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能够从地图上准确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以及台湾省的地形特征。
2.使学生掌握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3.通过阅读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台湾、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三、教学方法
读图、讲授、分析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播放歌曲《高山青》片断,然后提问: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哪个民族的歌曲?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哪个省?
(二)新课教学:
1.地理位置:
(1)读图说出台湾省位置: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东临太平洋,四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临东海,南临南海。
(2)台湾省的范围:由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及周围众多岛屿组成
2.地形与气候
(1)读《台湾地形图》,思考以下问题:
①台湾岛有哪几种主要地形
②台湾山脉的分布、走向及台湾平原的分布如何?
③台湾河流有何特征?主要分布在哪里?
(2)归纳台湾省的地形特征。
(3)分组活动:完成课本58页读图练习。
(4)台湾省的气候
3.结合史实材料,举例说明台湾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三)课堂练习:(另发)
(四)小结:(结合板书进行)
板书设计:
第九单元第1课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1.位置:2.范围:
二、地形与气候1.地形:以山地为主2.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三、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第2课台湾省的经济与人口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台湾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物产,掌握主要的农产品和矿产的分布地区。
2、了解台湾经济的发展过程,理解其经济特点和工业城市的分布。
3、了解台湾居民和城市的分布,理解其和大陆的关系。
4、理解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台湾经济的特点和城市的分布。
2、教学难点:台湾和大陆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台湾日月潭美丽风光。上节我们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的特点,今天继续走进台湾,感受其丰富的物产和发达的经济。
展示台湾岛主要的农作物和矿产分布
学生活动:
(1)找出台湾主要的动植物资源。
(2)找出台湾的主要农作物和分布。
(3)找出台湾的矿产和分布地区。
(4)在图上指出台湾的主要旅游景点:日月潭,阿里山等。
总结讲述: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面积广阔的山地孕育了台湾岛丰富的森林资源。台湾山脉海拔较高,从山下至山上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其中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台湾西部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深厚肥沃,成为稻米、甘蔗、亚热带热带水果的主要区,因此台湾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的美誉。
台湾岛四面环海,还有丰富的渔业和盐业资源,因此台湾又有了“东南盐都”的美称。
从图上我们还可得知,台湾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铁、石油、天然气、铜等。
板书:一、丰富的物产
动植物:樟树(樟脑)
2、农作物:水稻,小麦和甘蔗
3、矿产
4、旅游资源:日月潭,阿里山
承转:丰富的资源,优越的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来了解台湾的经济特点。
展示台湾交通及工业中心的分布图
讲述: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一直以农业和农产品的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大家看图,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的出口比例远大于工业产品,但从60年代以后,台湾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经济。大家从图6.28上可以明显看出60年代后出口商品中工业品直线上升,而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下降很快,到90年代,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台湾出口商品中所占比例已微乎其微。 台湾还大力建设了大量出口加工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台湾硅谷”——新竹科学园。请大家阅读61页材料。
承转:在以上优势条件的推动下,台湾经济发展很快,那么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呢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9.5,回答以下问题
1.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
2.这几个工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提问,学生回答。略。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台北、台中、高雄等位于台湾西部平原的沿海城市
板书:二、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工业
分布:西部平原
2、城市:台北,高雄,基隆,新竹
转承:台湾的居民和城市分布很有特点,我们了解一下他们的分布
学生活动:(1)www.中考%资源网找出台湾主要城市。www.¥中考资源网
(2)找出台湾的主要民族,阅读63页材料分析其和大陆的关系
讲述:台湾最大的城市是台北,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是高雄。www.中#考资源网人口以汉族为主,主要来自中国的福建和广东,分布在西部平原,少数民族是高山族。
板书:三、城市与居民
城市
2、居民
播放郑成功收复台湾视频
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同学们阅读课本63页找出几个证据。
讲述:台湾在东汉开始进入我们国家的视线,清朝正式设立台湾省,居民,语言和文字和大陆一脉相承,台湾总有一天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板书:四、期盼祖国统一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之“宝”。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w
板书设计
一、丰富的物产
1、动植物:樟树(樟脑)
2、农作物:水稻,小麦和甘蔗
3、矿产
4、旅游资源:日月潭,阿里山
二、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工业
1、分布:西部平原
2、城市:台北,高雄,基隆,新竹
三、城市与居民
1、城市
2、居民
四、期盼祖国统一
第1课自然环境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西部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知道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和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类型。
2、了解西部丰富的资源,掌握主要的资源的分布地区。3、培养热爱西部,关心西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西部地区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
