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阜宁GSJY2012年中考物理全攻略(考点扫描+经典例题 +课堂练习+专题训练 )(九)——长度、时间、速度(附答案)
一.考点扫描
◎
考点一 运动的描述
1.物体_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______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
3.物体单位______内通过的______叫做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公式: ,单位:m/s、km/h(1 m/s= ____ km/h).
4. _____不变,沿着_____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时间_____。
5.变速运动的快慢用_________表示,它只能粗略地反映物体整体的快慢程度.
考点二 长度、时间的测量
6.长度的基本单位:____,常用刻度尺进行测量,使用前要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记录结果应包括_____和_____两部分.
7.时间的基本单位: ___ ,常用测量工具:秒表、钟表.
8. _____值与_____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不是错误,误差_____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_____避免.
减小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二.经典例题
例1. (2011·苏州)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
A.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B.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C.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解析:鸟类飞行时,若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具有很大的动能,可以撞坏飞机,发生航空灾难.所以D项正确.
答案:D
例2. (2010·烟台)诗人常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描述物体的运动.如图所示是一首描述“云”和“月”运动的诗,之所以对这个现象“难意会”,是因为________.
解析:“游云西行”是说云在向西运动,它可以选地面或自己为参照物;“月儿东驰”是说月亮向东运动,这时云在向西,假定云是参照物,月亮相对云就是向后即向东运动了.而人们望月时感觉不到月亮是动的,所以感觉到原来“不动”的物体都成运动的了,学了运动相对性原理,这并不奇怪.
答案:不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例3. (2010·天津)如下图所示,兔子和乌龟在全程为s的赛跑中,兔子跑到树下用时t1,树下睡觉用时t2,醒后跑完剩下的路程用时t3,兔子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团体赛中,乌龟驮着兔子水中游,兔子背着乌龟地上跑,实现了双赢.兔子在乌龟背上说:“我是静止的,又可以悠闲地睡觉了!”兔子说自己是静止的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
解析: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在改变,运动情况比较复杂.如果只做粗略研究,也可用v=来计算,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即平均速度.兔子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程的路程除以在这段路程上用的所有的时间.
答案: 乌龟
例4. (2011·济宁)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cm.
解析:此题考查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首先要观察,是否是零刻线与物体边缘对齐,如果不是要从读数中减去物体左边对应的数值,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答案:1.83~1.86都可
例5. (2010·龙岩)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 B.船 C.流水 D.河岸
解析: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本身做参照物.由题知研究对象是“连山”,“连山”相对河岸是静止的,所以是船为参照物,故选B.
答案:B
三.课堂练习
1. 敦煌曲子词《浣溪沙》中有诗一首,即“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以船为参照物的一句是( )
A.满眼风光多闪烁 B.看山恰似走来迎 C.仔细看山山不动 D.是船行
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指( )
A.运动和静止都取决于人的主观感觉
B.同一物体不可以说它既是运动的,又是静止的
C.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运动的结果也不同
D.选择运动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的对象就是静止的
3. 正在修建的宜昌至武汉高速铁路专线全长360 km,高速列车2小时左右到达,则列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h,或为____m/s.
4. 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__不正确.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________.
5.(2011·广州)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面积约为( )
A.1 mm2 B.1 cm2 C.1 dm2 D.1 m2
6.(2011·扬州)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身旁超越的汽车
7.李军的家距学校600 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 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 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
A.1.2 m/s B.1.25 m/s C.2 m/s D.2.5 m/s
8.(2011·菏泽)小聪一家去北京旅游,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_____ h.
