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12
为人民服务
部编版
六年级下
新知导入
第二课时
彻底
迁移
泰山
压迫
批评
标语
牺牲
炊烟
葬礼
听写词语
新知导入
为人民服务
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本节课我们着重理解这篇课文是围绕一个什么主题写的,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一层一层论述的。
新知导入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心句
根本宗旨
开篇点明主题,提出鲜明的观点。
说明了革命队伍除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别的目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
新知讲解
朗读时语速稍快,语气加重,要通过重读“完全、彻底”等词,突出语意的中肯和坚定。
指导朗读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新知讲解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
//
//
中心句
先引用司马迁的话作为论据。
再具体讲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什么样的人死得毫无意义。
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新知讲解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本,原来。
某人,有人。
比。
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新知讲解
你知道还有什么人的死比泰山还重。
江姐
董存瑞
雷锋
新知讲解
有的人
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新知讲解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新知讲解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充分显示了两种“死”的不同意义,增强了说服力。
对比
新知讲解
小结
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为人民服务与珍惜自己的生命并不矛盾。为人民利益而死是光荣的,有价值的。这样的死是死得其所的。
新知讲解
语气应坚定有力,其中“固、重、泰山、轻、鸿毛、人民利益”等字词,在朗读时语气要加重。
指导朗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新知讲解
指名读第3自然段,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论述的?
读一读
新知讲解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中心句
条件关系
指出要使“我们”的队伍兴旺起
来,就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
好的,坚持对人民有益的;改正错的,改正对人民无益的。
新知讲解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因果关系复句表明“我们”要接受批评。
条件关系复句写出如果“我们”有缺点,“我们”
愿意接受任何人的批评。
条件关系复句写“我们”愿意接受任何人的正确的批评。
新知讲解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这段话一句紧扣一句,层层递进,联系非常紧密。先讲不怕批评,再讲批评的对象和方式方法。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读出层层递进的语气,读好关联词语。
指导朗读
新知讲解
指名读第4自然段。“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读一读
解放全民族,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新知讲解
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样做?
不怕困难
不怕牺牲
互相爱护
默读这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新知讲解
默读这一段,说说可以分为几层?
第一层: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但要取得全民族的解放,还要团结更多的人。
第二层:讲怎样对待困难,要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不要灰心。
第三层:讲正确对待牺牲。一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第四层: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爱护、帮助。
新知讲解
朗读这一段时语气要激昂一些,要读出气势来。
指导朗读
新知讲解
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
1.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
2.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
读一读
新知讲解
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
条件关系
说明凡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无论是什么身份的人,死后都要开追悼会,并要把开追悼会的制度推广到农村去。
新知讲解
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
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点明了开追悼会的意义: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新知导入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拓展延伸
联系实际谈体会
当今生活中的杨善洲、钱学森等都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榜样。
课堂小结
无论哪个时代,什么工作岗位,都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都需要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敢于奉献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计较个人得失,哪怕所做的事情再小,只要是对人民有益的,就是伟大的、高尚的。
板书设计
为人民服务
提出观点
具体论证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引用
举例
说明
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坚持好的
改正错的
不怕牺牲
努力奋斗
得出结论
寄托哀思
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一切为了
人民
为了人民一切
主题概括
本文开头鲜明地提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是“
”。然后结合实际,从树立
、
和
三个方面说明了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正确的生死观
正确对待批评
搞好团结
课后作业
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参考答案:
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主要讲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意思:①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②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③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课后作业
读下面这段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句子之间是怎样连起来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课后作业
上面这段话共有四句话。
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
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
第三、四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正确的批评。
参考答案:
1.每句话的意思。
课后作业
这四句话,是用四组关联词语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的,表达的意思是层层递进的。通过对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因为……所以……”,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如果……就……”,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不管……都……”和“只要……就……”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地知道: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受任何人的正确的批评的目的也只有一个,还是为人民服务。
参考答案:
2.句与句的连接
课后作业
结合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阅读链接”见教材第66页)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的死就比泰山还要重,周恩来总理之所以能赢得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是因为他和张思德同志一样,都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都全心全意为人民贡献了毕生的力量和心血,所以才有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事迹。
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一、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
画“√”,错的画“×”。
1.本文是毛泽东同志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
2.课文从正确对待批评、搞好团结两个方面来说明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
3.本文的论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4.文中采用了引用、对比、举例子等方法进行论证。(
)
√
×
√
√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课堂练习
二、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因为
1.在句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所以
如果
就
不管
都
只要
就
这些句子的意思层层递进:第一句讲
;
第二句讲
;第三、四句讲
。
2.分析句意,说说句子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课堂练习
“我们”欢迎批评
欢迎任何人的批评
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正确的批评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共26张PPT)
12
为人民服务
部编版
六年级下
新知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漫步于北京新华门时,你们会看到在巨大影壁上有一行金色大字。
第一课时
为人民服务
你们知道这五个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吗?
