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部编版
六年级下
新知导入
第二课时
幼稚
躲避
严峻
噼啪
目瞪口呆
偏僻
瞅一瞅
皮靴
魔鬼
刑法
哼唧
捆绑
啃食
长袍
执着
听写词语
新知导入
思考:李大钊给你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忠于革命
坚贞不屈
视死如归
新知导入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文是需要细细品味的,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走进那段历史。
新知导入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开篇直接交代回忆的时间,突出这件事留给作者的记忆很深刻。语言简洁,直接引出作者要回忆的事情。照应文题与结尾。
照应
新知讲解
边浏览课文,边回顾作者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读一读
新知讲解
被捕前
朗读课文第2~7自然段,思考:在局势十分危急的时刻,李大钊是如何做的?
读一读
新知导入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恨晚。
承接第1自然段,引起下文的回忆。
指1927年4月28日那一天。
新知导入
李大钊同志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
①烧掉文件、书籍。
②张作霖派人来检查。
③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新知讲解
指生朗读课文第3-5自然段,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父亲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
读一读
新知导入
对比
作者好奇地问父亲,却只得到了含糊的回答,这同父亲平常不管工作多忙、不管女儿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和解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新知讲解
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更不是该和孩子探讨的话题。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严肃认真两方面的统一。
新知讲解
当母亲也劝他离开北京时,他是怎么说的?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语言描写
李大钊明知局势严重、处境危险,但身为北方党组织负责人的他将革命事业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新知讲解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我不能离开。
高度负责
不怕牺牲
新知讲解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朗读时,两个问句的语气要一个比一个强烈,“不能”“哪能”要重读。
指导朗读
新知讲解
被捕时
朗读8-18自然段,思考:
(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读一读
新知讲解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父亲:不慌不忙
敌人:虚张声势
对
比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临危不惧
从容不迫
新知讲解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只手枪,窗口对着父亲和我。
敌人的粗暴
李大钊沉着、机智、临危不惧的英雄形象
反衬
新知讲解
他们仔细地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因果
这是一个革命者,忠于革命事业,视死如归精神的具体表现。
新知讲解
被捕后
朗读19-29自然段,画出描写李大钊外貌和神态的句子,体会其含义。
读一读
新知讲解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见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外貌描写
说明父亲经受了敌人的残酷折磨。
“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时,父亲是什么样子?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坚强的革命者
慈祥的父亲
神态描写
新知讲解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父亲见到“我们”是怎样的神情呢?
不动摇。文中表现了李大钊不为事情所动摇。
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在法庭上的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神态描写
新知讲解
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有预料,更重要的是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做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
新知讲解
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是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他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仍能够坦然自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这力量埋藏在“我”的心中,让“我”坚强起来,勇敢地面对敌人。
朗读第23段,思考:“没有说一句话”,为什么?父亲是不是不爱他的孩子?
新知讲解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正是因为他的心被这样一种力量占据着,所以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局势,他毫不犹豫地选择留下;面对魔鬼般的敌人,他依然保持着他那严峻的态度;面对凶狠的法官,亲人的呼喊,能那样的镇定、从容。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他更是一个伟大的人。为什么?因为他的心——
新知讲解
朗读30-33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读一读
被害后
新知讲解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检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父亲见到“我们”是怎样的神情呢?
