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考试卷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考试卷 (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4-07 01:2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科学期中考试
本试卷共四题,共100分,共4页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Ⅰ卷(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和第Ⅱ卷(简答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填空题(共30分)
1、从地球的表面,到地球的内部,再到自然界的的__________物,构成了地球的丰富多彩;而地球的内部结构造成的________、地震、________,和人为的__________、围湖造田、___________,以及岩石的风化、___________,都会使地球表面更加的千姿百态。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人是_________________。
3、英国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__________,是最早观察到细胞的科学家之一。
4、生物体基本上都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__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____________过程,就是_______的___________过程;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也是由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5、苹果可以在其他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变成_________,而且还可以利用细菌生产___________、生产_________和_________,霉使食物________,有的能引起_____________,但有的霉可以生产出治疗_______________的多种抗生素。
6、地球的多样性是由______________的多样性决定的,而地球表面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有高原、________、海洋和岛屿、________、平原,还有在岩石风化等其他作用下形成的石林、_____________、火山口湖、____________等壮美景观。
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每题3分,共30分)
地球上分布最广的微生物是(
)。
病毒
B、细菌
C、真菌
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够看到(
)。
病毒
B、细菌
C、细胞
下列微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的微生物是(
)。
噬菌体
B、HIV病毒
C、螺旋菌
下列属于细菌的是(
)。
噬菌体
B、霉菌
C、球菌
验证了地球是球形的是麦哲伦,这一事件发生在(
)。
A、1422年
B、1533年
C、1519年
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绕行赤道一周要用(
)。
A、1252天
B、2152天
C、566天
火山是从地球内部(
)喷出来的。
地幔的薄弱地带
B、火山通道
C、地壳的薄弱地带
在地球表面上有许多风蚀石,其最有可能是由(
)造成的。
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重力磨蚀等行为
人工雕琢
酸雨的冲洗
生活中我们平常吃的酱、腐乳是用(
)做的。
细菌
B、青霉菌
C、霉菌
伤口化脓的“脓”是(
)。
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死亡的白细胞尸体
C、病菌的尸体
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题2分,共20
分)
所有的病毒、细菌、细胞都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小到人体细胞,大到地球内部,都可能存在病毒。(

细胞可以离开人体单独存活。(

地球表面的形态是高低起伏,千姿百态的。(

虽然在探索地球的过程中,人类付出了很多,甚至是生命,但是这一切都是有价值的。(

自然界大部分的病毒、细菌对人类没有伤害,只有一小部分对人类有害。(

微生物的存在会加快自然界的变化,会丰富地球表面的千姿百态。(

在火山喷发后,一般微生物不会存活。(

坚硬无比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等过程可能会变成沙子和泥土。(

人类目前的钻孔技术只能够达到16千米,都不能钻过地壳。(

第Ⅱ卷
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解释伤口化脓现象。
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分别说明地球内部由什么组成,并说明地球的这种内部构造都造成了哪些自然灾害?
4、在日常生活中怎样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
第3页
共4页
第4页
共4页

1

共4页
第2页
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