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有余数的除法 西师大版(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有余数的除法 西师大版(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4-07 12:19:34

文档简介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西师大小学数学第四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计算的过程和意义,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
巩固除数与余数之间的关系,并应用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通过用除法竖式做有余数的除法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试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已有的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学生学具(积木、乒乓球)
教学重、难点
探究“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道理
教学过程
1、
游戏中铺垫
游戏一
(1)
有10个球平均分给2个学生,每人分得几个?并列出算式
(请两位学生参与分配,并列出算式)
10÷2=5(个)
(2)有10个球平均分给3个学生,每人分得几个?还剩几个?并列出算式
(同样学生参与活动)
10÷3=3(个)……1(个)
讲解上面竖式各数的意义
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像(2)这样的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3、
情景中发现
例1、
用你们每个小组分得的积木拼“圆”,看哪一小组拼得快有能列出算式;
讲解“圆”该怎样拼,特别强调“不能拼成一个“圆”就应该剩下一块一块的积木;引导列算式,说明算式中的每一个数的意义及单位;明确拼积木的同学,填表的同学,汇报的同学。
通过游戏提问:每个小组一共有多少块积木?拼成了多少个“圆”?还剩多少块积木?怎么列出算式表示?
通过各小组汇报算式及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8÷4=2(个)
9÷4=2(个)……1(块)
10÷4=2(个)……2(块)
11÷4=2(个)……3(块)
对比上面式子的余数和除数大小关系发现……
总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四、生活中应用
(一)先思考,再回答
1、★÷4=△……○,○里可以填那些数?最大可以填几?
2、▼÷□=5……6,□里可以填那些数?最小可以填几?
(二)判断
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并对错误的说明理由)
①13÷4=3……1


②15÷5=2……5


③24÷7=2……10


④除数是8,余数最大是7。


(三)填空
1、30以内能被4整除的数有,4、8、(
)、(
)、(
)、(
)、(

2、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
)×(
)+(

五、板书设计






一复习
二新课
8÷4=2(个)
9÷4=2(个)……1(块)
……
总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六、课后作业
课本101页例5,课堂活动1、2
七、课后反思
9
1五、有余数的除法
课题:除法竖式的认识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除法竖式,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2.学会规范地书写除法竖式,理解用竖式求商的过程。3.培养计算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规范地书写除法竖式,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意义和商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教师:听说咱们班的孩子口算能力非常棒,喜羊羊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口算题(练习十四第1
题口算题再加上2
道乘法口算题),学生齐答。81÷9=
5×9=
56÷7=
3×8=
48÷8=
27÷9=
45÷9=
36÷6=
二、教学新课1.学习例1,初步认识除法竖式(1)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教师:出示例1
情境图,学生观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教师:谁会列式解答?学生:12
枝花,平均插在3
个花瓶中,每个花瓶插几枝?教师:你是怎样算出等于4的呢?
引导回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抽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2÷3=4(枝)。(用乘法口诀“三四十二”算。)(2)认识除法竖式。揭示课题:我们知道加法、减法、乘法都可以用竖式计算,那除法也能用竖式计算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除法竖式这个新朋友吧!教师:哪些孩子以前见过除法竖式,你知道横式中的除号在竖式中是怎样写的吗?教师:对,这个

厂”在除法竖式里就是除号,它和横式中的除号不一样吧!
(板书“厂
”。)小组合作1自学要求:那横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在竖式中又应该写在哪里呢?
互学要求:小组成员相互说,其他注意认真倾听。展学要求:小组内1人说,其他同学作补充。教师书写竖式并板书各部分名称及答语。教师:这就是一个完整的除法竖式,也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竖式不相同,它不仅反映出了分的结果,还反映出了分的过程。2.学习例2,理解商的位置教师:小朋友们都能正确地书写除法竖式了,下面美羊羊遇到了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去帮助它吗?
[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45÷5=9(只)。]教师:那用竖式怎样算呢?