5.(2010·咸宁)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右图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_____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_.(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A B C D
10. (2010·泉州)汉乐府《江南》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在此情景中参照物应选择( )
A.莲叶 B.田野 C.鱼 D.池塘
四.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0中考变式题)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A.1.65 m B.1.75 m C.1.85 m D.1.95 m
2.(2011·乌鲁木齐)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图中的四种工具不属于测量长度的是( )
3.(2011·连云港)我国已成功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飞船发射升空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座舱内.选取下面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时,航天员在此阶段是静止的( )
A.飞船的座舱 B.天空中的云朵 C.地面上的发射架 D.太平洋上跟踪监测的测量船
4.(2011·包头)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航模飞行器以11 m/s的速度飞行 B.汽车以50 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 s跑完全程 D.从30 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 s
5.(2010中考变式题)“蜻蜓点水”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蜻蜓点水后在平静的水面上会出现波纹.某同学在研究蜻蜓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张蜻蜓点水的俯视照片,照片反映了蜻蜓连续三次点水后某瞬间的水面波纹.如果蜻蜓飞行的速度恰好与水波的传播速度相等,不考虑蜻蜓每次点水所用的时间,在下列四幅图中,与照片相吻合的是( )
6.(2010·广州)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下图所示,选项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7.(2011·无锡)如图所示,坐在甲火车中的小华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若两火车车头朝向一致,下列关于它们运动情况的判断,不可能的是( )
A.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 B.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C.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D.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轨道上
8.(2011·湖州)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速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
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 km/h
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 km/h
9.(2012中考预测题)某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4 m/s,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6 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4 m/s B.4.8 m/s C.5 m/s D.6 m/s
10.(2012中考预测题)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的错误叫误差 B.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产生误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11. (2012中考预测题)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12. (2012中考预测题)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功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当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一起进入预定圆形轨道绕地球飞行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因为飞船离地面高度始终相同,故飞船相对地面是静止的
B.以轨道舱为参照物,返回舱是静止的
C.在大气层外宇航员透过舷窗看星星没有闪烁的感觉
D.通过无线电波,地面技术人员可以对飞船进行控制及与宇航员通话
13. (2012中考预测题)一个皮尺,用力拉伸后去测量课桌的长度,则测量的结果比真实值( )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无法判断
14. (2012中考预测题)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的两点,甲从P点、乙从Q点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它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3秒,甲、乙相距4米
C.乙到达P点时,甲离Q点6米 D.甲到达Q点时,乙离P点2米
二、填空题
15.(2011·鸡西)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________,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以小桥为参照物________是运动的
16.(2011·吉林)如图所示,2011年1月12日,长吉城际铁路正式运营.早上6点50分CHR5型“和谐号”列车由长春开往吉林.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约为200 km/h,全程约为110 km,全程运行时间大约是________;乘客看到窗外的树木向后运动,他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17.(2012中考预测题)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司机从看到图中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达北京,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要______h.
18.(2012中考预测量)伽利略在教堂参加劳动时,发现了悬挂着的吊灯在摆动时具有________性,根据这一性质制成了测量时间的钟表,现在人们常用的计时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
19.(2011·哈尔滨)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________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运动.
20. (2012中考预测量)如图所示的六架战机以相同的速度列队飞行.此时,若以战机下面的白云为参照物,战机上的飞行员是________的;若以其中任意一架战机为参照物,其他战机是________的.
21. (2010·广东)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__和________;经过5 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__.
22. (2012中考预测量)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两运动员中,________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________较大.
(2)乙运动员的成绩是10 s,他的速度是________m/s.
(3)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马上停下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3. (2012中考预测题)郑州快速公交(BRT)已在今年5月底开通运行.某时刻有一辆快速公交车甲和一辆普通公交车乙,从同一路口同时向东匀速行驶,它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运行2 min后,甲车相对于乙车向________方向行驶,两车相距______m.
24. (2012中考预测题)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前10 s内通过的路程为30 m,稍后休息5 s,然后5 s内通过的路程为20 m,则前10 s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在整个20 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km/h.
三、综合题
25.(2010中考变式题)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
(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 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______ m/s.
(2)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
①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写出一个影响因素).
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6. (2010·河池)小明同学在今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50 m跑项目中,取得7 s的成绩.求:
(1)小明的平均速度;
(2)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才计时,则小明的成绩比他的实际成绩快多少秒?(已知声速为340 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7. (2012中考预测题)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 m处鸣笛,汽车沿直线向前行驶40 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气温是15 ℃,求汽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大?(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
附:1. 《课堂练习》参考答案
1. 答案:B
2. 答案:C
3. 答案:180k 50
4. 答案:A B 2.20cm
5. 答案:B
6. 答案:A
7. 答案:A
8. 答案: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w/h 1.5
9. 答案:(1)变速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不相等 (2)C
10. 答案:A
2.《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解析:由图知脚长约25.10 cm,人的身高约为脚长的7倍,所以身高为25.10 cm×7=175.70 cm,约1.75 m.
答案:B
2.解析: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均是测量长度的工具,而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故A选项正确.
答案:A
3.解析:航天员相对于座舱的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而相对于地面的发射架,天空中的云朵和测量船的位置均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A选项正确.