新知导入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杰出成就: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主要作品:《毛泽东选集》(4卷)和《毛泽东文集》(8卷)
知作者
新知导入
张思德,1933年参加革命,是中央警卫团的战士,经历过长征负过伤,是个忠实地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烧炭时,因炭窑倒塌而牺牲。
知人物
新知导入
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1944年9月,他带领战士在陕北安塞山中烧炭,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将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光荣牺牲。毛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这篇演讲稿也成为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在许多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和这篇演讲稿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明背景
新知讲解
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读一读
为人民服务
新知讲解
学字词
彻
迁
泰
迫
标
我会写
qiān
chè
pò
tài
批
pī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中的会写字吧!
牺
炊
葬
biāo
xī
chuī
zàng
新知讲解
解决字词
我会认
彻底
迁移
泰山
压迫
批评
标语
牺牲
炊烟
葬礼
新知讲解
chè
彻底
彻
造句:这段特殊的经历让他彻底改变了。
重难点字
新知讲解
tài
泰山
泰
造句:我终于登上了泰山之巅。
重难点字
新知讲解
xī
牺牲
牺
造句:王叔叔是为了救落水儿童才牺牲的。
重难点字
新知讲解
zàng
葬礼
葬
造句:妈妈今天去参加葬礼了。
重难点字
新知讲解
学字词
彻
迁
泰
迫
标
我会写
qiān
chè
pò
tài
批
pī
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写这些生字吧!
牺
炊
葬
biāo
xī
chuī
zàng
新知讲解
理解词语
彻底:一直到底;深入而透彻。
造句:犯了错一定要彻底改正。
精兵简政:紧缩机构,精简人员,以减轻人民负
担,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和机关的工作效率。
造句:精兵简政是减轻群众负担的一条好措施。
新知讲解
理解词语
五湖四海:多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
联系上下文可理解为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
地,四面八方。
造句:这个班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
新知讲解
理解词语
死得其所:所:处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适
的地方。形容死得有价值。
造句:革命先烈为人民的利益死得其所。
新知讲解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回到1944年9月8日,回到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现场,让我们在毛主席的演讲中去缅怀这位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好同志。
新知讲解
这篇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毛主席是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论点一层一层地展开论述的。课文是分几层意思讲的?每层意思是什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读一读
新知讲解
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
写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第二部分(2):
写“我们”要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写“我们”要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第三部分(3):
为了人民的利益,“我们”要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团结奋斗。
第四部分(4):
第五部分(5):
再次号召人民要团结起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整体。
新知讲解
带着问题自读全文,交流思考:本文是围绕一个什么样的中心论点来写的?
读一读
为人民服务
新知讲解
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三个方面
第一,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第二,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改正错的。
第三,为人民利益搞好团结,克服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
)
(
)
(
)
课堂练习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è
dǐ
qiān
yí
tài
shān
彻底
pī
píng
xī
shēng
zàng
lǐ
(
)
(
)
(
)
迁移
泰山
批评
牺牲
葬礼
兴旺(xīng
xìng)
追悼(dào
diào)
受苦受难(nán
nàn
)
压迫(bò
pò)
死得其所(dé
de)
剥削(bō
bāo)
课堂练习
二、给红色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
√
√
√
√
√
√
课堂练习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
)
2.指全国各地。
(
)
3.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
)
精兵简政
五湖四海
死得其所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属论说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语言通俗、自然、朴实。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选编这篇文章,有几方面的意义:一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感受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为初中学习议论文打下一点儿基础;二是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学情分析
本文实际上讲了人活着为了什么的问题,是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材料。在学生掌握中心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读,以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解,同时认识思路清楚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剥削、兴旺、解救哀思、炊事员、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难点: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重点词句的相关课件。
2.《为人民服务》原稿。
3.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制作微视频。
学生准备: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渗透背景
1.导入:同学们,当我们漫步于北京新华门时,你们会看到在巨大影壁上有一行金色大字。(课件出示影壁上的“为人民服务”。)你们知道这五个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吗?(板书课题)
2.知作者: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你们对他又了解多少呢?(课件出示毛泽东人物图片。)
3.析课题:这篇演讲稿是毛主席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作的演讲?(学生自由阅读“背景资料”后回答。)
4.识人物:据你们了解,张思德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会令毛主席如此敬重?