在作业本上算一算吧。小组合作2自学要求:思考商9应该写在十位上还是个位上呢?0又表示什么意义呢?互学要求:小组成员分别说说想法并说明原因。展学要求:组长说其他人员做补充。三、巩固练习(一)课堂活动第1题,看横式写竖式同桌活动。(二)课堂活动第2题(三)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四、课堂小结
板书:
课后反思:
课题:有余数的除法(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2页例3、例4,第74页练习十四第3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况,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一分来体会有余数的除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规范地书写除法竖式,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意义和商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教师:孩子们,我们来口算几道除法题。36÷6=
72÷9=
25÷5=
(学生回答)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通过分一分来体会有余数的除法。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通过分一分来体会有余数的除法。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18个圆片,我们一起分一分。分完后相互交流,看从中你能发现些什么。教师:每个同学都把18个圆片每6个分1份,可以分给几个人?教师:每个同学都把18
个圆片每7个分1份。为什么不能再分了呢?教师边说边板书:18÷7=2(人)……4(个)余数教师:那么怎么处理这些不能再分的圆片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有余数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教师:把18个圆片,每7个分1份。能写成除法算式吗?怎样写?引导学生写出18÷7,并要求学生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写?教师:分的结果是什么呢?教师:分成的2份在算式中叫什么?教师:我们就把剩下的“4”叫做余数。书写时在商的后面画6个小圆点,再写上剩余的数。教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时候会出现余数?教师:对!一定是不够再分1份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余数,如果还能分1份呢?教师:你们已经认识了余数了,那下面你们用小棒分一分。2、教学例4观察例4图。教师:孩子们,你们从这幅图中了解到什么信息?教师:真不错,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教师:应该商几?
(可以商6)为什么商6?
我们把54写在竖式的什么地方呢?小组合作自学要求:先自己尝试写出竖式,想想你是怎样做的,竖式里各部分的名称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商几?互学要求:小组内分别说说你是怎样写竖式的。展学要求:1号写竖式,2号说竖式计算过程,3号和4号作补充。
教师总结:商与除数的积要小于被除数又要最接近被除数。课堂练习完成教科书72页课堂活动,让学生体会多种方法做。课堂小结师生共同交流总结。
板书:
课后反思: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第3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3页例5及课堂活动,练习十四第2、3、4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进一步掌握除数和余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为什么余数必须小于除数。2.在理解与表达算理、算法的过程中培养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3.通过自主探讨、交流,能主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激发求知欲。
教学重点
探究“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探究“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数学故事一、复习引入(1)口算。32÷4
63÷7
54÷9(2)把7朵花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朵?还剩几朵?比较一下这道题与上面的3道题有什么不同。(3)揭示课题:像第2题这样的除法叫有余数除法,今天我们继续探究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5小组合作自学要求:想想两个同学的竖式有哪些不同?这两个竖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呢?互学要求:小组内讨论哪个同学的计算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展学要求:1号说,其他成员作补充。小结: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余数必须小于除数。2、自主练习做“试一试”的题,指名板演,全班评价。三、课堂活动1、完成课堂活动先引导学生理解:最大能填几是什么意思?
四、巩固练习1、练习十四第2题①学生独立完成。②指名回答,集体订正。2、练习十四第3题①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练习本上。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②检查计算结果,集体订正。3、练习十四第4题①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②找做题速度快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经验。
板书:
课后反思:
课题:有余数的除法的练习(第4课时)
课型: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75页,练习十四第7~10题及思考题。
课前准备:作业本、课件。
教学目标:1.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加强对余数的意义的理解,提高计算正确率。2.会用余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收集、整理、筛选数学信息的能力,试用列举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会用余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用余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直接写出商和余数33÷4=
