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文学、文化常识
年 份
考查知识点
考查形式
分 值
2020
古代建筑、古人的“字”、戏曲知识
填空
8分
2019
古代交通工具、古人送别习俗、古诗格律知识
填空、选择
7分
2021安徽中考命题预测
对传统文化的考查,是安徽中考语文试卷的一大亮点和新点,也是考查的趋势。2019年考查古代交通工具、古人送别习俗和古诗格律知识,2020年考查了古建筑、名人的“字”和戏曲角色。预计2021年会继续考查文学、文化常识,题型可能会有一定变化,考生需加强这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学习。
名师考点精讲
考点一 重要文学常识
类型一 古代重要作家及作品
1.上古时期
中国上古时期神话名篇有:盘古开天辟地、燧人取火、伏羲画卦、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大禹治水、仓颉造字、黄帝战蚩尤等。
2.先秦
(1)先秦诗歌。
【诗经】又称“诗三百”,是中国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称国风,是周代各地的民歌;雅为乐歌,又分《小雅》和《大雅》;颂为祭歌。《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传统,被尊为“五经”之一。《诗经》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楚辞】本义泛指楚地的歌辞,后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等人所创作的新诗体。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共17篇。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后世称此种文体为“骚体”“楚辞体”。
(2)儒家经典。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历史散文。
【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共35卷,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和历史散文巨著。旧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司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游说之士的策略,共33篇,分为12国的“策论”,有许多讲究劝谏艺术的名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即选自《战国策·齐策》。
(4)诸子。
【老子】名李耳,字聃,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著有《道德经》。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后世尊称“至圣”。《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以语录体为主。
【墨子】名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现存《墨子》53篇。
【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思想集大成者,世称“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共7篇,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列子】名御寇,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等出于此书。
【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主要作品为《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荀子】名况,字卿。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推崇儒家思想,又提出“性本恶”的观点。主要作品为《荀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篇》等最有代表性。
【韩非子】韩非,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后世整理编纂有《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智子疑邻》等出于此书。
3.两汉
【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资治通鉴》合称“史学双璧”。
【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关,负责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等。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4.魏晋南北朝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志人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代表作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志怪小说】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代表作为干宝的《搜神记》。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饮酒》等。
5.唐代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 另三位是骆宾王、卢照邻、杨炯 )。著有《王子安集》,其中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最有名。
【孟浩然】号孟山人,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其代表作品有《过故人庄》《春晓》等。
【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曾任龙标尉,世称王龙标。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代表作品有《出塞》《从军行》等。
【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诗人兼画家,有“诗佛”之称。其代表作品有《竹里馆》《使至塞上》等。苏轼赞其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属浪漫主义豪放派。
【杜甫】[202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著有《杜工部集》,名作有“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等。
【岑参】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与高适并称“高岑”。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品为《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
【韩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谥号文,世称韩吏部,韩文公。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代表作品为《师说》《马说》等。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与元稹合称“元白”,与刘禹锡合称“刘白”。有“诗魔”“诗王”之称。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刘禹锡】字梦得,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诗文俱佳,与柳宗元合称“刘柳”,有“诗豪”之称。代表作品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陋室铭》《秋词》等。
【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为《捕蛇者说》、“永州八记”( 包括《小石潭记》 )《江雪》等。
【李贺】字长吉,河南福昌昌谷人,后世称“李昌谷”。其作品想象奇特,用词瑰丽,有浪漫主义色彩,被称为“诗鬼”。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在晚唐成就颇高。代表作品为《阿房宫赋》《泊秦淮》《赤壁》等。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咏物诗大家,代表作品为《夜雨寄北》《贾生》《锦瑟》《无题》等。
