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鲁教五四版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检测卷2带答案
一.选择题(共33小题)
1.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①氧气;②氮气;③二氧化碳;④稀有气体.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2.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3.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操作过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夹没夹紧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B.燃烧匙内盛放过量的红磷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C.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D.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没有立即塞紧瓶塞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4.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研究中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的密度与从含氮物质中制得的氮气的密度有0.0064千克/米3的差异.他没放过这一微小的差异,又与化学家拉姆塞合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在1894年发现了空气中的氩气.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
A.氩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气体
B.瑞利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是纯净物
C.科学研究是非常严谨的,不能放过微小的差异
D.从含氮物质中可以制得纯净的氮气
5.在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该实验可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C.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铁丝
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集气瓶中水面上升大于
6.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
D.实验时,取用极少量红磷,既减少污染又不影响实验结果
7.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用途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
C.可直接从空气中分离出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分子
8.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吸入空气,关于空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有很多物质,其中只有氧气是有用的,其他成分都有害
B.空气中氧气能供给呼吸,而氮气不能供给呼吸,但对人呼吸无害
C.空气中的其他成分都分离出去,只留下氧气,对人类的生存更有益
D.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各气体含量永远不会发生变化
9.下列情况:①煤燃烧;②燃放鞭炮;③工业废气任意排放;④燃油汽车排放的尾气;⑤氢能源汽车排放的尾气.会引起空气污染的是( )
A.①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0.2019年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目标对于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有了新的要求。治理空气污染需从源头做起,下列关于空气污染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计入空气污染物的有SO2、CO、CO2
B.增加烟囱高度,可防止空气污染
C.“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D.空气污染指数越高、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11.近年来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污染物的是( )
A.烟尘
B.CO2
C.SO2
D.CO
12.下列措施符合“生态柳州”理念的是( )
①将垃圾分类处理;②禁止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机动车上路;③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④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说法错误的是( )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B.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C.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D.通过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
14.下列可以说明自然界水中含有氧气的是( )
A.河水清澈
B.黄河水浑浊
C.有鱼虾
D.河边空气好
15.下列有关氧气的“自述”,正确的是( )
A.在100g空气中我有21g
B.我能供给呼吸
C.我具有可燃性
D.通常情况下,我是淡蓝色的
16.要除去密闭容器里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为纯净的氮气,可用燃烧的方法。当使用这种方法时,应该燃烧下列物质中的( )
A.硫
B.一氧化碳
C.磷
D.木炭
17.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氧化性和可燃性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18.关于氧气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可用来炼钢
B.氧气可供给动植物呼吸
C.氧气可用于登山或飞行
D.氧气可用来灭火
19.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黄色火焰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硫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的光
21.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
A.水的吸收
B.动植物的呼吸
C.光合作用
D.燃料的燃烧
2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加快反应速率
B.二氧化锰在任何反应中都可以作催化剂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使用催化剂能增加生成的氧气的质量
23.镁带能在CO2气体中燃烧:2Mg+CO22MgO+C,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
A.Mg
B.CO2
C.MgO
D.C
24.已知下列四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其中属于化合反应,但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水
氢气+氧气
B.二氧化碳+碳
一氧化碳
C.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D.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25.在反应3Fe3O4+8Al
4Al
2O3+9Fe
中,作氧化剂的是( )
A.Fe3O4
B.Al
C.Al2O3
D.Fe
26.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采用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属于物理变化
B.可用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约为1:5
D.空气质量报告中空气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27.实验室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如图中的点表示的含义错误的是( )
A.a点表示高锰酸钾的质量
B.b点表示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
C.c点表示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
D.d点表示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了
28.室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立即产生氧气.下列各图中与该反应事实最相符的是( )
A.
B.
C.
D.
29.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用下列发生装置( )
A.
B.
C.
D.