66÷7=
29÷3=
77÷9=
42÷5=
(1)学生独立完成。(2)全班交流。抽生说33÷4,77÷9的计算过程。学生:看除数4想,四几三十几,比三十三小一点点。
四八三十二,所以商是8。33-32=1,所以33÷4=8……1。(3)反馈其他的题。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教师:看来,大家已经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了。
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二、基本练习(练习十四第5、6题)1.读题,理解题意教师:从图中,你知道这道题要我们干什么?学生:把这些算式中余数是1的连到左边的邮筒,余数是2
的连到右边的邮筒。学生:36÷7=5……1,所以应该跟左边的邮筒连起来。2.讨论问题解决的方法3.学生独立完成4.反馈三、综合练习1.练习十四第7题(1)读题,理解题意教师:从文字中,你知道这道题要我们干什么?教师:也就是说这道题关键是要看余数。(2)讨论连线方法教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连线呢?(3)学生独立完成(4)反馈教师:说说你是怎样连线的?2.练习十四第8题(1)收集数学信息。(2)用横式和竖式两种方式计算,独立完成。(3)反馈。2.练习十四第9题(1)学生独立完成。(2)反馈。3.练习十四第10题(1)收集数学信息。(2)问题解决.(3)反馈。(4)比较。四、拓展应用,反思总结1.练习十四思考题(1)读题,理解题意。(2)学生独立思考,写出可能答案。(3)全班交流。
板书:
课后反思:
六、时、分、秒
课题:时分秒的认识(第1节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77页,例1、例2、例3,第79页课堂活动第2题,第81页练习十五第1题。
课前准备:课件、题卡、跳绳、小皮球。
教学目标:1.加深对钟面的认识,会认1分、几分、1时和几时,知道1时=60分。2.感受1分、1时的长短,建立单位时间概念。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点
:
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
:
在感受用1分时间所做事情的活动中,初步建立起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教师:看主题图,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嫦娥二号”是什么时候发射的呢?学生: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时发射。教师:那么时间单位“时、分、秒”到底是什么呢?板书课题:时、分、秒的认识二、教学新课1.学习例1,认识钟面(1)观察钟面,你知道了些什么?学生1:有时针、分针,最细最长的这根针叫秒针。(随学生的回答,课件上展示。)学生2:钟面上有12个数。(边播课件,边带着全班学生一起数。)教师:这根最细最长的针就是钟面上的秒针,我们一起叫叫它的名字。(秒针。)(2)教师引导认识大格、小格。教师:刚刚大家说到钟面上有12个数,这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个大格、2大格、3大格……一共是12个大格。教师:那每个大格里面都有几个小格呢?
看着钟面一起数1,2,3,4,5,。教师: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5,10,…,60(课件闪动),小结:钟面上总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3)认识1分和几分。①引导思考:分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
学生:1分。②思考:分针走1小格是1分,在数学里我们就说是1分。那分针从12走到1一共是几分呢,为什么?
分针从12走到3是多少分?
怎么算的?
分针从12走到9呢?
走到12呢?③如果分针从2走到4是几分?
还从几到几也是10分呢?
同桌说说,抽生汇报。小结:分针只要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认识1时和几时。导语:现在,我们清楚了,分针走1小格是1分,那我们换根针来看看,最短最胖的针是时针,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时间呢?
(1时。)(5)发现时和分的关系。①导语:分针走1小格是1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老师这里有一个钟面,我将拨动分针,请大家仔细观察分针和时针的走动,你能发现些什么?1时就是我们生活中通常说的1小时②教师拨动分针,从12开始拨1圈又回到12。③抽学生汇报观察到的分针和时针的变化。学习例2,体验1分教师:1分的时间我们能做什么?小组合作①自学要求:想想自己1分钟能跳绳多少个?②互学要求:1分钟的时间里1号数数从1数,2号数自己的脉搏,3号数自己的心跳,4号记时。③展学要求:小组成员依次展示。3.学习例3,感受1时的长短(1)导语:时,是比分大得多的时间单位,1时里有60个1分,大家想想,如果我们要跳1时,就是60个1分的绳,拍60个1分的球,连续做60分的口算,想想你会是什么样子呢?(2)学生谈想法。(3)引导学生推算并感受1时的时间。(4)感受1时能做哪些事。(5)学生交流1时还能做哪些事?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板书:
课后反思:
课题:时、分、秒的认识(第1节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页例4,第78,79页课堂活动第1,3题,第81页练习十五第2题。
课前准备:课件、儿歌、秒表。
教学目标:1.
感知体验认识时间单位“秒”,建立“1秒”概念,知道“1分=60秒”。2.
感受1秒的长短,培养估计时间的能力。3.
通过对秒的体验、感受,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点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探索1分等于60秒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
进一步体会时间与生活学习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1.情境引出“秒”这个时间单位教师:春节是我国最热闹的传统佳节,新年到来时,我们都要一起倒数计时,一起来回顾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吧!
(播放春晚倒计时画面)在这个片段中还蕴含着一些数学知识呢!引导思考:在刚才的倒计时中还藏着哪些数学知识呢?
我们数的10,9,8,7,6,5,4,3,2,1是什么呢?
(时间,几秒。)2.生活中用秒计时的场景,引出课题。二、教学新课1.多种感官参与,建立1秒的概念(1)观察钟面模型,认识1秒。教师:现在,请同学们认真看,钟面上的秒针是怎么走的?教师: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呢?体验感受,建立1秒的概念。教师:静静地感受一下1秒,用你自己的方法在心里记
一记1秒有多长。2.