答案:A
4.解析:A选项中的平均速度等于39.6 km/h;C选项中的平均速度等于36 km/h;D选项中的平均速度等于43.2 km/h.所以B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
答案:B
5.解析:蜻蜓点水在水面上形成波纹,波纹向前传的速度与蜻蜓飞行速度相同,再次点水时形成的波纹与第一次的波纹正好同时向前传,第三次形成的波纹与前两次的同时向前传,所以应是A图所示情况.
答案:A
6.解析:题目给出的图象为距离随时间的变化图象,选项A和B中距离随时间的增加而保持不变,说明两物体是静止的;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距离与运动时间成正比,所以s-t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直线倾斜度越大,说明速度越快,由题图看出,乙比甲快,故D图正确.
答案:D
7.解析:从题意知,甲乙两列车车头朝向一致,开始小华看到乙车车头,后来看到乙车车尾,以甲为参照物,乙车是向前运动的,则有可能是A、B、D选项,不可能是C选项.
答案:C
8.解析:从题中图象可以看出紧急刹车的时刻为8:27,此时速度突然减小;从8:23到8:27这段时间内,速度始终保持在60 km/h,体现在图象上是一条水平线段,这是图象上所体现的最高速度,其余时刻的速度均低于60 km/h,所以这段时间内车的平均速度应小于60 km/h,综上分析可知只有D选项不正确.
答案:D
9.解析:设前一半、后一半路程均为s,则通过两段路程所用时间分别为、,全程的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v==4.8 m/s.
答案:B
10.解析: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因此D项正确.
答案:D
11. 解析:由烟飘动的方向可判断出风向左吹,乙旗向右飘,说明乙向左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甲旗向左飘,则甲可能向右运动,可能静止,也可能向左运动但速度小于风速.因此D项正确.
答案:D
12. 解析:飞船运行的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不同,因此飞船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A项错误.
答案:A
13. 解析:皮尺拉伸后,上面每条刻线间的距离都增大了,因此物体所对应的刻度数减少,使测量结果偏小.
答案:B
14.解析:根据图象我们知道,甲的速度为3 m/s,乙的速度为2 m/s.可知A选项错误;经过3 s,甲距离Q点还有3 m,乙距离P点还有6 m,此时甲、乙相距3 m,B选项错误;当乙到达P点时,用时6 s.此时甲运动了18 m,经过Q点后继续运动了6 m,C选项正确;甲到达Q点时,用时4 s,乙运动了8 m,距离P点还有4 m,D选项错误.
答案:C
二、填空题
15.解析:枯藤、老树都相对地面静止,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也是静止的;小桥、人家相对地面静止,流水相对地面运动,所以以小桥为参照物流水是运动的.
答案:静止的 流水
16.答案:0.55 h(或33 min;或1 980 s) 列车(或自己;或座椅等)
17.答案: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 km/h 1.5
18.答案:等时 钟表 电子表
19.答案:15 西
20. 解析:六架战机以相同的速度列队飞行,当以白云为参照物时,战机与白云的位置发生变化,因此战机是运动的,而以其中一架战机为参照物时,其他的战机相对这架战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是静止的.
答案:运动 静止
21. 解析:由题意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甲===4 m/s,由图知v乙=6 m/s,v丙=4 m/s.5 s后跑在最前面的是速度最大的车,即乙车.
答案:甲 丙 乙
22.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到,在时间一定时,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通过的路程,因此乙的速度大.百米赛跑中乙运动员的成绩是10 s,v===10 m/s,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惯性继续保持了运动的状态.
答案:(1)乙 跑过的路程 (2)10 (3)运动员具有惯性
23. 解析:由于两车都做匀速运动,观察路程时间图象可知,甲车6 s运动60 m,乙车6 s运动30 m,甲车的速度为=10 m/s,乙车的速度为=5 m/s,甲车运动较乙车快,而两车同时向东行驶,因此甲车相对于乙车向东行驶.2 min后,甲车运动的路程为10 m/s×120 s=1 200 m,乙车运动的路程为5 m/s×120 s=600 m,两车相距1 200 m-600 m=600 m.
答案:东 600
24.解析:前10 s的平均速度v1===3 m/s;整个20 s内的平均速度v====2.5 m/s=9 km/h.
答案:3 9
三、综合题
25.答案:(1)先变大后不变 0.16 (2)①纸锥的质量 ②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26. 答案:解:(1)小明的平均速度:v===7.14 m/s
(2)枪声传50 m的时间:t声===0.15 s
即小明成绩比实际成绩快0.15 s.
27. 答案:解:声音传播的路程:s声=2s-s车=2×700 m-40 m=1 360 m
声音传播的时间:t===4 s
汽车的速度:v车===10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