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我变成了一棵树 》第一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 《我变成了一棵树 》第一课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7 10:5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简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熟课文。2.圈:圈出本课生字、生字组成的词语。3.标:把自己认为不理解的词句做标上记号。
教学内容
学习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疑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会认读“希、痒”等7个生字,会规范书写“状、狐、狸”13个生字。正确读写“形状、狐狸”等16个词语。3.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大胆想象的神奇有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大胆想象的神奇有趣。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
1.出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图片,说一说:如果你有孙悟空的72变,你最想变成什么?2.出示课题,简介作者,读题质疑。
新授
探究一:初读课文,识字解词。1.带着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2.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标出自然段。3.检查自学情况。探究二:熟读课文,了解大意。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进行习惯性评价。2.简介作者。3.整体感知内容。探究三:通读课文,回答问题。1.出示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1)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棵树?(2)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2.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练习
1.指导书写生字。2.积累拟声词。
小结
这节课多种方法认识生字,理解词语。通过朗读课文,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写了英英为了逃避妈妈催促自己吃饭,而变成了一棵树,机智的妈妈用美食引诱她流下口水。故事充满了童趣,令人感到温馨幸福。
作业
1.基础作业:正确读写词语表16个词语。2.拓展作业:找出课文想象有意思的词句,划一划,读一读。
【详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熟课文。
2.圈:圈出本课生字、生字组成的词语。
3.标:把自己认为不理解的词句做标上记号。
【教学内容】
学习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疑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读“希、痒”等7个生字,会规范书写“状、狐、狸”13个生字。正确读写“形状、狐狸”等16个词语。
3.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大胆想象的神奇有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大胆想象的神奇有趣。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图片,问:如果你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本领,你最想变成什么?
2.有个小朋友最想变成一棵树,你们看:一棵棵树,挺拔而茂盛,它能静静地欣赏周围的风景,又能静静地自我欣赏。这也是一种玩耍。不过,这些树,其中一棵是本课的主人公……
3、出示课题,读题质疑。(预设:“我是谁?”“我”为什么想变成树?“我”变成树以后发生了什么事?最后结果怎么样?)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人物—孙悟空入手,引发“变”的兴趣和欲望,同时通过质疑,激发阅读兴趣,增强阅读的目的性。
2、新授
探究一:初读课文,识字解词。
1.带着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
2.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标出自然段。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认读生字(课件出示)

yǎng
è
dīnglíng
cháng

希望
痒痒的
鳄鱼
丁零
香肠
糖醋
①指名学生读,去掉拼音齐读。
强调读音:读准平舌音“醋”,翘舌音“

”,后鼻音“
丁、零、痒、
肠”。
②给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词语表16个词语
①指名当肖老师领读。
②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根据图片,理解字词:狐狸、巧克力、香肠
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造句:担心、失望
(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书、去解决有困难的字词和问题,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多放手,少帮扶,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做适当的引导。
探究二: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1.
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进行习惯性评价。
2.
简介作者。
顾鹰,女,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我的一家是精灵》《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成就:作品多次入选各出版社的年选,获2008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3.整体感知内容。
(1)请大家说一说,《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讨论交流后,完成填空。
课文讲了“我”变成了(一棵树),树上长出了很多(形态各异)的鸟窝。鸟窝上住着很多(动物朋友)和(“我”的妈妈)。他们在一起在树上吃东西,而“我”(被馋得口水直流)的故事。“我”最后认识到:即便在想象世界中,(妈妈还是最了解自己的)。
设计意图:
充分朗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搭设阶梯训练。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从而实现由初读到品读的过渡。
探究三:通读课文,合作释疑。
1.出示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1)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棵树?
(2)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2.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①因为贪玩,不想被人打扰,所以想变成一棵树。
②我变成一棵树后,树上长满了鸟窝,奇形怪状的。窝里住满了我的朋友,还有妈妈,他们在一块吃东西,馋得我口水直流。
板书:变成一棵树,长满鸟窝
住满亲朋
设计意图:
注重学生的质疑、释疑,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汇报的能力。
三、练习
1.积累拟声词。
“嗵嗵”“丁零丁零”是象声词,它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一种词汇。这样的词语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小提示:在句子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象声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点、人物的心情、动作的状态,使读者产生联想,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2.指导书写生字
(课件出示)
zhuàng


dīng
líng
qiǎo








cháng


tái

fán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按结构分组。
(2)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教师重点指导“状、零、继、狐”的写法。
“状”与“壮”的区别,“士”去“犬”来。
“狐”左窄右宽,注意右面是个“瓜”,不是“爪”。
“零”注意:上面是“?”,不是“雨”。下面的是个“令”,不是“今”。
“继”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强调“继”字的笔顺。
(4)学生在生字本上各写一个,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设计意图:
书写的指导要细致具体,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习惯。课中字词的学习是重点,扫清了阅读障碍,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小结
这节课多种方法认识生字,理解词语。通过朗读课文,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写了英英为了逃避妈妈催促自己吃饭,而变成了一棵树,机智的妈妈用美食引诱她流下口水。故事充满了童趣,令人感到温馨幸福。
五、作业
1.基础作业:正确读写词语表16个词语。
2.拓展作业:找出课文想象有意思的词句,划一划,读一读。
设计意图:
字词的读写仍然是中年级语文教学的基础,为避免学生遗忘,有必要课后巩固。无需强调次数的要求,只要做到正确读写即可。拓展作业也是第二课时的预习,通过朗读思考,使得下节课语文课堂学习更加自信。
【板书设计】
17
我变成了一棵树
变成一棵树
长满鸟窝
住满亲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