师生互动,体验几秒,加深对秒的认识(1)观察讨论,认识5秒。(2)感受5秒,诱导估算方法。认识10秒,体验10秒。感受15秒。思考:提高一下难度,感受一下15秒行不行?
那秒针要从12走到几呢?体验探索,发现1分=60秒。课件播放一段60秒的音乐,配有画面。小组合作①自学要求:用自己的方法感受一下这段音乐有多少秒。②互学要求:交流这段音乐有多少秒,再放一遍音乐,观察并讨论分针走了几小格?③展学要求:组长展示,其他成员作补充。三、巩固练习1.
课堂活动第1题(1)拿出教师课前准备的关于时间的儿歌,读一读,估一估需要几秒。(2)全班齐读,抽一学生用秒表计时,交流谁估得最准。(3)两人活动,一学生边走边估一估走10步路要几秒,另一学生用秒表计时。再交换活动。2.
课堂活动第3题(1)独立完成。(2)抽生汇报结果,并说说为什么选这个时间单位。(3)小结。3.
练习十五第2题独立完成,正确选单位,同桌交流。全课小结师生交流总结。
板书:
课后反思:
课题:时、分、秒的认识(第1节第3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页例5,第80页课堂活动第1~4题,第81,82页练习十五第3~7题。
课前准备:课件、钟面。
教学目标:1.经历体验认钟面上时刻的过程,会准确地认识时刻,并能用两种不同的形式写出钟面上的时刻。2.学会用正确简洁的数学语言描述认时刻的方法,培养数学语言的规范性。3.渗透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
:
能正确地认钟面上的时刻,并用两种不同形式写出具体时刻。
教学难点
:
正确区分几时差几分与几时多几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导语:在一年级我们已经会认几时、几时半了,老师想考一考大家。教师出示几个时刻(整时和几时半),学生认,并说一说是怎样认的。2时
3时半
12时
12时半
1时半
3时出示一个2时55分的钟面,学生试认。二、教学新课(1)学习例5,认识几时几分小组合作①自学要求:想想时针指到几?分针又是指到几?(时针超过2,不到3;分针指着11。)②互学要求:小组讨论2时多应该怎么说,差多少才是3时又怎么说。③展学要求:小组长说,其他成员作补充。教师总结:可以说差5分3时或2时55分。(2)课堂活动第1题和练习十五第4题。①教师拨钟面,学生认时刻,抽学生说方法,注意语言的规范。(拨出3时20分、5时40分、7时15分、9时45分、12时25分。)②同桌活动,一人拨钟面,一人认时刻,说说怎样的。交换活动。③看着练习十五第4题的几个时刻,在钟面上拨,想一想每个时刻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说一说为什么。小结方法。2.“试一试”,学习两种表示方法(1)打开教科书第79页“试一试”,(2)独立尝试,(3)全班交流汇报,(4)引导观察第4个钟表,发现有什么不同?
(5)小结3.
课堂活动第2题,几种常见错误的辨析(1)学生独立尝试辨析,把错的改正过来。(2)抽学生汇报。(3)重点引导辨析“差15分6时”“11时差3分”两个钟面,“差15分”和“差3分”怎样看?(4)小结:分针以12为参照,分针不到12就是差几分,分针过了12就是过几分。4.课堂活动第4题(1)观察几个钟面和周围的时刻,独立认一认,连一连。(2)抽学生汇报,重点交流第4个钟面的认法。三、全课小结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呢?
你有什么收获?
怎样认具体的时刻?四、巩固练习1.
课堂活动第3题(1)独立看图,认时刻。(2)抽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小强的一天,并说说是怎样认时刻的。(3)抽学生说一说自己一天的安排,渗透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的教育。2.
练习十五第3,5,6题独立完成,全班交流3.
练习十五第7题(1)引导观察钟面和对应的时刻,思考:缺少哪根针?(2)学生独立画。(3)展示交流
板书:
课后反思:
课题:换算单位(第2节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例1,第86页练习十六第1~2题。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目标:1.会进行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结合具体情境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
: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
小单位换大单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教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
关于时、分、秒的知识你都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板书:1时=60分,
1分=60秒。板书课题:问题解决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二、教学新课1.了解跑步快慢与时间长短的关系引语:同学们,喜欢看比赛吗?
乌龟、兔子和小狗它们3个要进行一场跑步比赛。瞧,比赛开始了。(1)课件出示第1次比赛的过程及成绩。乌龟:2400秒。
小兔:80秒。
小狗:85秒。(2)教师:谁得了第一?
