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文档属性

名称 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02-14 20:07:13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
a2 + b2 = 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回顾与思考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判定直角三角形
作用:
逆定理:
A
B
C
D
13
A
B
C
D
3
4
5
12
例1、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左图所示,按规定这个零件中∠A和∠DB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得这个零件各边尺寸如右图所示,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此时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
B
C
D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900,AB=3, BC=12 ,CD=13 , AD=4,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变式
3
12
13
4
3
4
A
A
例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B=20,BC=15,CD=7,AD=24,∠B=90°
求证:∠A+∠C=180°
A
B
C
D
20
15
7
24
A
B
C
D
4
E
3
60°
60°
如图BE⊥AE, ∠A=∠EBC=60°,AB=4,BC=
CD= , DE=3,求证:AD⊥CD
变式
A
B
D
C
F
E
例3、如图: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F是DC的中点,

,求证:AF⊥EF.
4
2
2
4
4
4
1

3
5
∴AF⊥EF.
例 4. 如图,点A是一个半径为 400 m的圆形森林公园的中心,在森林公园附近有 B .C 两个村庄,现要在 B.C 两村庄之间修一条长为 1000 m 的笔直公路将两村连通,经测得 ∠B=60°,∠C=30°,问此公路是否会穿过该森林公园 请通过计算说明.
A
B
C
400
1000
60°
30°
D
如图,点A是一个半径为 400 m的圆形森林公园的中心,在森林公园附近有 B .C 两个村庄,现要在 B.C 两村庄之间修一条长为 1000 m 的笔直公路将两村连通,经测得 AB=600m,AC=800m,问此公路是否会穿过该森林公园 请通过计算说明.
A
B
C
400
1000
D
600
800
变式
(1)城市A是否受到台风影响?
请说明理由。
(2)若城市A受到台风影响,
则持续时间有多长?
(3)城市A受到台风影响的最
大风力为几级?
A
B
30°
C
240
例5: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周围数十千米范围内形成气旋风暴,有极强的破坏力.如图,据气象观测,距沿海城市A的正南方向240千米B处有一台风中心,其中心风力为12级,每远离台风中心25km,风力就会减弱一级。该台风中心现正以20km/h的速度沿北偏东30°方向往C移动,且台风中心风力不变,若城市所受风力达到或超过四级,则称为受台风影响。
A
B
30°
D
C
240
120
(1)城市A是否受到台风影响?
请说明理由。
A
B
30°
D
E
F
C
240
120
200
200
160
160
(2)若城市A受到台风影响,
则持续时间有多长?
A
B
30°
D
E
F
C
240
120
200
200
160
160
(3)城市A受到台风影响的最
大风力为几级?
例 6 、求证:m2-n2,m2+n2,2mn
(m>n,m,n是正整数)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
分析:先来判断m2-n2,m2+n2,2mn三边哪条最长,可以代m,n为满足条件的特殊值来试,如m=5,n=4.则分别为9,40,41, 则m2+n2 最大。
1.已知:在△ABC中,AB=13cm,BC=10cm,BC边上的中线AD=12cm.求证:AB=AC.
A
B
C
D
2. 已知在Rt△ABC中,AC=BC,P为△ABC内一点,且PA=1,PB=3,PC=2,求∠APC的度数.
B
A
C
P
Q
归纳小结
a
c
b
A
B
C
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平方,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共13张PPT)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
a2 + b2 = 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两军舰同时从港口O出发执行任务,甲舰以3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西北方向航行,乙舰以4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西南方向航行,问1小时后两舰相距多远?
甲(A)
西



O
乙(B)

知识&回顾

实际应用
甲(A)
西



O
乙(B)

2.两军舰同时从港口O出发执行任务,甲舰以3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西北方向航行,乙舰以一定的速度向西南方向航行,它们离开港口2小时后测得两船的距离为100千米,求轮船B的速度是多少?
知识&回顾

港口
例1、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 “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远航”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


