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吴晗曾在《谈骨气》一文中列举了三个有骨气的例子,其中的一个就是闻一多面对敌人的手枪拍案而起,体现了中国人威武不能屈的骨气。
闻一多拍案而起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言词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闻一多同志在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积累生字词及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梳理演讲的思路,整体把握演讲内容及作者情感。
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崇高品格。
文体介绍
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一般是讲话人对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某个专门问题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讲演词
写作背景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
闻一多是第二个暗杀对象,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
闹和嚣张气焰令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
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
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
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讲演”。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本名家骅,湖北浠水人。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倡导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等。主要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
李公朴(1902年11月26日-1946年7月12日)
,号仆如,原名永祥,号晋祥,原籍武进县湖塘桥,在淮安出生。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杰出的社会教育家。全国内战开始后,与闻一多积极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1946年7月11日在昆明市遭国民党特务开枪暗杀,次日凌晨因伤重、流血过多牺牲。
李公仆简介
诬蔑
籍贯
捶击
赋予
卑劣
卑鄙
蛮横
挑拨离间
miè
jí
hènɡ
chuí
bǐ
tiǎo
fù
bēi
liè
读准字音
(
)召公
(
)召唤
(
)挑担
(
)挑拨
(
)横竖
(
)
中间
横
间
(
)蛮横
(
)
间接
héng
hèng
jiān
jiàn
挑
tiāo
tiǎo
召
zhào
shào
多音字
捶(
)
棰(
)
蔑(
)
篾(
)
锤(
)
陲(
)
chuí
chuí
chuí
chuí
竹篾
诬蔑
miè
miè
卑(
)
婢(
)
奴婢
卑劣
bēi
bì
裨(
)
裨益
bì
锤炼
捶击
棰杀
边陲
形近字
知道
蛮横
光明正大
挑拨离间
(1)晓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卑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诬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5)__________: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6)__________:比喻从中搬弄是非,破坏人与人之间的情谊,甚至引起争端之意,使别人之间产生间隔、不团结。
卑鄙恶劣。
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整体感知
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闻一多在李公仆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速读课文,说一说:
2.这篇演讲词有什么特色?
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1-3):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4-5):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敌人必然灭亡,人民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6-12):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细读课文
1.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李公朴无罪而遭毒手。
②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杀,
只会偷偷摸摸的暗杀。
③杀了人,为推脱罪责,反造谣
诬蔑,嫁祸于共产党。
朗读一至三自然段,思考:
2.与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
3.闻一多先生对李公朴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又是怎样的态度?
为民主和平而献身,将会赢得更强大的革命力量。
对李公朴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并赞扬了李公朴
先生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是昆明
无限的光荣。
朗读四、五自然段,思考:
1、在第四自然段中,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课文中找答案。
(1)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自己在制造恐怖……
(2)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3)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2、在第五自然段中,作者说:“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思考:这里的“黑暗”和“光明”分别指什么?
黑暗指:当时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光明指: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胜利
1、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2、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
热情地号召青年,继承传统,争取民主和平的胜利。
表明闻先生为追求光明和民主,决心为
革命事业献身的斗争精神,随时准备为真理
献身的斗争精神。
朗读六至结尾自然段,思考:
课堂小结
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的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
最后一次讲演
痛斥——敌人的卑劣
赞扬——李先生的光荣
揭露——敌人虚弱的本质
指出——反动派的末日来临
号召——进步青年
临危不惧
坚持真理
勇于献身
课堂小结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卑劣(liè) 屠杀(tú)
跨进(kuà)
B.诬蔑(miè)
赋予(fù)
赔偿(pěi)
C.捶击(chuí)
强迫(qiánɡ)
竟然(jìnɡ)
D.蛮横(hènɡ)
卑鄙(bì)
间接(jiàn)
A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晓得 无耻 毒手 光明正大
B.悲愤 恐怖 势力 偷偷摸摸
C.骄傲 无限 痛恨 慷慨激昂
D.吓倒 毁灭 黎明 义愤填鹰
D
随堂检测
随堂检测
3.填空:《最后一次讲演》的作者是____________,这是他在____________的追悼会上的讲演。
4.仿句:演讲要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两句富有激情的话。
我明白了一个演讲人的价值,就是要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要为实现人生梦想而演讲,为促进社会和谐而演讲;我们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之,我们要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演讲!
闻一多
示例:为激发爱国热情而演讲__,__为振兴中华民族而演讲__。
李公仆
课后作业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联系闻一多先生的高贵品质,为闻一多先生拟写一段颁奖词。
示例:闻一多是革命家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为了争取民主和平,反对独裁,不避危险,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毅然出席追悼会;他面对敌人的机枪,义愤填膺,拍案而起。他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争取民主和平、为真理正义而战的崇高事业。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英才的主考官。
这个青年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
果不其然,臧克家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拓展延伸
臧克家与闻一多(共21张PPT)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第二课时
情景导入
一篇讲演词,能够征服听众,除了有清晰的思路与鲜明的观点外,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今这节课,我们就来品味一下这篇讲演词的语言特色,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目标
1、理解句式、修辞、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感情的作用。
2、总结本篇讲演词的语言特点。
3、学习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和为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
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朴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他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对李公仆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仆先生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斗争精神。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探究情感
探究语言
这篇演讲运用了很多褒贬分明的词语、短促有力的句式和多种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请同学们仔细品味。
开头一段,作者义愤填膺,慷慨激昂。这种情绪是如何传达出来的?
