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猫
1.认识“虑、职”等6个生字,读准“屏、折”2个多音字,会写“忧、虑”等15个字,会写“呼唤、响动”等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猫的可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第2自然段写法上的特点,并尝试练笔。
4.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相关课件。
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虑、职”等6个生字,读准“屏、折”2个多音字,会写“忧、虑”等15个字,会写“呼唤、响动”等1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理清课文层次。
3.学习第一部分,感受猫的“古怪”,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谁来说一说你对猫的了解?(课件出示猫的图片)
2.今天,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文章,一起认识一只古怪又淘气的猫。(板书课题:猫)
3.介绍作者老舍。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先读课后生字,然后再朗读课文。
教师提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呼唤 响动 尽职 屏息 稿纸
梅花 解闷 勇猛 满月 淘气
3.指导书写。
“蹭”字右边是“曾”,而“遭”字里面是“曹”,不要混淆;“贪”字的上半部分不能多加一点写成“令”;“忧”字的右边是声旁“尤”。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让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有什么特点?
预设:古怪、淘气。
2.让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哪些内容是围绕“古怪”写的,哪些内容是围绕“淘气”写的。
通过学生交流,梳理出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
1-5
自然段):开门见山,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为总起段落,从三个方面写了猫的古怪性格。
第二部分(第
6
自然段):通过一些事例写了小猫的淘气。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感受猫的“古怪”
1.让学生围绕“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默读课文并思考:这部分讲了几层意思?
(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师生共同梳理:三层意思:①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②猫高兴时极其温柔,不高兴时又极其冷漠。③猫有时无比勇猛,有时又无比胆小。
2.理解第一层意思。
(1)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猫的老实,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猫的贪玩,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猫的尽职?
预设:通过“无忧无虑”“不过问”体会到猫的老实;抓住“任凭……也……”感受到猫极其贪玩;从“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一句中的“屏息凝视”感受到猫工作时认真负责,可以一连几个小时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从“非……不可”的句式中,体会到猫等老鼠的决心与耐心,感受到猫的尽职尽责。
(2)指导朗读,读出猫性格的多面性。
3.理解第二、第三层意思。
(1)默读第3~4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猫高兴时极其温柔,不高兴时极其冷漠,以及猫的勇猛、胆小。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4.教师小结:每一层都是先写猫的特点,接着又进行反驳,写出了猫性格的多面性和古怪。
5.学生再次默读第2~4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结合具体句子说一说。
(1)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预设:从“老实”到“贪玩”,从“贪玩”到“尽责”,这些矛盾的特点集于一身,充分表现了猫的性格古怪,它的种种举止和情态惹人喜爱。句中有“吧”“啊”“呢”等语气词,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着急、疼爱的心情,表现出了对猫的关心和喜爱。
(2)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①“小梅花”是什么?
预设:“小梅花”是猫踩的脏脚印。
②追问:能否将“小梅花”换成“脏脚印”?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不能,作者把猫的脏脚印都看作是画出的小梅花,我从中感受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
(3)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预设:在普通人听来,猫的叫声没什么特别,而作者对猫的叫声的长短、粗细、变化都观察得那么仔细,这种关注也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
6.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1~5自然段,读出作者对猫的喜爱。
五、总结全文
猫的“淘气”又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课时目标
1.学习第二部分,感受猫的淘气,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结合“阅读链接”,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回顾:课文围绕猫,写了猫有什么特点?
预设:古怪、淘气。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感受猫的“淘气”
1.让学生默读第6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么把小猫的“淘气”写具体的?
预设:“耍个没完没了”写出了小猫淘气的特点;“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撞疼了也不哭”等拟人化的语句写出了小猫充满活力,“摔跤、跑着、打秋千、枝折花落”等词语写出了小猫的顽皮。
2.作者对小猫的态度是怎样的?
