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二轮微专题——土壤与地理环境课件(2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届高三二轮微专题——土壤与地理环境课件(20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4-07 07:2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社稷坛:现位于北京中山公园内,曾是明清帝王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场所。祈求万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五色土:社稷坛上铺垫着五颜六色的土。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间为黄色。
五色土
二轮复习微专题
《土 壤》
素养目标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
2.(人地协调观)结合生产生活实践,了解土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保护和改良土壤的措施。
1.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整体性原理;
2.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
主要形成因素。
课程标准
【必备知识回顾】
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成土母质—低等植物着生(腐殖质层)—淋溶分层
成熟土壤(高等植物作用)
土壤的分层与雨水的淋溶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
图一为不同气候(湿润、干旱、过渡)作用下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
图二为不同植被(森林、草原、荒漠)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一中土壤剖面反映了甲乙丙的是什么气候?
(2)图二中土壤剖面①②③分别对应什么植被?
【合作探究1】土壤的分层
甲—湿润 乙—干旱 丙—过渡
①—荒漠
②—草原
③—森林
【链接高考】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题目。
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 D.?水源缺乏
耕地少
植被
生长条件差

地形和地貌?
堆积物粒径?


中高山/洪积扇
砾石为主
因果搭桥法
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
【重难点突破1】
砖红壤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燥红土发育在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环境下;赤红壤又称为砖红壤性红壤,发育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具有红壤与砖红壤的过渡性质。右图示意海南岛的土壤类型及年降水量分布。
1.图中甲、乙、丙、丁各自代表的
土壤类型分别为(  )
A.砖红壤、燥红土、赤红壤、水稻土
B.水稻土、燥红土、砖红壤、赤红壤
C.赤红壤、砖红壤、燥红土、水稻土
D.燥红土、砖红壤、赤红壤、水稻土
气候与土壤
2.黄壤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与红壤属同一纬度带。图中e地区发育黄壤的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海拔高气温较低
C.光照热量更充足 D.森林覆盖率较高
气候与土壤
气候—植被—土壤
砖红壤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燥红土发育在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环境下;赤红壤又称为砖红壤性红壤,发育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具有红壤与砖红壤的过渡性质。右图示意海南岛的土壤类型及年降水量分布。
密度适中时
密度过大时
密度过小时
土壤
氮含量
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提出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
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向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越强。图8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
生物与土壤
土壤肥力
措施?
高山草甸
衰退
快/慢
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向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越强。图8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
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提出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
影响: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促进高山草甸生长,使之不易退化;
密度过大时,大量啃食植被,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高山草甸退化;
密度过小时,高原鼠兔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小,土壤肥力较低,高山草甸易退化。
措施:
把高原鼠兔数量(密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灭杀。
动物—土壤—植被
难点突破2:生物与土壤
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向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越强。图8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
生物与土壤
气候
地形
生物
时间
成土母质
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
材料一 人参果喜光热,不耐高温,光照不足会延迟成熟;根系发达,并能分泌酸性物质;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口感甜润、皮薄汁多,是国际公认的优质保健水果。
材料二 云南石林县石漠化严重,这里的石漠化土地属于成土母质(岩石被风化后形成的疏松风化物,是形成土壤的原始物质),从没有长过庄稼。这样的石漠土质,却成为最适宜人参果生长的“沃土肥田”,出产的人参果品质好,并且经过三到五年的连续种植后,能够适合其他农作物的种植。
分析石漠土质对人参果品质的有利影响。
【答案】
石漠化土地以沙石为主,透气性好,土质疏松,利于扎根生长;
(比热容小)利于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果实有机质积累;
石头风化物提供较多的矿物质,使果实富含微量元素;
土地未经过种植,人为污染少。
【重难点突破2】土壤与农业



冻土是指温度在 0℃或 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
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下图为多年冻土结构示意图。
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
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重难点突破3】土壤与交通
小组讨论(2分钟):
1.家乡的农业生产中存在那些土壤问题?有哪改良措施?
2.在城市道路两旁栽种行道树绿化时,哪些措施可以提高成活率?
3.辩证讨论落叶归根对乔木灌木带来的影响?
【学以致用】
【课堂总结】
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图4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
1.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A.土壤酸化 B.土壤沙化 C.土壤盐碱化 D.土壤有机质减少
2.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A.采用滴灌技术 B.适量掺沙改造 C.增施速效肥料 D.及时深耕土壤
3.该大棚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黄淮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
【沙场练兵】
牛肝地是发育在以红层软岩(红层软岩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土壤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部分组成。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
4.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东北平原 B江南丘陵 C青藏高原 D河西走廊
5.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异 B地表形态变化 C土壤肥力变化 D过度农业活动
6.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A土壤厚度增大 B土壤水分含量增大 C土壤肥力提高 D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活学活用】
【沙场练兵】
谢谢
祝大家金榜题名
不断变化是情境材料和设问角度
永恒不变是地理原理和思维能力
善于归纳与总结
寻找知识的内在联系
掌握答题规律和方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