张思德,1933年参加革命,是中央警卫团的战士,经历过长征负过伤,是个忠实地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烧炭时,因炭窑倒塌而牺牲。
5.明背景: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1944年9月,他带领战士在陕北安塞山中烧炭,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将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光荣牺牲。毛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这篇演讲稿也成为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在许多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和这篇演讲稿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设计意图]“知作者→析课题→识人物→明背景”四个教学环节层层剥笋、环环紧扣,一则展示预习情况,增加课堂信息量;二则链接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前就对这篇看似“平铺”的文章有一个立体的认识,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是整合处理教材的一个基本环节。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指导读准字音。如“炊”读“chuī”,不读“cuī”,应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3.重点指导难写字笔画。
4.课件出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彻底:一直到底;深入而透彻。
精兵简政:紧缩机构,精简人员,以减轻人民负担,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和机关的工作效率。
五湖四海:多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联系上下文可理解为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死得其所:所:处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形容死得有价值。
5.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互纠错。
[设计意图]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通过自学、互学等多种形式,以期待让每个学生扎实有效地读书、写字、积累好词。
三、再读课文,梳理文脉
1.情景再现,帮助学生理解。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回到1944年9月8日,回到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现场,让我们在毛主席的演讲中去缅怀这位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好同志。(播放《张思德》电影片段——毛主席的演讲)
2.学生交流,感情提升。
看到那张笑脸了吗?笑容很灿烂,很有朝气,只可惜太过短暂。说说你看后的感受。
4.这篇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毛主席是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论点一层一层地展开论述的。课文是分几层意思讲的?每层意思是什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第一部分(1):写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第二部分(2):写“我们”要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第三部分(3):写“我们”要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第四部分(4):为了人民的利益,“我们”要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团结奋斗。
第五部分(5):再次号召人民要团结起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整体。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笔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小标题,旨在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篇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写了五层意思,每一段又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列提纲既符合“把厚书读薄”的理念,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概括能力。
四、自读全文,明确主题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全文,交流思考:本文是围绕一个什么样的中心论点来写的?
(本文是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来写的。)
2.导学: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归纳总结。(从三个方面讲了怎样才能为人民服务:第一,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第二,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改正错的。第三,为人民利益搞好团结,克服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本文时,思路清晰,能整体把握教材。
五、布置作业
1.熟背课文。
2.试着背诵第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教师相机订正指导。
2.过渡: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本节课我们着重理解这篇课文是围绕一个什么主题写的,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一层一层论述的。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紧扣文本,既检查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注意力回归,无需过多组织课堂,便使学生进入到思考状态。
二、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并勾画出重点词语。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开篇点明主题,提出鲜明的观点。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完全”和“彻底”说明了革命队伍除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别的目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语言简洁、有力。)
2.指导朗读。朗读时语速稍快,语气加重,要通过重读“完全、彻底”等词,突出语意的中肯和坚定。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朗读第2自然段,画出中心句。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论述的?
(先引用司马迁的话作为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什么样的人死得毫无意义。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3.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4.说说什么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江姐、董存瑞、雷锋等英雄人物。)
5.拓展阅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臧克家纪念鲁迅而写的《有的人》这首诗。那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人,虽然死了,但还活在人们的心里。
6.体会句子写法:这里通过鲜明的对比,充分显示了两种“死”的不同意义,增强了说服力。
7.小结: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为人民服务与珍惜自己的生命并不矛盾。为人民利益而死是光荣的,有价值的。这样的死是死得其所的。
8.指导朗读。语气应坚定有力,其中“固、重、泰山、轻、鸿毛、人民利益”等字词,在朗读时语气要加重。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论述的?(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2.文章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的?(通过举例和逻辑严密的一组复句加以论述。)
3.理解前三句话。
(1)这段话共有几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先说出这段话中的关联词,并在书上标出来。
(2)每句说的是什么?
