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新人教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新人教必修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8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2-14 10:1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简述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依据实验现象和研究材料,提高推理
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学习,树立
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时间:1895年
人物:欧文顿(E.Overton)
推测:
资料1:E.Overton 及其实验相关图片
膜中含有脂质。


不溶于脂质的物质
溶于脂质的物质
细胞膜
资料2:
人的消化液中含有许多能够水解蛋白质的物质,称为蛋白酶。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使细胞膜分解。
推测:
膜中可能含有蛋白质
脂质(磷脂最丰富)大约占50%
蛋白质 大约占40%
糖类 大约占2%—10%
决定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是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根据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展开你的想像力,尝试画出磷脂分子在水—空气界面中的排布方式?
资料3:磷脂分子结构
磷脂分子是一种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 , 磷酸 “头” 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
亲水基
疏水基
时间:1925年
人物:荷兰科学家E.Gorter和F.Grendel
实验:把红细胞膜中的磷脂抽提出来,在水面上铺展
成单分子层,结果发现磷脂分子排成单层后的
面积恰好等于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资料4:高特和格伦徳对血影的研究
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双层的
结论:
资料5:
观点:所有的细胞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
时间: 1959 年
人物:J. D. Robertson
三明治模型(单位膜模型)
蛋白质覆盖、镶嵌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资料6:
荧光标记 蛋白质
人细胞
诱导
融合
鼠细胞
40分钟后
370C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资料7:
时间:1970年
人物:弗雷和埃迪登( Frye 和 Edidin )
实验: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结论: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时间:1972年
人物:桑格和尼克森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成分:细胞膜主要由 和
组成。
(2)结构:支架 ;蛋白
质以不同深度覆盖、镶 嵌或 于磷脂双分 子层中。
(3)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 。
脂质
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贯穿
流动性
1.系统的边界——屏障作用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概念图小结
细胞膜
结构特点
功能特点
组成成分
决定



流动性
选择透过性
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