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向反动派讨还血债,集成先烈的遗志,革命到底。
新知讲解
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
临危不惧
从容不迫
宁死不屈
镇定沉着
1.对亲人充满慈爱。
2.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3.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拓展延伸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首尾照应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我又哭了,从地上检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母女俩为父亲的遇难而痛苦,并深深地怀念父亲。
内容上:
写法上:
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拓展延伸
前后照应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说明局势紧张,怕党的机密文件落入敌人之手,只好烧掉书籍和文件,表明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拓展延伸
前后照应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
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
写出在此种局势之下,人们心中早有种种不详的猜想,而当这些猜想一一发生的时候,人们更加恐惧。
拓展延伸
前后照应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写出了当时局势非常的紧张。
拓展延伸
1927年的春天,在局势越来越紧张的时候,李大钊同志每天早出晚归地在干什么?被捕后,他在狱中又是如何与敌人作斗争的?这些内容文章中没有写到。请你结合查阅的资料,借鉴“前后照应”的写法,任选一项内容进行补充。
小练笔
课堂小结
不屈服于严刑堵打,不动心于高官厚禄。李大钊大义凛然、矢志不渝、视死如归,用铮铮铁骨捍卫了一个共产党人的信仰,谱写了壮丽的革命诗篇。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有许许多多像李大钊一样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我们深情地缅怀他们,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局势严重
工作紧张
不慌不忙
严峻态度
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忠于革命、坚贞不屈
前后照应
主题概括
本文记叙了“我”的父亲
在局势和处境极其危险的情况下,仍坚持党的工作,被捕时
,法庭上
、
,被害后全家人
的事。
李大钊
处变不惊
镇定
沉着
无比悲痛
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悼念性质的文章,朗读的基调应是悲痛的,语速要适中,语气要低沉些。比如,课文中描写父亲神态、语言的句子,朗读时要读得坚定有力。又如,课文结尾三个自然段,朗读描写舅老爷、“我”、母亲在得知父亲遇害消息的句子时,要读得沉痛,读出全家人万分悲痛的心情。
指导:
课后作业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参考答案: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来叙述,主要写了以下几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写被捕前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以及工友阎振三被抓;第二件事情,写父亲被敌人逮捕的经过;第三件事情,写在法庭上“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第四件事情,写父亲被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心情。
主要内容
1
课后作业
示例: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在法庭上“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父亲经受敌人的严刑铂打依然镇定、沉着,对革命充满信心,让我肃然起敬。
印象最深的事
2
课后作业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李大钊、刘胡兰、董存瑞,还有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查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和同学交流。
比如,从网上去查找有关革命烈士李大鬻的革命事迹的资料,可以在浏览器的搜索框里输入“李大钊”的名字,于是就可以搜到李大钊的相关信息了。
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一、下面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歌颂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
B.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形成呼应,特别是李大钊遇害的日期,使文章结构严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C.“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D.课文是按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顺序记叙的。
C
1.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课堂练习
二、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从容不迫
“不慌不忙”写出了李大钊的
。
“
”“
”说明李大钊饱受折磨;“
”写出了李大钊的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一词,表现的是一位父亲在子女前面,面对敌人所表现出的一位革命者的坚定与平静。
2.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课堂练习
没戴眼镜
乱蓬蓬的长头发
平静
慈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共26张PPT)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部编版
六年级下
新知导入
每个人都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难忘的画面呢?今天我们将和作家李星华一起感受那一幅幅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
第一课时
十六年前的回忆
新知导入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谁回忆?
回忆谁?
回忆了哪些事情?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为什么说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新知导入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国共合作期间,在帮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的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主要著作收录于《李大钊文集》。
知人物
新知导入
李星华(1911-1979)李大钊的女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
主要作品:《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十六年前的回忆》等。
知作者
新知导入
是故事发生的时间。
本文是一篇回忆录,是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于1943年在延安写的。这一年正值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故以此为题。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展现了李大钊的关辉形象,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十六年前的回忆
回想。
新知讲解
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读一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
新知讲解
学字词
稚
避
峻
啪
僻
我会写
bì
zhì
pì
pā
jùn
瞪
dèng
最后,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中的会写字吧!
瞅
靴
魔
刑
绑
xu
chǒu
wěn
cuō
zhàn
哼
huáng
啃
wēi
袍
wēi
执
wēi
新知讲解
解决字词
我会认
幼稚
躲避
严峻
噼啪
目瞪口呆
偏僻
瞅一瞅
皮靴
魔鬼
刑法
哼唧
捆绑
啃食
长袍
执着
新知讲解
jùn
严峻
峻
虽然形势十分严峻,但他却非常镇静。
重难点字
新知讲解
dèng
目瞪口呆
瞪
她看见这惊险的一幕,吓得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
重难点字
新知讲解
mó
魔鬼
魔
我不相信世上有魔鬼。
重难点字
新知讲解
hēng
哼唧
哼
她哼哼唧唧说了半天,我们也没听懂,不知道她到底想说什么。
重难点字
新知讲解
páo
长袍
袍
这件长袍是专门为国王做的。
重难点字
新知讲解
zhí
执行
执
制定的法律必须严格执行。
重难点字
新知讲解
学字词
稚
避
峻
啪
僻
我会写
bì
zhì
pì
pā
jùn
瞪
dèng
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写这些生字吧!