预设:作者对小猫的态度是赞赏、喜爱。
3.追问:你是从哪里看出作者对小猫的赞赏和喜爱的?结合具体句子说一说。
(1)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预设:一个“更”字饱含着作者对满月的小猫的喜爱之情。
(2)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
预设: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写小猫就像在夸自己家可爱的小孩那样,充满了怜爱。
(3)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预设: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在作者心里,小猫就像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小孩子,作者对小猫充满了喜爱。
4.教师小结:作者运用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如数家珍般地描述了猫的种种惹人喜爱的举止和情态,猫的“古怪”“淘气”如在眼前,活灵活现,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比较文章片段,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猫
1.让学生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两个片段,思考:这两位作家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教师小结:老舍通过写猫的“古怪”和“淘气”的性格特点来表达喜爱之情;夏尊丏除了写猫的毛色漂亮外,主要通过写一家人对猫的态度来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而周而复则通过写猫的外貌和神情、动作表达喜爱之情。三位作家无不视猫如孩子,将猫的形象描绘得丰满可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尝试“小练笔”
1.老实又贪玩,贪玩又尽职,这些矛盾的特点集于一身,充分表现了猫的性格古怪,你喜欢的某个人或小动物是否也有这种看似前后矛盾的性格特点?请仿照作者的表达方法,尝试将这一特点概括出来,然后通过具体的事例进行描述,表达喜爱之情。
2.学生进行“小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小练笔”,师生共同评价。
板书设计第四单元
教材解析
人文主题
本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主题,编排了老舍的《猫》《母鸡》和丰子恺的《白鹅》三篇作品。在作家的笔下,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高傲的白鹅,无不性格鲜明,可亲可爱。此外,《猫》和《白鹅》课后的“阅读链接”还安排了其他中外名家写动物的文章或片段,意在让学生体会不同作家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语文要素
1.
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
2.
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
习作话题
我的动物朋友
教学目标
字词
★认识
27
个生字,读准
4
个多音字,会写
45
个字,会写
36
个词语。
习作
★认真观察自己熟悉的动物,能发现它们各方面的特点。
★能根据需要,写出动物的特点。
★能与同桌相互评价习作。
阅读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动物的特点。
★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感受语言的趣味。
★有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观察动物的兴趣。
★朗读、背诵古诗《蜂》。
教学建议
注意问题
★要抓住具体事例,体会动物的特点。
★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家的表达。
★注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生活的年代、环境。
课时分配
母鸡
白鹅
习作
语文园地
合计
2
2
2
2-3
0-1115
白
鹅
1.认识“嚣、吭”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看”,会写“吠、促”等15个字,会写“即将、姿态”等16个词语。
2.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白鹅的特点写清楚的。
3.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体会语言的趣味。
4.能说出不同作家笔下白鹅的共同点,体会其表达的相似之处。
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白鹅的特点写清楚的。
1.相关课件。
2.京剧中净角出场的视频。
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嚣、吭”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看”,会写“吠、促”等15个字,会写“即将、姿态”等16个词语。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白鹅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骆宾王的《咏鹅》和鹅的图片。
2.著名作家丰子恺把自己家的白鹅“画”了下来,他笔下的白鹅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走进丰子恺先生的《白鹅》。(板书课题:白鹅)
3.简介作者丰子恺。(课件出示丰子恺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读生字、新词。
即将 姿态 高傲 狂吠 局促 京剧
一丝不苟 譬如 伺候 饭馆 附近
脾气 敏捷 空空如也 昂首 供养
2.学生自由读、开火车读。
3.指导多音字“看”:在“看守”“看护”中读,在“看书”“看见”中读。
4.书写提示:“苟、譬、昂”都是上下结构,“苟、昂”要上小下大,“昂”字的“日”要写得扁宽,“譬”字要做到上下均等,因此,“辟”字要写紧凑,“言”字的第一横要写得长一些,把“辟”字托住。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说一说: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预设:高傲。
2.追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白鹅的高傲的?
预设:叫声、步态和吃相。
3.生齐读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读完第2段,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这是一个过渡段,它不仅承接第一段的内容,还告诉我们后面几个自然段将分别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几个方面写出鹅高傲的特点。使文章衔接自然,条理清楚。
四、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丰子恺先生一起认识了一只高傲的白鹅,下节课我们再来深入体会白鹅的高傲。
板书设计
课时目标
1.感受白鹅的“高傲”,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体会语文的趣味。
3.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白鹅的共同点,体会其表达的相似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全文,知道了白鹅是一种高傲的动物。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鹅的高傲的。
预设:叫声、步态、吃相。
2.过渡:那么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的?这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
二、感受白鹅的“高傲”
1.感受叫声高傲。(课件出示第
3
自然段)
(1)让学生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画,看看哪些词句最能表现出白鹅叫声的高傲。
预设:“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等几个词最能表现白鹅叫声的高傲。
(2)追问:这几个词写出了鹅的叫声怎样的特点?
