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
我变成了一棵树
【简案】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在课文中“
”横线划出想象有意思的内容。
教学内容
复习导入,明确本课任务。借助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朗读感悟,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3.尝试创编故事,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想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想象的神奇。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想象的乐趣,进行想象力训练。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
1.狐狸找词语面包:复习巩固生字词。2.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新授
探究一:感受起因的新奇1.自读第1~4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希望变成一棵树?2.找出想象描写有意思的句子,说说理由。3.指导朗读:读出惊奇的语气。探究二:体会树的奇特
1.学习鸟窝各种形状很有趣。2.体会鸟窝的住户有意思。3.感受大树流口水很神奇。探究三:拓展训练,开启想象之门。1.聚焦结局的奇巧。2.拓展训练: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3.借助学习卡,交流、展示。
练习
1.读一读关于想象的名人名言。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选择题。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情朗读、展开想象来学习课文,体会“我”变成一棵树后想象的神奇,想象的丰富。同学们还借助表格学会了创编故事,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作业
1.基础作业:朗读课文,分享给家人听。2.拓展作业:把你想到的以《我变成了_____》为题写下来。
【详案】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熟读课文,在课文中“
”
横线划出想象有意思的内容。【教学内容】复习导入,明确本课任务。借助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朗读感悟,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3.尝试创编故事,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想象的神奇。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体会想象的乐趣,进行想象力训练。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游戏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2.
明确学习任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变成了一棵树》,看看“我”变成树后发生有趣的事情,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想象很有意思。(板书:我变成了一棵树)
设计意图:
通过狐狸找词语面包的游戏,复习字词导入学习。明确本课学习任务,也就是任务前置,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目标。
2、新授
探究一
感受起因的新奇
1.自读第1~4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希望变成一棵树?在文中找出“我”希望变成树的原因。
指名读课文1~4自然段,回答问题。(因为贪玩,不想被人打扰,所以想变成一棵。)
2.
哪些想象描写让你觉得有意思?
出示句子: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这是介绍“我”变成树的过程,你认为那些词句有趣??
预设1:我认为“痒痒的”一词太有想象力了,一个人变成树的过程竟然是从身上冒出树枝,还“痒痒的”。?
预设2:“冒出来”非常好玩,从人的身上冒出树枝,该是多么神奇的事情!
3.指导朗读:读出惊奇的语气。
板书:
变成树:痒痒的
冒出来
设计意图:
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结合课件,理解课文,并通过朗读,读出作者想象的丰富,读出味道。通过理解,朗读体会“我”想象力的丰富,体会到想象的魅力。
探究二:体会树的奇特
默读课文5-20自然段,思考:你觉得哪些想象很有意思?然后和同学交流,说一说。
1.
鸟窝各种形状很有趣。
出示句子: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1)找出描写鸟窝形状的词语。(点拨鸟窝形状很多,每个形状之间用的是顿号。)
(2)省略号还省略了哪些形状的鸟窝?(梯形、星形、心形、五角星等)
板书:长满鸟窝
各种形状
(3)模仿课文说一说有省略号的句子。
(4)想象鸟窝在风中舞蹈的画面,朗读指导。
2.鸟窝的住户有意思。
(1)完成填空:我会请(
)、(
)、(
)、(
)、(
)、(
)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讨论:这句话想象奇特在什么地方?(鸟窝里居住的竟然是在陆地上生活的小动物,而不是一些鸟儿。)
(2)课件演示各个窝住着的小动物,你能说说小动物们是怎么住进鸟窝的吗?
(3)妈妈也来到鸟窝里,和小动物们一起吃东西有意思。
出示句子: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①链接:播放“丁零丁零”的声音,说说听了声音之后想到哪些事物?(风铃
,声音清脆,外表可爱,令人喜爱,鸟窝能发出风铃,的声音,让人浮想联翩。)
②我见到妈妈时的心情怎么样?找出句子中的词句,说说为什么会这样?(“我”见到妈妈时既激动又忐忑。)
③小结:真是最神奇!妈妈居然也来到了树上,还住在三角形的鸟窝里!妈妈到来,还带来了好吃和大家一起分享。而“我”——这棵大树,又是有何反应?
3.大树流口水很神奇。
(1)出示13-14自然段,感受树的肚子还可以咕噜咕噜地叫有意思。
①这一部分两次写到“咕噜噜”,为什么“我”的肚子会发出“咕噜噜……”的声音?这说明了什么?(我太饿了,与文首呼应。)
②但是没有人理会“我”,没人会想到变成大树的我,还要和他们一样吃东西,以至于——我的口水流下来了。从哪里看出来我的口水流下来了??
(2)分角色朗读15-20自然段,喜欢的地方可以加上动作。
①从大树嘴巴里流出来的水珠是什么呢?小动物把水珠当成什么?
②小狐狸认为这是下雨了,小鳄鱼以为这是牛奶打翻了,小白兔却说这是大树在哭,还有的认为这是虫子撒的尿,实际上这是
“我”的口水
。
设计意图:
在熟悉语言的材料的基础上,探寻语言表达的秘密,感受大胆想象带来的神奇感,进而发现,通过设问、悬念等方式可以让故事更吸引人。
探究三:拓展训练,开启想象之门。
1.聚焦结局的奇巧
(1)从哪里能看出妈妈早就知道英英是这棵树这个秘密的?结合课件分析。
追问:既然妈妈一早就知道我是那棵树,为什么还故意端来美味的食物馋我?(妈妈为了是让英英感觉到饿,主动去吃饭。)
(2)文章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
小结:故事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想象故事开头和结尾有呼应,故事中间有伏笔,因此想象故事才能做到环环相扣,联系紧密。
2.拓展训练: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想一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开启想象之门学习卡
想变成什么
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变了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2.
3.组内交流,相互补充,全班展示。
4.学习优秀范文。
设计意图:
从阅读到写作,有支架助力,有想象支援,学生并不会觉得很困难,同时,分层要求,梯度合理,促进每个学生表达的发展。
三、练习
1.读一读关于想象的名人名言。
想象是灵魂的眼睛。——儒贝尔
科学最伟大的进步是由崭新的大胆的想象力所带来的。——杜威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选择题。
(1)“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棵树?( )
A.“我”想变得更漂亮。
B.“我”不想吃饭,只想玩不被打扰。
C.“我”想让小鸟来住。
(2)妈妈是用怎样的方式让英英吃饭的?(
)
A.直接把她拽回家。
B.把饭拿过去,让英英吃。
C.用美食引诱英英,回家吃饭。
设计意图:
朗读名人名言,让学生明白想象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选择题,检测学生是否掌握课文的内容,从而感受体会想象的神奇。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情朗读、展开想象来学习课文,体会“我”变成一棵树后想象的神奇,想象的丰富。同学们还借助表格学会了创编故事,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五、作业
1.基础作业:朗读课文,分享给家人听。
2.拓展作业:把你想到的以《我变成了_____》为题写下来。
设计意图:
拓展作业让学生学以致用,仿照课文,大胆想象,有效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发展思维的能力。课堂说话训练已经有了一定的铺垫,回家写作便降低难度,抒发写作欲望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提升。
【板书设计】
17
我变成了一棵树??????????
变成树:
痒痒的
冒出来
长满鸟窝:
各种形状
想象奇妙、有趣
住满亲朋:
小兔子、小松鼠、妈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