【李煜】字重光,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代表作品为《虞美人》《相见欢》《浪淘沙》等。
6.宋代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豪放派】宋代词学流派之一,代表人物为苏辛( 苏轼、辛弃疾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诗文、字画都有极高成就,著有《苏东坡集》。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辛弃疾[2020],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长短句》。
【婉约派】宋代词学流派之一,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词风婉转含蓄。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代表作有《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等。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老学庵笔记》。
【文天祥】字宋瑞、履善,号文山。代表作品为《正气歌》《过零丁洋》,有《文山先生全集》。其爱国情怀,激昂动人。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全书按朝代分为16纪。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公元前403 ),下至后周显德六年( 959 ),前后共1362年历史。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7.元明清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四大名著】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的简称,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巨著。
类型二 古代重要文体
1.记
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又称“杂记”,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感情或发表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2.铭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通常用韵文写成,内容简短而义理深邃,形式活泼且易诵易记。如《陋室铭》等。
3.说
说,古代议论、说明类文章的总称,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感想,写法不拘一格。如《爱莲说》《马说》等。
4.书
“书”即信函。如手书、家书等。古人的信函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如《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等。
5.序
“序”也作“叙”或“引”,类似今日的“引言”“前言”。一般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创作经过等,也可对作家作品进行评论或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阐发。
唐初,亲友离别之时会互相赠言规勉,于是又有了赠序。如《送东阳马生序》等。
6.表
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动之以情”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常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如《出师表》等。
7.小品文
小品文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文。古代许多带有强烈感彩、语言优美生动的序、跋、记传、书信等,都可以算作小品文。它起源于秦汉,盛行于晚明。小品文题材广泛,有的描写风景,有的杂记琐事。如《湖心亭看雪》《记承天寺夜游》等。
考点二 重要文化常识
类型一 人物称谓
1.人物姓名
(1)称字[2020]。
“字”又称“表字”,是古人在成年礼上确立的称呼。男子20岁举行冠礼( 结发加冠 )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 结发加笄 )取字。字便于他人称呼,称呼平辈或尊辈的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尊辈也可称呼晚辈的字,以表示对晚辈的尊重。
(3)称绰号。
“绰号”又称“外号”“诨号”,一般是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如:《水浒传》中梁山好汉都有绰号,“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等。
(4)称斋名。
斋号是风雅之士为自己书斋所取的名号,常常也成为书斋主人的代称。如:蒲松龄的书斋叫“聊斋”,所以他被称为“聊斋先生”。
(3)对亲属的敬称。
【高堂】古时称父母为高堂。
【泰山】旧时称妻父为泰山。
【先考】对已故父亲的敬称,又称“先君子”。
【先妣】对已故母亲的敬称,又称“先慈”。
【令】意思是美好的,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 称对方的父亲 )。
【尊】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 称对方的父母 )、尊府( 称对方的宅邸 )。
【贤】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 称对方 ),贤郎( 称对方的儿子 )等。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统编教材七上P31 )
敬辞类
谦辞类
令
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家
家父、家严、家君、家母、家慈
惠
惠顾、惠存、惠赠
舍
舍弟、舍妹
垂
垂问、垂询、垂念、垂爱
小
小弟、小儿、小女、小店
赐
赐教、赐复
愚
愚兄、愚见
高
高见、高论、高寿、高龄、高就、高朋、高邻
拙
拙作、拙著、拙见
贤
贤弟、贤侄
敝
敝人、敝姓、敝校
奉
奉送、奉还、奉劝、奉陪
鄙
鄙人、鄙见
其他
久仰、劳驾、赏光、赏脸、贵姓、贵庚、大作、大驾
其他
寒舍、见教、见谅
类型二 古代官职
1.古代官职名称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与闻朝政,为皇帝亲信重臣。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到元代废除。
(4)表示调动官职。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和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类型三 天文历法
1.天文
【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共分二十八宿。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如: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九上《范进中举》)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名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如:斗折蛇行。(八下《小石潭记》)“斗”指的就是北斗星。
二十四
节气
春季( 2~4月 )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 5~7月 )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 8~10月 )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 11~
次年1月 )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纪年、月、日、时法。
①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如辛亥、戊戌之类。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年为一个循环。
古代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天的序数纪时对应关系见下表。
天色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现代
