面入手。
1.扮靓题目
“题好一半文”,议论文标题更是承担了多重任务:它应该亮明话题,它最好明确主要观点,它还要深刻、有力量……
议论文标题的“六字秘诀”:让、是、用,把、不、动。
①“让”字秘诀:
让榜样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让创新激荡发展的春潮
让历史照亮人类的明天
让敬畏之光烛照文化传承
让陪伴成为孩子心底的阳光
别让权力成为亲情之痛
莫让浮躁侵染了文化的“琅琊榜”
②“是”字秘诀:
美育是一种刚需
家风传承是干事创业之基
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
平等是对生命最好的馈赠
灾难从来都不只是“假想敌”
③“用(以)”字秘诀
用改革之火点燃创新引擎
用规则文明突破“关系藩篱”
以翰墨书香养浩然之气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④“把”字秘诀
把文化种子播入精神土壤
把“吐槽”转化为行动
莫把中药当成一把草
莫把社会责任当成口香糖
⑤“不”字诀
文明底线不可亵渎
巧诈不如诚拙
名节如璧不可污
⑥“动宾式”秘诀
养一身浩然之气
守护技术创新的初心
铸就文质彬彬的礼乐中国
放开“思维缰绳”
上述“六字诀”拟出题目,读起来严肃、大气,有的兼顾了比喻,引用(化用),常见拟题方法还有对偶的手法。
对偶手法
用心感动,永爱承担
精神不死,希望不灭
修己之身以立基,假外之力而雄起
一点青春气,千里快哉风
2.用词贴切——追求生动、准确
叙述、描写类文字,从肖像、表情、心态、动作等角度选词写人,从色彩、形态、动态、声音等角度选词写景,都追求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的效果。用词贴切,要善于推敲词语,力争用词准确,生动鲜明,富于变化。
(1)用形容词突出事物的外形特点
一是使用胖、瘦、高、矮、涩、滑、粗、细、扁、平等一般形容词;二是使用萋萋、淡淡、蓊蓊郁郁、薄薄、袅袅、青青等叠词。
【示例】
我们都跑了出来,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迹》)
【分析】作者用“满满”“玉玉”“银银”等清新明丽的形容词,描写了一幅纯净、幽美的月色图,抒发了追寻美好事物的情愫。
(2)用动词表现人或事物的动态
一是使用富有动态美、音乐性的词语描绘出动态;二是使用动态性的词语使静态事物动态化,即化静为动。
【示例】
这株辣椒,在木瓜树下,悄无声息、怯头怯脑地探出头来观察,发现根本没人注意它,便裂开两瓣嘴唇,安心地笑着。又安全地过了些时日,它壮了壮胆子,把嫩芽舒展成了叶,虽然还是瘦弱,但也俊俊俏俏地披了绿色的秀发,睁了绿色的眼睛。(《一株辣椒的生长》)
【分析】用“探”“裂”“舒展”“披”“睁”等人格化的动词,把辣椒原本“悄无声息”的生长过程表现得富有动态感和趣味性,生动地展现出辣椒生长的情状。
(3)用形容词描写景物色彩,使语句具有色彩美
一是使用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原色词;二是使用银白、金黄、海蓝、桃红、草绿等有色彩感的词。
【示例】
山那边有幢湖蓝湖蓝的木楼,还有一方幽蓝幽蓝的枫牙岭。枫叶红了,红嘴玉在幽深深的枫树林里歌唱。
秋天的边上,黄昏的羽毛飘落在草丛中,一条悠长悠长的小路,镀满月光,爷爷和奶奶在乳白色的山雾中扛着锄头,姗姗而行。
密密的枫竹林里,红嘴玉轻轻地歌唱,紧靠竹林边的小山塘,蒸腾着一股蓝幽幽的雾……竹林那边,桂花正浓……(《爷爷奶奶的秋山情结》)
【分析】“木楼”用“湖蓝湖蓝”来形容,“枫牙岭”用“幽蓝幽蓝”来描绘,虽然同是蓝色,但有深浅之别。“枫叶”是“红”的,“红嘴玉”的嘴是“红”的,“山雾”是“乳白色”的,“雾”是“蓝幽幽”的……这是明写事物的颜色。“羽毛”“草丛”“小路”“枫竹林”“小山塘”“桂花”等,让读者积极调动生活经验去联想,这是暗写事物的颜色。明暗交错,相映成趣,好一幅五彩缤纷、生机盎然的秋景图!
