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类环境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1人类环境第一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2-14 20:0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甸垛中学13届高二地理导学案 (环境保护) 日期:________________
总课题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课 题 第一节 人 类 环 境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2 主备人 李 伟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说出环境的概念及分类,举例说明环境与资源、生态的相互关系。2、举例说明环境与人类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地观。3、通过对环境与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探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学 习重难点 环境与人类的相互关系
学习过程 学 习 内 容 学习思考
第1课时[课前预学]一、环境及其分类1、环境指 。2、环境的分类:类型含 义分 类举 例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二.环境与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关系1、环境与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的概念:指存在于 中,在一定的经济技术下,能够被人类利用的 和 。自然资源的概念应把握其本质特点:第一: ;第二: 。 (2)关系:二者之间是 、 ①环境与自然资源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②环境影响资源的 以及 状况;环境的 也会对资源利用产生影响; ③自然资源的 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2、环境与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由 和 组成(2)关系:①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环境影响着生物的 、 和 ,体现为生物对环境的 性和 性;②生物对环境有 作用。(试举一例) [合作研学]活动1:阅读教材第3页活动,回答:为什么说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都是环境的一部分?活动2:环境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对我们人类发展有什么指导意义?活动3:结构完整、功能健全的生态系统具有什么功能?城市绿化系统的功能是什么?活动4:阅读教材第6页活动,完成:(1)气流运动方向:(2)绿地在局部小气候中的作用有哪些?[体系梳理][课堂固学]一、单项选择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完成1~6题。1.这里所说环境的主体是 ( ) A.人类 B.生物 C.地球 D.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2.环境包括 ( ) ①自然因素 ②社会因素 ③生物环境 ④自然环境 ⑤社会环境 ⑥太阳系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⑥3.下列是自然环境或自然环境要素的是 ( ) A.自然保护区 B.人文遗迹 C.城市 D.梯田4.下列环境中,属于居住环境的是 ( ) A.果园 B.乡村 C.工厂 D.大坝5.下列环境中,属于旅游环境的是 ( ) ①自然遗迹 ②大气 ③人文遗迹 ④矿藏 ⑤风景名胜区 ⑥油井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6.交通环境的组成部分或组成要素是 ( ) ①人工运河和天然航道 ②汽车站和航空港 ③水库及大坝 ④油井及输油管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7.下图中A、B、C、D四图能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矿产资源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8.下列资源中,可列为地下可再生资源的是 ( ) A.天然气 B.泉水 C.蚯蚓 D.野山参9.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地面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C.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D.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10.结合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长江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 B.热带雨林的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恶化 C.煤和石油的分布都具有地带性规律 D.森林、草原的分布受地质作用的制约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 ( ) A.食物链关系 B.生态金字塔关系 C.物质循环关系 D.能量流动关系 学习思考学习思考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