时间
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7-9点
9-11点
天色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地支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现代
时间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
19-21点
21-23点
类型四 教育科举
1.古代学校与老师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太学、小学的教学内容都以“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2.科举制
科举制是隋以后各封建朝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方法而得名。隋炀帝时始置进士科。到明朝,科举考试已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 童生试 )、乡试、会试和殿试。
考试
类型
院试
( 童生试 )
乡试
( 秋闱 )
会试
( 春闱 )
殿试
考试
地点
县/府/州
京城/各省
礼部
金殿
主考官
地方学政
中央特派官员
钦差大臣
皇帝
( 委命大臣 )
参考
条件
童生
秀才
( 监生 )
举人
贡士
通过后
身份
秀才
( 进学 )
举人
贡士
进士
第一名
称号
案首
解元
会元
一甲前三名:状元( 鼎元 )、榜眼、探花
二甲三甲第一名:传胪
考试
时间
三年两次
三年一次
乡试次年
三月
会试同年四月
注: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或“三元及第”。
类型五 古代礼俗
2.生活礼仪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的加冠的礼仪。古代未成年男子束发,不戴冠,行过加冠礼则标志着成年。举行加冠礼的年龄为20岁。后代虽废冠礼,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未冠”等说法。
3.节日习俗
节日
时间
习俗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放鞭炮、吃饺子、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
社日节
农历二月初二前后
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清明节
公历4月5日左右
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饮雄黄酒、挂香袋、挂艾草和菖蒲、驱“五毒”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
穿针乞巧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赏月、祭月、拜月、观潮、吃月饼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
冬至节
公历12月21—23日
祭祖、吃饺子
除夕
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
祭祖、守岁、吃团圆饭、贴春联、挂灯笼等
4.送别习俗
送别时间
多在清晨或傍晚时分。
地 点
多在水边、渡口、长亭之处。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方 式
饮酒作别[2019]。如:劝君更尽一杯酒。( 《送元二使安西》 )
音乐相伴作别。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赠汪伦》 )
折柳相送[2019]。如: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 )
设帐送行。
类型六 古代器具
类型七 古代地理、建筑
类型八 古代文娱
1.汉字
【文房四宝】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文房,即书房。这些文具,制作历史悠久,品类丰富,风格独特。著名的有:安徽泾县的宣纸、安徽歙县的徽墨和歙砚、广东肇庆的端砚、浙江湖州的湖笔。
【六书】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和使用方式而归纳出来的六种类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现代学者认为:六书前四种是构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
【字体】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演变过程。
【隶书】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讲究“蚕头雁尾”。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结构简省,笔画连绵,书写快捷,但难于辨认。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方正严整,笔画清楚,更便于书写。
【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是一种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大小相兼,疏密得体,浓淡相融。
3.古代诗歌知识【2019】
见专题四考点一。
4.对联知识【2019】
见专题四考点二。
类型九 特指、代称
1.下列对古代相关文学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B )
(3分)
A.《左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主要历史人物活动的传记文学名著。
B.《礼记》是西汉时期儒家学者编纂的关于礼的阐释之书,是儒家“五经之一”。
C.《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宣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的传记。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解析】A项,《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C项,《水浒传》是一部小说;D项,《史记》是纪传体通史。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B.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后用“总角”代指儿童。
C.乡试,科举制度中每三年举行的一次全省考试,由秀才去应试,考中者称为“进士”。
D.社,土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解析】C项,“考中者称为‘进士’”说法错误,参加乡试的中试者称为“举人”。
3.( 2020·广西桂林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C )(3分)
A.柳宗元创作的“永州八记”备受后人推崇。
B.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C.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D.干支,最初是用来纪日的,后来用来纪年,例如:丁卯年。
4.( 2020·浙江台州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敬辞的一项是( C )(3分)
A.撇得那长老孤孤零零,点头自叹,悲怨不已,道:“这厮!这等不受教诲!我但说他几句,他怎么就无形无影的,径回去了?——罢!罢!罢!”——《西游记》
B.何涛道:“好汉!小人奉上命差遣,盖不由己。小人怎敢大胆要来捉好汉!望好汉可怜见,家中有个八十岁的老娘,无人养赡,望乞饶恕性命则个!”——《水浒传》
C.瑾曰:“贤弟既到江东,如何不来见我?”孔明曰:“弟既事刘豫州,理宜先公后私。公事未毕,不敢及私。望兄见谅。”——《三国演义》
D.尹元叹道:“此话提起甚长。今日难得海外幸遇。此间说话不便,寒舍离此不远,贤契如不弃嫌,就请过去略略一叙。”——《镜花缘》
5.( 2020·湖南郴州 )以下是一位“80后”爸爸的生日家庭聚会感言,填入括号内准确的一项是( D )(3分)
各位亲爱的家人,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之间,我就步入( )之年。我很开心,因为你们,我感到了生活的幸福美好,但是作为家中的顶梁柱,我也感到身上的责任重大。相信我,我将“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与大家一起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最后,祝我至亲至爱的家人永远健康平安。谢谢!