预设:写出了鹅的叫声“大”和“严厉”。
2.体会步态高傲。(课件出示第
4
自然段)
(1)让学生读第4自然段,分别画出描写鸭和鹅步态的词句,并思考:将鸭和鹅的步调进行比较,有什么好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鸭: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好处:用鸭的步调反衬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傲然风范。从中我感受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和对白鹅的欣赏、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交流对“净角”的了解。(播放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视频)
净角是京剧表演的主要行当之一,俗称花脸。以面部化妆运用图案化的脸谱为标志,声音洪亮宽阔,演唱风格粗壮浑厚,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
(3)请学生演一演鹅走路的步态,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对白鹅的欣赏、喜爱。
3.品味吃相高傲。(课件出示第
5
自然段)
(1)让学生读第5自然段,说说白鹅吃相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预设:三眼一板。
(2)追问:“三眼一板”是什么意思?
预设:眼,板:戏曲音乐的节拍。三眼一板指先击一下檀板,后敲三下鼓,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3)白鹅的吃相可笑表现在哪些地方?
教师点拨:作者先写鹅吃饭需要三样东西下饭,然后举例说,这样不厌其烦地描写白鹅的吃相,就是想突出它吃相的可笑。
预设:可笑在必须有三样东西下饭,可笑在一丝不苟的吃法,可笑在循规蹈矩、不会变通的做法。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
①引导学生理解“堂倌”的意思。
堂倌:在旧时用于称呼饭馆、茶馆或酒店里的招待人员。
②为什么称白鹅为“鹅老爷”,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因为白鹅每吃一口饭就要去远处吃泥和草,为了防止狗趁机偷吃,就必须有人站着侍候,所以作者称白鹅为“鹅老爷”。这样反语式的称呼,明贬实褒,言语中流露出亲昵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③找出描写狗的词句,对比鹅的步态,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狗只能“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一副小偷的模样,对比之下,这位“鹅老爷”派头十足。
抓住“叫声、步态、吃相”等方面来理解课文,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更快地把握白鹅的特点。
4.作者把“高傲”这个词用在白鹅身上,是讨厌它吗?为什么?
预设:不是。鹅的“缺点”其实也是作者要赞美的优点。它的叫声高傲,可以看家护院;它的步态高傲是从容自信;吃相高傲是一丝不苟,有必须遵守的原则,这些都是作者欣赏的。
三、对比“阅读链接”,领略语言的趣味
读一读“阅读链接”,思考:同样是写鹅,两位作家笔下的鹅有什么共同点,两篇文章在表达上又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1.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引导。
2.小组派代表在全班展示,教师相机梳理总结。
鹅的共同点:两位作家笔下的鹅都是派头十足,姿态高傲,步态从容傲然,叫声大,吃相从容不迫。
表达上的相似之处:①在结构安排上,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②在描写方法上,两篇文章都非常注意拟人手法的运用。③都善于用反语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3.布置作业:结合作者的写作方法,同学们也来描写一下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吧!
板书设计习作:我的动物朋友
1.认真观察自己熟悉的动物,能发现它们各方面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写出动物的特点。
3.能与同桌相互评价习作。
能根据需要,写出动物的特点。
1.相关课件。
2.布置学生认真观察自己熟悉的动物,发现它们各方面的特点。
2课时
课时目标
能根据需要,写出动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性格古怪、淘气的猫,认识了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还认识了高傲的白鹅,你们肯定也有自己喜欢的动物,谁来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
2.学生自由发言。
3.过渡:这节课,我们也来写一写我们的动物朋友。(板书课题:我的动物朋友)
二、立足情境,明确习作要求
1.让学生读教材上的内容,说说本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
预设:选择或创设一个情境,向别人介绍自己熟悉的的动物。
教师提示:本次习作要求我们根据不同的情境介绍自己熟悉的动物,这与以往描写动物的习作有所不同,要根据对象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内容介绍自己熟悉的动物。
2.让学生读一读教材中列举的三种情境,说说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介绍动物的特点。
(1)按不同的情境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重点来思考,介绍出动物的特点。
(2)全班展示交流。
①交流情境一。
星期天放羊回来,发现我最爱的一只小羊不见了,我想请小伙伴帮忙找一找。(我要跟小伙伴强调,小羊的左眼圈是黑色的……)
预设:为了让小伙伴帮忙寻找自己丢失的小羊,就要抓住小羊的外形等特点进行描绘介绍。
追问:如何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进行描绘介绍?
