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1章 声 单元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1章 声 单元测试(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4-06 14:2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我综合评价(一)
[测试范围:第1章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从科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
A.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
B.响彻云霄——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
C.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
D.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
2.“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如图1-Z-1所示)。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模仿你的腔调,非常好玩。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图1-Z-1
A.手机发出声音是由于手机中的猫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B.“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
C.当对着手机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汤姆猫”没有反应,说明需要发出足够高频率的声音才能使手机接收到声音信号
D.你发出的声音和手机发出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中的,但传播速度各不相同
3.如图1-Z-2所示,用细线拴住塑料尺,抓住细线的另一端转动塑料尺,塑料尺发出声音,若增大转动速度,发出声音的音调变化情况是 (  )
图1-Z-2
A.变高  B.变低 C.不变 D.无法判断
4.在地震救援中,使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传声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
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5.下列事例中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
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
6.如图1-Z-3所示的实验现象中,不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 (  )
图1-Z-3
A.图甲,扬声器播音,泡沫粒跳动
B.图乙,音叉发声,溅起水花
C.图丙,抽出空气,铃声减弱
D.图丁,音叉发声,球被弹起
7.某同学对图1-Z-4中的声现象进行了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
图1-Z-4
A.图甲:击打纸筒一端让其发声,看到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B.图乙:拨动琴弦,优美的琴声来自琴弦的振动
C.图丙: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杯子,声音的响度不同
D.图丁:利用声音的音调可以测量海水的深度
8.下列实验或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发声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如图1-Z-5所示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
图1-Z-5
A.图甲:小“人”随着音乐起舞
B.图乙: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
C.图丙:让空气进入抽成真空的罩内
D.图丁: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10.在下列四个句子或成语中,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  )
①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 ②引吭高歌 
③她是唱高音的 ④请勿高声喧哗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  )
①声音的反射        ②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③声音在墙壁内的传播    ④回声增强原声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12.马戏团的驯狗员想要狗按照他的信号做动作,但又不让观众发现这些信号,最好的方式是 (  )
A.给狗喂食 B.以手示意
C.用灯泡指示 D.用超声波发令
13.湖北省随州市出土了一套战国时铸造的编钟。这套编钟的制作材料相同,每个编钟的厚薄和质量有差异,乐师敲击这套编钟便可演奏出独具特色的美妙音乐。这些编钟在发声时主要的不同是 (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无法判断
14.有一段长为18 m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听到几次声音(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 m/s、1500 m/s和340 m/s。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 s) (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1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振动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声的音调越高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会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16.下列有关声现象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超声波可以将人体内的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B.发生地震时,声学仪器能接收到地震产生的超声波从而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C.音乐家贝多芬失去听觉后是利用骨传导的方式继续创作的
D.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17.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甲、乙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70
1100

110
700
A.乙音调较高
B.甲响度较大
C.声源在发出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
D.声源在发出乙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
18.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下表,下列关于声音传播速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物质
空气
(20 ℃)
空气
(25 ℃)
煤油
(20 ℃)
软木
钢(棒)
铁(棒)
声速/(m·s-1)
340
346
1324
500
3750
5200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B.温度不同时,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
D.一般来讲,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较小,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较大
19.如图1-Z-6所示是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 A厅“声音之韵”展区的“传声筒”展品,当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图1-Z-6
A.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B.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
C.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
D.医用听诊器和传声筒的原理不同
20.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的,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21.如图1-Z-7所示,用细线拴着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小球与音叉接触,用橡皮锤轻轻敲击音叉,音叉发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较小的角度;再用橡皮锤用力敲击音叉,可以看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较大的角度,音叉发声的响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个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该实验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站在远处的同学虽然可以看到小球弹起,却没有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说明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还与 ?
有关。
图1-Z-7
22.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之称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当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1-Z-8所示),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          。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    (填“高”或“大”)些。?
图1-Z-8
23.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较    ,音调较    。如图1-Z-9所示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呐系统收录的500 kg的海豚和100 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    (填“甲”或“乙”)波形是蓝鲸发出的。?
图1-Z-9
24.声呐是利用     进行工作的,地震、台风都能产生     。(以上两空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汽车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警报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    。?
图1-Z-10
25.如图1-Z-10所示是用一根吸管做的笛子,在吸管上有五个孔,其中一个是吹孔。嘴对着吹孔吹,由于吸管内的    发生    产生笛声。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
三、实验探究题(共17分)
26.(3分)下表是声音在某些介质中的速度: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水(5 ℃)
1450

3230
水(15 ℃)
1470
软橡胶(常温)
40~50
水(20 ℃)
1480
软木
500
海水(20 ℃)
1531
铁(棒)
5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       。
(只需写出两种)?
(2)海水温度为20 ℃时,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 s后接收到回波,则此处海水深度为    m。 ?
