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知识点 1 体温调节
1.某同学学习了关于体温调节知识后归纳了以下四句话,其中不恰当的是 (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不管在冬天还是夏天,都相对恒定在37 ℃左右
B.人体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C.当外界温度低于体温时,汗液蒸发是主要的散热方式
D.在寒冷环境下,血液中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含量一般会上升
2.图A7-4-1所示为炎热环境和寒冷环境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①和④为皮肤温度感受器,请分别写出②③⑤⑥⑦表示的生理活动。
图A7-4-1
② ;③ ;?
⑤ ;⑥ ;?
⑦ 。?
知识点 2 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
3.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在 系统和 系统的调节控制下完成的,它们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共同调节,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B.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C.在激素调节的控制下,神经系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D.神经系统和激素都能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但是神经系统的调节占主要地位
5.小明因感冒在家休息。在父母的嘱咐下,小明每隔2 h对自己的体温进行测量,并记录如下表:(其中在15:00测完体温后服用了退烧药)
时间
7:00
9:00
11:00
13:00
15:00
17:00
19:00
体温/℃
36.9
37.2
38.2
38.2
38.5
37.5
37.3
对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小明在家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
B.小明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小明在11:00~13:00之间,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D.小明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4 h内,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6.图A7-4-2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图A7-4-2
A.当环境温度为25 ℃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当环境温度从25 ℃下降到10 ℃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
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7.[2020·杭州] 健康人的正常体温调节过程如下: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调节活动X。下列关于活动X的说明合理的是 ( )
A.皮肤血管收缩 B.汗液分泌增加
C.浑身肌肉颤抖 D.适当增添衣物
8.[2020·宁波中考模拟] 血管如何调节皮肤的散热量?小科同学设计实验模拟皮肤的散热,三个水槽,一个水槽中放着水泵和热水,另外两个水槽中放着冷水,各有一卷小口径塑料管和大口径塑料管,管子串联并与泵连接(可输送热水),由水泵吸热水,热水经塑料管,最终回到热水槽,过程中热水不会进入冷水槽。下列预测和分析错误的是 ( )
图A7-4-3
A.热水模拟血液,冷水模拟皮肤所处的环境
B.大、小口径的塑料管模拟血管的舒张和收缩
C.大口径比小口径所在的冷水槽升温慢
D.人体血管的舒张与收缩由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协调控制
9.[2020·嘉兴] 小到细胞大到生态系统,从物理运动到化学变化,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如你在剧烈运动后就会汗流浃背,此时大量流汗主要是为了维持人体的 ( )
A.体温平衡 B.血糖平衡 C.氧气平衡 D.水分平衡
10.为了安然度过寒冷而又食物匮乏的冬季,许多哺乳动物也具有冬眠的本领。
(1)大多数冬眠动物的个体体积较小,而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很大。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越大,动物身体的热量散失会 (填“越快”或“越慢”),如果在寒冷的冬季不能获得足够的热量就无法生存。?
(2)作为恒温的哺乳动物,冬眠时的体温却只比环境温度略高,这是由于位于脑中的
中枢的“设定温度”下调了。体温降低后,动物的代谢水平就会随之下降,原因是 的活性下降了。?
11.下表所示为人处于安静和活动两种情况下体内不同器官的产热量的百分比,请回答:
器官名称
产热量/%
安静
劳动或运动时
脑
16
1
内脏
56
8
肌肉
18
90
其他
10
1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
(2)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中的 控制。?
(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显著增加,肌肉组织会处于暂时性缺氧状态,此时肌肉细胞会进行 ,产生乳酸,导致运动后出现肌肉酸疼现象。?
(4)夏季,当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汗液蒸发散热,但这也造成了体内水分的大量散失。此时,人体通过 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5)在炎热、潮湿、无风的环境中,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现象,原因是?
。?
12.发热是小儿患病时的常见症状之一,它是身体与病原体做斗争的一种反应。一般将体温超过37.5 ℃定为发热。其中37.5~38 ℃为低热,38.1~39 ℃为中热,39.1~40.4 ℃为高热,大于40.5 ℃为超高热。体温过高,体内酶的催化活性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小儿心血管负担加重,消化功能紊乱,甚至出现烦躁、惊厥、昏迷等症状。
(1)小儿患病后发热的原因是:代谢率上升使体内产热速率明显 (填“大于”或“小于”)散热速率。?
(2)正常情况下,温度感受器能感受人体温度升高所产生的刺激,并将信息传送到体温调节中枢,反射性地引起皮肤血管 (填“收缩”或“舒张”)和汗腺分泌 (填“减少”或“增加”)。?
(3)小儿发热时,传统的观念是用被子包裹身体,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合理?请说出理由:?
。?
(4)当小儿病症好转后,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体温又能逐渐恢复正常,说明人体是一个 。?
13.人体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中,对热的感觉有不同的程度,散热越困难时往往会感觉到越热,人的热感与气温、相对湿度的关系如图A7-4-4所示。据图判断,在25 ℃和35 ℃时,哪种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较大?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两种温度时,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情况作出解释。
图A7-4-4
教师详解详析
1.C [解析] 人是恒温动物,人体的正常体温相对恒定在37 ℃左右;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趋于平衡,从而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皮肤直接散热是主要的散热方式;人体在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代谢增强等。
2.②皮肤血管舒张
③汗腺分泌增加
⑤皮肤血管收缩
⑥骨骼肌紧张性收缩
⑦肾上腺分泌增加
3.神经 内分泌
4.C
5.D [解析] 在安静状态下,人体产生热量的主要器官是内脏;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 ℃左右,是相对恒定的,但不是绝对不变的;由表格数据可知,在11:00~13:00之间,体温稳定,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服用了退烧药后的4 h内,小明的体温在下降,说明体内的散热大于产热。
6.D
7.B [解析] 环境温度高于体温,需要增加散热,可以通过血管舒张、增加汗液分泌和适当减少衣物来实现散热。
8.C [解析] 实验模拟皮肤的散热,其中热水模拟血液,冷水模拟皮肤所处的环境,大、小口径的塑料管模拟血管的舒张和收缩。当气温下降时,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当气温升高时,皮肤血管舒张,增加散热,因此在模拟实验中大口径比小口径所在的冷水槽升温快。
9.A [解析] 在剧烈运动后就会汗流浃背是为了增加散热,使机体散热和产热处于动态平衡。
10.(1)越快
(2)体温调节 酶
11.(1)内脏
(2)体温调节中枢
(3)无氧呼吸
(4)减少排尿
(5)在温度过高的环境中,人体主要的散热方式是汗液的蒸发,但是如果环境温度超过了人体体温调节能力的最大限度,周围环境又潮湿、无风,不能及时散热,就会引起中暑
12.(1)大于
(2)舒张 增加
(3)不合理,因为这样做不利于体内热量的散发,从而造成体温的迅速升高而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
(4)统一的整体
13.在35 ℃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较大;气温为25 ℃时,人体主要靠皮肤直接散热来调节体温,散热快慢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差,相对湿度对人的热感影响不大。气温为35 ℃时,人体主要靠汗液蒸发来散热,相对湿度越大,汗液蒸发越困难,导致人体散热越困难,所以觉得更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