预设:可以从头部、四肢、尾巴、毛发、身体等部位选择突出的特点,写出其颜色或形状。
教师点拨:可以按照从头到尾或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不用面面俱到,关键是突出小羊的特点,彰显出这只小羊与别的动物有什么不同,让小伙伴更容易帮助自己找到它。
②交流情景二。
我们全家要外出旅行一段时间,只好请邻居帮忙喂养我的小狗。(我要给邻居讲清楚,我家小狗特别爱吃肉……)
预设:为了让邻居帮忙喂养小狗,必须向邻居讲清楚小狗的各种生活习性。
追问:对小狗生活习性的描绘可以涉及哪些角度?
预设:可以涉及脾气、饮食、睡眠、外出时间等不同的角度。
教师提示:写小狗爱吃肉,可以介绍清楚小狗爱吃什么样的肉,生吃还是煮熟了吃,肉骨头还是肉块,要不要加作料等;还可以介绍小狗喜欢在哪里睡觉,什么时候睡觉,需要什么样的睡觉条件等。总之,要抓住小狗的生活习性,帮助邻居了解它,更好地照顾它。
③交流情境三。
我们家就要搬到外地去了,我想请一位同学收养我的小猫。(我要给同学讲一讲小猫的可爱……)
预设:请同学收养自己的小猫,除了简单描述小猫的外形,更重要的是把小猫的趣事写下来,把自己和小猫之间深厚的感情表达出来,和同学分享,引起对方收养的欲望。
教师提示:这些趣事可以是小动物进食、嬉戏,休息时发生的,如小猫玩线团、捕麻雀等,关键是要抓住“可爱”来介绍,和同学分享养小动物的乐趣。
3.除了教材给出的情境中提到的三种动物。你还有哪些熟悉的动物朋友?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介绍你的动物朋友,它在这些方面有什么特点?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动物朋友及其特点。
教师提示:可以选择教材给出的情境,也可以自己创设情境,如果不想写课本上提到的动物,也可以写自己熟悉的其他动物朋友。
三、回顾课文,学习方法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看看课文是如何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出对动物的情感的。
预设:用先总后分述的方式。《猫》一文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白鹅》一文先写白鹅高傲,再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有条理地来表现这个特点。
教师小结:我们在介绍动物的时候,也可以围绕动物的某一特点,按顺序分述这一特点不同方面的具体表现。
2.本单元的课文在语言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呢?
(1)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四、快速构思,自由习作
1.我们掌握了表现动物特点的方法,那么具体要怎样做才能写好这次的作文呢?老师教你们快速构思习作的妙招。
开头:先概括地介绍一下所写的小动物。
中间:根据交际需要,写出动物的特点。
结尾:总结全文,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赞美小动物的精神品质等。
2.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或创设的情境,写出动物朋友的特点,列出习作提纲。
3.和同桌交流自己的习作提纲,互提建议。
4.根据同桌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提纲,并完成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我的动物朋友
外形特点 生活习性 生活趣事
课时目标
1.明确根据需要写出动物特点的评价标准,学习自主修改习作。
2.能与同桌相互评价习作,享受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评价标准
1.上节课我们根据情境向别人介绍了自己的动物朋友,这节课,我们就来评价和修改我们的习作,看看自己是否根据需要写出动物的特点。
2.请同学们再次默读教材上的内容,说说我们这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预设:根据交际需要写出动物的特点。
3.下面,我们就依据“是否根据需要写出了动物的特点”这一标准来评价我们的习作。
二、互评互改,优化习作
1.出示三篇习作片段,师生共同评价。(三个情境各一篇)
(1)习作片段一:
小羊可爱极了。一身雪白的羊毛,就好像冬天的雪落到了它身上,为它穿上了一件雪白的衣裳。它的四条腿,总是矮矮地竖立在地上,就像4个小矮人把它的身子稳稳地顶在上边。屁股上那条不听话的尾巴,总是调皮地摇来摇去;再看看它的面容,左眼圈是黑色的,圆溜溜的黑眼睛透着天真稚气,嘴巴张开时咧得大大的,看起来好像要吃人一样。
集体评议:片段是否突出了小羊的外形特点?是否能让小伙伴读了文章,更容易帮他找到丢失的小羊?如果不能,应该如何修改?
