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人们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赞美长江三角洲这块富庶之地。
在这里,我们可以泛舟河湖,欣赏秀美的水乡景色;
也可以漫步园林、古镇,体会杏花烟雨的静谧和古朴;
还可以走进现代化的都市,感受这片古老土地如今的繁华热闹。
河流三角洲如何形成?
长江三角洲的范围
上海市
江苏省南部
浙江省北部
长江三角洲的地形
冲击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基本在10米以下,只有少数小山丘像孤岛一样矗立在平原上
地势低平
长江三角洲的水文
河网密布
湖泊星罗
河湖众多
平原为主
对农业的影响
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
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水产品,有利于渔业的发展;
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充足的生产和生活用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
活动: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活动: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活动: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有效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由此,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
(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都江堰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另外也兼具水运和城市供水的功能。它将岷江水一分为二,引一部分水流向玉垒山的东侧,让成都平原的南半壁不再受水患的困扰,而北半壁又免于干旱之苦。几千年来,岷江在这里变害为利,造福农桑,将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进而促进了整个四川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利:提供便利的水源
弊:丰水期易造成洪涝灾害,淹没大片农田
活动: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得天独厚的
自然条件:
江海交汇之地
鱼米之乡:
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
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位置:
范围:
气候:
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梳理归纳
长江三角洲地区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繁华之地,城镇兴盛。这里有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还有苏州、扬州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
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群
历史文化名城
核心城市——上海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人口2 300万(2010年),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随着浦东的开发开放,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崛起的浦东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交流日益频繁。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由此,这里许多人的生活方式有了较大改变。
长江三角洲地区旖旎的水乡风光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水乡特色与文化旅游
苏州有大大小小数十个园林,不同的园林风格各异,漫步其中犹如在画中游。图为拙政园,建于明朝,是苏州园林中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一个。
周庄位于江苏省昆山市,是一座有90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
情,使周庄成为热门的旅游景点。2010年,周庄接待海内外游
客5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亿多元。
西湖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是历代文人雅士的“ 精神家园”,是千百年来人们向往的“人间天堂”。图为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杭州时主持修建的苏堤。
区位优势
城镇发展
城市分布
上海
城镇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文化特色与旅游
园林艺术
水乡风貌
其他文化:戏曲、茶、丝绸、饮食等
(江海交汇、南北海上中枢)
长江三角洲地区
梳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