这种情绪的传达是通过感叹句的运用。用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感情,是对反动派的无耻和卑劣行径的怒不可遏的血泪控诉,是对李先生殉难的悲痛和对李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赞扬,是情感的喷发,是心灵的怒吼。
感叹语句,短促而有力,表达效果强烈。
探究句式
精读课文,体会文章句式的特点。
1、指出下列句子是什么句式,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
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反问句。当面责问特务,强烈谴责了反动派的残暴。
(2)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呀!
祈使句。当面命令特务,揭露了反动派虚弱的本质,表现了自己大无畏的精神。
(3)你们完了,快完了!
(4)
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感叹句。揭露了敌人的虚弱的本质,表达了对敌人的蔑视。
反问句。揭露了反动派的凶残与愚蠢。
1.演讲者谈及特务时直呼“你们”,面对听众时则用“我们”。这两种不同的称呼有什么表达效果?
“你们”指的是国民党反动派及帮凶;“我们”
指的是演讲者和广大人民
。
揭露敌人的罪行和虚弱本质,用“你们”表达出愤怒和蔑视的感情;歌颂人民的力量,用“我们”表示演讲者与群众的亲密无间的战斗感情。
特别是把“我们”与“你们”相连相对地使用时,更表达出讲演者感情的鲜明,立场的坚定。
人称变换
2.具体体会下列人称变换的作用。
(1)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2)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
(3)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充分表现出讲演中和群众的亲密情感和一起战斗的态度。
对敌人厉声质问,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表达出对敌人的极端蔑视。
文中多处运用了修辞方法,体会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1)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2)无耻啊!无耻啊!
(3)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
分别运用了对比、反复、反问的修辞手法,
加强了语气,更好地表达出讲演者爱憎分明的态度,强烈的感情,增强了讲演的感染力。
探究修辞
讲演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明暗对比鲜明的角度,并赋予他们不同的感彩。从文中找出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如:在第二自然段中,“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是李先生的光荣”,以反动派的“无耻”衬托李先生的“光荣”,又以李先生的“光荣”反衬反动派的“无耻”,两者互为作用。在强烈的褒贬对比中,表现出对反动派的愤怒与蔑视,以及对李先生的赞扬,充分表达出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感情。
探究褒贬
1.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
“光明正大”与“偷偷摸摸”,一褒一贬,形成鲜明的对照,揭露反动派是地地道道的虚伪动物,表达了对反动派的憎恨之情。
体会重点句子
2.第5段写道:“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试分析这句话的含意,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用“一个”和“千百万个”对比,突出人民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说明一个爱国人士被杀害,会有更多的爱国人士站起来斗争,表达了对反动派杀害爱国人士的蔑视,以及对人民终将胜利充满了信心。
写作特色小结:
1.褒贬色彩的词语形成强烈对比,表达讲演者的强烈的爱憎。
2.句式的灵活运用,格外具有感人的力量。
3.反复、排比、对比的运用,更增加了表达的效果。
4.人称代词不断变换,有利于配合讲演者表达思想感情。
课堂小结
总结感悟
在严酷的白色恐怖下,在斗争的严峻关头,闻一多挺身而出,大义凛然,以豪迈的气概同反动派展开面对面的斗争,这种精神将永远鼓舞我们不断前进。
1.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
②暗杀了人,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
③无耻啊!无耻啊!
A.设问
引用
反复
B.反问
比喻
反复
C.反问
引用
反复
D.设问
比喻
反复
A
随堂检测
屈原
文天祥
于谦
毛泽东
邓小平
2.下面的这些人和闻一多先生一样,都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试根据他们说的话写出他们的名字。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
(3)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
(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
(5)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随堂检测
课后作业
班上开展主题为“见贤思齐,崇尚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需要做以下的准备。
[观点论述] 英雄一直是根植于民心的榜样形象。可是,一段时间以来,花木兰被小品另类演绎,邱少云、刘胡兰等英雄的事迹屡遭质疑。“如何正确对待我们的英雄”,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英雄与国家、民族、个人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认真审视、深入思考、鲜明表达。
请围绕话题,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字数在80字以内。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拓展延伸
死
水
闻一多
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这首诗铿锵有声,灿烂夺目,用虚假的美来反衬真实的丑,对军阀统治下黑暗陈腐的旧中国进行了强烈的鞭挞,同时,在绝望中饱含着希望,在冷峻里灌注着一腔爱国主义的热情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