(4)用形容词描摹声音,准确地表现出事物的声音
一是使用表声音的叠词,如淙淙、唰唰、哗哗等;二是使用比喻词描摹声音,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示例】
“噔绫绫,噔绫绫——”那振翼鸣叫的是金钟儿;“呦呦呦,呦呦呦——”那一展歌喉的是油葫芦;“梆梆梆,梆梆梆——”那鼓翅敲打的是梆子头;“吱吱吱,吱吱吱——”那用尽丹田之力歌坛献艺的是花铃子;“唧唧唧,唧唧唧——”那急促鸣叫,发出近乎金属撞击时才有的清脆声响的,当是唱歌的蝈蝈……
也许是因为蟋蟀家族最为庞大和兴旺,它们的鸣唱,此起彼伏。千百万只蟋蟀的鞘翅,如同纯银制的一架架琴弦,它们演奏出的声音,妙在没有蝉鸣时的沙哑,更妙在它们知道如何抑扬顿挫。这就使得蟋蟀们的演奏,既浑圆洪亮又极富节奏感。在这“秋野演唱会”上,蟋蟀家族既是最出色的领唱者,也是大合唱的主声部。(《从〈诗经〉里走来的歌手》)
【分析】“噔绫绫”“呦呦呦”“梆梆梆”等拟声词,渲染了田野里美妙的乐音。辅以比喻的修辞手法,“千百万只蟋蟀的鞘翅,如同纯银制的一架架琴弦”,表现了蟋蟀歌声的独特之处。
3.巧用修辞——追求形象、鲜明
修辞是语言艺术的花朵,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能够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文中嵌入一些精美的修辞语句,文章会显得形象鲜明、气势充沛、辞采华茂、生动活泼。如沈从文《边城》中写翠翠和祖父见到别家迎亲队伍后各怀心事,“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这句话将二人不同的感情写得韵味悠长,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和思考空间。
(1)比喻——绽放艺术花朵
论述文中的比喻,就是用形象的比喻阐述抽象的道理,追求新颖感和形象化。
【示例】
创新,就像在一幅画作上加一个点睛之笔;创新,就像在一片污池中注入一股清澈的溪水。创新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创新之美就在我们身边。创新是破天长虹!(《创新是破天长虹》)
【分析】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选用“点睛之笔”“溪水”“长虹”等喻体,充分肯定了“创新”的美好以及它对社会生活的意义。
(2)排比——展现亮丽风景
议论文中的排比,可以充实内容,读来如骏马走坂,酣畅淋漓,神盈气足。
【示例】
劳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承担责任的体现。伏案苦读的学子,为振兴中华孜孜以求;扎根基层的官员,身体力行带动贫困地区的人员脱贫致富;流水线上的产业工人,日复一日地守在车间,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产品……无数的人都在以各自不同的身份从事着劳动,他们承担着时代赋予的责任,推动时代向前发展。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是祖国的花朵,亦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所以,我们更要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本,勇担历史重任,走好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2019年全国卷Ⅰ《热爱劳动,勇担责任》)
【分析】考生将劳动视为“承担责任”的表现,从更深的层面上阐述劳动的意义。为此,以“伏案苦读的学子”“扎根基层的官员”“流水线上的产业工人”这三个人群为对象,阐述其在振兴中华、脱贫致富、提供合格产品等方面的责任,构成排比,内容丰富、语言有气势。
(3)拟人——增添灵动气息
对事物的客观描述,往往会给人以平铺直叙的沉寂感,如果在描写事物时,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则会增添几分灵动的气息。
【示例】
我探探小脑袋,看看他高大的身躯,揉揉蒙眬的睡眼,沿着他的腿脚拼命攀登,经历了春风夏雨,见过了秋霜冬雪。我终于爬上了残墙的顶端。我开始欢笑着在他身上绽放花蕾。
那可是真的美呀!一朵朵紫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泛着光。人们远远地望来,满眼浅紫,像一个紫色的瀑布从上流下。(《牵牛花的自述》)
【分析】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牵牛花,“探探”“揉揉”两个动作,写得生动而真切,“欢笑着在他身上绽放花蕾”化静为动,在自然景物中融入了人文气息。
4.句式灵活——追求变化、灵活
句式灵活,集中体现在句式的选用上。考生要善于根据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不同需要,恰当选用不同的句式以变换节奏,使语言抑扬有致、波澜起伏,即通过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疑问句与感叹句等多种句式的灵活搭配,来追求参差错落、灵动自然的美感。
【示例1】
闲来置身自然,我曾看见无数矫健的生灵,在自己的空间以特有的姿态,尽情展现生命的活力。鹿鸣深山,鱼翔浅底,鹰击长空……当然,在野性的世界,我最欣赏的还是清亮的水,并常常由此联想到我们如水的生命。不要担心错位,错位的人生可能会有别样的精彩,那灵动的水,或娇小妩媚,或婀娜风流,或浩瀚磅礴,每一种都美不胜收;更不必担心落差,落差是生命不同的姿态,好比千尺高崖上的每一段瀑布,或如花如雾,或如冰似雪,或飞珠溅玉,让你目眩神驰,你能说哪一段不美吗?(2020年浙江卷《为如水的生命喝彩》)
