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教学设计
学 科 数学 年 级 六年级 教学形式 新授
课题名称 《比例尺》
教 材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比例尺是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比的应用。教材先由淘气和笑笑所画的信息图着手,引入比例尺的概念,以及数值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把比例尺这个概念与学生已有的比、分数等知识密切地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求平面图比例尺的方法,为下一步学习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做好铺垫;再通过画社区活动中心的位置,引导学生掌握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的方法,并从中插入了线段比例尺的知识;最后引导学生如何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学生掌握了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也为今后生活中根据地图估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有了比和比例有关知识的基础,对于常见的平面图和地图并不陌生,但对“比例尺”这个概念可能会有些生疏和抽象。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给学生提供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经历“比例尺”知识的形成过程。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以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让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比例尺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
五、教学策略选择
根据淘气和笑笑所画的图,引入比例尺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各部分间的关系。 根据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这一关系,把所求项看作未知项,利用方程的方法求出未知项。
对于意义的理解这一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而在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地图 学生:查阅地图,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下面一段话:
超市在学校正北方向200米,邮局在学校正西方向100米,书店在学校正东方向300米。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根据这段话,画出超市、邮局、书店和学校的示意图吗?
2、同学们,你们所画的示意图,是不是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下面请同学们看看淘气和笑笑画的示意图,他们画的示意图合理吗?为什么?
(课件出示淘气和笑笑画的示意图。)
提问:为什么淘气画的不合理,笑笑画的合理?
引导学生回答
3、师揭题:笑笑画的示意图是按一定比例画的,所以合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比例尺。(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比例尺
1、师过渡:刚才同学们都觉和笑笑画得示意图比较合理,原因是笑笑是按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米画的。其实这种表示方法就叫作比例尺。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比例尺表示的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谁能说说笑笑所画的示意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是1:100吗?
教师听听学生的发言,并引导学生回答:不是1:100,因为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100米,100米等于10000厘米,所以比例尺是1:10000.
明确:比例尺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一定要统一。
3、同学们认识了比例尺后,谁能说说比例尺有什么特征?
师总结:比例尺的特征。
(二)比例尺的应用。
过渡:同学们以经认识了比例尺。下面我们就尝试用比例尺来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笑笑画的示意图。
(1)师:在学校的东北方向400米处,有一个社区活动中心,你们能根据笑笑采用的比例尺,算出在图上应该画多少厘米吗?
(2)请同学们算一算,然后在笑笑画的图中标出来。
师总结:求图上距离,先把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单位换算成统一后,再用实际距离除以比例尺。
课件出示台湾省地图。
(1)同学们请看这幅地图的比例尺,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你能说出它表示的意思吗?
(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90千米)
师解说:笑笑画的示意图采用的比例尺是1:10000,这种比例尺叫作数值比例尺,而这幅地图中所用的比例尺叫作线段比例尺,它们都是常用的比例尺。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22页“试一试”
1、解决第1个问题。
(1)课件出示问题
(2)想一想我们如何解答这个问题?
(3)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独立计算出结果。
学生尝试着根据信息画出示意图。
学生在小组里展示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找出图中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观察示意,寻找不合理的地方,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汇报交流结果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学生齐读比例尺的定义。
学生思考后,小组讨论。
小组内交流,并集体汇报。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并指名汇报结果。
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图中标出来。全班展示,画错的同学订正。
学生观察地图,思考后汇报。
学生观察地图,找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方法,然后小组派代表汇报。
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后,集体订正。
根据教材的主题情境,让学生在分析交流的过程 中体会到“按一定的比例画出的示意图才合理”这一现象,自然引入课题,为探索比例尺做好了铺垫。
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根据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从而标出地点的位置,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分清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了解比例尺的多样性,增强学生对比例尺的认识。
先引导学生解决实际距离的问题,再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解决同类型的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运用类比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00米,即10000厘米,比例尺就是1:10000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认识比例尺,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遵循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本节教学有如下特点:(1)设疑、激趣,引发探究欲望。上课开始利用情境图,让学生分析两幅图是否合理,让学生感受到按一定的比例画的示意图合理,从而引入比例尺的概念,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认知冲突中,产生探究欲望,为学生了解并理解比例尺做铺垫。(2)对比、互化,理解比例尺的形式。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是比例尺的两种不同表示形式。教学中,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应用比例尺扫清障碍。(3)引导学生解决相关问题,再让学生独立解决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