A.而立 B.耳顺 C.花甲 D.不惑
6.( 2020·浙江衢州 )读高三的小文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成人礼”仪式,你觉得下面加点词中,与他年龄最接近的一项是( C )(3分)
A.始龀,跳往助之
B.我年过不惑,休退诚非早
C.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豆蔻梢头年纪,芙蓉水上精神
7.( 2020·广西北部湾 )经典名著往往情节动人,形象鲜明,亦有风俗民情的细致描绘。下面对名著语段的出处及所述节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不觉光阴迅速,又早春尽夏来,蕤宾节至。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堂家宴,庆贺佳节。但见:盆栽绿艾,瓶插红榴。水晶帘卷虾须,锦绣屏开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金,美女高擎青玉案。食烹异品,果献时新。葵扇风中,奏一派声清韵美;荷衣香里,出百般舞态娇姿。
A.《水浒传》 端午节 B.《儒林外史》 端午节
C.《聊斋志异》 重阳节 D.《西游记》 重阳节
8.( 2020·辽宁营口改编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
(3分)
A.《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清代学者、文学家。
B.《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C.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我们学过他的散文《春》和《背影》。
D.《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
【解析】B项,《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
9.( 2020·山东滨州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征蓬”指远行之人,“大雁”“青鸟”指信使,“瀚海”指大海,“阴”指山北水南。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和“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中的“布衣”,意思都是平民,指没有功名或没有官职的人。
C.《史记》长于记人,在本纪、世家、列传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如周亚夫、唐雎等。班固赞其“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D.初中阶段,我们陆续学习了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社戏》,小说《故乡》《孔乙己》,被他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所体现出的爱国情怀深深折服。
【解析】A项,“瀚海”指沙漠;C项,唐雎的事例出自《战国策》;D项,《社戏》是小说,不是散文。
A组:盛、盎、盏、盈、盟 ① 器皿、容器 ?
B组:酿、酌、酪、酬、醋 ② 酒 ?
11.( 2020·山东德州改编 )填空。(4分)
(1)“冠冕”指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现在竞赛中保住上次的冠军称为“ 卫冕 ”。?
(2)牍是古代书写用的木片,“尺牍”是 书信 的别称。?
(3)“孟夏草木长。”“孟夏”指夏季的第 一 个月。?
(4)古琴常为桐木所制。“临岐理桐丝”中的“桐丝”指 琴弦 。?
12.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中,富有浓郁民俗特色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五色斑斓。(8分)
(1)请根据诗意填写上相应的传统节日,使诗句完整。(4分)
A.爱 元宵 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B.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 清明 。?
C.年年 端午 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D.忆对 中秋 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2)请写出一句描写重阳节的诗句,并指出诗句中涉及的节日风
俗。(4分)
示例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风俗:登高、插茱萸。
示例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风俗:登高。
示例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风俗:赏菊、喝菊花酒。
( 诗句2分,风俗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