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金色的鱼钩》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给下面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在后面。
歼灭(qiān
jiān
)
粗糙(zào
cāo)
作料(zuò
zuó
)
勉强(qiǎng
jiàng)
和青稞面(huó
huò)
抽噎(
yī
yē)
二、写反义词。
沉重—(
)
粗糙—(
)
挽救—(
)
鼓舞—(
)
脆弱—(
)
三、选词填空。
严肃
严厉
严格
严峻
1.老班长忽然(
)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
2.张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
),但同学们却很敬佩他。
3.升国旗的时候,同学们立正敬礼,显得很(
)。
4.望着他那十分(
)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衰弱
脆弱
虚弱
5.别看他气势汹汹的,其实他内心很(
)。
6.由于过度的劳累,苗老师的身体越来越(
)了。
7.她的感情很(
),你不要把实情全告诉她,以后慢慢地讲。
四、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这“金色的光芒”指的是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认真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草地夜行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
干粮早就吃完了,皮带也煮着吃了。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背上的枪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
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
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瞧,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
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和我并肩朝前走。我就问他:“同志,你在那一部分工作?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呀?”
“我吗?在军部。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咱们得快点走呀!你看,太阳快落了。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
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下了一大段。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
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的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过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1.
给画横线的字注音。
僵硬:(
)
磨蹭:(
)
笼罩:(
)
2.老同志是在什么情况下陷进泥潭的?“小鬼”怀着怎样的心情向前赶路?
3.“他仿佛看到了一条光明大路”,“光明大路”指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
jiān
cāo
zuó
qiǎng
huó
yē
二、轻松
光滑
失去
打击
强大
三、严厉
严格
严肃
严峻
脆弱
虚弱
衰弱
四、略
五、1.jiāng
ceng
lǒng
2.老同志是在天黑、路滑、又下着大雨,而且还背着“我”向前走的情况下,陷进泥潭的。
3.小鬼是在老同志为找他、背他而牺牲的情况下,怀着无比悲痛而又对革命十分坚定的心情向前赶路的。“光明大路”在这里指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6张PPT)
13.金色的鱼钩
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1936年10月,万里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的原因
知识链接
红军过草地
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讲川西北若尔盖地区。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晴空迷雾变幻莫测。
知识链接
杨旭,江苏无锡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专业作家,共产党员,著有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田野上的风》、《流星》,长篇报告文学《三峡之梦》、《荣氏兄弟》,短篇小说集《非正式谈判》,长篇小说《半个冒险家》等。
作者介绍
读读记记
quán
gǔ
huò
弥漫
鱼饵
收敛
疙瘩
搀扶
念叨
kē
wēi
xié
wǎn
kuài
táng
cí
mí
màn
ěr
liǎn
gē
da
chān
niàn
dao
yǎn
yǎn
yī
xī
cū
cāo
yē
zhān
lǒng
颧骨
和着
青稞
威胁
碗筷
搪瓷
奄奄一息
粗糙
抽噎
瞻仰
合不拢眼
字词学习
读读记记
和
huò
和稀泥
和药
hé
和蔼
和气
hè
附和
唱和
huó
和面
和泥
弄
nòng
摆弄
lòng
弄堂
多音字
读读记记
缝
fèng
门缝
缝隙
féng
缝补
缝纫
骨
gū
花骨朵
多音字
嚼
宿
jiáo
细嚼慢咽
jué
咀嚼
sù
宿舍
xiǔ
一宿
xiù
星宿
多音字
严厉:严肃而厉害。文中指老班长的态度严肃认真。
收敛:①(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②减轻放纵的程度(指言行)。文中指老班长的笑容消失了。
粗糙:不精细,不光滑。文中指老班长的手因长期劳作而不光滑。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目不转睛: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词语解释
支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塞。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鱼饵:钓鱼用的鱼食。
宿营地:军队在行军或战斗后住宿的地方。
无边无涯:没有边际。本课指草地无边际,没尽头。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词语解释
照顾——
安顿——
爱惜——
硬实——
严厉——
脆弱——
饱满——
鼓励——
目不转睛——
无边无涯——
照料
安排
珍惜
壮实
严肃
懦弱
丰满
勉励
聚精会神
无边无际
词语解释
低沉——
衰弱——
严厉——
坚持——
脆弱——
粗糙——
喜出望外——
三长两短——
洪亮
强壮
温柔
放弃
坚强
光滑
大失所望
安然无恙
词语解释
请大家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试着给课文划分结构。
自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新知讲解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故事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的。
四个部分
(1-2)
接受任务。
(3-22)
护送病号。
(23-33)
壮烈牺牲。
(34)
永远怀念。
新知讲解
默读第一部分并思考?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
老班长担负着什么任务?
保护三个小病号过草地。
请同学们找出对这位可敬的老班长的外貌描写。
新知讲解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外貌描写
说明老班长饱经风霜,也写出了长征的艰苦。
新知讲解
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双引号的作用是?
“老班长”
“老班长”说明老班长一向特别关爱同志,表现出了老班长善良朴实的品格。
表示特定称谓。
新知讲解
默读第二部分,老班长接受任务之后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
遇到困难
青稞面吃完了,没有食物了。
挖野菜、钓鱼,给战士做鲜鱼野菜汤,补充营养。
解决办法
新知讲解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合不拢眼
老班长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是因为“饥饿威胁着我们”,如果再找不到吃的,大家就有生命危险。
新知讲解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为了把营养留给战友,老班长自己没有吃鱼,体现了他高度的责任感和舍己为人的品质。
表现了老班长发现鱼时,无比高兴的心情。因为鱼可以给三个病号补身体。
喜出望外
……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新知讲解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突出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动作、神态描写
这一段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用是?
新知讲解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
夸张
写出了“我”的内心极为沉重。“我”实在不忍心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汤,实在不愿意看着老班长忍饥挨饿,也实在不希望看到老班长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所以觉得手中的搪瓷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新知讲解
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这是指导员对老班长说的话,写出了老班长肩负的三重责任。这三个身份表现了老班长对革命工作高度的责任心。
新知讲解
好处
可以表现老班长一心只为他人的高贵品质,对刻画老班长的形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这一段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用是?
神态描写
新知讲解
我们接近草地边缘时,老班长状态有什么变化?这是一个怎样的老班长?
这天上午,老班长快活地说:“同志们,咱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说罢,他就拿起鱼钩找水塘去了。
神态、语言、动作描写
神态、语言、动作:突出了老班长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新知讲解
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此处省略号的作用是说话断断续续。
“别浪费东西了”说明老班长知道自己不行了,所以生命垂危的他不肯喝鱼汤,他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士们,表现出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
省略号的作用是?
新知讲解
老班长为何不喝鱼汤,哪怕是在生命垂危的时刻?
老班长不喝鱼汤是因为找食物非常困难,食物非常少,他把找来的食物全部给了战士们,自己不吃是为了省下来给小战士们吃,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新知讲解
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1)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班长一心只为他人的高贵品质;
(2)体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
(3)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新知讲解
老班长是一个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坚强乐观、关心热爱战士、尽职尽责的人。
学习了本课,你觉得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新知讲解
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为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新知讲解
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主题归纳
金色的鱼钩
接受任务——草地途中
照顾我们
(亲切)
护送病号——设法钓鱼
自己不吃
(焦急)
壮烈牺牲——安定情绪
昏迷不醒
(鼓励)
接受任务——保存鱼钩
子孙瞻仰
(教育)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1-2
3-22
23-33
34
板书设计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