30.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收集氧气
B.测溶液pH
C.取用液体
D.稀释浓硫酸
3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装药品的试管破裂了,其可能原因是( )
①装药品前忘了检查气密性
②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③试管没有均匀预热
④收集完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后取出水中导管
⑤试管外壁潮湿
⑥夹试管的铁夹夹得太紧。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④⑤⑥
3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错误的操作是(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对试管加热,过一会儿把导管放入水里,没有看到气泡逸出,说明装置漏气
B.固定在铁夹上的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C.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对准高锰酸钾所在部位加热
D.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生成的气体把试管内的固体带到导管中
33.验室制取氧气的有关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入高锰酸钾
C.加热制取氧气
D.收集并验满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共3小题)
34.请结合硫、铁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并放出热量;
(2)请分别说明做这两项实验时,预先向集气瓶中装少量水的作用
.
35.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用
放在
,如果
就说明氧气已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看到
说明集气瓶已收集满。
36.用序号填写下列空表:
某些物质在燃烧或加热时产生的现象:a、蓝紫色火焰;b、火星四射;c、耀眼的白光;d、发出白光;e、浓厚的白烟;f、绿变黑;g、淡蓝色火焰
某些物质燃烧或加热后生成物在常温下的状态: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黑色粉末;③白色固体;④黑色块状固体;⑤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⑥无色液体
燃烧或加热时条件
硫磺在空气中燃烧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燃烧或加热时的现象
生成物的状态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3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参与。
[设计实验]第一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的A、B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
[进行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
组
别
1
2
3
4
5
6
进入瓶中水的体积(mL)
20
18
19
17
21
19
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实验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
[实验分析](1)红磷要过量的原因是
;
(2)弹簧夹打开的适宜时机是
;
(3)实验结束,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可能的原因是
(答出一点即可)
[改进实验]
(1)第二小组同学设计了C实验装置,优点是:
。
(2)第三小组同学设计了D实验装置,优点是:
。
38.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1)【提出问题】小松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
到了水泥地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小松联想到自己曾经用二氧化锰做过氧化氢分解的
催化剂,他想,水泥块能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到附近工地取回一些小水
泥块,并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燥,并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2)【猜想】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
不分解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水泥
块,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复燃
(4)【结论】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5)【讨论与反思】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水泥块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
剂,她觉得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
【实验步骤】①正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
、
;④对比反应前后水泥块的质量。
【分析】如果水泥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水泥块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但小华认为,要证明小松的猜想,小芳的补充实验还是不足够,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
【反思】水泥块对过氧化氢分解催化效果不好,反应速率缓慢,可以通过改变水泥块的
来提高反应速率。
猜想因素
设计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9.铭铭同学想通过实验来证明四氧化三铁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个命题。
(1)请你帮助铭铭同学完成下列表格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总结
步骤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少量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四氧化三铁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步骤二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四氧化三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2)写出步骤二中发生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小强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他还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才完成了对该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步骤二”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
。
(4)小强在进行实验时候发现试管内有许多水雾,由此推断过氧化氢分解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5)小强还发现将过氧化氢溶液加入盛有四氧化三铁的试管后,反应速率先是逐渐加快,然后又逐渐变慢(如图所示)
【注意:若答对下面内容将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来分析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①反应速率先变快的原因:
;
②反应速率后变慢的原因: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3小题)
1.B;
2.A;
3.A;
4.B;
5.B;
6.B;
7.D;
8.B;
9.B;
10.C;
11.B;
12.B;
13.B;
14.C;
15.B;
16.C;
17.A;
18.D;
19.D;
20.B;
21.C;
22.C;
23.B;
24.B;
25.A;
26.C;
27.C;
28.B;
29.A;
30.D;
31.D;
32.A;
33.D;
二.填空题(共3小题)
3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硫在氧气中燃烧: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铁在氧气中燃烧:防止高温熔融物炸裂瓶底;
35.带火星木条;集气瓶口;木条复燃;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
36.g;e;d;b;⑤;③;①;④;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37.A;19%;使氧气完全反应尽;冷却到室温时;红磷量不足;环保(或误差小);容易计算出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38.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过氧化氢的试管中;水泥块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干燥;称量;水泥块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表面积;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另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1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第一支试管:缓慢有少量气泡冒出
第二支试管:迅速有少量气泡冒出;浓度越大,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越快;
39.产生氧气慢;四氧化三铁;有大量气泡产生;过氧化氢水+氧气;比较四氧化三铁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变化;倾倒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放热;反应放热能加快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氢浓度降低,反应逐渐减慢;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