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专题复习策略
备课
1
课时设置
2
教学设计
3
总结反思
4
人口专题
PART
01
备课
备课标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备高考
{F5AB1C69-6EDB-4FF4-983F-18BD219EF322}近5年高考考点分布
人口的分布
2018年江苏卷、2018年天津卷、2017年海南卷
人口年龄结构
2020全国3卷、2019年全国1卷、2019年江苏卷
人口增长及其影响
2020全国3卷、2019年北京卷、2019年海南卷、2017年江苏卷、2017年海南卷、2016年天津卷
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
2020年天津卷、2020年江苏卷、2019年海南卷、2018年全国1卷、2017年江苏卷、2016年海南卷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2020年天津卷、2020年江苏卷、2019年海南卷、2019年天津卷、2018年江苏卷、2018年海南卷、2017年江苏卷、2017年天津卷、2016年浙江卷
人口迁移的影响
2019年全国1卷、2016年海南卷、2016年江苏卷
劳动力回流
2018年全国1卷、2018年海南卷、2016年全国3卷
人口容量
2016年上海卷
备热点
热点链接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优化生育政策,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发展普惠托育和基本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优化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
PART
02
课时设置
第1课时:学生自主梳理基础知识,绘制思维导图;高考题训练,发现重难点
课时设置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教材由“厚”变“薄”,在宏观的角度把握知识,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调动和运用知识做准备。
第1课时:学生自主梳理基础知识,绘制思维导图;高考题训练,发现重难点
第2课时:重难点突破,将一般规律应用到真实情境,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时设置
PART
03
教学设计
环节一
重难点突破,培养学生自主命题能力
人口增长及其影响--典例探究
1
2001-200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5-9岁,1991-199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15-19岁,1981-198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25-29岁,1971-197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35-39岁,据图可知,这四个年龄段育龄妇女人数35-39岁最多,说明当时出生率最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 。
1. 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
A. 2001~2005年 B. 1991~1995年 C. 1981~1985年 D. 1971~1975年
(2020·全国3卷)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环节一
重难点突破,培养学生自主命题能力
人口增长及其影响--典例探究
1
该市20-24岁年龄组出生时间大致是1986-1990年,由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1986-1990年的育龄妇女2010年年龄在41-53岁之间,据图可知2010年年龄在41-49岁之间人数较多,因此造成20-24岁年龄组出生人数偏多的原因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育龄妇女较多,C正确。
2. 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 )
A. 生育政策放宽 B. 经济发展提速 C. 育龄妇女较多 D. 生育观念转变
(2020·全国3卷)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环节一
重难点突破,培养学生自主命题能力
人口增长及其影响--典例探究
1
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变化,即20年后的变化。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20年后进入生育年龄的人在2010年是0-4岁、5-9岁,图中这部分人数量少且较长时间人数少,且10-14岁的人也较少;因此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B正确。
3. 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
A. 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 B. 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C 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 D. 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2020·全国3卷)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环节一
重难点突破,培养学生自主命题能力
人口增长及其影响--典例探究
1
人口出生率逐渐增加趋势不明显且不一定是逐渐增加,A错误。2025年即15年后进入育龄年龄的人2010年是6-14岁,这部分人2010年数量较少,不会在2025年出现生育高峰,C错误。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多,生育政策较宽松,且图中信息不足以判断其人口总量减少且20年期间不一定是逐渐减少,D错误。
3. 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
A. 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 B. 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C 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 D. 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2020·全国3卷)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环节一
重难点突破,培养学生自主命题能力
人口增长及其影响--热点链接
1
环节一
重难点突破,培养学生自主命题能力
人口增长及其影响--热点链接
1
材料一:2019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3岁,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更是超过了80岁。到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18.1%,预计“十四五”期间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从轻度老龄化进入到中度老龄化阶段。
材料二:目前我国新增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比例已超过一半,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7年,开始工作的年龄相应推后。
材料三: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开始出现下降,年均减少300万以上,且减少幅度逐步加大,同时“少子化”渐成趋势,这就导致新增就业者较少。
环节一
重难点突破,培养学生自主命题能力
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影响因素--典例探究
2