为什么?教师:哪个同学说得对?
为什么?小结2.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引语:小狗得了第2名,它可不服气,要求再比一次,于是它们3个又进行了一次比赛。(1)课件出示第2次比赛。提问:同学们,猜一猜,它们谁跑得快,谁可能最先到达终点呢?出示第2次比赛结果。乌龟:1时。
小兔:3分。
小狗:120秒。(2)教师:听了它们的话,到底谁跑得快呢?
能直接比较出结果吗?
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谁跑得快吗?教师:需要统一成什么单位好呢?
小组讨论讨论。小组合作①自学要求:思考把3个时间统一成什么单位,并把它们换算出来。②互学要求:1,2,3,4号分别说说自己统一成什么单位,分别换算出来是多少,其他成员仔细倾听有错的帮忙纠正,说对了就表扬他,最后组长总结统一成什么单位最简单。③展学要求:组长说一说统一成什么单位最简单,并说明理由,其他成员作补充。(3)小结。教师:第1次赛跑的结果和第2次赛跑的结果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我们是怎样比较大小的?三、巩固练习下面我们将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一些练习。1.课堂活动第1题(1)师生互动。教师:2时等于多少分?教师:180秒等于多少分?(2)生生互动。2.课堂活动第2题(1)独立完成。(2)汇报交流,说明理由。(3)总结。3.练习十六第1题(1)根据自己的活动时间填写。(2)全班交流。(3)你对他的时间安排有什么建议?4.练习十六第2题(1)独立完成。(2)汇报交流。四、总结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呢?
时间单位不一样时我们是怎样进行换算的?
板书:
课后反思:
课题:经过的时间(第2节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例2、例3,第85~87页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六第6题。
课前准备:视频展示台、钟面。
教学目标:1.
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基本方法,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2.
经历计算经过了几时或几分的时间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
经过时间的计算。
教学难点
:
经过时间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教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
游乐园里有些什么?
你最喜欢玩的是什么?学生:有碰碰车、摩天轮、过山车。我最喜欢玩过山车!教师:有这么多好玩的项目啊!
那如果去游乐园玩的话,一定要花不少的时间吧!
你们会计算玩了多长时间吗?
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类问题。(板书课题:问题解决。)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求经过时间(整时)(1)出示情境图。教师:上周末,二年级(1)班的小红和她的伙伴们在下午2:00~4:00(板书:2:00~4:00)在游乐园玩,她在游乐园里面玩了多长时间呢?小组合作1①自学要求:想一想你是怎样算经过时间,②互学要求:小组内按1、2、3、4号顺序分别说说你是怎样算经过时间的,组长总结方法。③展学要求:组长说,成员作补充。小结:怎样计算从几时到几时的经过时间?
计算从几时到几时经过的时间,可以1时1时地数,也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还可以想一想钟面上时针走了几个大格。2.教学例3,求经过时间(不超过1时)(1)出示例3图。教师:愉快的周末结束了,小红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小红是什么时刻离开家的?
什么时刻到达学校的?教师:那小红从家到学校花了多长时间呢?小组合作2①自学要求:思考小红是什么时候离开家的,什么时候到达学校的,这两个时间写下来,并思考小红从家到学校花了多长时间。②互学要求:小组内分别说一说小红花了多长的时间,并说明你的理由。③展学要求:组长说,其他成员作补充。(2)小结:怎样计算经过了几分的经过时间?
计算不超过1时的经过时间,我们可以用数大格或小格的方法,还可以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的方法。(3)观察比较:3.尝试练习
“填一填”(1)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2)思考:比较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一个是算经过了几时,一个是算经过了几分。)三、巩固练习1.课堂活动第1题(1)师生互动。教师根据书上的问题,让学生一一作答,并说明理由。6时开始跑步,7时结束,一共锻炼了多少时间?下午第1节课2时10分上课,2时50分下课,一共经历了多少时间?下午4时50分离校,经过10分到家,到家的时间是多少?生生互动。2.课堂活动第3题(1)学生独立完成。(2)全班交流。(3)说说你对同学的答案有什么建议。3.练习十六第6题(1)全班读题。(2)集体分析。(3)独立完成。(4)全班汇报。四、总结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我们是怎样求经过时间的?