瞅
靴
魔
刑
绑
xu
chǒu
wěn
cuō
zhàn
哼
huáng
啃
wēi
袍
wēi
执
wēi
新知讲解
理解词语
幼稚: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例句:他虽然已经长大,但说话、做事还很幼稚。
僻静:(地方)偏僻清净。
例句:他找了一个僻静的角落,坐了下来,静静地思考。
新知讲解
理解词语
严峻:严厉;严肃。
例句: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例句:面对强大的敌人,我们要沉着冷静。
新知讲解
自读课文,思考: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那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读一读
1927年4月28日
新知讲解
作者在文中主要回忆了父亲李大钊的哪些事?迅速地浏览一下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新知讲解
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
第一部分(1):写“我”永远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的那一天。
第二部分(2-7):
写李大钊在局势十分危急的时刻,仍然留在北京坚持革命工作。
写李大钊被捕的经过。
第三部分(8-18):
写李大钊在敌人的法庭上异常镇定、沉着。
第四部分(19-30):
第五部分(31-33):
写全家人得知李大钊被害的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
课堂练习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yòu
zhì
cháng
páo
sǒng
bǎng
幼稚
(
)
(
)
(
)
mó
guǐ
mù
dèng
kǒu
dāi
piān
pì
(
)
(
)
(
)
长袍
松绑
魔鬼
目瞪口呆
偏僻
1.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zhāo
zháo)急。
2.妹妹换上了新夹(jiá
jiā)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sàn
sǎn)步了。
3.那个满脸横(hèng
héng)肉的便(pián
biàn)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你认识他吗?”
课堂练习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
√
√
√
√
课堂练习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枪声
(
)的眼光
(
)的小屋
(
)的吼声
(
)的态度
(
)的匪徒
尖锐
恐惧
僻静
粗暴
严峻
残暴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表现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父亲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本文是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学情分析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人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稚、避”等15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3.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重点难点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阀、避”等15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3.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李大钊同志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1.结合预习卡预习课文。
2.搜集有关李大钊同志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导入:每个人都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难忘的画面呢?今天我们将和作家李星华一起感受那一幅幅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
2.板书课题,齐读读题。
3.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质疑。(谁回忆?回忆谁?回忆了哪些事情?为什么说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设计意图]抓住题眼、触发情思,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其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1.了解李大钊。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国共合作期间,在帮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的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主要著作收录于《李大钊文集》。
2.了解作者。
李星华(1911-1979)李大钊的女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
主要作品:《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十六年前的回忆》等。
3.解题。
“十六年前”,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回忆”,回想。本文是一篇回忆录,是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于1943年在延安写的。这一年正值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故以此为题。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展现了李大钊的关辉形象,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设计意图]对于李大钊这个人,对于他所处的时代,对于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我们都可能不太了解。此环节设计可起到跨越时空,体会那令人难忘的岁月的教学效果。
三、学习字词,初步感知
1.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习生字新词。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幼稚(zhì) 避免(bì) 僻静(pì) 严峻(jùn)
(2)认读生字新词。
幼稚
躲避
严峻
噼啪
目瞪口呆
偏僻
瞅一瞅
皮靴
魔鬼
刑法
哼唧
捆绑
啃食
长袍
执着
(3)指导重难点生字。
(4)理解词语。
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幼稚: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僻静:(地方)偏僻清净。
严峻:严厉;严肃。
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思考: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那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作者在文中主要回忆了父亲李大钊的哪些事?迅速地浏览一下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3.划分文章段落。
第一部分(1):写“我”永远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的那一天。
第二部分(2-7):写李大钊在局势十分危急的时刻,仍然留在北京坚持革命工作。
第三部分(8-18):写李大钊被捕的经过。
第四部分(19-30):写李大钊在敌人的法庭上异常镇定、沉着。
第五部分(31-33):写全家人得知李大钊被害的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了解课文内容,并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从找时间、说事件中了解作者的表达顺序,适时引导学生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五、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理清思路
1.听写词语。
2.复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引导学生思考:李大钊给你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3.导入:课文是需要细细品味的,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走进那段历史。
[设计意图]简单的复习旨在唤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课文的整体回忆,让学生理清思路,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精读课文,走进人物内心
(一)学习“被捕前”这部分。
1.朗读课文第2~7自然段,思考:在局势十分危急的时刻,李大钊是如何做的?