2、教学难点:西部地区复杂的自然环境对于发展经济的利与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学为主,讲解为辅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展示西部地区石林、盐湖、沙漠的图片。今天我们走进一片神秘而富饶的土地,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
展示西部地区行政区划图
学生活动:找出西部地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区。
总结: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级行政区,我们可以用两句话概括:新藏青陕内蒙古,云贵桂宁甘渝蜀。
展示我国地形图和气候类型图
学生活动:
(1)找出西部地区主要的山脉、高原和盆地。
(2)找出西部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和干湿地区等。
(3)讨论西部地区自然环境的复杂性。
讲述:西部地区地形和气候复杂多样,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这些为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板书:一、复杂的自然环境
1、位置和组成
2、复杂的自然环境
展示西部地区主要自然资源占全国的比重图。
讲述: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但是也有有利的方面,就是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如矿产资源,水能等都远远多于东部地区,这成为发展经济的一个增长点。
学生活动:
(1)回忆长江、黄河的水能,讨论我国水能的分布地区。
(2)根据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图,填写 表格。
总结:西部地区水能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的川、渝、云、贵、藏等地,就河流来说,主要集中于长江,雅鲁藏布江和黄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如钾盐几乎全部在西部地区。
板书:二、丰富的资源资源
1、水能
2、矿产
转折:西部地区不但常规能源丰富,新能源也很多,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等。西藏地区的太阳能和地热,西北地区的风能,都在积极开发。
学生活动:阅读 材料,了解西部地区新能源的分布。
板书:3、新能源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西部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知道了其自然环境对于发展经济既有有利的方法,也有不利方面,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尽量的趋利避害。
板书设计:
一、复杂的自然环境
1、位置和组成
2、复杂的自然环境
二、丰富的资源资源
1、水能
2、矿产
3、新能源
第2课 特色农业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西部地区发展畜牧业的条件和类型。
2、知道西部主要的牧场,掌握优良畜种。
3、理解西部草原存在的问题和改良措施。
4、了解西部地区灌溉农业的水源和主要农产品。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西部地区优良畜种和主要农产品。
2、教学难点:西部地区草原的质量和保护。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分组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西部地区牧场和新疆哈密瓜的图片。今天我们走进西部地区,了解其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主要的农产品。
展示西部地区土地资源构成和我国土地资源构成图
学生活动:(1)找出我国及西部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2)分析西部地区土地资源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分析讲解:我国西部地区的土地以牧草地和林地为主,地形崎岖,降水较少,因此以畜牧业为主,主要分为草原牧业和高寒牧业。种植业以灌溉农业为主。
板书:一、特色农业
1、畜牧业:草原牧业,高寒牧业
2、种植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展示我国西部地区各省草地面积柱状图
学生活动:对比各省草地面积的大小,了解四大牧区的由来,按不同的位置分为草原牧业和高寒牧业。
总结:西藏,青海,内蒙古和新疆是我国的四大牧区,其中西藏和青海属于高寒牧区,主要有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新疆和内蒙古属于草原牧区,主要有新疆细毛羊,内蒙古三河马和三河牛,宁夏的滩羊等。
板书:二、草原牧业和高寒牧业
1、草原牧业:新疆细毛羊,内蒙古三河马和三河牛,宁夏的滩羊等。
2、高寒牧业: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
转折:西部地区的草原近年来出现了很多问题,都和不合理的利用有关。
学生活动:分析西部草原出现的问题,讨论解决措施
板书:3、草原保护
展示西部地区农作物分布图
学生活动:(1)找出西部地区的主要农作物:甜菜,棉花,青稞,小麦,水稻,甘蔗。
(2)分析其地理位置对于农作物的影响。(西北,青藏,西南)
总结列表
地区 农业类型 农作物
西北 甘肃的河西走廊、新疆天山南北绿洲农业 长绒棉,葡萄,哈密瓜
宁夏、内蒙古灌溉农业 小麦,甜菜
青藏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和河谷农业 青稞,小麦,豌豆
西南 立体农业 水稻,甘蔗,花卉,水果。
总结: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产品产地,也是特色农产品的产地,不但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支持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板书设计:
一、特色农业
1、畜牧业:草原牧业,高寒牧业
2、种植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二、草原牧业和高寒牧业
1、草原牧业:新疆细毛羊,内蒙古三河马和三河牛,宁夏的滩羊等。
2、高寒牧业: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
3、草原保护
三、灌溉农业与绿洲农业
地区 农业类型 农作物
西北 甘肃的河西走廊、新疆天山南北绿洲农业 长绒棉,葡萄,哈密瓜
宁夏、内蒙古灌溉农业 小麦,甜菜
青藏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和河谷农业 青稞,小麦,豌豆
西南 立体农业 水稻,甘蔗,花卉,水果。
第3课工业、城市与交通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西部地区主要的工业中心。
2、知道西部地区的主要产业和发展条件。
3、理解西部城市化的进程和主要的工业城市。
4、了解西部地区交通的改善和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西部地区主要的工业中心。
2、教学难点:西部地区主要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学为主,分组讨论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播放“神舟”飞船发射的视频资料。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西部地区的工业、城市和交通的发展情况。
展示西部地区工业城市分布图
学生活动:(1)回忆西部地区矿产分布。
(2)找出课本列出的主要工业中心。
(3)分析工业分布和矿产资源的关系。
讲述:西部地区的工业在丰富的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如包头和攀枝花的钢铁,玉门和克拉玛依的石油等。还有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工业如西昌和酒泉的航天工业,西安的飞机制造等。
板书:一、工业与城市
1、主要工业中心
学生活动:(1)
阅读 各省主要产业,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2)阅读西部之最,分析西部发展工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总结:西部地区发展的有利条件是:有丰富的矿产,能源和动植物资源。不利条件是:交通灯基础设施落后,资源环境恶劣。
板书:2、西部发展的条件。
讲解:在西部地区有唯一的一个直辖市——重庆。它是长江上游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对于西部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一批工业城市,大多是各省市的行政中心。