预设
1:先总写“小羊可爱极了”,再具体描写它雪白的羊毛、矮矮的四条腿等。
预设
1:如果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先写它的面容,再写它的四条腿和尾巴会更好。
(2)习作片段二:
看着小狗那狼吞虎咽的模样,真让人忍俊不禁。两条前腿死死地抱住那块肉,生怕一不小心它就会溜走,半眯着眼,张着小嘴左一口右一口地啃,小小的牙齿与肉一下一下地摩擦出声响,喉咙里还哼哼地叫着,尾巴左一下右一下得意地摇着,好像在为自己助威呢!看它那傻傻的幸福模样,相信你见了也忍不住要笑。
集体评议:片段是否写抓住了小狗生活习性的特点,使邻居读了文章,知道如何喂养小狗?
预设
1:小狗吃肉的动作描写得非常细致。
预设
2:如果写一下小狗喜欢吃什么样的肉,能让邻居更清楚小狗的生活习性。
(3)习作片段三:
有时候猫很胆小,但却充满了好奇心。明明知道被我拖过的地板很滑,可它却喜欢跟着我,看我在做什么。于是,它侧着头远远地立在那儿,静静地等着我,看到我从洗手间里拿着拖把出来,立刻紧张起来,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起来,急于要躲开这个危险的东西。谁知刚一迈开腿,就在地板上打了几个滑,好半天才稳住身子,急忙跑到客厅的另一边去,就像老鼠见到了猫,乐得我哈哈大笑。
集体评议:片段所写的趣事是否生动有趣,能让同学读了文章,产生共鸣?
预设:“明明知道被我拖过的地板很滑,可它却喜欢跟着我,看我在做什么”一句让人感觉“我”与猫的关系十分亲密,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
2.根据集体的评议,同桌互相阅读对方的习作,提出修改建议。
3.学生阅读自己的习作,结合同桌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并将修改后的习作誊写在习作本上。
板书设计
习作:我的动物朋友
标准:是否根据交际需要写出了动物的特点
情境一:是否突出了小动物外形的特点。
情境二:是否抓住了小动物生活习性的特点。
情境三:所写的趣事是否生动有趣。14
母
鸡
1.认识“疙、瘩”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会写“理由、心事”等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我”对母鸡态度前后的变化,并说出变化的原因。
3.感受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体会母爱的伟大。
4.通过比较,感受同一作家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了解“我”对母鸡态度前后的变化,并说出变化的原因。
2.感受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体会母爱的伟大。
相关课件。
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疙、瘩”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会写“理由、心事”等10个词语。
2.了解“我”最初对母鸡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课后的资料袋)引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老舍先生的成就。
2.老舍先生这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笔下的猫令人喜爱,那么,他又会怎样来写母鸡呢?(板书课题:母鸡)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本课生词。
讨厌 理由 心事 反抗 忠厚
毒手 成绩 警戒 预备 汤圆
(1)指名读,分组读。
(2)学生交流不太理解的词语。
(3)书写指导:“警”字上半部分的“敬”字写得宽扁,下半部分的“言”字第一横最长,托上盖下。
三、整体感知,梳理课文脉络
1.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并画出相关句子。
预设:开始讨厌,后来不敢再讨厌。
相关句子: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追问: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讨厌母鸡,哪几个自然段写不敢再讨厌母鸡?