板书:
课后反思:
课题:经过的时间(第2节第3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页例4及课堂活动第2题,第86,87页练习十六第3,4,5题。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目标:1.
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基本方法,会计算经过时间。2.
经历计算经过了几时几分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
计算经过了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
:
计算经过了几时几分。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引入新课(1)做眼保健操从
10:05
开始,10:10结束,一共经过了多长时间?(2)第2节课从9:10开始,9:50下课,这节课上了多长时间?(3)小红在家从16:00开始练习钢琴,18:00结束,一共练习了多长时间?(4)小强每天8:15到校,16:25放学回家,他每天在校时间多长?分别请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教师:第4题是上节课老师留给孩子们的问题,你们有答案了吗?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算经过时间的问题解决。(板书课题:问题解决。)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1.收集信息(1)小红她们学校正在举行春季运动会,紧张激烈的比赛开始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出示例4的运动会场景,最后定格在拔河比赛这个画面。(2)小组合作①自学要求:从画面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想一想,拔河比赛用了多长时间。②互学要求:小组内成员分别说说拔河用了多长时间,并说明理由,组长汇总解决方法并作汇报准备。③展学要求:组长汇报,其他成员作补充。教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为什么?几种方法都可以,只要学生言之有理都认可。3.试一试(1)拔河比赛结束了,紧接着是更为精





赛,9:40~11:50,一共经过了多长时间呢?(2)学生独立思考,记录在草稿本上。(3)全班交流汇报。4.小结:怎样计算经过的时间1.首尾呼应教师:孩子们还记得开课时的第4题吗?
现在你们会做了吗?请你试一试。2.课堂活动第2题(1)小强的周末安排可丰富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2)学生独立完成。(3)汇报交流,并说明是怎样算的。3.练习十六第3题(1)收集信息。(2)独立思考,解决问题。(3)交流汇报。4.练习十六第4题(1)独立完成。(2)交流汇报。5.练习十六第5题(1)收集信息。(2)全班交流。四、拓展练习练习十六思考题。(1)收集信息,引导全班齐读题目。(2)从题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3)独立思考。(4)师生交流。五、反思总结,体验成功教师:通过全班孩子的共同努力,我们一起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真棒!
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板书:
课后反思:
课题:整理与复习(一)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整理与复习和练习十七第1~6题。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目标: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体会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2.进一步掌握时、分、秒的认识,能准确地认识时刻,会用两种方式来书写时间,能进行简单的换算,并算出经过时间。3.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初步懂得如何去安排时间,做到不浪费时间。
教学重点
:
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时、分、秒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
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时、分、秒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简单回忆,揭示课题1.揭示课题教师:孩子们,时、分、秒这个单元的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2.归纳整理(1)独立看书回忆。(2)小组交流,记录。(3)汇报,梳理。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结构。二、回忆整理,沟通联系1.复习时、分、秒的认识(1)分针走1小格是多长时间?秒针走1小格是多长时间?(2)时针走1大格是多长时间?分针走1大格是多长时间?秒针走1大格是多长时间?(3)1秒有多长?
你可以干些什么呢?
1分,1时呢?(4)时、分、秒之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2.复习认识时刻出示第88页整理与复习第1题,请学生读出钟面所表示的时刻,并说说认时刻的方法。3.复习比较时间的大小(1)请学生独立完成第89页第4题。(2)全班交流,并说明比较的理由。4.复习经过时间学生独立完成第88页整理与复习第2题。复习用数和减的方法计算经过时间。三、综合运用,巩固深化1.基本练习(1)练习十七第1题。①学生独立完成。②全班交流。教师:你为什么这么填呢?(2)练习十七第2题。①学生独立完成。②教师将学生作业展示在展示台上。(3)练习十七第5题。①学生独立完成。②全班交流。③小结:当数一样时,直接比单位;当单位一样时,直接比数;当两者都不一样时,先换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2.综合练习(1)出示练习十七第3题。①教师示范画第一个钟面。②学生独立完成后面3个钟面。③展示学生作品,反馈修改。(2)练习十七第6题。①收集信息。②理解信息。③独立完成。④交流汇报。四、反思总结教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这个单元的知识都有哪些收获?
板书:
课后反思:
七、收集与整理
课题:
分一分(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页例1,第91页课堂活动第1题和第92,93页练习十八第1,2题。
课前准备:每人1套例1的纽扣图片、扑克牌。
教学目标:1.
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2.