2.抓住重点句理解。
a.“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1自然段,引起下文的回忆。)
b.李大钊同志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
(①烧掉文件、书籍②张作霖派人来检查。③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c.理解第5自然段。
作者好奇地问父亲,却只得到了含糊的回答,这同父亲平常不管工作多忙、不管女儿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和解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更不是该和孩子探讨的话题。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严肃认真两方面的统一。
朗读时,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
d.当母亲也劝他离开北京时,他是怎么说的?
出示句子: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李大钊明知局势严重、处境危险,但身为北方党组织负责人的他将革命事业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我哪能离开呢?”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我不能离开”,语气坚定,表现出了她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不怕牺牲的精神。
朗读时,两个问句的语气要一个比一个强烈,“不能”“哪能”要重读。
(二)学习被捕时部分
1.朗读8-18自然段,思考:
(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2.学生汇报,师补充。
3.小结。
(三)学习被捕后部分
1.朗读19-29自然段,画出描写李大钊外貌和神态的句子,体会其含义。
2.学生思考讨论。
(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时,父亲是什么样子?这说明了什么?
预设:“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父亲经受了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预设: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了李大钊不为事情所动摇。
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在法庭上的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3)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
预设: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有预料,更重要的是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做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4)朗读第23段,思考:“没有说一句话”,为什么?父亲是不是不爱他的孩子?
a.联系上下文阅读第19~28自然段,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b.小结:在李大钊的子女后来的访谈和传记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李大钊对孩子的爱。他是孩子的父亲,他是妻子的丈夫,他深深地爱着他们。可是为了不连累亲人,为了不在敌人面前表现出丝毫的软弱,他把爱深深地埋在心里。这是普通人难以做到的事情啊!这种力量从何而来?
①联系上下文,同桌间互相探讨,在探讨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人物精神的伟大。
②相机出示重点句子:“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重点朗读这段话,在读中感悟人物之所以不平凡的内在原因。
③总结全文:正是因为他的心被这样一种力量占据着,所以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局势,他毫不犹豫地选择留下;面对魔鬼般的敌人,他依然保持着他那严峻的态度;面对凶狠的法官,亲人的呼喊,能那样的镇定、从容。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他更是一个伟大的人。为什么?因为他的心——(生齐读重点句)
(四)学习被害后部分
1.朗读30-33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2.“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4月28日”这句话有什么样的感情?
预设: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向反动派讨还血债,集成先烈的遗志,革命到底。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学习这篇课文,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和临危不惧的高尚品质。但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很难理解烈士的伟大精神。通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再现当时的情景,体会人物的内心。这时学生渐渐为人物的品质所折服,他们的神情肃穆了,朗读的语气也饱含了对烈士的尊重。
三、总结课文
1.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
2.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1)对亲人充满慈爱。
(2)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3)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3.总结。
[设计意图]再次体会李大钊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1)第1段既照应文题,又照应结尾。
a.内容上:母女俩为父亲的遇难而痛苦,并深深地怀念父亲。
b.写法上: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2)第6段与第第2段相互照应。
第6段“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与第2段“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相互照应,说明局势紧张,怕党的机密文件落入敌人之手,只好烧掉书籍和文件,表明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3)第8段“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与第6段“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前后照应,写出在此种局势之下,人们心中早有种种不详的猜想,而当这些猜想一一发生的时候,人们更加恐惧。
(4)第13段“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与第6段“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照应。写出了当时局势非常的紧张。
2.1927年的春天,在局势越来越紧张的时候,李大钊同志每天早出晚归地在干什么?被捕后,他在狱中又是如何与敌人作斗争的?这些内容文章中没有写到。请你结合查阅的资料,借鉴“前后照应”的写法,任选一项内容进行补充。
3.交流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帮助高年级学生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同时读写结合,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具体事例和框架的资料交流,并感受文章的表达效果,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加以巧妙地运用。
板书设计
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局势严重
工作紧张
忠于革命、坚贞不屈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不慌不忙
严峻态度
前后照应
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节课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伟大形象------引导学生感悟李大钊的伟大形象时,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到一些有关描写人物伟大形象的词语和句子时,教师点拨,让学生仔细品读,在字里行间体会人物大义凛然的革命形象。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要凸显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不足之处
我也感觉有些欠缺:课文与学生的时间距离太远,学生领悟起来略有困难。对于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学生理解还是不到位,需要教师的引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时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òu
zhì
duǒ
bì
yán
jùn
piān
pì
pí
xuē
(
)
(
)
(
)
(
)
(
)
mó
guǐ
xíng
fá
hēng
jī
sōng
bǎng
cháng
páo
(
)
(
)
(
)
(
)
(
)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zhāo
zháo)急
2.妹妹换上了新夹(jiá
jiā)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sàn
sǎn)步了。
3.那个满脸横(hèng
héng)肉的便(pián
biàn)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你认识他吗?”
