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单元
4* 藏戏 课堂同步练习
姓名: 班级:
5785964039174040277368992看拼音, 写词语。
把词语补充完整, 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随( ) 所( ) ( ) 歌( ) 舞 ( ) 面( ) 刀 行( ) 积( )
( ) 无所( ) ( ) 无分( ) 青( ) 獠( ) ( )( ) 大笑
上面词语中描写人物外貌的是 。
上面词语中“ 富可敌国”的反义词是 。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激:A.( 水) 因受到阻碍或震荡而向上涌;B. 使感情冲动;C. 急剧, 猛烈;D. 冷水突然刺激身体使得病。
( 1 ) 数不清的牛皮船, 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 )
( 2 ) 他被雨激了, 现在有些发烧。 ( )
稀:A. 事物出现得少;B. 事物之间距离远; 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 跟“ 密、稠”相对);C. 液体中含
3
某种固体成分很少; 稀薄( 跟“ 稠”相对);D. 用在“ 烂、松”等形容词前面, 表示程度深。( ) 望着碗里的稀粥, 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 )
4
( ) 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 ( )
按要求改写句子。
唐东杰布组成了戏班子。( 扩句)
藏族是藏戏的传统剧种。( 修改病句)
⑴
用以下词语, 简要地写写藏戏传奇故事的起因。雅鲁藏布江 咆哮 吞噬 宏愿 为民造福
课内阅读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 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 用歌舞说唱的形式, 表演历史故事和传说, 劝人行善积德, 出钱出力, 共同修桥。
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是由 组成的。
西藏第一个藏戏班子用 的形式, 表演 故事和传说, 目的是
。
课外阅读
京腔的韵味
生在黄梅戏的故乡, 可我最喜欢的还是京剧, 听不厌, 品不尽。兴起时, 还能吊起嗓门儿来上几句, 那特有的京味儿总是悠悠地酽(yàn) 在心头。
教了十几年的书, 上过不少还算成功的课, 但自己感觉最好还是教《故都的秋》这篇课文。郁达夫先生简直京化透了, 那关于北京之秋京味儿十足的描写, 几番诵读之后, 真是醉煞了人。
多年来, 京剧、京腔时时诱惑着我对北京的向往, 可“ 山里佬难出天”, 每每机缘擦肩, 只好望京兴叹。
终于在去年的秋天, 在北京待了一周, 上天安门, 登八达岭, 游世界公园, 钻王府井大街小巷, 大饱京腔耳福。
北京人说话总有那种特别的京味儿: 频频的儿化音节, 极富神韵的“ 土”话, 更有那节拍、那音色、那抑扬顿挫劲儿每每显出了一种宽宏深厚的底气和贴近生活的亲切感与原汁味。京腔儿还极富个性, 细细品味, 有的带股虎劲儿, 有的透着大气, 有的则臻于一种雅境……
言为心声, 北京人的豪爽与大度在京腔中也可见一斑。那天, 我们乘地铁到前门站, 由于人多, 我们一行好几个只好站着。这时, 一位很普通的北京市民, 见我们同行中一位老人没座位, 便主动地站起来让座。看得出这是位“ 老北京”“, 老先生—— 您这儿坐! ”…… 这一刻, 我感到京味儿十足的招呼特别地富有质感与热力。我们与“ 老北京”一见如故, 聊着天南海北的事儿, 如沐春风。
⑵
京腔怡人, 几天一过, 竟也情不自禁地仿着京腔与游人对白, 仿佛自己也是个“ 老北京”了。
说说“ 京味儿”的特点。
文章开头作者写自己喜欢京剧、爱教《故都的秋》, 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把省份与其代表性剧种连一连。安徽 豫剧
河南 越剧
浙江 黄梅戏
河北 藏戏
西藏 梆子
想一想, 你想对唐东杰布说些什么呢?
⑶
答案与点拨
心 欲 能 善 两 三 善 德 一 有 身 文 面 牙 哄 堂
青面獠牙 (2) 一无所有、身无分文
3.(1)C (2)D (3)C (4)A
4.(1) 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组成了西藏第一个藏戏班子。
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
6.(1) 唐东杰布和七位能歌善舞的兄妹
(2) 歌舞说唱 历史 劝人行善积德, 出钱出力, 共同修桥
频频的儿化音节, 极富神韵的“ 土”话, 更有那节拍、那音色、那抑扬顿挫劲儿每每显出了一种宽宏深厚的底气和贴近生活的亲切感与原汁味。
渲染了“ 京味儿”的氛围, 为下文作铺垫。
在北京受到文化陶冶, 从内心深处热爱北京。
安徽—— 黄梅戏 河南—— 豫剧 浙江—— 越剧 河北—— 梆子 西藏—— 藏戏
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