培养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分类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
经历参与分类的全过程,在分类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按含有两个因素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
能按含有两个因素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教师:妈妈给小红做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准备给衣服钉纽扣,我们一起去看看。教师:小朋友们在前面学习了如何给物体分类,你能应用所学知识,把这些纽扣分成两类吗?教师介绍活动要求:请你们拿出准备的纽扣图自己动手分分吧!教师:汇报分类结果。教师:分好了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教师:你说得真好,既说出了是怎么分的,又把每一类的数量数了出来,希望下面的小朋友也能说得像他一样完整。教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你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分的?教师: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没有了。)把这些纽扣分成两类,要么按颜色分,要么按形状分,有两种情况。教师:同学们已经会按形状分类和按颜色分类了,这节课在小朋友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我们继续来学习分类。二、教学新知教师:刚才我们把这些纽扣分成了两类,想想,还能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分类吗?
小组合作自学要求:想想你是怎样分类的,分出来每一类又有几颗扣子,并做好记录。互学要求:小组内分别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可以分成几类,每类又有多少颗扣子,其他成员仔细倾听并作补充。展学要求:组长做汇报,其他成员作补充。三、课堂活动课堂活动第1题。教师:同学们玩过扑克牌吗?
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些扑克牌进行分类。介绍活动要求:每组都有1副扑克牌,请你们在小组里分类,并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有的按一种标准分,有的按两种标准分,分得更细一些。还想分类吗?
我们继续来看一看。四、课堂练习1.
练习十八第1题第(1)小题(1)出示这几只动物。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你打算怎么分类。(2)完成填空。2.
练习十八第1题第(2)小题(1)出示图中的文具盒,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
说你准备怎么分类。(2)汇报:学生可以按颜色分,也可以按形状分,还可以既按颜色又按形状分。3.
练习十八第2题教师:要想知道1~12月出生的同学分别有多少人,其实就是要把我们班的同学按照出生月份进行分类。那用什么方法分呢?
教师:我们就让每个月份的同学分别举手的方法来分一分吧!五、课堂小结教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和大家分享分享。
板书:
课后反思:
课题:分一分,数一数(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4页,例2,课堂活动第2题和练习十八3~5题。
课前准备:每小组1套水果图片。
教学目标:1.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了解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2.
通过实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学习用符号表示统计的物体。3.
克服统计活动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
通过实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学习用符号表示统计的物体。
教学难点
:
学习用符号表示统计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教师:(出示例2情境图的学具卡片,并杂乱地堆放)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可口的水果,喜欢吗?
看看有哪些水果呢?(香蕉、梨、桃、苹果。)教师:对于这些水果的堆放,你有什么感受?
方便我们数出每种水果的数量吗?
(放得不整齐,放得乱七八糟的等。不方便。)教师:的确,像这样乱七八糟的放在一起很不便于我们观察。那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整理这
些水果图片,把这些图片来分一分,数一数。板书课题:分一分,数一数。二、探索新知1.
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1)探究方法。教师:(在黑板上贴出水果图)怎样才能知道这些水果各有多少个呢?
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小组合作①自学要求:想想把这一堆水果按什么来分类,然后去分一分。②互学要求:小组内成员依次说一说你是按什么特点分类的,分了后每一类有多少个水果,其他人仔细倾听。③展学要求:小组内派1人说,其他成员作补充。2.
用符号统计教师:如果没有水果卡片,我们又怎么办呢?
4人小组里想想办法吧!教师:一个一个地画出水果图这样太慢了,用符号○、△等是不是更简洁呀?观察:谁来说一说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
(苹果最多,香蕉最少。)三、课堂练习1.
课堂活动第2题(1)二(1)班第1组的小朋友在美术课上搜集了很多小动物的图片,我们一起去看看。(2)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同学们整理出来的小动物卡片,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3)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请你们将动物图片的张数填在括号里。(4)刚才我们学习了用符号来表示我们要整理的物品,看看这次小女孩用什么符号来代表动物图片呢?
(△。)你能帮她完成这张图吗?
开始吧!(5)展示几个同学的统计图。(6)图画好了,请大家仔细观察,哪种动物卡片的数量最多?
哪种最少?
(7)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
练习十八第3题(1)我们再来看看红光小学开展先进班集体评选的活动。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完成下面的填空。(2)学生独立完成。3.