预设:第1~3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第4~10自然段写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
3.通过学生交流,梳理出课文脉络。
第一部分(第
1~3
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及其原因。
第二部分(第
4~10
自然段):写作者对母鸡态度变化的原因。
4.谁能用连贯通顺的话,把课文两部分内容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开始很讨厌母鸡,在母鸡养育了一群雏鸡后,他改变了看法,觉得母鸡是一位英雄,便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四、学习第1~3自然段,体会作者最初对母鸡的态度
1.让学生默读第1~3自然段,说说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尝试用词语概括。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预设:叫声难听、欺软怕硬、居功炫耀。
2.学习第1自然段。(课件出示第
1
自然段)
(1)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母鸡的叫声难听?
预设:“嘎嘎”“没完没了”“如怨如诉”等词语让我体会到母鸡的叫声难听,令人讨厌。
(2)“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声音是看不见的,“扯长了声”会给人什么感受?而心中结起“小疙瘩”又是什么感觉?
预设:给人的感受是极其不舒服。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作者对母鸡的讨厌。
3.自主学习第2~3自然段。(课件出示第2~3
自然段)
(1)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了母鸡欺软怕硬、居功炫耀?
①小组讨论。
②全班交流。
教师点拨:抓住“趁其不备”“狠狠”等词语体会母鸡的欺软怕硬;抓住“发了狂”以及“吵得受不了”等词语体会母鸡的居功炫耀。
(2)聋人是听不到声音的,怎么会被母鸡“吵得受不了”呢?
预设:作者是用夸张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讨厌母鸡的情绪。
(3)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1~3自然段,读出作者对母鸡的讨厌。
五、小结
母鸡叫声难听,欺软怕硬,居功炫耀,令人讨厌,那又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课时目标
1.了解作者对母鸡态度变化的原因。
2.感受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体会母爱的伟大。
3.通过比较,感受同一作家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内容
1.听写词语。
2.提问:作者最初对母鸡的态度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3.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态度的变化。
二、学习第4~10自然段,感受作者态度变化的原因
1.是什么打动了作者的心?让作者对这只母鸡的态度由最初无比“讨厌”到最后“不敢再讨厌”,甚至还产生了敬佩之情?课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原因,你找到了吗?
2.作者是怎样来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请用心阅读第4~10自然段,在书中圈画出让你感触最深的词句,在旁边作批注。
3.全班交流。
(1)交流第5自然段。(课件出示第
5
自然段)
①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预设:这是一只负责、勇敢的母鸡。
②抓“警戒”感悟母鸡的负责、勇敢:它是怎么警戒的?
预设:“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
③母鸡的高度警惕,目的就是要保护好自己的儿女。请你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母鸡咕咕地警告鸡雏时会说些什么?
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
学生发挥想象,补充说。
(2)交流第6自然段。(课件出示第
6
自然段)
①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预设:这是一只慈爱、辛苦的母鸡。从对鸡雏和母鸡的样子的对比描写中感受到的。
②第2自然段说“它永远不反抗公鸡”,这里却说“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这样写前后矛盾吗?为什么?
预设:不矛盾,这样写是突出表现了母鸡成为一个母亲后,在保护幼子时的勇敢和责任感。
(3)交流第7自然段。(课件出示第
7
自然段)
①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预设:这是一只辛苦的母鸡。从母鸡教鸡雏们“啄食”“掘地”“洗澡”,“半蹲着”或“伏在地上”,让鸡雏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感受到的。
②这些情景让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预设:我想到了平时父母对我的关爱和教导,我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4)交流第8自然段。(课件出示第
8
自然段)
①“顶尖锐,顶凄惨”的“顶”是什么意思?
预设:“顶”是“很、十分”的意思。
②从两个“顶”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体会到母鸡在夜间也很警惕,用叫声报警,十分负责、辛苦。
4.教师小结:作者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生活场景,塑造了一个“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形象。母鸡就是一个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伟大母亲,作者为母鸡身上所表现出的母爱所震撼。天地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英雄。
5.对比阅读课文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说说从“不敢”一词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变化?