P
16×1.5=24
12×1.5=18
30
R
Q
S
45°
解:根据题意画图,如图所示:
PQ=16×1.5=24
PR=12×1.5=18
QR=30
∵242+182=302,
即 PQ2+PR2=QR2
∴∠QPR=900
由”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可知,∠QPS=450.所以∠RPS=450,
港口
E
N
P
16×1.5=24
12×1.5=18
30
Q
R
S
45°
45°
即“海天”号沿西北方向航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小汽车在城市街路上行驶的速度不得超过70千米/时,一辆小汽车在一条城市街路的直道上行驶,某一时刻刚好行驶在路边车速检测仪的北偏东30°距离30米处,过了2秒后行驶了50米,此时测得小汽车与车速检测仪间的距离为40米. 问:2秒后小汽车在车速检测仪的哪个方向 这辆小汽车超速了吗
车速检测仪
小汽车
30米
50米
2秒后
30°

40米
60°
小汽车在车速检测仪的北偏西60°方向
25米/秒=90千米/时
>70千米/时∴小汽车超速了
你觉的此题解对了吗
在城市街路上速度不得超过70千米/时,一辆小汽车某一时刻行驶在路边车速检测仪的北偏东30°距离30米处,过了2秒后行驶了50米,此时小汽车与车速检测仪间的距离为40米. 问:2秒后小汽车在车速检测仪的哪个方向 这辆小汽车超速了吗
车速检测仪
小汽车
30米
30°

60°
小汽车在车速检测仪的北偏西60°方向或南偏东60°方向
25米/秒=90千米/时
>70千米/时∴小汽车超速了
2秒后
50米
40米
练1、A、B、C三地的两两距离如图所示,A地在B地的正东方向,C在B地的什么方向?
A
B
C
5cm
12cm
13cm
解:∵ BC2+AB2=52+122=169
AC2 =132=169
∴BC2+AB2=AC2
即△ABC是直角三角形
∠B=90°
答:C在B地的正北方向.
练2、有一电子跳蚤从坐标原点O出发向正东方向跳1cm,又向南跳2cm,再向西跳3cm,然后又跳回原点,问电子跳蚤跳回原点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所跳距离是多少厘米?
练2、有一电子跳蚤从坐标原点O出发向正东方向跳1cm,又向南跳2cm,再向西跳3cm,然后又跳回原点,问电子跳蚤跳回原点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所跳距离是多少厘米?
1
2
3
y
x
O
电子跳蚤跳回原点的运动方向是
东北方向;
所跳距离是  厘米.
练3、小明向东走80m后,又向某一方向走60m后,再沿另一方向又走100m回到原地.小明向东走80m后又向哪个方向走的?
练3、小明向东走80m后,又向某一方向走60m后,再沿另一方向又走100m回到原地.小明向东走80m后又向哪个方向走的?


O
80m
60m
100m
60m
100m
小明向东走80m后
又向正南方向走的
或又向正北方向走的
练4、在O处的某海防哨所发现在它的北偏东60°方向相距1000米的A处有一艘快艇正在向正南方向航行,经过若干小时后快艇到达哨所东南方向的B处,
求:(1)此时快艇航行了多少米(即AB 的长)?
(2)距离哨所多少米(即OB的长) ?
练4、在O处的某海防哨所发现在它的北偏东60°方向相距1000米的A处有一艘快艇正在向正南方向航行,经过若干小时后快艇到达哨所东南方向的B处,
求:(1)此时快艇航行了多少米(即AB 的长)?
(2)距离哨所多少米(即OB的长) ?