练习十八第4题(1)学生独立完成。(2)全班汇报。四、课堂小调查练习十八第5题。(1)小组合作完成。(2)根据调查结果用符号表示1个同学,五、课堂小结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
课后反思:
课题:分一分,记一记(第3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页例3,第95页课堂活动第1题和第96页练习十九第1题。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目标: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学习分析描述整理的过程,学会一般的整理方法。2.
体会用画“?”和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整理,既清楚又方便,感受整理的必要性和优越性,体会整理是现实生活的需要。3.克服统计活动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学习统计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学习统计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教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想知道是什么吗?
是哪些图形呢?展示例3情境图。(学生说出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教师:对于这些图形的堆放,你有什么感受?
(放得不整齐,放得乱七八糟的等。)教师:像这样乱七八糟、重重叠叠地放在一起很不便于我们观察。愿意帮帮忙一起整理吗?二、探索新知1.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1)自学要求:想想怎样才能知道这些图形各有多少个,能不能先分类再数一数,并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吧!(2)互学要求: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类整理的。(3)展学要求:小组一人说,其他作补充。三、课堂活动1.
课堂活动第1题(把题目改编了一下)2.
练习十九第1题教师巡视,进行指导,选择有代表性的展示。全班汇报,展示学生的统计结果。四、课堂活动:游戏(石头、剪刀、布)1.
出示游戏规则:(1)同桌两人玩10
次。(2)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下比赛结果。2.
汇报比赛结果。(当统计的数量比较大时,画“?”的方法在数的过程中很麻烦也容易数错,画“正”字的方法更便于统计。)五、课堂小结教师: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对数据进行整理以后,我们看起来就更加清楚了。
板书:
课后反思:
课题:分一分,数一数(第4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5页例4,第96,97页课堂活动第2题和练习十九第2~4题。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目标:1.
巩固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学习简单统计方法,并完成相应的统计表。2.
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统计的初步意识。3.
能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
教学重点
:
巩固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学习简单统计方法,并完成相应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
学会简单统计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教师:小朋友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开展庆祝活动,最受小朋友们欢迎的有这些表演项目:唱歌、跳舞、讲故事、弹琴。教师:你最想参加哪个项目呢?
教师:你们知道班上同学参加哪个项目的人数最多,参加哪个项目的人数最少吗?
猜一猜。教师: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知道答案呢?
板书课题:分一分,数一数。二、教学新知1.
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1)那用什么办法知道参加每个项目的人数呢?(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说出先分类,再数出每个项目的人数。)(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2)的确,画“正”字的方法数起来更加快。那我们就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整理吧!(3)教师介绍整理要求:学生一一报自己参加的项目,选4名小小整理员在黑板上分别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最后再记录这4名小小整理员要参加的项目,其余同学在本子上记录。(4)学生记录,教师观察,有问题及时解决。(5)整理完后,为了避免出错,我们还要检查检查。(6)谁来说说各项目有多少人参加呢?
2.
初步认识统计表(1)当我们整理完后通常要把整理的结果填在统计表中,来和老师一起去看看统计表。(2)这种表格就叫做统计表,仔细观察,你从这张统计表里看到了什么?教师:统计表的名称告诉我们这张表是统计的什么内容,我们这张表就是统计的全班参加节目的人数。教师:观察得很仔细。教师:人数后面有个括号写了人字是什么意思呢?(3)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参加唱歌这个项目的人数我们应该填在哪里呢?教师:对,说得真好。因为前面有单位,只需填上数就可以了,这样的统计表就显得更加简洁、清楚。那就请小朋友们完成这张统计表吧!(4)全班汇报,选一个学生的展示。(5)现在请小朋友们看看参加什么节目的人数最多?
参加什么节目的人数最少?(6)教师小结:你看,我们把整理结果填入这张统计表后就能简洁、清楚地看出每个项目分别是多少,真方便呀!三、课堂活动1.
课堂活动第2题。2.
练习十九第2题3.
练习十九第3题(1)我们再去看看某地7
月份上半月每天的最高气温记录。请小朋友认真看记录,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2)下面我们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有关数据。强调一定要画“正”字,避免学生直接数出结果填空。(3)整理好后完成统计表。(4)全班汇报。4.
练习十九第4题(1)我们再来整理整理我们每周上课的情况。为了节省时间,填课程表我们就下来完成。(2)要我们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每门课各有多少节,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
(3)学生开始记录,教师巡视指导。(4)全班汇报结果。(5)根据结果谁来说说一周中,哪门课最多?
哪门课最少?四、课堂小结教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
课后反思: