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单元
1 北京的春节 课堂同步练习
姓名: 班级: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腊八这天还要泡(pāo pào) 腊八蒜。干(gān gàn) 果
2
· ·
( ) 杂拌儿是用( 各种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 与蜜饯掺和(huó huo) 成的。
3
·
( ) 哪一家都灯火通宵, 不许间(jiān jiàn) 断。
·
(4) 元宵(xiào xiāo) 节, 处处(chǔ chù) 悬灯结(jiē jié) 彩, 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
·
?
比一比, 再组词。腊 ( )
?
醋 ( )
恰 ( )
拾 ( )
·
?
饺 ( )
?
较 ( )
摊 ( )
滩 ( )
·
?
拌 ( )
?
伴 ( )
宵 ( )
霄 ( )
贬 ( )
?
?
贩 ( )
燃 ( )
然 ( )
眨 ( )
?
泛 ( )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热闹—— ( ) 姿态—— ( ) 充足—— ( ) 娴熟—— ( )
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北京的春节( ) 有排场,( ) 分外热闹。
这( ) 粥,( ) 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3)( ) 除夕之夜要守岁,( ) 除了很小的孩子, 没有什么人睡觉。
(4) 北京( ) 是城市,( ) 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 ) 过得分外热闹。
按要求写句子。
腊月和正月, 正是最闲在的农村。( 改病句)
我们家买了电脑。( 扩句)
我们家房子很小。( 改为夸张句)
填空。
本文作者是 , 原名 , 字 , 被授予 称号。代表作有小说
《 》《 》, 剧本《 》《 》等。
本文是描述北京风俗民情的 ( 体裁), 描述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 表现了春节的 , 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 , 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
之情。
课内阅读
孩子们准备过年, 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 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 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 高级的没有皮—— 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 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 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 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 风筝、空竹、口琴等, 和年画。
孩子们忙乱, 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 也必须赶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 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孩子们准备过年, 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
找出一个过渡句, 画上“ ”。它在文中起 的作用。
哪句话说明了“ 大人们也紧张”?
课外阅读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 无疑是上元佳节—— 也叫灯节。从初十起就热闹, 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 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 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 有富丽堂皇的宫灯, 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 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 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 名字取得别致, 叫“ 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 糊得又特别严实, 风怎么也吹不灭, 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 有各种电子机关, 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有商业上的宣传, 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 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 有成套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 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 它就像座旋转舞台: 一下子是孙猴, 转眼又出来八戒, 沙和尚也跟在后边。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 他跪在地上, 头顶蜡扦; 旁边站着个梳了抓髻的小脚女人, 手举木棒, 一
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作者在选段中介绍了哪些花灯? 你最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花灯是真正的艺术品, 选段是从 、 、 等方面体现出来的。
请写出下列我国传统节日的时间。
春节(
) 元宵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
答案与点拨
1.(1)pào (2)gān huo (3)jiàn (4)xiāo chù jié
3. 喧闹 姿势 充分 熟练
4.(1) 不但…… 而且…… (2) 不是…… 而是…… (3) 因为…… 所以……
(4) 虽…… 可是…… 而且……
5.(1) 腊月和正月, 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我们家买了一台配置很高的电脑。
我们家房子很小, 只有巴掌那么大。
6.(1) 老舍 舒庆春 舍予 “ 人民艺术家”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龙须沟 茶馆
(2) 散文 隆重和热闹 温馨和祥和 喜爱
7.(1) 买杂拌儿。(2) 买爆竹。(3) 买玩意儿。
8. 孩子们忙乱, 大人们也紧张。承上启下
9“.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 也必须赶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 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这句话说明了“ 大人们也紧张”。
11. 形状 材料 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