据表中数据分析,东部经济地带跨省流入数量较多,西部较少,三大经济地带流
入人口数量不均衡,A错误。表中东部经济地带省份2010年流入人数较2000年均
在增加,说明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因此B正确。表中数据显示,
西部省份中新疆流入人数大于云南,因此C错误。据表中数据计算,上海增速为约为186.9%,北京增速约为186.6%,天津增速约为309.6%,天津增速最快,D错误,故选B。
1. 据右表信息,对跨省人口流动状况的正确判断是( )
A. 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的数量均衡 B. 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
C. 西部经济地带中云南流入人口最多 D. 上海流入人口在直辖市中增速最快
(2020·天津卷)右表为2000和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跨省流入人口数量统计表(万人)。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环节一
重难点突破,培养学生自主命题能力
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影响因素--典例探究
2
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吸引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区经济差距,广东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D正确。交通发达、生态环境、政府鼓励等均不是最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
2. 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最主要原因是( )
A. 交通发达,出行方便 B. 生态环境优,居住条件好
C. 政府鼓励,政策引导 D. 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
(2020·天津卷)右表为2000和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跨省流入人口数量统计表(万人)。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环节一
重难点突破,培养学生自主命题能力
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影响因素--热点链接
2
环节一
重难点突破,培养学生自主命题能力
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影响因素--热点链接
2
材料一: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原有的“土著”占比很低。很多户籍人口也是这二十多年来才落户的。另外,深圳的落户门槛相比京沪要低很多,而且近年来大幅放开,因此深圳的户籍人口增长较快。在这部分户籍人口中,很大一部分也是工作后才落户深圳的毕业生。目前,深圳仍是一二线城市中最年轻的城市,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相当高。
材料二:北京以756万人的净流入总量位居第三。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常住外来人口822.6万人,2019年北京常住外来人口745.6万人,比2015年减少77万人。
环节一
重难点突破,培养学生自主命题能力
环节一的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命题的过程是一个阅读材料、思考、命题、总结答案的过程,学生的思考力被充分激发,课堂的参与度提高,自主探究意识增强;命题视角的设计过程,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度理解、巩固和深化的过程,更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材料进行分析,有利于培养综合思维,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V
s
正方
反方
支持
不支持
环节二
开展辩论赛,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赛题介绍
本场辩论赛主题是:
“申请率先在东北地区全面开放人口生育政策,你支持吗?”
环节二
开展辩论赛,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环节二
开展辩论赛,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环节二的设计意图:
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时事热点问题开展课堂辩论,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深度探究问题,既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又能促进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看待和思考人口问题,了解人口问题的复杂性,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和科学发展观。
环节三
读图画图,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环节三
根据下表,绘制“2013-2020年中国新出生人口数柱状图“。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年份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新出生人口数(万人)
1640
1687
1655
1786
1723
1523
1465
1003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年份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人口出生率(‰)
12.08
12.37
12.07
12.95
12.43
10.94
10.48
人口死亡率(‰)
7.16
7.16
7.11
7.09
7.11
7.13
7.14
根据下表,绘制 “2013-2019年中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曲线图“。
读图画图,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读图画图,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环节三
读图画图,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环节三
环节三
环节三的设计意图:
图像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人口这部分的题均以图像为载体,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像信息的能力,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将枯燥的数字转化为图像,使地理问题、地理现象更加直观,即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图像分析能力和动手画图能力。
读图画图,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PART
04
总结反思
总结反思
经过一轮复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二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强调知识的应用,所以本专题我们采用学生自主命题、辩论赛等形式进行教学设计,渗透课标内容,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结合对时事热点的分析,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谢谢聆听,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预祝2021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