预设:“不敢”说明作者此时已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敬畏,是感情的升华。
三、比较阅读,体会表达
《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比一比,说说两篇课文在结构、语言、情感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1.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派代表在全班展示,教师相机梳理。
结
构
方
面
相同
都运用了总分构段方式,条理非常清晰。
不同
《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可爱两部分,前面部分笔墨
较多;《母鸡》可以分为母鸡孵鸡雏前和孵出鸡雏后两个部分,着
重写的是后面部分。
语
言
表
达
方
面
相同
都运用了口语化的语言,勾勒了生活中最常见的画面,通过对细节和小事的描写,突出动物的形象。
不同
《猫》明贬实褒地写出了对猫的喜爱;而《母鸡》则通过字里行
间态度的变化表现了对母鸡的赞美和敬佩。
情
感
表
达
方
面
相同
都表达了对动物真诚的喜爱和赞美。
不同
《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视猫为孩童,表达了由衷的喜爱;《母
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美。
四、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课外阅读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鸡》、张抗抗的《天鹅》。
2.同学合作,制作关于动物的卡片。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
1.揣摩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尝试在说话和作文时,用这种方法表达对某种事物的喜爱之情。
2.了解形声字的形旁与汉字字义的联系,学习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12个生字。
3.学习用动物比喻某一类人。
4.体会冒号的用法,试着仿写一段话。
5.通过比较,感受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6.书写时能做到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7.朗读、背诵古诗《蜂》。
相关课件。
2课时
课时目标
1.揣摩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尝试在说话和作文时,用这种方法表达对某种事物的喜爱之情。
2.了解形声字的形旁与汉字字义的联系,学习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12个生字。
3.学习用动物比喻某一类人。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学习了本单元的课文,有没有让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1)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三个句子。
(1)让学生读读这三个的句子,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预设:①第一句话: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对猫不喜欢,但是恰恰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②第二句话:看起来对鹅的傲慢很不以为然,其实流露的是对鹅的亲昵和喜爱之情。
③第三句话:看似不喜欢这场“乱子”,但其实很喜欢。
(2)教师小结:这是一种特别的表达方式——明贬实褒。表面上好像不喜欢,字里行间却藏着深深的爱。
3.这样的句子在本单元课文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在本单元课文中找一找。
预设
1: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预设
2:满月的小猫就更好玩了,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4.你在课外书中读过这样的句子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谁说的话也有这种特点?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预设:课外阅读中的:有时它竟盘拢身体,就在稿纸上睡觉了,身体仿佛一堆牛粪,正好装满了一张稿纸。(丰子恺《阿咪》)
生活中的:妈妈真笨,总把好吃的留给我,自己却舍不得吃。
5.教师小结: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不仅使句子富有幽默感,还能很恰当地表达出对事物的喜爱之情,更有亲昵的味道。我们在说话和作文时也可以尝试运用这种方法。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
1.识记生字的方法很多,换偏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记生字。(课件出示生字)
(1)让学生自由读生字词,读准字音,想想每个字的意思。
(2)学生交流,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预设
1:每一组字都是形声字,偏旁不同,读音相近,偏旁与每个字的意思相关联。
预设
2:括号中的词语,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个字的意思。
2.引导学生借助这几组字的规律,用换偏旁的方式识字。
偏(偏见)——篇(一篇)
飘(飘落)——漂(漂流)
递(传递)——涕(涕泪)
缝(缝补)——缝(缝隙)
(1)让学生读一读这几个词语。
(2)教师提示:形声字声旁相同,读音大致相同,但有的略有区别。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1.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你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预设: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才干的人经常有,但是能发现这些有才干的人却不经常有”。
教师小结:这句话中的“千里马”并不是指动物马,而是用来比喻有才干的人。人们往往用动物来比喻某一类人。
2.课件出示第一题的十个词语。
(1)读一读这些词语,思考:这些词语分别说的是哪类人?为什么用这个词比喻这样的人?
①学生小组讨论。
②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总结。
千里马:比喻有才干的人。
老黄牛:比喻默不作声、踏实工作的人。
百灵鸟:比喻歌声甜润、清脆的歌手。
领头羊:比喻在团队中起主导作用的人。
小蜜蜂:比喻勤劳的人。
纸老虎:比喻外强中干的人。
变色龙:比喻在生活中善于变化和伪装的
人,或者比喻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铁公鸡:比喻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
应声虫:比喻没有主见,随声附和的人。
哈巴狗:比喻没有骨气、摇尾乞怜的人。
(2)这两行词语有什么不同?
预设:第一行词语带有褒义,第二行词语带有贬义。
(3)联系生活,选择一两个词语夸夸身边这样的人。
◇这位歌手歌声甜美动听,真是( )啊!
