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宝典】第13课《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课件+课时练(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宝典】第13课《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课件+课时练(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7 04:37:2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作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学情分析
学生很喜欢学习故事情节比较生动的课文,而这篇课文恰恰就是这样的,所以学生会非常喜欢读课文。但要想在读中提高语文素养,如独立阅读时加快默读的速度,以事情发展为线索了解故事的内容梗概等,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恰当的引导、点拨。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重点难点
品读重点句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搜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渗透背景
1.谈话: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一个个红军战士舍生忘死的付出。你读过哪些有关长征的故事?
2.出示文字:他,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3.这是属于哪一种描写方法?这描写的是谁?
4.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一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三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看到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设计意图]开篇设计老班长外貌描写的语句既回顾了以往学过的描写方法,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了解这位老班长。同时课题与人物的相背离引出了文章的重点,使学生能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2)读到生字新词或优美的语句,及时用笔把它圈画下来,然后多读几遍。做好批注。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小组内相互交流。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填写课堂活动卡。
4.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纠正读音。(扫清生字障碍,明确“疙瘩”的“瘩”读轻声;注意“和”是个多音字;“搀”读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2)强调多音字的读音。
调(tiáo)料 禁(jīn)不住
和(huò)着青稞面 拧(nǐnɡ)成了疙瘩
(3)理解重点词语。
支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搪塞。
安顿:安排,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身体)不强健;虚弱。
奄奄一息: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也比喻事物即将消亡、湮没或毁灭。
5.朗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6.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1)主要内容: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自己牺牲了的故事。
(2)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2):写指导员派老班长照顾“我们”三个病号及老班长的外貌和名字的由来。
第二部分(3-22):写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鱼。
第三部分(23-33):写“我们”走到草地边缘时,老班长牺牲了。
第四部分(34):写“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速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把自己读完故事后心里的想法和第一感受说出来,让学生的感情得以宣泄,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
三、细读品析,体会情感
(一)学生自由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为什么让你感动?写写批注。
(二)品读重点语句,全班交流:
1.学习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了皱纹。”
①学生读句子并汇报,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追问:为什么还不到四十岁的他却显得如此的苍老?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去体会,如,“脸上布满了皱纹”说明他经历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
②哪些词能体现出他的“苍老”?多读几遍,边读边结合图片想象他的外貌特点。
③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
(2)“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①学生读句子并汇报,其他学生补充。
②导思:这是对老班长外貌方面的又一次描写,老班长艰难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却衰弱到了极点。这充分说明了什么?(这充分说明了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2.学习描写老班长语言、动作、神情的句子。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读文,交流感悟。
(1)学习“硬咽草根和鱼骨头”片段。
①指名朗读,读后议论:这里为什么令人感动?
②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又要忙着张罗食物,钓鱼,找野菜。
②自由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和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③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句朗读。
(3)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段。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啦!”
①说出你内心的感受,为什么令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梁的情绪,让他们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自己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担忧。)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①学生自由朗读,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鲜明的对比,把老班长为何忧愁、为何欣喜、为何痛苦、为何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的方法。
②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病号不吃,老班长“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③指导学生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5)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③为了伤员,老班长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④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注意读出老班长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却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的感情;读出战士们无尽的担心和难过,最后悲痛欲绝的心情。
[设计意图]只有理解了词句才能体会到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及人物的特点。采用了先读后议再有感情地朗读的方法,从读中想象,从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情的语句入手,结合问题指导朗读和表达感受,让学生的思绪与课文一起飞扬,从中受到情感教育,进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四、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1.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课件出示:
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这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孙都来瞻仰它。
2.
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你说,这鱼钩不就是班长生命的象征吗?是这小小的鱼钩,钓到了挽救战士生命的小鱼,是这看似平凡的老班长,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三个小战士的生存的希望!
3.深情地朗读中心句。
4.回味质疑:现在你能理解为什么说这是“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鱼钩”?
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设计意图]在赏析了重点语句后,给学生一个汇报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也是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理解“这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有助于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把握文章的主题。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过渡:如今,这个金色的鱼钩在革命烈士纪念馆里陈列着,为了学习老班长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就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吧!
小讲解员讲解要求:(1)条理清楚,可采用倒叙的方法进行叙述。(2)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产生共鸣。
2.学生自由练习后复述。
3.将学习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写一写。
[设计意图]用练笔的形式记下自己的读后感受,因情动而辞发,提高学生表达和习作能力。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尽职尽责
老班长
舍己为人
金色
鱼钩
忠于革命
教学反思
1.情境渲染,激发情感。
教师通过朗读七律的形式创设情境,初步将学生带进长征那艰苦的环境中,在交流资料的基础上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课做好了情感铺垫。
2.多元阅读,情感升华。
学生结合背景资料说明红军过草地的艰难是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行路难,寻食难,御寒难,宿营难,而本来身体就虚弱的老班长一个人还要照顾三个病号,并且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就显得尤其艰难。文章的情节感人至深,老班长的精神品质震撼心灵。因此,在学法上坚持抓关键句、关键词进行体会,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使得学生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6张PPT)
13
金色的鱼钩
部编版
六年级下
新知导入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一个个红军战士舍生忘死的付出。你读过哪些有关长征的故事?
新知导入
这是属于哪一种描写方法?这描写的是谁?
金色的鱼钩
他,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新知导入
看到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金色的鱼钩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新知讲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2.读到生字新词或优美的语句,及时用笔把它圈画下来,然后多读几遍。做好批注。
读一读
金色的鱼钩
新知讲解
解决字词
我会认
颧骨
两鬓
斑白
搪瓷
严厉
收敛
疙瘩
粗糙
抽噎
红锈
宿营地
青稞面
喜出望外
热气腾腾
无边无涯
昏迷不醒
奄奄一息
新知讲解
多音字

tiáo
diào
调节
调动

jīn
jìn
禁不住
禁止


huò
和好
和面

唱和

nǐng
nìng
拧成了疙瘩
拧脾气
新知讲解
理解词语
支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搪塞。
造句:
这个人做贼心虚,在警察面前支吾其词。
安顿:安排,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造句:妈妈帮小敏安顿好了一切,才放心地高开。
新知讲解
理解词语
衰弱:(身体)不强健;虚弱。
奄奄一息: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也比喻事物即将消亡、湮没或毁灭。
造句:一场病后,奶奶的身体更衰弱了。
造句:那个重伤病员已奄奄一息。
新知讲解
朗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读一读
新知讲解
主要内容
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自己牺牲了的故事。
新知讲解
划分段落
写指导员派老班长照顾“我们”三个病号及老班长的外貌和名字的由来。
第一部分(1、2)
第二部分(3-22)
写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鱼。
第三部分(23-33)
写“我们”走到草地边缘时,老班长牺牲了。
写“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第四部分(34)
新知讲解
学生自由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为什么让你感动?写写批注。
读一读
学习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
新知讲解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外貌描写
一个“老”字,体现了战士们对他的亲近之情。
塑造了一个吃苦耐劳的老革命战士的形象。
学习“硬咽草根和鱼骨头”片段
新知讲解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塘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新知讲解
动作、神态描写
这两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鱼骨头十分难以下咽,以及“我”看到这一幕时内心非常难受。
此处省略号表示“我”内心非常难过,说不出话来。
新知讲解
朗读时,“我”喊的话语速稍快,读完“怎么”后戛然而止,给人一种心理上的“等待”感。
指导朗读
新知讲解
朗读第13自然段,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读一读
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新知讲解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和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表示语句的省略。
表示话没说完就打断了。
语言描写
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段
新知讲解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啦!”
从老班长说的这段话可以看出老班长把党交给他的任务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表现了他强烈的责任心和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语言描写
新知讲解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梁的情绪,让他们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自己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担忧。
说说你内心的感受,为什么令你感动?
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新知讲解
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病号不吃,老班长“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
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新知讲解
为什么“我”感到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当“我”知道鱼来之不易,老班长把仅有的一点儿东西分给
“我们”三个病号吃,自己却硬咽草根和鱼骨头来充饥时,“我”
内心极为沉重,实在不忍心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汤,实在不愿意看
到老班长忍饥挨饿,也实在不愿意看到老班长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下
去,所以“我”觉得手中的捷瓷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新知讲解
读第28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老班长不喝鱼汤?这体现了老班长什么样的精神?
通过老班长的语言,我们体会到老班长虽然已经奄奄一息,但是他仍然想着别人,想着使命的平凡而伟大的精神。
语言描写
新知讲解
注意读出老班长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却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的感情;读出战士们无尽的担心和难过,最后悲痛欲绝的心情。
分角色朗读
新知讲解
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这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孙都来瞻仰它。
新知讲解
为什么说这是“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鱼钩”?
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新知讲解
文中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这些描写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第一次: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了皱纹。
写出了老班长饱经风霜,然而可敬可亲。
第二次:他那十分严峻的脸……
表现了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新知讲解
第三次:眉头拧成了疙瘩……脸上的皱纹舒展开……
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第四次: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说明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表现
了一个共产党员舍已为人的高尚品质。
新知讲解
如今,这个金色的鱼钩在革命烈士纪念馆里陈列着,为了学习老班长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就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吧!