O
1000
A
B
60°
45°
C
500
甲、乙两只捕捞船同时从A港出海捕鱼.甲船以
15 km/h的速度沿北偏西60°方向前进,乙船以15km/h的速度沿东北方向前进.甲船航行2小时到达C处时发现渔具丢在乙船上,于是快速(匀速)沿北偏东75°方向追赶,结果两船在B处相遇.
(1)甲船从C处追赶上乙船用了多少时间?
(2)甲船追赶乙船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A
60°
45°


C
75°
B
15°
30°
30°
45°
C
D
30
30
30°
60
甲船追赶乙船用了2小时,
速度是 千米/时.
乙船
甲船
甲船(共15张PPT)
SA+SB=SC
a2+b2=c2
a
b
c
SA
SB
SC
新人教版八(下)第18章勾股定理课件
工人师傅想要检测一扇小门两边 AB、CD 是否垂直于底边BC和门的上边AD,但他只带了一把卷尺,你能替工人师傅想办法完成任务吗
A
B
C
D
例如检查△ABC是否直角三角形?
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才能是直角三角形
(1)有一个角是直角;
(2)有两个角的和是90°;
(3)如果三角形的三边a ,b ,c
满足a2 +b 2=c2 ,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
按照这种做法满足关系:
32+42=52.真能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吗?
据说,古埃及人曾用下面的方法画直角:
探究1:
把一根绳子打上等距离的13个结,然后把第1个结和第13个结用木桩钉在一起,再分别用木桩把第4个结和第8个结钉牢(拉直绳子)。这时构成了一个三角形,其中有一个角是直角 。
(1)这三组数都满足
吗?
(2)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吗?
动手画一画
画一个△ABC, 使它的三边长分别为:
(1)6cm、8cm、10cm
(2)5cm、12cm、13cm
实验探究
(3)提出你的猜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命题 2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满足
命题与勾股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有何关系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 。
a2 + b2 = c2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a2 + b2 = c2
观察:这两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有何关系
命题2:
逆命题:
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 叫做互逆命题
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
互逆命题
逆命题 :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a2 + b2 = c2
已知△ABC,AB=c,AC=b,BC=a,且a2+b2=c2,
求证:∠C=900
证明:作Rt△A′B′C′,
使∠C′=900,A′C′=b,B′C′=a
∴△ABC≌ △A′B′C′(SSS)
∴∠C= ∠C′=900

定理
A
C
a
B
b
c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a2 + b2 = c2
工人师傅想要检测一扇小门两边 AB、CD 是否垂直于底边BC和门的上边AD,但他只带了一把卷尺,你能替工人师傅想办法完成任务吗
A
B
C
D
例如检查△ABC是否直角三角形?
定理与逆定理
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逆命题却不一定是真命题.
开启 智慧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互逆的定理,如:
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想一想:
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有何关系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1)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立方相等.
(3)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5)对顶角相等
练1、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
逆命题: 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逆命题:如果两个实数的立方相等,那么这两个实数相等.
逆命题:如果两个实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实数相等.
逆命题: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逆命题: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感悟: 原命题成立时, 逆命题有时成立, 有时不成立
成立
成立
不成立
不成立
不成立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只要看两条较少边长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大边长的平方.
例1:判断由线段a,b,c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
三角形
(1) a=15,b=17,c=8; (2) a=13,b=15,c=14
解:(1)最大边为17
∵152+82=225+64 =289
172 =289
∴152+82 =172
∴以15, 8, 17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最大边为15
∵132+142=169+196=365
152 =225
∴132+ 142 ≠ 152
∴以13, 15, 14为边长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像15,17,8,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练2、已知△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下面以a、b、c为边长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如果是那么哪一个角是直角?
____ _____ ;
____ _____ ;
____ _____ ;
____ _____ ;
____ _____ ;
____ _____ .
不是





∠C=90°
∠B=90°
∠C=90°
∠B=90°
请写出(1)、(2)两
题的解题过程.
∠A=90°
练3、
(1) 满足下列条件的△ABC,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b2=a2-c2 B. a:b:c=3:4:5
C.∠C=∠A-∠B D. ∠A:∠B : ∠C =3:4:5
D
(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32, 42, x2 ,则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x2的值是_____________
1、本节课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经历了从实际问题引入数学问题然后发现定理,再到探索定理,最后学会验证定理及应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著名的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还知道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方法,观察—猜想—归纳—推理的数学思想
3、学了本节课后我们有什么感想?
   很多的数学结论存在于平常的生活中,需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发现,这节课我们还受到了数学文化辉煌历史的教育。
你能谈谈学习这节内容的收获和体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