板书:3、唯一的直辖市——重庆。
转折:西部地区自然风光优美,有很多的名胜古迹,旅游资源丰富,有很多的历史名城:拉萨,丽江,西安,咸阳等。
展示西部地区交通图
学生活动:(1)找出西北,青藏和西南地区主要的铁路干线。
(2)找出各地的高速公路和青藏地区的公路。
总结列表
地区 铁路 公路
西北 陇海线,兰新线,包兰线
青藏 青藏铁路 青藏公路,新藏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
西南 宝成-成昆线,成渝线,贵昆线,
总结: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西部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知道西部地区已经有了很多工业中心和城市,相信随着西部地区的进一步的开发,西部一定建设的更美好。
板书设计
一、工业与城市
1、主要工业中心
2、西部发展的条件。3、唯一的直辖市——重庆
二、迅速发展的交通
地区 铁路 公路
西北 陇海线,兰新线,包兰线
青藏 青藏铁路 青藏公路,新藏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
西南 宝成-成昆线,成渝线,贵昆线,
第4课西部地区的重大工程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知道它的起止地点和重大意义。
2、了解西气东输的起止地点和经过的省区和地形区,理解其对于东西部的意义。
了解西电东送的线路和运输目标,知道其产生和重大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西部地区重大工程的起止地点和意义。
2、教学难点: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对于环境方面的意义。w【教学方法】
学生阅读讨论为主,分析讲解为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青藏铁路通车的视频资料。我们在开发西部的过程中,修建了许多重大的工程,他们不但对于西部发展,对于全国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工程。
展示青藏铁路相关图片。
学生活动:(1)青藏铁路的几个世界之最。
(2)青藏铁路的起止地点和意义。
(3)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总结讲述: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北起西宁,南到拉萨,2006年全线通车。在修建过程中克服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地壳活动活跃等重大困难,接受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对于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板书:一、青藏铁路
1、世界之最。
2、起止地点。
3、克服困难。
展示西气东输的线路图
分析讲述:西气东输是我国西部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主要是把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能源缺乏的华北和华东地区,对于东西部的经济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指导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西气东输经过的省区和地形区。(2)讨论西气东输对于东西部环境的影响。
总结:西气东输经过的省区有:新、甘、宁、陕、山、豫、皖、苏、沪。三次通过黄河,一次通过长江。对于改善东西部的环境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板书:二、西气东输
1、起止地点。
2、意义。
展示西电东送线路图。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80页图和81页材料,回忆前面学过的西部地区水能的分布地区,分析西电东送的三条线路的起止地点和意义。
总结:西电东送对于缓解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上海,江苏,浙江以及京津唐地区的能源缺乏都有巨大的作用。
板书:三、西电东送
板书设计:
一、青藏铁路
1、世界之最。
2、起止地点。
3、克服困难。
二、西气东输
1、起止地点。
2、意义。
三、西电东送
第5课生态保护与旅游资源的开发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西部地区在开发的过程中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2、理解实施生态保护工程的重要意义,知道“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上中游防护林的范围和作用。
3、理解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知道重要的保护区保护的资源。
4、知道西部地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掌握主要的名胜古迹。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西部地区生态问题的解决措施,重要的旅游资源。
2、教学难点:西部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为主,分析讲解为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西部地区风景图片和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视频。西部地区风景秀丽,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展示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图片
学生活动:
(1)翻看地图,回忆西部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类型及特点。
(2)
了解西部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分析讲述: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在开发过程中的急功近利,导致产生了很多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并且对于东部的环境和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沙尘暴和水资源短缺等,都是西部地区惹的祸。
板书:一、生态保护
主要问题: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
讲解:西部地区是全国生态保护屏障,这里对于全国的生态环境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进行生态保护。我们主要采取了两种措施,一是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二是建立了很多自然保护区。
学生活动
(1)找出“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上中游防护林的主要范围和作用。
(2)找出主要的自然保护区,重点是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几个,了解其保护的主要对象。
强调:三北主要指东北、华北和西北。四川卧龙主要保护大熊猫,可可西里主要保护藏羚羊。
板书:2、主要措施:生态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长江上中游防护林。
建立自然保护区:四川卧龙,三江源,可可西里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材料,了解一下具体的生态保护实例。
展示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图片
学生活动:找出西部地区主要的旅游景点,分成自然风光,文化古迹,民族风情和革命纪念地等不同的类型。记住所在的省区和景点名称。
板书:二、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西部地区开发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和丰富的绿资源,知道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板书设计
:一、生态保护
1、主要问题: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
2、主要措施:生态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长江上中游防护林。
建立自然保护区:四川卧龙,三江源,可可西里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