27.(8分)小科家装修新房时考虑到材料的声学吸音效果,他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于是找来相同的三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进行了如图1-Z-11所示的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自由释放,敲击玻璃杯,在同一位置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图1-Z-11
(1)他找来相同的三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这里的相同主要是指    (填“质量”“体积”或“厚度”)。?
(2)小科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
最强
最弱
较弱
你认为表中空缺处应填入        。?
(3)小科实验中的三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
(4)从上面的实验中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有      (写出一个即可)。?
28.(6分)下表记录了声波在五种气体中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传播速度(单位是m/s),请依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空气
氢气
氦气
氮气
二氧化碳
0 ℃
331
1261
891
337
269
10 ℃
337
1284
908
343
273
20 ℃
343
1306
924
349
279
30 ℃
349
1328
939
355
283
(1)当温度为20 ℃时,声波在氢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2)声波的传播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最大飞行速度一定的飞机要在空气中实现超音速飞行,在温度    (填“较高”或“较低”)的条件下更容易实现。?
四、解答题(共8分)
29.一艘船在海上行驶,船上发出一鸣笛声,旅客在4 s后听到前方悬崖反射回来的声音。
(v声取340 m/s)
(1)如果船鸣笛后立刻停止行驶,求悬崖与船的距离。
(2)若鸣笛的同时,船以20 m/s的速度继续向前行驶,求悬崖距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
教师详解详析
1.C [解析] “隔墙有耳”指的是隔着墙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响彻云霄”是指声音的响度大;“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太大了,要把耳朵震聋了,说明声音的响度很大;“掩耳盗铃”指的是捂住耳朵去偷铃铛,自己听不到,但别人可以听到,不能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2.B 
3.A [解析] 当塑料尺转速增大时,周边的空气振动频率变大,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
4.C
5.B [解析]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蝙蝠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6.C 7.D 
8.D [解析] ①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②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③说明音调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④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9.C [解析] 将小“人”放在音乐盒(或音箱)上,会发现小“人”随着音乐起舞,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改变图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说明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让空气进入抽成真空的罩内,听到电铃的声音越来越大,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同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即音叉的振幅不同,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
10.C [解析] ①指的是音调高;②指的是响度大;③指的是音调高;④指的是响度大。
11.A [解析] 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由于回音壁墙体的特殊构造,易于声音的反射,而不是利用回声增强原声。
12.D 13.B 14.A
15.D [解析] 振动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而不是音调越高;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在人耳处减弱雷声,但不能防止雷声的产生;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会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16.C [解析] 超声波可以将人体内的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这是因为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地震时伴随着次声波的产生,而不是超声波;不同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演奏同一乐曲时,根据音色的不同,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
17.D [解析]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甲声音的响度要小于乙,甲的频率大于乙,即甲的音调高于乙的音调;响度越大,物体的振幅越大,故声源在发出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小;甲的频率高于乙的频率,说明声源在发出乙声音时每秒振内动次数较少。
18.C 19.B 20.B
21.变大 振幅 转换法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22.避免其他声音的干扰 大
[解析] 由于地下水管漏水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较小,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可以避免其他声音的干扰;听音棒是固体,传声效果好,能增大声音的响度,使声音听起来更大。
23.大 低 甲
24.超声波 次声波 信息
25.空气柱 振动 音调
26.(1)温度 介质种类 
(2)3062
27.(1)厚度 
(2)材料的吸音效果 
(3)聚酯棉 
(4)材料种类(合理即可)
[解析] (1)实验所用材料不同,要探究它们的吸音效果,应控制它们的厚度相同。(2)实验中把不同的材料放在玻璃杯下面,杯子发出的声音大小间接反映了材料的吸音性能。(3)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就是吸音性能最好的,也就是聚酯棉。(4)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很多,有材料种类、弹性、厚度、表面孔洞的大小等。
28.(1)1306
(2)在同种气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随气体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3)较低
[解析] (1)观察表格可知,当温度为20 ℃时,声波在氢气中的传播速度为1306 m/s。
(2)观察表格,温度为0 ℃、10 ℃、20 ℃、30 ℃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为331 m/s、337 m/s、343 m/s、349 m/s,温度越高,速度越大。还发现声音在同一种其他气体中,不同温度下传播速度也不同,且温度越高,速度越大。这样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同种气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随气体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3)由于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所以温度较低些,飞机更容易实现超音速飞行。
29.(1)笛声从船传播到悬崖所用时间:
t=12×4 s=2 s,
由v=st可得,悬崖与船的距离:
s=v声t=340 m/s×2 s=680 m。
(2)在t'=4 s的时间内,船行驶的距离:
s1=v船t'=20 m/s×4 s=80 m,
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声t'=340 m/s×4 s=1360 m,
设鸣笛时船到悬崖的距离为s3,
则:2s3=s1+s2,
所以s3=s1+s22=80 m+1360 m2=720 m,
旅客听到回声时船距悬崖的距离:
s'=s3-s1=720 m-80 m=64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