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9*课《登勃朗峰》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9*课《登勃朗峰》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7 15:2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19
登勃朗峰
勃朗峰
银白色山峰
西欧第一高峰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整体感知并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中所写的景物、人物的特点。(重点)
品味作品幽默的语言,把握作者综合采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写作技巧。(难点)
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重点)
学习目标
作者名片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以幽默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
代表作品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百万英镑》《镀金时代》等。
本文选自《远处的青山》(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版)。林文华译。有改动。本文出自马克·吐温的散文集《天真汉在国外》,内容记述了他以报社记者身份搭乘“奎克城”号轮船前往欧洲和巴勒斯坦采访的种种经历和见闻。作品一经出版便获得巨大成功,《登勃朗峰》便是其中很有特色的一篇。
背景链接
翌日(

络绎不绝(
)灼热(

焦炙(

隧道(

俯瞰(

巉峻(

穹顶(

拾级(

皑皑(

逗留(

轻歌曼舞(

字词学习

luò

zhuó
zhì
suì
kàn
chán
qiónɡ
shè
ái
dòu
màn
缭绕(

妩媚(
)瞬息万变(

纷至沓来(

霓裳(

颠簸(

沟壑(

旷野(

名副其实(
)打嗝(

醺醺(

和颜悦色(

liáo

mèi
shùn


chánɡ
diān


kuànɡ

ɡé
xūn
yuè
◆词语解释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
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一如既往:完全像过去一样。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整体感知
认真读课文,用一个词或一句比较精炼的话概括你读完文章后最突出的印象。

黑首道上风景“奇美”
旁边的群峰“奇险”
勃朗峰主峰“奇伟”
峰巅云朵“奇幻”
赶车的车夫“奇人”
乘车的经历堪称“奇遇”
2.划分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第1—6段):
第二部分(第7—11段):
写登勃朗峰的见闻与感悟。重在写景。
写乘车的经历与感受。重在写人。
课文解读
1.为什么作者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因为天气灼热难当,这些游客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不能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不能充分享受登山的乐趣。
2.文章开头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有何作用?
主要写了人们通过不同的交通工具赶路游勃朗峰的盛况,开篇点题,总领全文,设置悬念,为写勃朗峰的秀美景色做铺垫。道路难行,天气炎热,但人们游兴不减,说明了勃朗峰的魅力。
第2段中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景?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从视觉角度描写清流急湍、岩壁峻峭、丘岗葱绿,突出山色的秀美。从视觉、听觉角度描写路途瀑布数量之多,声势之大。
寥寥数语却有声有色有形地描绘了勃朗峰山中美不胜收的奇景。
山为什么会随“我们”拾级而上而“愈升愈高”?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
山随着“我们”拾级而上“愈升愈高”,这其实是一种错觉。因为越往上爬,周围的天空就显得越来越寥廓,而山峰在寥廓天空的大背景下就越发显得高了。
第5段“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纷至沓来”一句中“稍作”“顷刻”“骤然”在句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稍作”“顷刻”“骤然”等词表明时间之短,形象地表现出了勃朗峰光影斑驳、变幻无穷的情状,勾勒出了一幅光与影变化多端的美丽图景。
文中的车夫可以说是个奇人,简要说说“奇”在哪里。
①将要驾车走山路(路况还很糟糕),却先“纵饮”;②自封为“车夫之王”,与“勃朗队长”同行;③无论行车如何颠簸,都面不改色、镇定自若。
7.本文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请简要分析。
本文表达了作者乐观、积极、自由、率真的生活态度。文中,作者讽刺那些骑骡乘车反被车马所限制从而失去了游山玩水的自由的人,描写自信、热情、洒脱的“车王”和“勃朗队长”,并透露出欣赏之情,都表现了作者幽默、坦率的个性以及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
深入探究
作者为什么在第6段用整整一段去写“肥皂泡”?这样写有何妙处?
“肥皂泡”是作者由峰巅的云彩产生的联想。人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肥皂泡能够摄入各种景物,而且只要人的视点稍加变换,肥皂泡中的景物形态就会发生变化,而肥皂泡本身在阳光下呈现出七彩光华。这与课文第5段所写云彩的五光十色、瞬息万变颇有相似、相通之处。
因此,这一段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写景,其实也是对景物描写的一种补充,这种补充给读者留下了比较大的自主想象空间。
写“肥皂泡”,更重要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感慨。峰巅云朵那亦幻亦真的光影、色彩、形状,美丽异常,却也变化无定,瞬息即逝,就像那“最美丽最精致”却又随时会破裂的肥皂泡。基于此,作者做了个奇妙的设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其潜在的感慨可以这么理解:至精至美者,往往不能长久,因而尤其珍贵。作者的情感与遐思借“肥皂泡”来表达,既含蓄又富有意趣。
文章前半部分写登山,后半部分写乘车,作者是如何将这两部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
从文章内容来看,第7段前两句概述“我们”徒步登山时间之久、速度之快,正好呼应了第1段中所写的“我们”的轻快自如和骑骡乘车的游客的“可怜可悯”,将文章的两个部分结合起来。
从文章意脉来看,全文其实都扣着“奇”来写:黑首道上风景“奇美”,勃朗峰主峰“奇伟”,周围的群峰“奇险”,峰巅云朵“奇幻”,赶车的车夫是“奇人”,乘车的经历堪称“奇遇”,这两部分可以说是意脉相通、连为一体。
写作特色
1.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有机融合
本文作者在记叙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过程中,将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融合,写法多变,笔法巧妙。写上山时,以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发作者的无限感慨;写下山时,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都富有传奇色彩。二者的有机融合,增强了本文的可读性与趣味性。
2.多手法并用,制造幽默效果
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制造反差、适当夸张、反常归因等手法,使得文章幽默诙谐。具体如下:①突出细节,在写“勃朗队长”夸诞、重复的话语内容和酒意十足的说话方式时,作者特别插入“说的却是德语——但标点系统毫无两样”这样的细节,产生了幽默效果;
②制造反差,如用一路上的飞车越险与“车王”的威严、和颜悦色制造反差,令人读来忍俊不禁;③反常归因,作者将经历不测之险却平安迅速地到达目的地归因于幸亏“车王”在驾车之前“喝得酒气醺醺”,这样不合常理的归因,带着感叹,也带有玩笑的色彩。
本文记叙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一次经历,描绘了山中奇景、嶙峋怪石、变幻光影,叙述了奇人奇事、惊险旅程、怪异车夫,赞美了勃朗峰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的热爱之情。
主旨概括
描绘山中奇景
奇妙的美景
奇特的旅程
怪异的车夫
登勃朗峰
板书设计
上山
下山
嶙峋的怪石
变幻的光影
引发无限感慨
惊险的旅途
奇特的“勃朗队长”
三山五岳
三山五岳,泛指名山或各地。三山是传说中的蓬莱(蓬壶)、方丈山(方壶)、瀛洲(瀛壶),今有黄山、庐山、雁荡山新三山的说法;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
拓展延伸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中岳嵩山
北岳恒山
阅读马克·吐温的其他作品,如《马克·吐温自传》《马克·吐温幽默小说》等,感受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