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听觉
一、教材分析
“听觉的形成”是冀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完“眼与视觉”的知识之后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内容的延续,是神经系统知识完整性的充实。本节主要探究了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学生了解了耳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后,学生自己就很容易归纳出听觉形成的正确过程了。由于耳是人体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器官,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有着突出的重要作用,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说出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在此基础上,认同耳的卫生保健的重要性;并关爱和帮助有听觉障碍的人群。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这节课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中耳、内耳的结构及听觉的形成以动画、影片的形式展现,适合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容易掌握。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爱心和责任心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耳的结构与各部分的功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认同耳的卫生保健的重要性,自觉养成健康的用耳方式;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耳的结构与功能和听觉的形成。
教学难点 内耳的结构与功能、听觉的形成。
五、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以“自主学习,有效指导”为理念,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视频、图片、创设情境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对比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导-学-展-练
导:新课引入 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正常听和堵住耳朵“听” (交替进行,谈出体会。)为什么堵住耳朵后就听不清声音了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听觉是怎样形成的?引起学生的“困惑”,学生的思维转入本节课题:听觉的形成。
讲授新课
学:1、耳的结构与功能
教师提出:耳的结构是怎样的?它们怎样适合接受声信号的刺激以致产生听觉的?指导学生结合教材插图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从外到内观察。
(1)观察外耳。 同桌互相观察耳的外部结构,认识耳廓和外耳道。
师提问:为什么看不到其它的结构?(有头骨保护)
通过实物观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认识耳的结构。
指导学生观察教材图4-4对照图片,说出耳的各部分结构名称。以最快的速度记在你的脑海中。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自己先内化知识点,再进行检测巩固。
(3)说出耳各部分的功能。
师指导学生用手掌挡在耳廓后边时,听到声音的感觉是不是被加强了?这说明耳廓有什么作用?然后让学生用手指堵住外耳道,会立即觉得外边传来的声音变小或听不到了,说明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
指导学生参考教材内容尝试说出耳各部分的功能。
用资料帮助学生获得答案,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启发提示学生得出结论: 耳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
2、听觉的形成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复习以下知识:
视觉的形成:光线→眼→视觉神经→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联系旧知识,促使形成新的概念体系。概念一旦形成体系,知识才能条理化、清晰化,不仅复习巩固了旧概念,而且有助于学习和理解新概念)
(2)小组合作探究“听觉的形成”。在互助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共事,学会了虚心请教,学会了取长补短,这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视频“听觉的形成”,让学生进行总结。这样充分利用感性材料,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感性材料越丰富、越全面,概念掌握越准确。以突破重难点。
拓展探究:通过学生游戏活动探究声波传导的两种方式。
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同时可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
师生共同分析空气传导和骨传导的区别:空气传导,声波通过鼓膜,可使振幅增强,听觉的声音较大;骨传导,声波直接引起颅骨的振动,再引起位于颞骨骨质中的耳蜗内淋巴的振动,称为骨传导。由于声波不通过鼓膜,传导速度快,声音较小。
指导学生参考教材用自制的装置做声音传导实验。(课下完成)
展:3、发散创新
(1)为什么人们认为晕车、晕船与内耳结构有关?
(2)为什么要在遇到大的声音时要堵住外耳道或张开嘴巴?
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耳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发展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能力。
4、耳的卫生保健
师:耳的任何一个结构受到损伤都会影响我们的听觉,我们不仅要保护耳,同时也要注意耳的卫生保健。
视频“耳的卫生”,使学生了解耳的卫生保健方法。
补充:噪音污染的危害;戴耳机、听MP3容易导致听力损伤。
质问:药物会不会影响我们的听觉?
由邰丽华的耳聋经历,向学生及时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体会残疾人的困难,学会关爱别人。同时也关注自己的健康与发展。在感恩的心的音乐中,老师与同学们用手语感受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感激。
练:5、爱心体验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爱心,爱自己也要爱别人。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说一说我们身边是否有聋哑人,他们的情况怎样?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如从生活上帮助他们,捐资捐物;从精神上帮助他们,帮他们学习,让他们能够从书籍中得到趣味和鼓励;调查医疗事故,举行爱护听觉知识宣传,进行耳的卫生保健宣传;学习手语,与聋哑人进行交流等等。)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小结:我的收获
新名词:
新观点:
新体验:
新感受:
我将改变我的: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收了什么?
(2)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