◇( )同学总是默默地为班级做事,他真是我们班的( )。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交流了明贬实褒的写作方法,也学习了用形声字的结构规律识记生字,了解形声字中形旁表义的特点。我们还了解了一些用动物比喻某一类人的词语,希望课下同学们能好好巩固这些知识,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明贬实褒
识字加油站:换偏旁的识字方法
词句段运用:用动物比喻某一类人
课时目标
1.体会冒号的用法,试着仿写一段话。
2.通过比较,感受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3.书写时能做到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4.朗读、背诵古诗《蜂》。
教学过程
一、继续学习“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第二题中的三个句子)让学生自由读句子,注意句中的冒号。
2.冒号用在句子中的什么地方?有什么作用?
(1)全班交流。
(2)师生共同总结:冒号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3.(课件出示三个短语)学生默读这三个短语,思考:如何仿照上面的例句进行仿写?
(1)全班交流。
预设:活泼的小狗:可以先概括地说“这只小狗可真活泼”,然后通过小狗平时的动作等,把“活泼”这一特点表现出来。
细心的小亮:可以先概括地说“小亮可真细心”,然后通过相关事例来表现小亮的细心。
热心肠的老奶奶:可以先概括地说“她是一个热心肠的老奶奶”,然后写老奶奶热心帮助他人的事。
(2)师生共同总结:在仿写时,我们要抓住“活泼”“细心”“热心肠”等表示特点的词语,先总体说说小狗、小亮、老奶奶的特点,再运用冒号后的解释把这些特点写生动。
预设:我家的小狗真是活泼极了:它衔着皮球在草地上滚过来,又滚过去,即使没人理,也能玩得很开心。
小亮可真细心:瞧,他写完一篇作文,连标点符号都要检查两遍。
她是一个热心肠的老奶奶:今天刮大风,几户人家晒在外面的衣服都吹落到了地上,老奶奶把衣服一件件捡起来,挨家挨户地送还给邻居。
4.(课件出示第三题中的三个句子)让学生读句子,注意句中加点的词,说说阅读感受。
预设:这三个句子中加点的词都是语气词。第1句中的“吧”“啊”“呢”蕴含着担心、心疼、着急等情绪,突出了对猫的关切和爱怜;第2句中的“啊”蕴含着对猫此时心境的理解和对猫个性的欣赏;第3句中的三个“啦”,蕴含着对白公鹅的欣赏与喜爱之情。
5.比较阅读:去掉这些加点词,读一读,与原句相比有什么不同?
(1)全班交流。
预设:如果去掉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句子读起来会很生硬,没有亲切感。
(2)教师小结:语气词放在句子中能使语言更自然,更亲切,更生活化。
6.指名学生朗读句子,感受语气词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二、学习“书写提示”
1.我们经常有抄写的作业,回顾自己平时的作业,与教材中的书写比较,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我们平时书写的没有教材中书写的工整,字的大小、间距有时也没有保持一致。
2.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呢?请阅读右边的小贴士说一说。
预设:字距要比行距小;字的大小基本一致;两边留的空白大致相等。
3.(课件出示书写范例)引导学生结合书写要求,观察这段话的书写特点。
4.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提示学生要注意字号大小、间距统一、旁边留白,同时还要注意整体美感。
5.学生结合书写要点进行自评。
6.展示学生书写作品,进行互评,教师指导、反馈。
三、学习“日积月累”
1.让学生说说平时积累的描写动物的诗句。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动物的古诗——罗隐的《蜂》。
3.介绍诗人罗隐。(课件出示罗隐的生平资料)
4.(课件出示古诗)学生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5.指名读诗,教师帮助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读准字音。
“为”的意思是“为了”,读wèi,“占”的意思是“占有”,读zhàn。
6.理解大意。
(1)结合插图,引导学生说说古诗的大意。
(2)让学生说说对哪些字词有疑问,交流释疑。
预设:山尖:山峰;尽:都。
7.思考:蜜蜂在哪儿采蜜?蜜蜂这样辛勤采蜜是为了谁?
预设:平地、山尖。蜜蜂辛勤采蜜,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他人。
8.指导朗读,读出对辛勤劳作之人的赞美和对不劳而获者的不满。
9.熟读古诗,尝试背诵。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