【分析】先以一个长句起笔,再用“短句+长句”并行的形式展开分析,随后两个长句以“不要担心”“更不必担心”领起,中间又穿插短句,句式相似,形式整齐。整段文字长短句结合,变化灵活,同时又不失鲜明的节奏。
【示例2】
游行盛况,平生未尝见。红旗招展,礼炮轰鸣;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欢呼雀跃,热血沸腾。游行者中,男女老少、士农工商,无不亲密团结如手足,如我般远道而来者亦不在少数……几十年来,烽火狼烟未曾有片刻止息,多少英雄人物为民族鞠躬尽瘁、赴汤蹈火!少时恨不能保家卫国、上阵杀敌,深以为憾。而今日国家初立,大局方定,百废待兴。国家建设尚需有志青年前赴后继,民族复兴仍待赤诚儿女秣马厉兵。建设祖国之责任,当由我辈青年扛起,方不负父母生养抚育、先辈浴血奋斗之恩。(2019年全国卷Ⅱ《弘扬爱国情,树立报国志》)
【分析】“红旗招展,礼炮轰鸣;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欢呼雀跃,热血沸腾”是整句,“几十年来,烽火狼烟未曾有片刻止息,多少英雄人物为民族鞠躬尽瘁、赴汤蹈火!少时恨不能保家卫国、上阵杀敌,深以为憾”等则在散句中嵌入整句。整段文字,整散结合,将节奏感与变化性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考生的情感起伏,是句式灵活的典范。
5.文句表现力——追求典雅、丰富
文句有表现力,即文句具有艺术性、丰富性。艺术性,指考生会用情感化、动态化的语言,描写情与景相融的画面,追求意境美;丰富性,指考生会引用、化用名言警句或诗文等,从而使文句具有丰富的思想意蕴。
(1)艺术性
描写中融入情感,追求自然风景、生活场景的情感化、意境美。
【示例】
这时候,父亲最忙,一天几次往田边跑,晨曦里看几回,?阳下,又看几回。他走上田埂,弯腰捋一束稻穗儿,摊开手掌吹吹,而后一粒粒地数着,“一、二、三……”一抹阳光洒在他的脸上,那眼神,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呱呱落地一样陶醉,家里不少那点粮,但是父亲依旧那么卖力。(《父亲的根》)
【分析】文段写父亲在庄稼成熟前到田里察看的情景。先用两个“看几回”写父亲对庄稼的牵挂,再用“捋”“摊”“吹”“数”等细节描写,突出父亲对稻穗儿的深情,最后写出其“陶醉”的神情。文段情景相融,耐人寻味。
(2)丰富性
议论中化用名言、典故,追求文化底蕴的深厚感和思想内容的深刻性。
【示例】
透过历史的迷雾,隐约中祖先们用石斧开辟出的始祖图腾依旧清晰。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璀璨的文明史诉说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教养——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体贴;孔融让梨的礼貌;毛泽东“敬老尊贤”的谦和可亲。宋代学者杨时、游酢二人求学有“程门立雪”的典故,留下了尊师敬长的感人佳话;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提倡“诚中形外”,注意“一举一动之微”的文明,因此他被称为“文明礼仪的楷模”。言为心声,行为内现,圣贤伟人的德行,无不折射出耀眼的文明之光。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用一颗坚韧的心传承着东方的精髓,即修身养性、共建和谐,这让文明经久不衰。(2019年北京卷《文明的韧性》)
【分析】文段先举孔子的名言、孔融让梨和毛泽东的“敬老尊贤”来阐释“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教养”,紧接着又举“程门立雪”的杨时、游酢和“文明礼仪的楷模”孙中山,论证圣贤伟人的德行中折射出的文明之光。文段中有名言,有典故,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引入的历史人物从春秋时期到东汉,再到宋代,直至近现代,时间跨度很大,充分彰显了考生的文化积淀。
【经典素材有机点化的绝招】
1.浓缩素材,取其一点。或舍去细节而概述总体,或舍去总体而取其细节,根据文章的需求,对相关素材进行剪裁、加工,选取主干,去粗存精,进行定向叙述,深入挖掘。
2.同类叠加,多个组合。或从相同角度来阐明主旨,或从不同角度来论证论点,如果能够做到点面结合,构成有力的论据,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3.正反对比,对比映照。在对比中,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等会更加鲜明突出,从而使文章的中心更明确,更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旨。
4.片段组装,剪辑组合。每个片段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表现文章的主题,共同支撑文章的观点。用一根线串起所有片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98年,抗洪救险,我们众志成城,齐退海洋;
?
2003年,抗击非典,我们众志成城,同抗疫潮;
?
2008年,汶川地震,我们众志成城,并赴国难;
?
2020年,新冠肺炎,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众志成城”,简单的一个词,却包含着多么丰富的内涵,蕴藏着多少磅礴的力量。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设想你是电视节目主持人,面对广大听众朋友,宣讲对“众志成城”的思考和认识。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