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之反复出现的句子作用分析 (课件2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届高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之反复出现的句子作用分析 (课件2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6 14:5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反复出现的句子
壹【课例摭谈】
叁【分析内涵】
贰【考情回顾】
肆【把握作用】
教学目标
LOGO

反复出现的句子

课例摭谈
LOGO
1、文章结尾写道:“哦,香雪!香雪!”反复咏叹“香雪”,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结尾反复咏叹“香雪”,表现了台儿沟人对香雪的赞颂和期待,赞颂了香雪勇于追求、不畏艰险、挑战自我的美好品质。作者相信在香雪等年轻人的带领下,台儿沟一定能从贫穷落后逐步走向文明进步,台儿沟人必定会改变精神面貌,获得平等地位。
2.我真傻,真的”在全文出现多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因为祥林嫂内心极度悲伤,想通过倾诉来发泄内心的痛苦,希望得到人们的安慰和同情。但镇上的人们很快就厌倦了她的故事,并把她作为笑柄。这说明在那个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她享受不到一个普通人的权利,就是因为她死了丈夫、儿子,是个寡妇,曾经改嫁。
3.最新部编语文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其中有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间隔出现了三次。
这样做的好处是:使用了间隔反复的修辞手法,起了强调作用;同时照应了标题:安塞腰鼓,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强调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4.《记念刘和珍君》在文章的“一、二”两节中,有两处写到“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第一处写“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为了寄托自己对刘和珍的哀思,接下来连用两个“只能如此而已”,是说明自己的悲愤感情是文章所倾诉不了的,但也只能用文字来纪念。这种反复回荡的语言,正反映出鲁迅先生悲愤之强烈。
第二处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对黑暗社会下还活着的人来说的,是为了要揭露这“似人非人”的世界,为了让国人不忘记这血的教训。“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反复出现,突出了文章主旨、强化了悲愤的感情,交代了文章的线索。
5.哈姆雷特反复对他的心上人奥菲利亚说了五遍“出家去吧”这样的话,请分析原因。
一方面是他装疯的表现,另一方面是在用这样的方式告诫她,在这样污浊的社会上很难保全自我。
6.《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口头禅“行是行的,这固然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运用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别里科夫的胆小、畏缩,表现了说话者敷衍、犹豫、内心并不赞成的态度.
别里科夫将自己包裹在各种套子中,这只是他不让权力伤害自己的一种外在表现。即便如此,他的内心仍然充满恐惧,即使是跟他毫不相干的事也会惹得他“闷闷不乐”,怕闹出什么乱子来。别里科夫的悲剧就在于他永远无法远离那种深入骨髓的恐惧感。
这种深入到骨髓中的奴性已经使他无法审视自己内心的需要,他只能在奴性的黑暗中匍匐,最终难逃死亡的结局。这也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正因为此,契诃夫才塑造了别里科夫这一形象,来加以讽刺批判。
别里科夫不仅要将自己和生活物品用套子套起来,而且连自己的思想、精神也要“套”起来。

考情回顾
例1.(2016·浙江卷)何家槐的《母亲》:母亲和行人的对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例2.朱鸿的《故乡难言》:本文首尾文字完全相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例3.(2014·天津卷)洪丽丽的《枣香醉人》: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例4.冰心的《一日的春光》:“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例如,(2016·浙江卷)何家槐的《母亲》:母亲和行人的对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第一次对话)看见一阵人穿得清清楚楚的打她身边走过,母亲亮着眼睛问:“你们可是看火车去的?”“是的,阿南婶!”……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第二次对话)如果要去火车站,一有人过去,她总要探问几句,尤其当他们回来的时候:“
看见了没有?”“自然看见了,阿南婶!”……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

(第二次对话)“你也是坐着火车回来的吗?”她时常问从省城回来的人。“是的,阿南婶!”……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结构的分析能力。这种题型主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作答。结构上,“母亲和行人的对话”贯穿全文;内容上,要看“母亲和行人的对话”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对塑造母亲形象有什么意义。
组织答案:同样写看火车,内容有变化,在结构上起贯穿全文的作用;反映了母亲向往又犹疑的复杂心理;询问的不厌其烦与回答的不胜其烦形式对照,丰富了母亲的形象
朱鸿的《故乡难言》:本文首尾文字完全相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首)长安朱鸿,是在少陵原上长大的。
(尾)长安朱鸿,是在少陵原上长大的。
解析:文章的难言既有对故乡深厚文化积淀的一言难尽,也有对故乡未来发展的难以预料,但对于故乡,作者是热爱的、关心的,故乡一直被作者装在心里,原因除了祖先遗留的记号,还有作为一个文人心中不能割舍的品格,故乡难言在细微,难言在积淀,难言在割舍不下。
组织答案:运用反复的手法,首尾对照,凸显作者的故乡情结;进一步强化作者保护原生态少陵原的道义和责任。
2014·天津卷)洪丽丽的《枣香醉人》: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它和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构成了我童年美好图画中最不可或缺的记忆。一年又一年,奶奶和爷爷为这个大家庭日夜操劳着,枣树发芽、开花、结出最大最红的枣子;一年又一年,奶奶粗糙的手上布满了淤黑色的老年斑,枣树的树皮翘起甚至开始一块块地脱落;一年又一年,爷爷健壮的身体日渐衰弱,枣树的果实也越来越少。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可从修辞手法、句式特点、句子含意等方面着手。接连三句“一年又一年”,形成排比、反复,感慨时间的流逝,写出爷爷奶奶的日夜操劳和渐渐衰老。爷爷奶奶和枣树相衬托,有一种感伤之情。
答案:画线语句运用排比、反复、衬托等手法,句式整齐,语意层进,情感浓烈;借枣树感念爷爷奶奶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表达了对他们日益衰老的感叹之情。
冰心的《一日的春光》:“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第一次)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第二次)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春天了。
解析:“我不信了春天”这句话反复出现在寻春不见春之后,自然而然突出了作者对春天迟迟不来的怨恨之心,这就为下文写美妙的“一日的春光”作了充分的铺垫,使喜爱与赞美“一日的春光”之情更强烈,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组织答案: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许多次春天刚一露面,就被寒风冷雨驱散;到处寻找春天,却发现春天已经远隐。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了下文“一日的春光”。

把握作用
散文反复出现的句子一般情况下与文章的主旨有很大关系,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和结构仔细分析

1.反复出现句子的作用:
(1)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
(2)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
(3)它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附】小说里反复出现的句子:前后呼应;文章线索;埋下伏笔,设置悬念;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强调作用,重点突出;凸显人物性格。
LOGO
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


应等作用;
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
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
它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
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总结归纳

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