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7课 连续的图形 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7课 连续的图形 沪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4-08 13:5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连续的图形》
教材:上教版第三册第七单元感受民间艺术
课时:1课时
类型:泥塑
【教材分析】
《连续的图形》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美术教材第三册第七单元《感受民间艺术》中的一课。本节课是基于小学美术教材,结合修复陶瓷的新闻热点设计的拓展课教学。其核心知识技能是:了解连续图形的特点,学会重复并有规律的排列连续纹样。
在本课的教学中由修复陶瓷的新闻热点导入,渗透连续图形在古代陶罐上的运用,引发学生思考连续纹样具有重复、有规律的排列特点。学生在制作中体验快乐,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感受中国传统纹样的美。
【学情分析】
①学生心理特点及能力分析
二年级学生心理趋向于稳定,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自信心不断增强,集体荣誉感意识不断增强。在低年龄段的美术学习活动中,学生们更喜欢动手制作,他们能够熟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根据心理特点,选用适合的教学内容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渗透美术知识的学习,比如了解纹样设计中的对比、重复、节奏的组合原理,在创意和制作中,感受纹样设计的乐趣。
②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一年级的《彩纸手拉手》和《克隆小动物》两课的学习中,分别已经学过了对折剪和复印效果产生连续图形的方法,对连续图形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在一年级的《有趣的形体》单元、《我们的奖牌》一课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泥工技法。本课在此基础上拓展学习用彩泥制作的单独纹样排列有规律的连续图形装饰陶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连续图形的特点,学会重复并有规律的排列连续纹样。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借用半立体陶罐“修复”制作的泥工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传统连续图形整齐、有序排列的秩序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重复有规律的排列连续纹样。
【教学难点】纹样排列组合的变化。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教学技术】多媒体课件、课堂示范。
【学习资源】三角形模板、彩泥、半立体粘土陶罐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发现
1.观看青龙镇文物出土视频,了解破损陶瓷器的修复过程。
2.对比陶罐修复前后图,分析陶罐破损纹样,认知单独纹样和连续图形。
3.揭示课题:《连续的图形》并板书。
二、尝试与归纳
1.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尝试用三角形模板排列有规律的连续纹样。
2.请排列好的小组代表在黑板上示范拼摆。
3.教师小结:通过改变模板形状的方向、角度、数量等,可以排列出多种不同的连续纹样。
三、交流与示范
1. 请各组小组长领取任务单和陶罐泥坯,明确任务。
2. 交流讲解古代陶罐上纹样的含义,观察发现纹样修复设计的位置。
3. 教师示范用彩泥在半立体陶罐上进行修复设计的方法:
连续排列泥片形状 搓条团点粘贴装饰
4. 根据制作任务,小组交流讨论分工。
5. 提出作业要求:
(1)形状排列有规律。
(2)彩泥纹样巧装饰。
(3)小组合作要团结。
四、设计与创作
1.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2.滚动播放陶罐实物图片和同龄人作品,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3.发现问题,调整修改。
五、展示与评价
1.作业评价:
学生贴星点赞,评一评哪一小组可以获得“最佳修( )。
教师贴星评选小组获得“最佳合作奖”( )。
2.请同学代表介绍自己组的作品,或评价其他组作品。
六、拓展
1、欣赏连续图形在生活中其他物品上的应用。
2、鼓励学生走进上海博物馆参观学习,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