)长两(


)不拢(


)出望(


)不转(


)(
)一息

)(
)腾腾
课堂练习
一、补充词语。












1.(
)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
)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2.这汤(
)没加调料,(
)我们觉得没有比这更鲜美的了。
3.(
)我们找不到东西吃,(
)无法走出这茫茫的草地。
课堂练习
二、给下列句子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因为
所以
虽然
但是
如果

课堂练习
三、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填序号。
①外貌描写②语言描写③动作描写
④心理描写
1.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2.老班长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3.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

4.我心里不停地念叨:“鱼啊!快些来吧!”(





课堂练习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金色的鱼钩》这个故事发生在
时,主人公是

2.课文按
顺序记叙,表现了红军战士
的崇高品质。
长征红军过草地
老班长
事情发展
忠于革命和舍己为人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
课时练
一、补充词语。

)长两(


)不拢(


)出望(


)不转(


)(
)一息

)(
)腾腾
二、连线。
新鲜的   
两鬓    
 热气腾腾的  
草地
    斑白的   
声音      整夜整夜地  
不合眼
    惊人的   
鱼汤      目不转睛地  
菜汤    
低沉的   
毅力     
无边无涯的  
看着
三、用“√”选出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为了革命,你必须吃下去!”听着老班长(严厉
严峻)的话,望着他那十分(严厉
严峻)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
四、给下列句子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
)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
)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2.这汤(
)没加调料,(
)我们觉得没有比这更鲜美的了。
3.(
)我们找不到东西吃,(
)无法走出这茫茫的草地。
五、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填序号。
①外貌描写②语言描写③动作描写
④心理描写
1.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2.老班长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3.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

4.我心里不停地念叨:“鱼啊!快些来吧!”(

六、按要求写句子。
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改为夸张句)
2.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改为反问句)
3.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无力地抚摸我的头。(缩写句子)
2.老班长说:“你们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改为转述句)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
1.《金色的鱼钩》这个故事发生在
时,主人公是

2.课文按
顺序记叙,表现了红军战士
的崇高品质。
八、课内阅读。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1.把文中标点符号补充完整。
2.“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这句话运用了
修辞手法,表达了“我”
的心情。
3.用“——”画出描写老班长神态的句子。
4.用“
”画出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
5.这段话表现老班长什么样的品质?
九、课外阅读。
馒头的故事
大胡子少校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似乎在滴血,一咬牙,将手里的机枪端起来,只听一片哗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忽然,大胡子少校盯住了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吓人得撑着皮肉,一双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只,双眼惊骇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和敌人拼命的中国军队的将士,一边是饿得只剩下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地上:“乡亲们哪,前面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敌人拼刺刀哇!你们……”
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
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和嘴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的手里:“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让他们吃饱了多杀敌人……”
大胡子少校一下抱起小女孩,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
所有的饥民此时都将馒头默默地送上车去,然后用最后的一点儿力气抱起一块块填炮弹坑的石头。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冲去。
……
34年后,一位将军临死前拿出一个有缺口且发黑的干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有删改)
1.仔细阅读短文,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②小女孩和众饥民还粮补路,车队继续前行。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表现了小女孩
的品质。
3.短文以“馒头的故事”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参考答案:
一、三







奄奄
热气
二、新鲜的   
两鬓    
 热气腾腾的  
草地
 
斑白的   
声音      整夜整夜地  
不合眼
 
惊人的   
鱼汤      目不转睛地  
菜汤    
低沉的   
毅力     
无边无涯的  
看着
三、严厉
严峻
四、1.因为
所以
2.虽然
但是
3.如果

五、1.③
2.①
3.②
4.④
六、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2.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难道不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吗?
3.老班长抚摸我的头。
4.老班长说,你们真有个三长两短,他怎么去向党报告呢?
七、1.长征红军过草地
老班长
2.事情发展
忠于革命和舍己为人
八、1.:“








!”
2.夸张
内心极为沉重
3.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
4.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
5.这段话表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九、1.①车陷途中,饥民抢吃馒头,少校跪诉缘由。
2.明事理,深明大义,爱国
3.“馒头的故事”体现了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大义而敢于牺牲的精神及高度的民族团结精神。把故事讲下去,不仅要我们明白这种精神的丰富内涵,还要我们能够把这种精神永久的传承下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