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
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第三句讲,凡是符合“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这些条件的,不管是谁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都要改正,都要照办。
这段话一句紧扣一句,层层递进,联系非常紧密。先讲不怕批评,再讲批评的对象和方式方法。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4.指导朗读。读出层层递进的语气,读好关联词语。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解放全民族,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2.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样做?(“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并分别把这三部分内容读出来。)
3.默读这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第一层: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但要取得全民族的解放,还要团结更多的人。
第二层:讲怎样对待困难,要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不要灰心。
第三层:讲正确对待牺牲。一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第四层: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爱护、帮助。
4.指导朗读。朗读这一段时语气要激昂一些,要读出气势来。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做过一些有益工作的人)
2.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指导朗读。读时语气坚实肯定,语调平实有力。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和对比,能让学生感受课文围绕一个论点是如何展开论述的,初步认识议论文的写法。在理解句子含义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自己的所见所闻来交流感受。课堂上适当补充一些阅读资料,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也使文中的思想内容对学生更有教育意义。
三、总结、拓展
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2.联系实际谈体会。
(当今生活中的杨善洲、钱学森等都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榜样。)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并联系生活谈谈哪些人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榜样,学以致用,走向生活。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本文属于议论文。文章在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思想论述时,注重摆事实,讲道理,条理清楚。本文的语句在逻辑上结构严谨。
2.读背摘抄,积累内化
(1)朗读全文,练习背诵第2、4自然段。
(2)课文中有不少警句,可作为我们生活的座右铭。选择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写下来。
[设计意图]再次强调“议论文”的概念,背诵课文和警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样一篇离学生生活甚远的文章,课前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整理文章写作背景及相关的信息资料,便于学生理解。只有学生从枯涩的文字中得到乐趣,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课堂上,通过背景意境的渲染让语文味十足。教学中从课题入手,理清脉络,抓主旨,悟道理,由理及情,使比较难理解的议论文变得易学、有趣。在第2自然段的教学中,将“死”的意义拓展为如何看待生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学习时,学生对“重于泰山”之死的理解由战争年代的英雄转到和平年代的人民公仆,再转到普通的劳动者。让学生认识到“比泰山还重”的生命并不在于它消失的形式,而在于它存在时的价值,给学生健康的、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
课时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è
dǐ
qiān
yí
tài
shān
pī
píng
(
)
(
)
(
)
(
)
biāo
yǔ
xī
shēng
chuī
yān
zàng
lǐ
(
)
(
)
(
)
(
)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
兴旺(xīng
xìng)
追悼(dào
diào)
受苦受难(nán
nàn
)
压迫(bò
pò)
死得其所(dé
de)
剥削(bō
bāo)
三、读课文,把搭配恰当的词语连一连。
遵守
看到
提高
战胜
改正
改进
工作
缺点
制度
成绩
困难
勇气
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
)
2.指全国各地。
(
)
3.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
)
五、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1.提高(勇气)
改正(
)
团结(
)
寄托(
)
2.互相(关心)
互相(
)
互相(
)
互相(
)
六、查字典填空。
“鼎”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
,再查音节
,“鼎”字的第六笔笔画名称是
。请写出五个含有“鼎”字的成语:
。
七、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在句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分析句意,说说句子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这些句子的意思层层递进:第一句讲
;第二句讲
;第三、四句讲
。
八、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本文是毛泽东同志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
2.课文从正确对待批评、搞好团结两个方面来说明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
3.本文的论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4.文中采用了引用、对比、举例子等方法进行论证。(
)
九、课内理解。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1.这段话的中心句是: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固:
或:
(2)句子的意思:
3.怎样的死是重于泰山的?怎样的死是轻于鸿毛的?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十、课外理解。
“成”与“功”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个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经过艰苦的奋斗,功到自然成。
一滴水从屋檐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然而,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学书,洗笔水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才有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与其坐着羡慕别人“成”,倒不如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徽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成”和“功”有着密切的关系,“成”是“功”的
,“功”是“成”的
。
2.“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鲜花的盛开”是指“花苞长期孕育”是指
。
3.文中列举了四个事例说明“功到自然成”,分别是:
。
4.读完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参考答案:
一、彻底
迁移
泰山
批评
标语
牺牲
炊烟
葬礼
二、xīng
Dào
nàn
pò
Dé
bō
三、遵守
看到
提高
战胜
改正
改进
工作
缺点
制度
成绩
困难
勇气
四、1.精兵简政
2.五湖四海
3.死得其所
五、缺点
队伍
哀思
爱护
帮助
照应
六、D
dǐng
竖折折
一言九鼎
鼎鼎大名
三足鼎立
人声鼎沸
扛鼎之作
七、1.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不管
都
只要
就
2.“我们”欢迎批评
欢迎任何人的批评
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正确的批评
八、1.√
2.×
3.√
4.√
九、1.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1)本来。有的,有的人。
(2)人本来都是会死的,但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3.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十、1.积累
基础
2.成功
为获得成功而付出的努力
3.滴水穿石;王羲之达到炉火纯青的书法造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司马迁写作《史记》。
4.示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