三、照样子,给生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例:每
海(海洋)
悔(悔恨)
莓(草莓)
包
(
)
(
)
(
)
辟
(
)
(
)
(
)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枪声
(
)的眼光
(
)的小屋
(
)的吼声
(
)的态度
(
)的匪徒
五、照样子,写出描写人物神态的四字词语。
不慌不忙(ABAC式):
怒气冲冲(ABCC式):
六、给下列加点的字或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残:①不完全的;有毛病的;②余下的;③毁害;毁坏;④凶恶。
1.残暴(
)
2.残杀(
)
3.残缺(
)
4.残冬(
)
尖锐:①物体有锋芒,容易刺破其他物体,锋利;②认识客观事物灵敏而深刻;敏锐;③(声音)高而刺耳;④(言论、斗争等)激烈。
5.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
(
)
6.针对错误倾向,大家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
7.他把锥子磨得非常尖锐。
(
)
8.专家看问题很尖锐。
(
)
七、按要求写句子。
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写成转述句)
2.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3.
我看到了脸。(扩句)
4.穿便衣的侦探和穿黑制服的警察把我们包围起来。(改为夸张句)
八、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不慌不忙”写出了李大钊的
。
2.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
”“
”说明李大钊饱受折磨;“
”写出了李大钊的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一词,表现的是一位父亲在子女前面,面对敌人所表现出的一位革命者的坚定与平静。
九、下面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歌颂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
B.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形成呼应,特别是李大钊遇害的日期,使文章结构严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C.“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D.课文是按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顺序记叙的。
十、课内理解。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
我忍不住喊出声来
母亲哭了
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
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在选文中的
里加上标点符号。
2.“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
,“平静”说明
,慈祥”充分体现了
。
3.用“
”画出描写李大钊的外貌和神态的句子。
4.李大钊的表现让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十一、课外阅读。
死也不倒下(节选)
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了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chǔ
chù)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而死,可不能跪下挨(ái
āi)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问。
“你就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里。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
2.画线句中,第一个“休息”指
,第二个“休息”指
,这句话的意思是
。
3.给下列句子缩句。
(1)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2)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
4.“死也不倒下”的含义是(
)。
A.坐在椅子上死了都倒不下去。
B.他死也不愿倒下。
C.他宁可死也不向敌人屈服。
参考答案:
一、幼稚
躲避
严峻
偏僻
皮靴
魔鬼
刑罚
哼唧
松绑
长袍
二、1.zháo
2.jiá
sàn
3.hèng
biàn
三、抱(拥抱)
袍(长袍)
泡(泡茶)
劈(霹雳)
僻(偏僻)
避(躲避)
四、尖锐
恐惧
僻静
粗暴
严峻
残暴
五、不温不火
半信半疑
毕恭毕敬
气势汹汹
小心翼翼
得意洋洋
六、1.④
2.③
3.①
4.②
5.③
6.④
7.①
8.②
七、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2.不论我怎么说,他总是坐在那儿,总是一言不发。
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4.穿便衣的侦探和穿黑制服的警察把我们包围得密不透风。
八、1.镇定自若
2.没戴眼镜
乱蓬蓬
平静
慈祥
九、C
十、1.“
!”
。
,
。
“
!”
。
2.李大钊受过酷刑
李大钊虽然受过酷刑折磨却依旧坚贞不屈
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3.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4.视死如归
坚贞不屈
大义凛然
临危不惧
十一、1.chǔ
áI
2.暂时停止工作,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
牺牲
吉鸿昌临死前都在积极地宣传抗日
3.(1)吉鸿昌献出了生命。(2)吉鸿昌说。
4.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